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
2022-11-09叶倾城
文 | 叶倾城
我行将退休的女友一想到将不再有人需要自己,就心跳加快—她又不打算逼女儿结婚。那么,此后的日子,她将何以寄托?
我推荐她看一本书,叫《外婆出租中》。书中的老太太不是任何人的外婆,事实上,她孤身一人,无儿无女,随着她越来越老,她发现自己已经被时代甩下。最后她心一横,登广告:外婆出租中。你需要一个嘘寒问暖的外婆吗?你需要一个能对你絮絮叨叨的外婆吗?我不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人,我没有钱、没有智慧、没有特异功能,但我有的,是真诚的心意。我能把我的爱,全都给你,希望你不要嫌它少。
我说:“只要你希望自己有用,愿意其他人需要你,你就可以是所有人的外婆。”
真正的孤独是不被需要。而“不愿意被需要”,才是现代人自掘的坟墓。
我的女友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悟。有一天她经过一个图书馆,发现那里正在招募志愿者。她喜欢图书馆的窗明几净,从来没想过要为之做些什么。想起我的话,于是她走到前台,问人家:“我什么都不会,我可以当志愿者吗?”
忽然间,她成了学生—要当志愿者得先接受培训;她有了同事—一共30位志愿者;她被拉进了工作群—已经很久了,她进的每一个群都是购物群;
她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她没有为他们做什么。只是,有一次,老师让几个年轻学生写城市的历史,可他们不知道从何开始,只知道到图书馆找资料,又不清楚具体找什么资料。而她耐心听完他们的烦恼,带他们去方志的书架。偶尔,有老人来借书、还书,不懂得使用自助借还机,她便压低声音在他们耳边一步步地教。
就这样,她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又多姿多彩起来。
年轻人很推崇一句话:我不给其他人添乱,其他人也别给我添乱。其价值观是拥有边界感,独善其身。不想被干涉的人,也因此不想干涉他人。这里面又有隐约的怨气:在我无助的时候,没人帮助我,我为什么要帮助别人?
但其实,帮助别人是人的天性。
婴儿是最无助的,饿的时候,只能大哭,不能自己觅食;同时,婴儿也不能帮助其他人,因为他们太弱小了。
也因此,当孩子们稍稍长大一些,就会很愿意帮助别人。还在蹒跚学步的小毛头,如果听到大人说:“来,帮妈妈拿个梳子。”他们会非常高兴地答应,奔过去找梳子,抱着梳子奔回来给妈妈,为了那句表扬,他们乐得给自己拍手。
那是因为,给予是一种定义方式。
学过初三化学课程的孩子都会发现“用处”是一定会写在物品的定义上的。
钙令你的骨质健康,铁令你的血液里氧气充足。被需要、对社会有益处,对人类来说,就是对世界的定义方式。
我们最早学到的,永远都是对生活极有用处的事物,那些冷门的、少见的,可能整个中学阶段都学不到。
物如此,人也如此。在用“给予”定义他人之前,不如先用来定义自己。
你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你愿意自己对社会有所裨益吗?
你是否像铁、像铜一样,愿意成为组建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