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探析

2022-11-10骆素莹

山西农经 2022年18期
关键词:区域生产人才

□骆素莹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问题和中国的社会、经济、民生等息息相关,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大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全党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并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和保护力度也持续增大,关注农村发展、农民收入、农业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从政策、资源、技术、产业、人才等多方面切入,加强各要素发展,加强组织、区域之间的联动和协作,有效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确保农村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阶,是新农村发展建设内涵的延伸。乡村振兴的内涵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1 经济层面,以产业发展为核心

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创新,提升农村的造血能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村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1.2 环境层面,以打造生态宜居村落为目标

通过大力整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乱砍滥伐、生态破坏等问题,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乡村环境,找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3 人文层面,以突出民俗文化为特色

强调通过建设村容村貌、乡风乡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提升乡村独特的人文气息,让乡村的田园风光、淳朴民风、自然景点、特色文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深刻体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

传统的农村产业发展存在条块割裂、“单打独斗”的局面,农村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没有充分、有序流动,资源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不足,使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理念、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种植技术、专业化的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阻碍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粗犷的发展模式,贯彻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应用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树立尊重实用人才与技术的发展思维、注重产业整合的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体系。必须高度重视、重新审视、认真核实农村区域发展的空间规划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要素流动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展开研究,进一步优化解决对策。

2 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

2.1 农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

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村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很多农村在生产方面依旧以个体、作坊、小企业为主,农村产业的生产和营销严重分割,供给、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对接流程冗杂、耗时费力、存在壁垒,导致农村产业的规模效应难以发挥。

除此之外,很多农村依旧没有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群化和规模化,同一区域间种植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复杂,技术要求难以统一,机械运作混乱无序,极大降低了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制约了农村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少农村区域的品牌企业、龙头企业都没有打造农村产业联盟。缺少了品牌龙头企业的参与和帮扶,农村产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就难以有序、高效流通,区域之间的农业生产依旧呈现出孤立分割的趋势,缺乏发展活力。没有龙头企业的培训和指导,许多个体户、小企业、小作坊不知道如何利用电商平台卖货,不会塑造产品品牌,在技术角度和思维层面也难以转变理念,无法提升自身实力。

2.2 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失衡

目前,农产品销售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但农村区域的加工制造企业少,旅游业收入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的资金、人才、科技投入较低,同时农村区域产业之间的联动协作不紧密、产品开发不深入、信息交互不立体。

农村三产融合不够深入,资源要素流通效率低下。没有制定农产品文化发展方向和生产建设标准,缺乏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对宣传资源的配置,使产业间难以形成有效合力,难以发挥出互相帮扶、彼此引领、共同发展的协同作用。

2.3 农村产业实用人才匮乏

人力资源是21 世纪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只有将其运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作用。人才是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推动农业技术升级、引领农业模式更新、促进农业要素高效流通的核心力量。

农村人才的流失率较高,大多数年轻人会选择外出工作,追求更高的收益。留守农村的多是一些孤寡老人,很多土地荒废闲置。农村缺乏懂得管理运营、机械操作、电商营销、养殖理论扎实的专业人才。人力要素紧缺是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严重失衡的关键因素。

3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

3.1 打造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

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具有管理现代化、生产科技化、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完整等诸多优势。现代农村产业体系能够全方位地服务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改变以往各环节对接慢、流程复杂、时效性低等缺陷,从而引领农村的核心产业朝着现代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在打造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3.1.1 政府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从整体层面进行规划设计

政府要全面调研农村的产业结构、产业分布、产业效益,梳理出农村区域各产业的发展优势、缺陷与不足、制约瓶颈,全面了解和精确定位农村产业的格局、定位、优劣势,确定农村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改进的方向、解决的问题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3.1.2 政府要发挥协调与组织作用

针对农村区域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政府要发挥自身的协调和组织作用,帮助各产业主体之间牵线搭桥,取长补短,彼此扶持。

例如,针对某个村落农村产业发展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政府要在尊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下,协同农村主体、农村合作社、农村企业、农村组织及个体户来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

