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2-11-08梁一丹
梁一丹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江苏 扬州 225127)
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而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最新的技术、算法实现智慧化转型,并为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赋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随着智慧图书馆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智慧图书馆如何赋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智慧图书馆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的有力保障
智慧图书馆是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的高校图书馆新形态,作为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学术性服务机构,其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育、服务模式。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将学生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重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智慧图书馆可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1.1 智慧空间提供环境保障
智慧图书馆是根据高校的长期发展战略,立足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无处不在的资源与服务可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空间,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及便利的服务。读者可利用智慧空间举办师生创意作品和成果展览,开展研讨会、专题研究、头脑风暴等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1.2 资源平台提供文献保障
智慧图书馆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依托新技术和智能化平台,整合馆藏资源,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智慧服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智慧图书馆应统一整合纸质资源、电子资源,以及在生产实践、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源,构建全新的资源保障和读者服务体系,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文献保障。读者可利用智慧图书馆的移动终端选择特定的服务内容并预约服务时间,以有效提高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效率。
1.3 智慧服务提供实践保障
智慧图书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依托智慧服务平台开展智慧服务,为读者提供精准的文献信息资源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提高读者对智慧图书馆的满意度,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保障。
1.4 专业馆员提供智力保障
馆员既是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者,也是智慧图书馆的使用者。智慧图书馆的馆员除需要学习专业的图书馆知识外,还需要熟悉各类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以指导读者高效检索所需的信息资源。另外,馆员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和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智慧服务;利用全媒体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和信息素养培养教育,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根据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情况,开展知识挖掘、智能推送等特色服务。
2 智慧图书馆赋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南邮通达图书馆”)以“开拓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从了解需求到创造需求”为宗旨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以期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赋能。
2.1 营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
南邮通达图书馆致力于打造创新的阅读空间,旨在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奠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南邮通达图书馆在空间改造方面秉承时代精神,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建设功能丰富的体验空间,如:在阅览室中嵌入的多媒体学习空间,能够有效提升读者的学习、创造、想象、知识关联等能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2 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根基
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南邮通达图书馆坚持“学科—专业—课程”的文献资源建设理念,制订馆藏结构原则发展策略,逐步形成了以数字资源为主体,融合了移动阅读、智能化阅读、云交互式学习的线上线下不断拓展的服务体系,保障了数字化服务的开展和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南邮通达图书馆根据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展开了“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搭建了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文献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及统一检索平台,构建了具有信息化特色的“云阅读”体系。
2.3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服务
南邮通达学院图书馆根据学院学科专业课程划分开展了文献揭示服务,为读者提供学科信息推送服务、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定题与跟踪服务、电话咨询服务等;利用馆内智慧平台系统开展了OPAC智信服务、微信交互信息服务、考试平台移动终端及远程服务、随书光盘资源网络服务、移动端一站式资源检索服务等。
2.4 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了满足读者的智慧服务需求,南邮通达学院图书馆定期组织馆员开展针对智慧图书馆业务的研讨会。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馆员的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馆员难以开展深层次的服务研究,不利于他们智慧服务能力的提升。为了缓解馆内人手不足的问题,保证智慧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南邮通达图书馆采用以多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学生服务团队培养模式开展相关服务工作,其培养出的学生服务团队既熟悉图书馆的基本业务,又具备一定的阅读心理知识和较强的服务实践能力。
3 智慧图书馆赋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3.1 以智慧校园为依托,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为了更好地服务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子系统,应在智慧校园框架下开展融合校园相关子应用及服务的校园信息与数据服务。智慧图书馆应共享智慧校园的资源和数据,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丰富馆藏资源,并根据读者的行为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提高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的精准度。另外,为了实现统一管理,智慧图书馆应将汇文系统、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系统绑定,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馆藏资源。
3.2 以优化资源为突破,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纸质文献为主,其为读者提供的数字资源主要来源于数据库商,相较之下,智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加多元化,除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外,还能够为读者提供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关的智慧资源。应用型人才的文献资源需求较多,不仅要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还要满足生产实践、学科竞赛等需求。因此,智慧图书馆应收集读者的借阅数据,及时发现和剔除利用率较低的馆藏资源,实时调整馆藏资源结构,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3.3 以专业服务为支撑,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智慧图书馆的数据分析平台能够收集读者的所有行为数据,为读者行为分析工作奠定数据基础,如:利用人脸识别和定位系统收集读者的基本信息、对阅读环境的喜好程度、阅览时间等数据;利用图书借阅系统收集读者的阅读偏好和习惯等数据。通过对读者行为数据的分析,智慧图书馆能够深入挖掘读者的资源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主动提供精准的文献资源推荐服务,推动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智慧图书馆除了要提供知识服务,还要提供适用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及空间,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智慧图书馆可成立读书协会等学生社团或组织,根据学生的特长安排相关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建设众创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经验分享、合作创新的平台。
3.4 以提升能力为抓手,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馆员既是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者,也是智慧服务的提供者,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推进,智慧图书馆对馆员职业能力和职业形象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智慧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完善馆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组建能够助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馆员队伍,具体有以下措施:一是加强馆员培训,制订合理的中长期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及职业技能水平。二是鼓励馆员自主学习,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引导馆员根据岗位需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业务素养,为读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三是安排指导教师定期为学生馆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引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满足学生读者的服务需求。四是建立健全一人多岗的考核机制,根据不同馆员的特长安排岗位,明确主岗、辅岗的职责,使馆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读者提供精准服务。在职业形象塑造方面,馆员除了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沟通能力,还应加强对自身职业形象的塑造,做到终身学习、举止优雅、谈吐风趣,改变自身在读者心目中一成不变的形象,提升服务效能。智慧图书馆可适时组织开展馆员礼仪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待人接物、基本服饰礼仪及读者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提升馆员的服务能力,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