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话题

2022-11-09

读者·原创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汤圆年轻人女儿

教授一门技艺时,一个难以逾越的壁垒是学生潜意识里的“把老师教的秘诀背下来就是学会了”的观念。在某堂唱歌私教课上,一位学生在我反复纠正同一个乐句时变得焦躁,质问我为什么她听不出来自己跑调而我能。她自信满满地表示自己记忆力很好,仅通过课上听讲就能熟练掌握,不需要在课下浪费时间反复练习。她还敦促我把“唱准调的终极秘诀”说出来。我不知道要怎样说服她。在这个“速成班”大行其道的时代,卖油翁的“无他,惟手熟尔”只能说给自己听了。

几年前,女儿上初二,丈夫每天车接车送,细致周到地照顾她,是相当尽职的“保姆”。尽管女儿成绩名列前茅,但他总是希望女儿再努力些。晚上,当女儿满脸疲惫地表示想去睡觉时,他总是说:“再多预习一些。”女儿只能皱眉噘嘴地继续学下去。我看着心疼,一开始,总低声劝他:“时间不早了,该让她睡了。搞疲劳战术,效率不高,更何况影响孩子生长。”他却振振有词:“别人家孩子都学到11点,她不学就会落后。”劝说无果,我只能在心里无奈地叹一声: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幸好,如今女儿已上高中,住在学校,那种痛已成过去。

男友是来自西北的少年,一路打拼,在东部的海滨城市安定下来。在他眼里,人要有所获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承受诸多不能承受之痛,必须一路前进才能换来别人的认可。他自律且节约,并且也要求我这样做,在我稍有放松或是享受生活的时刻,他会批评我,找我的不足。我觉得恋人之间应该互相鼓励而不是打击,他却认为接受自己人打击总比被外人打击好。这就是我们从小生活环境以及经历的差异造成的观念不同吧!

表弟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企任职,业余时间就躲在房间打游戏或睡懒觉,有时没赶上饭点便叫外卖,全然一副“躺平”模样。舅舅劝他多接触社会,多去户外锻炼,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表弟心情好时,表面上还能应付敷衍几句;心情不好时,便会和父母发生争执。他认为人就应该怎么舒服怎么活,没必要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舅舅为此伤透脑筋,派我去当说客,说同龄人更好沟通。于是,我给他发信息、打电话,还单独请他吃饭聊天,然而我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在我和他谈话的时候,他竟然在玩手游……我终于明白,有的人是无法通过沟通改变的,唯一能改变他的或许只有时间吧。

母亲痴迷于购买保健品,相信它能治病,结果生病了还是要住院,出院后仍然我行我素地购买各种所谓能治百病的保健品。我和姐姐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劝诫,每次沟通都是唇枪舌战、硝烟弥漫。母亲不听,可任其发展下去,会人财两失。痛定思痛,我和姐姐达成一致意见:经济封锁,每个月只给她600元生活费,超出限额需要上报审批。母亲的愤怒可想而知。无奈的我们只能采取这样强硬的措施,即使背负骂名我们也会坚持到底,我们的初衷是为了母亲更好、更健康地生活。

我妈,杨孃孃,“80后”,不识字。在长期讨价还价的买菜生涯中,口算尚可。今儿中午日常聊天,我妈说:“向荣街菜市场有家汤圆卖得好便宜,20元6袋。要不是手上提了菜,太重,我就买了。”唉,又来了,老人家因为便宜得到的教训不胜枚举:放了一周直到发芽都没吃完的青豆;买了太多,只能煮饭、炒菜、烧汤都用上的玉米;长霉的豆干洗净后吃了拉肚子……我老生常谈:“你都不认识汤圆外包装上的字,就怕是三无产品,不要买!再说放冰箱里也费电。”我妈说:“晓得了,没买。要不是太重提不动,我就买了!”杨孃孃,我已经成功被你气笑了!

失业一年多的女儿终于又就业了,我也了了一桩心事。一年多前,在银行工作两年的女儿突然辞职了,且非常决绝。近些年,银行工作压力大,“内卷”严重,但我一直认为,从工作环境、晋升空间等角度来说,在银行工作还是不错的,辞职不是最佳选择,女儿却不这样认为,说什么也不上班了。后来我才注意到,很多曾选择在银行工作的年轻人都离职了,出于怎样的原因我不清楚,但这也许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想法,我的思想已过时。

音乐人创造出的音乐可能带给你抚慰、激励、引导,他们的个人故事和精神也可能对你有所影响。这些或许与你永远无法谋面的音乐人,却是你此生某一刻在精神上最为亲近的人。对你来说,他们是谁呢?2022年第3期最话题:那位教会你XX的音乐人。2022年2月5日截稿。

无论那时生活于厂区家属院、四合院、开放的街道或是渔村小厝,甚至是百里内只此一个的草原蒙古包中,童年时光永远是我们最为深刻的记忆,或许就是它决定了我们会过着怎样的一生。回溯童年时,晚饭后或是周末的下午,你在做什么?2022年第4期最话题:童年的大院时光。2022年3月5日截稿。

猜你喜欢

汤圆年轻人女儿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元宵VS汤圆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汤圆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和女儿的日常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