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目标下推进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对策

2022-11-10□高

山西农经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农民

□高 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党和政府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曲折中前进,既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也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城乡地区的要素市场制度有待规范等。文章从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入手,探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1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

1.1 共同富裕视角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把握共同富裕的概念内涵需要注意两点,全民性,即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全面性,实现共同富裕是通过满足全体人民环境宜居、精神自强以及社会和谐等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共同富裕的角度出发,重新理解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十分必要,只有遵循共同富裕的概念内涵,才能充分理解其视角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终极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一是借助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兴旺,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是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从村风、村容和村纪3 个层面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

三是调整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总收入,实现农民现代化。

1.2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现阶段,我国已经按照计划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欠发达地区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的整体贫困在很大程度上均有所改善,部分农村可以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进行乡村建设。

虽然部分学者关注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也有部分学者讨论了共同富裕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两者关系的讨论有待进一步丰富。

1.2.1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持续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难点在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制约共同富裕建设的最大阻碍。虽然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很多措施推进脱贫攻坚,但是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上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平衡发展以及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正确战略选择。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有助于缓解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帮助全体人民过上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的生活。

另一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持续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到新时期,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需要重新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宜居程度,加强乡村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总的来说,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要求,可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感。

1.2.2 共同富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为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应该在2020—2035 年迈出有力步伐,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想要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须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东风”,确保“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想要在2050 年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前进动力。共同富裕在新时期的长远目标与“三农”问题在现阶段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前进的原始动力。党和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全面胜利,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一是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二是我国整体的城乡发展差距有待缩小。2021 年我国城市地区居住人口的年平均收入为47 000 余元,农村地区居住人口的年平均收入为18 000 余元,城乡居住人口的人均收入比值为2.5,从这一数据可知,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仍旧较大。

三是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在现阶段出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的基础设施较少、农民的业余活动较单一等问题有待解决。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目标和实际中“三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均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前进动力,在实现“三农”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及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多种途径,可满足全体农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 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下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城乡地区的要素市场面临制度壁垒

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乡间3 种生产要素的交换,即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交换没有完全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乡村地区的各种资源也没有实现利用最优化,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一是劳动力要素在城乡地区流动的过程中存在隐形壁垒。在城市就业的过程中,农民群体在生活和户籍方面遇到阻碍,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的速度有所减慢,但是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无法通过农耕取得较高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

二是土地要素在城乡地区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制度壁垒。城乡地区在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等制度中存在分配不公的情况,这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部分地区由于土地相关政策不完善以及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大量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推进。

三是资本要素在下乡的过程中存在经营壁垒。“资本下乡”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的土地优势和城市的资本优势,有利于实现城乡地区的协同发展。但是进行非农化经营的“资本下乡”面临严格的政策限制,而仅进行农业化经营的“资本下乡”又需要面临高风险、低收益的难题。

2.2 农村地区民生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农村生活条件的配套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保障性条件。只有同时保障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得到的有效供给还有待加强。这对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以及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生活性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从“三农”普查的调查数据可知,部分农村地区缺少满足标准和数量的幼儿园、学前班等学前教育机构;部分农村地区缺少集中供水、净化处理的自来水系统;部分农村地区缺少专业性强、医疗设施充足的卫生室。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无法与城市实现均等化,将是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是社会保障安全网有待完善。根据农村合作医疗数据显示,地方政府为农村地区提供的社会保障有限、给付水平过低,无法为农民提供所需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如果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地区的民生保障体系长期处于失衡状态,这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跨越的阻碍。

2.3 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对精神富裕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农民群体的精神文化活动相对匮乏。

一是农村地区自发性的精神文化活动较少。农民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于耕种土地或外出打工,没有过多的空闲时间推进精神文化建设。村委会和村干部作为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行政工作,无暇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体进行精神文化活动。

二是农村地区现有的精神文化活动与村民的实际需要不完全匹配。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修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设施用地,按时进行公共文化活动,但部分基层地区存在公共文化活动流于形式、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无法满足村民实际需要等相关问题。

三是农民群体协同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农村地区精神文化活动长期缺乏,无法有效提高村民对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认同感。

3 共同富裕目标下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3.1 全面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可以有效解决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城乡二元分割问题。

一是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破除阻碍要素市场形成的各种制度障碍,激活城乡间的要素市场;通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降低户籍政策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同时促进城乡间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关于土地政策方面的制度改革。通过完善相应政策,合理分配城乡地区的用地指标,合理分配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

三是通过相应规定对资本下乡进行适当的经营管理。乡村企业应正确把握各地区的资源优势,采取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通过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发挥要素市场在乡村地区的主导作用等方法,逐步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3.2 切实改善农村地区民生保障体系

农民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只有农民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才能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地方政府致力于完善乡村地区在民生方面的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准,加强对农村地区各项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和有效供给。

一是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性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应面向农村地区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在医疗卫生和教育教学等公共设施方面的支持和供给力度,逐步均衡各项基础设施和各种优质资源在城乡间的供给数量及供给质量。

二是完善农村地区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在乡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覆盖率,提高面向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国家补贴标准,逐步提升面向农民群众的各项保障的给付标准,以此来缩小城乡地区各项社会保障的差距。只有有效改善农民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合理分配城乡地区的公共资源,才能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推进乡村振兴。

3.3 全面加强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建设

农村居住人口大多为老年人,老年群体的闲暇时间较多,但业余生活较为单调,所以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比较强烈。老年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在生活中可能存在不良习惯,需要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进行帮助和引导。

一是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对于乡村文化相关工作的领导。地方政府应改变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旧思维,精神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地方政府应严格把握乡村精神文化活动的风向标,大力宣传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引导性思想。

二是精神文化活动应与村民的现实需要相契合。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在尊重本土文化和了解村民需求的基础上,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精神文化活动。

三是帮助和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干部尤其是党员同志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引领村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给全体村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全体村民的集体精神和公共精神,对农村地区进行有效治理。

4 结束语

通过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实质,是由全体人民共创、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只有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减少户籍制度的约束,为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发展机会和保障政策,如维持生计的就业机会以及保障生存的政策支持,同时要让在城市务工的劳动力的子女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机会。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为城市与乡村提供公平的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医疗、养老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是明确农民群体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引导农民群体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发展偏远地区作为政治工作的重心,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才能得到逐步落实。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城乡农民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农民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