APP下载

广西油茶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对策研究

2022-11-10于松玉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低产油茶广西

□于松玉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 柳州 545006)

2022 年2 月,广西印发《2022 年全区油茶“双千”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油茶“双千”计划》)提出,2022 年计划完成油茶新造林1.67 万hm、低产林改造2 万hm、新建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10 个以上,以及建立完善的油茶产品产供销体系等一系列目标,为下一步油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提升油茶产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为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广西油茶产业蓬勃发展的经验,尤其是要在拓宽投资渠道、加快科研创新、强化品牌塑造等方面继续发力;另一方面,要客观认识当下广西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立足该地区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自2018 年以来,广西油茶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1 年广西油茶林面积达54.9 万hm,茶籽年产量30 万t,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317 亿元。此外,平均每年新造油茶林2.67 万hm、改造低产林2.33 万hm,现有改造低产林33.33 hm,“双高”油茶示范基地共425 个。三江县油茶种植面积最大,达4.73 万hm,享有“中国油茶之乡”和“全国经济林(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的称号。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广西高度重视油茶质量提升,通过选育和推广油茶良种,开展油茶种植管理技术宣传、指导以及油茶低改等措施,使当地油茶产量、质量、种植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稳步提升。

1.2 产业模式日益丰富

广西油茶产业结构已形成了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二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局面。有了政策的扶持,加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油茶种植逐步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广西大力推广林下套种经营模式,如“油茶+中草药”“油茶+食用菌”“油茶+林下养鸡”等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让种植户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收益,弥补了前期油茶产业的收益空窗,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太平镇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油茶+金钱草”林下套种经营模式,金钱草每年可收获两次,平均产量达3 750 kg/hm,收购价格在8 元/kg 左右,油茶林可为种植户带来的额外收益达30 000 元/hm。

除了第一产业外,广西还大力发展油茶第二、第三产业。截至2019 年,广西共有油茶加工企业110 家,年生产力达17 万t 油。另外,有5 家龙头企业以生产食用茶油和精炼茶油为主,广西三门江生态茶油有限责任公司是拥有年产3 000 t 精制油茶籽油加工线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深加工油茶原料进一步增加了油茶的附加值。

1.3 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广西将塑造特色品牌、增加品牌知名度作为提升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三江油茶”“百色山茶油”于2017 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越来越多的地方龙头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培育特色品牌,如“寿之元”直饮有机山茶油、“百德堂”山茶籽油、“黄金木梓”东方养生膳食油等,不仅在我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而且利用“一带一路”的契机远销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1.4 油茶科研技术持续创新

广西油茶产业以科技推广为支撑,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径。以广西林科院为代表的一大批林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根据油茶发展现状,坚持需求导向,整合优势资源进行油茶良种选育、苗木培育和产品开发等技术。其中,油茶无性系组培技术、油茶林复层经营技术、茶油精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提升油茶产量和效益等方面效果显著。截至2018 年,广西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定的油茶良种共有24 个,制定油茶行业标准两项、地方标准11 项,获得油茶相关专利授权18 件。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下,广西油茶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在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中,为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 油茶产业经营主体单一化

广西油茶产业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政策的扶持下不断有新的农户加入到油茶种植队伍中,但是农户分散经营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很多农户对油茶种植管理知识了解较少,“只收不管”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管理过于粗放,先进种植技术、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导致油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灌溉不及时、施肥不合理、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油茶产量、质量的提升。随着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日益成熟,一些种植大户会通过租赁土地的方式规模化种植油茶,但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严重,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相对较少,虽然广西油茶平均单产位居全国前列,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 油茶种植产量、质量不稳定

在发展油茶产业过程中,除了要追求更高的单产外,还应关注油茶品质。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保证油茶品质,才能提高油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解决销路问题并提高销售价格。纵向对比广西油茶产量和质量的变化可以发现,油茶产量、质量并不稳定,这主要与油茶低产林占比较高有关。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丘陵地带,农户多应用实生苗定植或种子直播等方式生产,导致成苗率不高,并且由于长期应用实生苗栽培和异花授粉等方式,导致油茶林内品种混杂,劣株比例高,在这种情况下,油茶的产量与质量受到较大影响。除此之外,种植户管理粗放也是造成油茶产量和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油茶林疏于管理,杂草灌木丛生,疏密不均,病虫害多发,以上问题也会降低油茶的产量、质量。

