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广西发展庭院果树经济探析
2022-11-08高崇敏
高崇敏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8年9月,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2020年, 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后, 开始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产业兴旺被列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首位, 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是解决农业农村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挖掘、培育和扩大农村经营主体, 形成其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共同富裕是未来乡村振兴需要调整的重要方向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庭院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 以庭院时空为基础, 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以及周围非承包的空坪隙地和各种资源, 以集约经营为手段, 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合理配置和综合开发庭院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家庭商品经济形式, 具有经营灵活、管理方便、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和优势。庭院经济自古以来就是国内外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庭院经济已成为家庭农场或农民一个有特色的、显著增加收入的、非常有影响的经济活动, 呈现出高活力、多形态、自循环的发展态势。
我国庭院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远古时代的人们就有在宅院内外种树采果的习惯, 利用庭院种植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安邑千树枣, 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户侯等”, 在庭院中种植桃、李、杏等果树, 椒、椿、桂等经济树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有“筑室树果则遗其泽西普王成、和娇家里有良种李子, 和峤生则获其利, 死食李, 皆责核计钱”。庭院经济在传统农耕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改革开放后, 庭院经济凭借其灵活、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和优势, 快速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 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新亮点、新途径, 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也给市场带来商机和活力。据不完全统计, 在中国广大农村, 目前农民家庭总收人的1/3来自庭院经济, 特别是一些脱贫地区、欠发达地区, 庭院经济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庭院果树经济历来是庭院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形式, 庭院果树经济的发展, 不仅有效地转化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实现“小庭院, 大效益”。如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塘坡村种植在旧房子旁的千年古香荔树, 2020年荔枝果售价高达每斤888元;广西宾阳县陈平镇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酸梅果, 举办梅花节, 促进了乡村旅游和梅果及其加工系列产品的销售, 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2021年, 中国有49.2万个村民委员会, 农民有大约5.57亿人, 人均耕地面积为0.007平方公里, 农业剩余劳动力多、农忙后空闲时间多, 庭院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全国各地农村美丽建设如火如荼, 庭院果树经济将成为产业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新思路和新亮点。广西生态优美, 果树种质资源丰富, 天赋异禀, 培育和扩大农村经营主体、内容, 把发展庭院果树经济融合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去, 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意义深远, 发展前景可期。
1 广西发展庭院果树经济的优势
1.1 政府高度重视, 水果产业快速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及时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 高度重视水果产业, 水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广西水果面积产量全国排名第一, 其中, 柑橘、芒果、柿子、百香果、火龙果稳居全国首位, 龙眼、荔枝、香蕉位列全国第二, 水果种植面积135.26万公顷, 总产2461万吨, 全产业链产值1493.9亿元, 其中种植业产值861.2亿元, 流通增值527.2亿元, 加工增值105.5亿元, 水果种植业产值占当年农业种植业产值的26%, 是目前种植业中产值和收入占比最高的产业之一。打造出一批广西水果品牌, 截至2020年, 有田东芒果、平南石硖龙眼等水果产业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8个, 以及一批“广西好嘢”品牌。水果已成为广西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十三五”期间, 在脱贫攻坚的推动下, 许多地方都把水果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整合扶贫、交通、林业、旅游等多方政策扶持水果生产, 不少地方出现整村推进甚至整县推进的现象。广西54个脱贫县有38个将水果产业纳入“5+2”特色产业, 占比约70%。2021年, 广西54个脱贫县水果种植面积61万公顷, 产量740万吨, 产值292亿元, 累计带动了约32万户脱贫户增收。2022年6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推进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将通过优化果业结构、建设优势产区、延伸果业链条、打响“桂字号”品牌、加强市场营销等十大措施, 加快推动广西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水果产业发展获得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1.2 种质资源丰富, 适合庭院种植的果树种类和优良品种多
广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位列全国第3(云南、四川分别列第1、第2), 农业生物多样性位列全国第2(云南第1), 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果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既有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果树, 也有原产于温寒带的落叶果树。水果树种有47科85属237个种, 占全国果树种类70%以上。热带、亚热带果树约占广西水果总面积的70%, 温寒带果树占30%。在同类树种中可以形成多个品系, 如柑橘品种达50多个。广西是荔枝、龙眼、黄皮和桃金娘的起源地之一, 有杨桃、蛋黄果、人心果、木菠萝、苹蔢等多种特色水果。根据广西多次果树资源调查文献资料结合实际调查结果, 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果树遗传资源物种多样性丰富, 目前在该区域栽培、半栽培及部分野生果树有69个种340多个品种(含品系)。
广西不但果树种质资源丰富, 品类繁多, 而且不同地区地域特色不同, 其栽培管理也相对容易, 具有产期长、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一方面, 有利于发展不同品类果品, 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差异优势, 寻找场景资源的唯一性, 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庭院果树品种。另一方面, 这些特色水果营养丰富, 风味独特, 又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 符合当前消费需求, 市场潜力大。近40年来, 经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先后选育了一批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良新品种, 同时研发出了相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 更为发展特色庭院果树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
