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探微

2022-11-10贺全胜

观察与思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民生发展

贺全胜

提 要: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励共同富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共同富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助力共同富裕;努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建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以高质量发展加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他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改革发展中不懈改善民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努力创造美好生活,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全面准确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共同富裕同建、与美好生活同行,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的新篇章,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方法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学理基础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关切改善民生、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人类解放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党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辟了道路,指明了奋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建设原理中汲取丰厚理论滋养,提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奋发有为,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建设原理是习近平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深厚理论渊源、学理基础。

恩格斯指出,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能够让“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这种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真正的充分的自由”这些重要论断,就明确指向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所追求“所有的人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人,是有经济物质考量和精神价值追求的能动者。生活富裕是判断人的全面发展状态的经济物质根据;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取向。事实上,人们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的方面还未得到充分保证”时“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这里的经济物质“得到充分保证”的价值判断,就是实指人们生活达到共同富裕状态的确切表征。这些重要理论,综合起来,都在关切着人们高品质优雅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以及定义富裕程度的标准问题,而且紧密结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是当时经济社会进步达到一定水准后人们提出来的价值目标任务,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和发展物质技术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境地,起到了思想引领、学理指导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执政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不懈努力探索如何使全国人民达到共同富裕的方法和路径问题。这一初心使命,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经济建设,就旨在以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公私合营的形式使全体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生活。他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内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早最明确表达,就已经明确了共同富裕指向的主体对象性因素“全体农村人民”。这实际上也就指向了占国民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一五计划”,保障全国人民“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实现“共同的富”“共同的强”,而且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勤俭创业、开拓奋进,“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从实践发展逻辑来说,整个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在围绕着如何达到共同富裕的主题而发展的。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使共同富裕更加迫切地摆到了我们党的面前,必须继续艰辛探索和有效解决。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这也就揭示了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义和内在逻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思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建设原理,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出发,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他论述“共同富裕”,总是把它同“全体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非部分地区抑或少数人的共同富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建设原理和我们党的共同富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把共同富裕同党的初心使命密切联系起来,增强全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意识。他还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就一定会“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共享富裕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奠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的坚实经济政治条件和思想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习近平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建设原理的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二者具有不容置疑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和理论渊源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社会建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原理,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的理论根据,是习近平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深远理论渊源和创新基础。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劳动最光荣、群众最伟大,人民共同富裕才能成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励全党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始终坚持“心中有民不忘本”的理念,始终坚守“人民的心”,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坐等幸福、不劳而富的事,一切幸福美好生活和社会财富都是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作、砥砺奋斗得来的。历史经验显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共同建设共同富裕的博大深厚的历史。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义和人民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原理,彰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原则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出发,我们要努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发展阶段、建构新发展格局,“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折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光辉。他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共同富裕的原则要求。全党要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同富裕的原则,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实践中,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二是坚持人民利益最高的思想原则,迈进共同富裕的新天地。天大地大,群众力量最大;日高山高,人民利益最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三是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共享共同富裕的雨露阳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原则。这是新征程上我们党和习近平总书记时时牵挂的大事。他要求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的目标,要把人民大事办成,把群众喜事办好,把百姓难事办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共同富裕的雨露阳光。

(二)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共同富裕的实质性内涵,就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他强调,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标准,就是让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信感。他心中不忘苍生百姓事,耳里常闻黎民苦乐声。他主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抑或深入基层群众,无不心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上好日子,“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他提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因此,我们为人民工作,“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知晓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纾解民怨民忧,温暖民意民心,在解决了“有没有”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好”的更高层次、更高标准问题,不断转型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就一定会实现“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很宏伟,但也很朴素”的目标。我们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发展目的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高质量的好日子。我们通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伟大实践,生动地抒写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新篇章,才赢得民心,才焕发治国理政、长治久安的生机活力,才会走上远大光明的未来。

