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存在隆阜古村的红色印痕

2022-11-09汪华红安徽

党史纵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讲习班屯溪办事处

○汪华红 (安徽)

黄山市屯溪区隆阜村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戴震,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隆阜古街历史蕴含丰富,除此之外,这里还留存不少革命遗址遗迹,其背后蕴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故事。

徽州女中:颇具影响的抗日民众团体

徽州女中(原隆阜中学)是蜚声皖南的安徽省立女子中学。抗日战争开始后,不少难民流入皖南,其中有部分是学龄青少年。为了满足女青年入学的要求,1938年秋,徽州女子初级中学改为徽州女子中学,招收高中学生。

这年,共产党员汪念萱、黄宝豫、舒素玉等,分别从歙县、黟县考入女中读书。入学后,她们在中共徽州中心县委的指导下,秘密建立中共徽州女中支部,隶属徽州中心县委领导。这几名党员充分利用女青年肯学习、能歌善舞的特点,引导徽州女中的同学们开展多种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

根据支部分工,黄宝豫、舒素玉、汪念萱等分别在各个年级的学生中开展谈心活动,培养积极分子,提高青年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的认识。她们还通过串联的方式,组织了读写会,定期开展读写活动,她们以诗歌、散文、小品等形式,控诉侵华日军的罪行,揭露汪精卫、陈公博等人卖国投降的丑恶行径,颂扬抗日将士无畏的斗争精神。她们积极举办时事研讨会、读书报告会,藉此向师生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激发师生爱国情感。此外,党支部还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宣传。学生们在街头向群众发表演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演出抗敌歌剧,如演出曹禺编著的话剧《雷雨》,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等歌曲。

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援前方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全校学生坚持每周素食一日,将节省下来的伙食费连同学校教职员工自愿捐出的一成薪金,拿出资助抗战。此外,女中学生还在校内外劝募捐款、捐物。一场由女中学生发起,为前方将士劝募寒衣的“千农运动”,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不到十日,千件寒衣一举而成。同学们看到广大民众对抗日将士这样爱护,看到这样的劝募效果,甚感欣慰和鼓舞。

徽州女中校史沿革介绍与部分老照片

1939年2月,时值农历春节,女中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趁返乡过年之机,按照居住的远近,组织了20余支宣传队,分赴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太平(今黄山区)等县,开展宣传活动。她们深入乡村集镇,甚至到居民和农户家中,与妇女们谈天,教唱抗日歌曲。她们还散发《告民众书》,向广大民众进行宣传,坚持全民族团结抗日是中国人民唯一的选择;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必定取得最后胜利。她们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救危亡。

这年三八节前,学生们抓紧排练节目,准备于三八节上街宣传。孰料,校方以维护学校秩序为由,限制学生开展纪念活动。与校方交涉无效后,学生联名表示抗议。三八节这天,女中学生抗争成功走出校门,在屯溪街和黎阳街开展宣传,她们刷标语、贴漫画,表演话剧,高唱抗日歌曲。附近的居民、店员、工人以及过往行人都闻声围拢,一时间就聚集了数百人。学生们以满腔爱国之情,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表演抗敌歌剧。观众的情绪非常高昂,人群中不时地响起“打倒汉奸卖国贼!”“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前方,保卫家乡!”的口号。

在女中党支部秘密组织下,学生们利用一个星期天,步行10多公里,到瑶溪伤兵医院慰问负伤的抗日将士,向他们赠送毛巾、牙膏、牙刷等慰问品,并为他们写家信,受到抗日将士热烈欢迎。

女中师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对推动屯溪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合”讲习班培养干部

隆阜紫竹园巷即隆阜后街36号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讲习班旧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举办过“工合”干部的讲习班,见证了一段服务抗战的红色岁月。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片国土先后沦陷,成千上万的失业工人和难民流向后方,生活极端贫困。为支援抗战,集后方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日用工业品和军事物资的生产,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汉口正式成立。

