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2022-11-10车晶磊
□车晶磊
(烟台市福山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烟台 265500)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现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升级,其涵盖内容较多,要全面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实现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乡村振兴大格局。
1.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和新农村建设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面更加广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在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情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第一,明确目标。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长期实施,难度比较大,要鼓励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第二,掌握要素。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重视人才和资金的优势。由于受到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问题比较严重,导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缺乏经验丰富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2.1 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2.2 促进农业现代化
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集体经济的模式有多种,包括股份合作制、不同模式的合作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合作社或者股份合作社的方式把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提高土地资金的利用效率,便于农业机械化和经营集中化。在先进农业理念和设备的支持下,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3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基础实力显著提高,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强调“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对农村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和进步,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机遇。
3.1 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2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供需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增加农产品的数量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已经不能满足农民预计能够增加的收入。需要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广新的农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需求,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3.3 有利于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非常关键。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能够最大程度地推动农业经济转型。针对当前推广体系不完善、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农民对新技术认识不足等问题,应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对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
3.4 农业产业集中化和规模化
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还是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导。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影响农业经济的集中化和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集中化和规模化发展。机械化作业能够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可以惠及更多的农民,通过完善产业化经营方式可以集中资金和技术,推动乡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3.5 推动农业经济向着绿色和节约化的方向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加速我国农村建设和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农民思想意识观念落后以及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新的种植模式和发展理念很难被农民接受。为此,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农业经济向着绿色和节约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能力,为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奠定基础,同时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
4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产业规模小和结构单一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振兴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我国有些地区的农业经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加之受到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生产效益稳定性较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通过对农村地区产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可以改善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
此外,农业产业以微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为主,市场竞争力较差,生产主体分散,产业化水平较低,很难形成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企业;不能成功引进或者建设一些规模较大和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农业企业,造成农产品的加工生产效率低下;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些农村地区的信息化设备比较落后,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效能,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缺乏农业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人才和技术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帮助农民更好地脱贫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但是我国有些农村地区缺乏高级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许多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容易受到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不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对一些现代化的新农业技术不认可或者认可度较低,新技术的推广难度较大。有些地区由于受到地方财政经济的影响,在人才建设方面缺乏资金的支持,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和设施的能力不足,很难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3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我国有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是农业经济建设中的短板,例如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教育和医疗等保障性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5 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5.1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振兴过程中,应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重视对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为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从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要做好以下几种优化。第一,建设优势产业前,要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和资源分布情况,建设有竞争力的产业企业,提高农业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二,重视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农业产业生产和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重视农业产业数字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力和水平,重视对先进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5.2 培育新型的农业技术人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人才振兴能够保证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也能够有效、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农民综合素质水平低以及新型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应该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和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可以聘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到田间进行培训或者设置网络课堂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农民发展农业的热情,提高农民的专业文化素质,完善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第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回乡创业的青年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和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第三,利用信息化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农业技术,使更多农民认识到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到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
5.3 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乡村振兴成果最主要的体现。为此,应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组织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保证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第二,重视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了解农民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策略,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
5.4 重视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创新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化措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应该将农村经济的长效发展作为根本性目标,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科技,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发展观念,重视科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重视对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与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5.5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优化农村地区的土地制度,保证土地流转工作有法可依,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服务力度。农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保证合同程序合法和规范,让其真正保护农户的利益。要规范农业用地的流转行为,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和资金投入到农村土地的流转中。严格审核企业的资质,加大对农业用地流转方面的培训和监督力度,为推动农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5.6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商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渠道。应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从而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数量,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的同时,当地政府应该树立品牌意识,鼓励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创建属于本地区的特色品牌。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通过政府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来加强品牌的宣传优势,扩大辐射范围。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加强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进,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7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我国对“三农”问题重视度提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有些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依旧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和供需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此,应该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第三产业发展,例如生态旅游业等。
在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和普及力度,支持和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帮助农民更好地增产增收。在农业发展中要注意随时监测市场发展的变化情况,了解市场消费需求,以此来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