(三)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长征路上始终坚守人民的心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共和国发展的坚实根基,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全体人民奔共富,人民江山永常在。全党要牢记民心乃“国之大者”的思想,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长征路上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坚守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全党在共同富裕新长征路上始终坚守人民的心的坚强精神力量支撑。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同人民而强;我们党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生死相依。这就要求全党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长征路上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建设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努力解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利益问题,切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更有实效、更可持续的实质性进展。因此,“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致力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致力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治理能力保障。实质上,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成我们党治国理政效能,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党在新中国执政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懈努力探索国家社会建设和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新路径,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初步建构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国家制度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极大推动全体人民迈上共同富裕的新起点新阶段。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才能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实现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互衔接,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相统一,有力推进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奠定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制度基础。继续奋斗,到2035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新阶段,人民各种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由此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显著制度优势、强大综合国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创造经济社会条件,奠定坚实经济政治基础,有力保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富于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历史主动精神。实际上,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筚路蓝缕、艰辛创业、拼搏奋斗、苦难辉煌史,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全党主动奋发、砥砺奋进、不懈奋斗的丰硕成果,润泽当代、照耀千秋、激励后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伟大艰苦奋斗精神,继续增强主动奋斗本领,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的新篇章,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坚定勤俭主动、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念

人民谱写美丽,辛劳成就未来,奋斗铸造荣光。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显示,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华章,是党团结带领劳动大众践行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用奉献韶华、奋斗风采、勤劳汗水书写而成的。共同富裕是人民勤俭主动、艰苦奋斗的结晶,本身就内涵了人民群众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到今天,世界上尚无坐等其成、轻松达到富裕生活的实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苦难中站起来富起来进到强起来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开天辟地的革命斗争到改天换地的建国伟业到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再到惊天动地的新时代,都在演绎着主动奋斗、励精图强的壮丽史诗,描绘兴党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画卷,气壮山河,泽被后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艰苦奋斗进取精神。这一重要论断的主题是民族复兴,也适用于解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实际上,“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蕴涵了主动进取、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深刻哲理逻辑和深厚学理渊源,揭示了奋斗改造世界、主动改写人生、勤劳改变生活的至理要道,引发共同奋斗、复兴民族“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的历史启迪和现实观照。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会有艰苦磨砺、几度沉浮、斗罢艰险、不懈奋斗的人生经历,高度契合人才成长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思维。共同富裕,紧密地同全党全国人民主动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联系在一起。没有历史主动意识、艰苦奋斗思想和勤俭创业精神,是达不到共同富裕、复兴中华的理想境界的,也无法做成共同富裕这块“大蛋糕”来供人们美滋滋品味。这个道理,很深奥、也很质朴,也很容易让人们想到“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幸福的毛毛雨,不会无缘无故落下”“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省思性历史经验“金句”,也会让深切感悟奋斗成就美好未来的中国人民常怀艰苦奋斗之心,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复兴中华的使命担当精神和信念。共同富裕是一个关切历史主动奋斗的永恒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任务,迫使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主动地继续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劳勇敢善作善成的优良作风。共同富裕不成,主动奋斗不止。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有这个思想自律、政治自觉和实践自信,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从继续主动奋斗到共同富裕

奋斗,才能让人生出彩;坚持主动创造、艰苦奋斗,才能走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这样一个哲理常识,引导中国人民主动地从历史走向未来,憧憬艰苦奋斗成就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奋勇敢、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对勤俭奋斗有着历史的记忆、现实的阐释和未来的遐想;理解其精义、把握其精要、发扬其精神,有着深切的感悟、迥然的视角和独到的见地,很精辟透彻、也很融会贯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伟大祖国、伟大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绽放人生风采,勇毅奔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主动地坚持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念,“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抒写了人民主动奋斗、艰苦奋斗、共同奋斗的历史篇章,闪烁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光芒,开辟了奋斗出彩、未来更美好的广阔前景,从而让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凝练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宏大历史结论。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人民主动地谱写艰苦奋斗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精神谱系,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也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思维方法论。这一逻辑系统和辩证认识方法论,内在地推演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历史主动精神,走到共同富裕的殿堂。共同富裕思想之光普照中华大地,全体人民共享富裕的雨露阳光。