当时新四军军部设在皖南泾县。把“工合”办到皖南去,能直接帮助新四军抗战,同时,“工合”也需要新四军的支持。1939年夏,东南“工合”在安徽屯溪成立了“工合”浙皖办事处,办公地设在屯溪还淳巷一家茶栈的楼上。周恩来推荐中国茶叶公司安徽办事处主任章秋阳(章乃器之弟)担任“工合”浙皖办事处主任。新四军军部派共产党员叶进明任事务员,蒋传源任技术员,侯蔚文任合作指导员。办事处直属赣州“工合”东南办事处领导。

当时,屯溪是皖南的经济中心,距离新四军军部驻地不远,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新四军工作人员经常去屯溪开展各项工作。由于新四军人员来屯溪领取军饷或采购物资活动频繁,常与叶进明、侯蔚文两人接触,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因此,他们不得不离开浙皖办事处,回军部去。当时以上海童子军教练身份在“工合”工作的蒋传源,因病在市郊隆阜一老百姓家疗养,未被特务发现,所以仍留在办事处。

为了适应“工合”事业的发展,各“工合”办事处都举办了“工合”讲习班,以培养“工合”干部和技术人才。“工合”东南办事处除在瑞金办了3期“工合”讲习班外,还于1939年7月,在屯溪隆阜紫竹园巷举办了一期“工合”浙皖讲习班。讲习班主任由章秋阳兼任,骆耕漠秘密担任副主任。

在骆耕漠就任前,中共中央东南局组织部部长曾山和浙江省委对办讲习班进行了研究和安排,指出讲习班学员既要公开招收,又不能乱招,主要培养组织合作社的指导员、会计员等干部。经研究决定,主要招生对象:一是上海方面需要转移的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二是从东南局和新四军中抽出一部分到各地去的青年;三是在金华、屯溪招收一些社会青年。招收对象须为愿意抗日救亡的进步青年。讲习班公开招收学员100多名,大都为来自各地的进步青年、中学生。同时,新四军政治部也派了一部分教导队的党员参加讲习班的学习,如宋素蝶、王一民、林小平(林敏)等。讲习班开办的课程有:合作概论、合作法规、合作指导、“工合”会计、机械、化学工业、农产品加工、冶金以及抗日纲领、国际形势、“工合”运动与中国经济、军事常识等。教育方法是:教授讲课、小组讨论、组织实习、社会调查、课外活动。讲习班的训导原则是:培养每个学员养成刻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养成纪律化的生活习惯;养成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养成深入民间、深入群众的“工合”干部作风,使“工合”的经济工作为抗战服务。

讲习班结束后,受培训的人员分配到各地的“工合”组织去工作,很多都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

反映抗美援朝墙体画

抗美援朝墙体画遗存增添红色文化色彩

在隆阜老街戴氏七房厅8号楼,至今保存有一组抗美援朝墙体画遗存,它使隆阜的红色文化色彩更加丰富。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1月下旬,屯溪市(当时建制)正式成立了抗美援朝屯溪市分会。在开展和平签名运动的基础上,出动报告员、宣传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腰鼓表演等形式,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屯溪美协会员也积极行动,在市区、农村绘制展画、书写大幅标语,进行广泛宣传,以此激发全市各界人民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情。

该组墙体画数幅,其中4幅画至今仍清晰可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重要的政治叙事美术作品,画面采用平面艺术的图像特色,从画面表现、内容题材、图画形式等方面,发挥其视觉艺术感染力和极强的号召力,极大程度地反映出人民争取和平的决心和愿望。此组墙体画遗存丰富了隆阜历史文化,显得尤为珍贵。(题图为屯溪隆阜)

猜你喜欢

讲习班屯溪办事处
晚清民国屯溪河街兴衰史
第十七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暑期学校暨《前沿技术讲习班》(CIPS ATT 30&31)开放注册
妈妈的爱
民国时期皖南屯溪镇茶业概况
屯溪老街石板路
第一届现代催化化学高级讲习班·第三轮通知
第一届现代催化化学高级讲习班·第三轮通知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知多少
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有哪些
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与教育的发展*——第22届国际奥林匹克研究生讲习班学术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