2.3 油茶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广西油茶产业蓬勃发展,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产业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成为制约广西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从调查情况来看,广西油茶产品以简单加工的食用茶油为主,而高端用油和茶籽综合利用深加工系列产品相对较少。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市场上的油茶系列产品十分丰富,既有精炼油、医药用油、茶油手工皂等由油茶直接提炼、加工制成的产品,也有茶麸洗衣粉、茶麸洗发水、茶粕蛋白、生物有机肥等茶麸系列产品,另外由茶壳制成的蚊香坯、育苗基质等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比来看,广西油茶产业是以直接销售原材料或低附加值的食用油茶为主,尽快实现油茶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2.4 油茶产业融资渠道少

广西油茶产业逐渐走向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科技化发展的健康道路。随着油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及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油茶种植队伍中。对于这些农户来说,无论是承包土地还是购置树苗和引进设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为此,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提供大量的补助资金,一是激励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二是借此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较重,补助资金供不应求;农民缺少抵押物,没有可靠的担保,使得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控考虑不愿意向农民发放贷款,许多农民只能选择熟人借贷,但杯水车薪。“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因素。

3 新时期广西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对策

3.1 多措并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鼓励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是壮大广西油茶产业的重要途径。面向偏远山区的农村,可采取林地租赁、入股分红、委托管护经营、油茶籽包销代销等多种经营模式,在扩大油茶种植面积的同时,也能帮助农民增加经营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对于区位优势较好的农村,要继续完善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经营方式,加快完成油茶产业从农户分散经营向合作经营、集体经营的转变。地方政府要结合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制定更加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壮大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除此之外,要重视人才、技术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出台“返乡创业”扶持计划,推出“引老乡、回家乡、建家乡”油茶产业项目,让那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带着知识、技术、资金回乡创业,在提升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让家乡更加富饶、美丽。

3.2 改造低产林,建设高效高产示范基地

低产林比例过高是制约广西油茶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要加大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低产林改造,打赢油茶低改攻坚战。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面向低产林改造的补贴政策,通过推行长效补贴机制,激发农民主动改造低产林的积极性。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行“三砍”措施,即砍稀、砍矮、砍杂,营造良好的立地条件,为油茶树健壮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尝试多种方法提升低产林的产量,如“更新法”“换冠法”“截干法”等,保证改造一块、见效一块。从既往的低产林改造实践工作来看,完成改造的油茶林,其单位面积的产量可提高2~3 倍。

此外,还可建设一批高效高产示范基地,一方面,能够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让更多种植户看到低产林改造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激发种植户进行油茶低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积累油茶种植管理经验,推广宣传新技术、新理念,在提升广西油茶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油茶产业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3 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想进一步壮大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在重点培育油茶第二、第三产业的前提下,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通过延伸油茶产业链、提升油茶价值链,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等一体化发展。继续做大、做优第一产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在广西扩大油茶种植面积的背景下,明确禁止在坡度过大、土地贫瘠的生态脆弱区开垦种植油茶树;在合适地块栽种油茶树时,应树立科学的种植管理理念,坚持选用良种、科学管理。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避免盲目滥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和增加种植成本。推广使用绿色低毒农药,严禁滥施化学农药,避免造成油茶和地下水污染。做实、做强第二产业,进一步提升油茶产业的附加效益。重视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一大批善经营、懂技术的油茶产业龙头企业。采取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型油茶加工企业,建成集油茶规模化种植、机械化采收、流水线加工、多途径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既可以解决油茶销路问题,又能提高其附加值,让广西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做精、做活第三产业,在山区、丘陵地带大力推广林下套种模式,实现农林复合经营。例如林菌模式、林药模式等,让油茶种植户出一份力、获得两份收益。在一些自然资源丰富、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鼓励发展以油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在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更大经济收益,走良性、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3.4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油茶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动力。各级财政资金要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要适当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还要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各类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踊跃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林业扶贫过桥贷款”模式,由国有企业承担贷款,采用信用方式发放,用于提升改造油茶林;贷款可通过财政整合归还涉农资金。由政府作担保,鼓励商业银行推出更多新型、适用的农业贷款,通过降低贷款申请门槛、简化贷款审批流程,让农民能够更快地获得贷款,为油茶种植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发挥好广西林业集团、广西国控林业投资公司等林业领域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好油茶种植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保险公司也可推出适用于油茶种植的保险产品,在鼓励农民积极投保的基础上,避免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农民严重亏损,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权益。依托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让农民敢想、敢干、能干,进一步提升广西油茶产业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广西油茶种植已有2 000 多年的历史,由于油茶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得益的特点,加上其具有保健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因此被作为重点经济作物进行大面积种植。自从广西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以来,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加持下,油茶产业得以迅速壮大,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油茶产业存在经营主体单一、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制约了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遵循问题导向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探索和贯彻落实提升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可行性对策。改造低产林、推进产业融合、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举措,对广西油茶产业的继续壮大和持续发展有积极帮助,成为新时期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低产油茶广西
广西贵港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