(三)继续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有力促进全体人民奔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主体对象是全体人民,动力之源也是全体人民。只有全体人民继续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伟大艰苦奋斗精神、伟大团结梦想精神,胼手胝足,艰苦创业,继续砥砺奋进,才能奔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富饶、富裕、富强,决非一蹴而就;好日子、好生活、好状态,全靠人们拼搏奋斗。试想拱手而富抑或一夜暴富,既不可能,也非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梦想的一切”,都是“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都是“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的生动写照和历史积淀。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艰苦奋斗砥砺图强精神奔向共同富裕新长征路取得的伟大成果,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就更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继续发扬“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博大心志情怀和历史主动精神,以血肉之躯、血汗之体、血性之气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这样,才会“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也是我们党直面和着力解决共同富裕的重大现实课题。没有农村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实施“一项重大战略”的重要论断,敦促“各级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这一重大战略工作,继续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伟大接续奋斗精神,从而“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努力“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乡村振兴战略、奔向共同富裕,与中国人民继续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创造精神、久久为功精神,密不可分。

四、在改革发展中改善民生,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改善民生、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加快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到公平公正分配,不断改善民生,有力助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国计民生问题,强调要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经济社会发展是改善民生、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深刻阐论了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推进民生事业、共同富裕又好又快发展。民生无小事。凡国计民生,牵动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全党“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全国人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全面深化改革、伟大抗疫斗争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创造了经济总量超过一百万亿元、保持世界第二位,人均GDP 超过一万美元,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中国奇迹”“中国精神”。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改善民生、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和根本推进条件。

(二)深化民生领域体制改革,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民生,非常广泛,关切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领域,达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实质上,贯彻坚守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就是要落实到体察民情、服务民事、改善民生、助力民富上,以深化改革民生领域的体制机制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以民生领域体制改革生成的丰厚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深察民生之情、多谋民生之利、化解民生之忧,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论改革农村民生领域“三保障”时着重提出,“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文教医卫、住房社保等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能服务定位,切实“明确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指导各地进行筛查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他指示“有关部门要加强数据比对衔接”,“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各省区市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助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三)在改革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力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样“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改善民生没有完成时,只有接续不断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改善民生的办法和路径,从关切民生的衣食住行等小事实事做起抓牢靠,“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要把民生之事办成好事、喜事,办出优质高效,办得符合民心民意,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高兴满意,使之在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真心拥护我们党,真情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真诚信赖人民政府。只有“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建立完善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困难民众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发展,人民才会真心向党、真诚为国,从而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助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五、砥砺创造美好生活,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共同富裕是美好生活的实际目标,二者相互依存、辩证统一。邓小平指出,发展经济,创造美好生活,“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继承和发展我们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全党全国人民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历史主动性,与共同富裕同建、与美好生活同行,努力创造美好明天,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境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才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体面的、有尊严的小康生活,向着美好生活、共同富裕新目标继续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他提出,要“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由此“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努力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奋发有为,“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继续努力“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有力推进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生机蓬勃,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加快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党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努力推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美好生活、共同富裕而砥砺奋斗、艰辛创造。从经济发展内在要义上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生产)量的扩张转向(生活)质的提高,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具有“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的基本特征。一是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二是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是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四是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建构市场机制有效率、微观主体有活力、国家宏观调控有法度的经济体制,由此“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努力创造实现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现实条件。

(三)以美好生活达到全体人共同富裕

美好生活、共同富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使命和价值取向。2021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他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全党奋发有为,创造美好生活,“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彰显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创造美好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全面发展的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党必须继续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解决“有没有”基础上切实转向“好不好”“优不优”“高不高”的新方位新境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实际问题,真正“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民生发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民生故事,讲述幸福与温暖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