3.1.3 政府要组织农村区域内的龙头企业、大规模企业、品牌企业组成产业联盟

产业联盟积极向小规模企业、个体作坊、农民普及现代化农业生产理念,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和帮扶传带教学活动,帮助个体户、小企业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其提供就业岗位或者外包业务,同时提供技术、资金、管理和业务支持,将其视作农村产业生产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确保农村区域内农村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分工明确、互为整体,实现协同发展。

在打造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作用,从产业调研、网络建设、招商引资、联盟组建、助农带货等多个方面切入,积极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扮演好统筹全局的“军师”角色,做好顶层设计。

品牌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等组织要积极彰显企业风范,从技术帮扶、经验传递、业务对接、市场开拓等多个层面,积极帮助农业生产个体户和小企业解决生产分割低效、销售渠道狭隘、农业生产岗位不对等的难题,推动农村个体生产户和企业形成合力。

个体户和小企业则要抓住时代机遇,积极配合政府和龙头企业开展工作,接受现代化的生产理念,不断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辜负政府和大企业的支持与期待,全力配合政府和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化的农村产业体系。

3.2 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但服务业、旅游业、加工制造业也是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要素。因此,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要从纵向角度切入,尽快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体系实现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也要从横向角度切入,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从而有效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自然资源有限、生态资源短缺等问题。

一是政府要梳理与布局农村区域的农产品结构现状、产品特色、产品生产和营销系统,确定农业生产和加工制造业、旅游服务业之间的关联点、切入点和对接点,加快农业生产营销的周转率,促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制订科学规范的农村产业生产标准,践行绿色生态生产理念。农村区域内的农村产业具有天然、无毒、绿色、健康的特点,旅游资源也具有自然、和谐、完整、原生态的特点,这是农村产业的发展特色,也是吸引城市游客的关键因素。农村产业如果缺乏地域特色,其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推进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体要共同制订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生产标准体系,严格监管农产品的产销过程,保留农产品的土味、原味及特色,塑造优良的农产品品牌。

为了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根据卫生部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的相关决策要求,在重症监护病区(ICU)率先开展了护理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注意融合地方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文化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知名度,给产品贴上特色标签,使普通的消费物品变成地方特产。要求政府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重视对农村文化的保护、对农村技艺的传承、对农村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让农村的优良文化、特色文化、自然文化可以借助农产品这一载体传播到外界,提高农村的知名度,反哺农村的产品加工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让农村产业结构更加系统、完善。

3.3 优化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应该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

3.3.1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人才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项目模范区等,借鉴这些区域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并综合乡村自身的情况,积极探索符合乡村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坚持“引才、引智、引项目”三管齐下。

分析农村特色产业、重点产业,了解乡村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具体要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吸纳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土专家和田秀才,引进社会外界的农业科研人员等。通过聘请专家、技术入股、投资入股等方式招贤纳士,吸纳人才。引进一批农业技术扎实、懂得操控高科技农机器械的人才,引进一批做实事的优秀干部,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3.3.2 搭建发展平台

3.3.3 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

乡村实用人才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必须贴合农村实用人才的特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模式不可太重理论、太过空泛,要贴近生活与实际。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知道农村人才需要什么、擅长什么、能学到什么,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农村实际人才的技术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科技成果的使用率和转化率。

与各大农业教育机构、农业职业学校达成合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借助农村合作社、农村相关组织以及村委会的力量进行推广宣传,开展培训项目合作,实施“订单培训”“农户+公司”的办学模式。农业培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贴合农村人才的特性,将农业技能和农业市场经济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员,提高学员的实用技术和经营能力。

4 结束语

农村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有助于调整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整合农业资源,推动农业生产从数量到质量、从粗犷向精细、从科技成果含量少到科技成果高度密集的转变。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整合各界的力量,在党的指示和引领下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稳步运行,最终达到振兴乡村、提高我国农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区域生产人才
阿宽的生产小组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区域发展篇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