1.3 生态优美, 具有适宜庭院果树经济发展的气候条件
广西具有发展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广西位于北纬21°32′~26°14′的低纬地域, 南濒临北部湾海洋, 水资源丰富, 平均年降水量 1 000~2 800 mm, 5至9月是广西的雨季,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5%。北回归线横贯广西中部, 光照时间较长, 平均年日照时数 1 400~1 800 h, 平均气温16~23℃, 最冷的1月平均温度5.5℃, 最热的7月平均温度23~29℃, 无霜期在300 d 以上, 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全区高温区与低温区年活动积温相差2000℃左右, 此外, 因多山地形影响, 产生气候多样性, 形成多个生态小区气候。这些气候条件有利于南亚热带水果生长、果实发育和特色水果生产, 广西得天独厚成为水果种植优势区域, 能种植我国70%的果树种类, 既可种荔枝、龙眼、芒果、柑橘等常绿果树, 也可种葡萄、桃、李、柿、梨等落叶果树, 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 如柑橘品种全年应市时间超过10个月, 从7月中下旬早熟温州蜜柑开始, 到次年5月夏橙结束, 基本上月月都有鲜果上市。且生产出的果品质优可口, 如柑橘、荔枝、龙眼、香蕉、芒果、菠萝6大名果, 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这些水果品种大部分都十分适合于在庭院种植。
1.4 劳动力资源丰富, 满足庭院果树经济发展人力需求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21年广西户籍人口5012.68万人(不包括外来人口), 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295.58万人, 占总人口的45.8%, 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庭院果树, 虽然规模较小, 但其成本低, 可实施精细化管理, 从而获得较好的效益, 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发展庭院果树经济, 适合全部家庭经营, 可充分利用家庭成员的闲暇时间和家庭剩余劳动力开展, 显著增强农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另外, 庭院果树管护劳动强度不大, 管护工作就在其居所房前屋后, 较适合年老体弱人员进行, 现在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人, 有着一支种植管护大军。
1.5 电商平台建设完善, 畅通了特色优质水果供销渠道
农村电商是提升农产品销售效率、促进农业标准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农业农村部与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 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强化电商平台资源对接, 有力地促进了庭院果树产品及农产品在线销售、庭院果树经济发展。据统计, 2021年, 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 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11.3%, 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广西农业数字化水平国内先进, 在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中位列全国第5名,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 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 支持开展农村电商普及和技能培训, 根据实际需求丰富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培训内容。2020年底全国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120个, 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3.7万个, 基本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畅通了特色优质水果销售渠道, 为打通庭院果树经济发展“最后一公里”提供保证。
2 广西庭院果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树种和品种选择不科学
农民庭院种植果树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基本上没有考虑所种的果树种类是否适合庭院栽培, 是否是优良品种, 大多数为实生树或低劣品种, 造成无产量或产量极低、果品质量差、商品性差, 基本上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如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智信村种植杨桃历史悠久, 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基本上都种植有杨桃, 现百年以上的杨桃老树还随处可见, 但种植的多为酸杨桃和本地小果甜杨桃品种, 品质差、商品性不好, 效益低。此外, 农民缺乏科学发展理念, 没有积极谋划, 对水果新品种、新业态发展现状了解不多, 大多数农户跟风种植, 见人家种什么品种自己就种什么品种, 没有更多考虑种植的品种特色、环境要求及效益、发展前景等。
2.2 经营意识薄弱
当前, 广西庭院果树经济发展还处于无意识的自我发展起步阶段, 多以农户单家独户、房前屋后自发种植为主, 缺乏商品经济观念, 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虽然有一些乡镇、村的村民意识到了庭院果树经济的开发价值, 但是从实际上来看, 庭院果树经济发展还是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没有作为重要的家庭经济来源。一是没有统一规划, 种植分散, 品种不一, 往往是一家种一两棵, 生产量小, 且90%以上为传统生产为主, 缺乏先进的生产栽培技术和现代的设施农业生产设备, 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供应链意识, 大部分农户庭院种植果树主要用于自给自足, 以生产鲜果为主, 处于初级种植、加工状态, 且产品多是就近就市销售, 生产规模小, 组织化程度低, 销售渠道窄, 收入有限, 效益不高。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庭院经济果树种植尚得不到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 目前, 各地政府未形成专业化的庭院经济服务机构, 乡镇缺乏庭院经济技术和管理人才, 不能很好地指导农户;缺乏相关科技、信息、金融及物流服务平台, 现代冷链物流建设滞后, 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制约突出, 等等, 这些都导致农户无法开展深层次的庭院果树经济活动, 影响了农村庭院果树经济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2.3 融合发展意识不够
目前, 农村融合发展意识仍不够, 产业融合的内生机制动力不足, 从广西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可窥见一斑。2020年广西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5868元, 其中第一产业收入4066元, 占总经营收入的69.3%;第二产业收入278元, 占总经营收入的 4.73%;第三产业收入1524元, 占总经营收入的26.00%。第一产业收入占了大部分。一是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发展意识薄弱。目前, 虽然农文旅融合发展被重视, 但是实际上政府没有起到很好的规划和引导作用, 农村庭院经济未作为旅游资源与旅游景区紧密结合起来, 如庭院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在生产、消费、销售环节渗透融合不够, 没有形成庭院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带, 没有形成完整的庭院果树经济产业链;大部分庭院果树经济基本以采摘鲜果销售为主, 没有与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融合, 形成农家乐、观光旅游、水果采摘、文化活动等一体化发展的庭院经济旅游产业链。二是农业人文历史融合不够, 特色挖掘不够深。庭院果树经济在农业历史、生产技艺、农村文化等方面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 但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挖掘整理、科学规划, 文化内涵不足, 创意开发不够, 庭院果树种植区域特色不鲜明, 发展内容模式化、同质化, 没有形成本地村落的特色果树经济品牌文化。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投入少, 宣传策略、方法创新性不足, 文化挖掘少, 在推广角度上仍然停留在果品的色、香、味、形层面, 对本土水果所衍生的特色文化故事及新业态发展宣传不足, 特色区域品牌建设薄弱,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广西发展庭院果树经济的建议
2021年5月, 广西出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水果产业收益高, 收效长, 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长青树”, 抓住契机, 发展庭院果树经济, 于方寸之间释放农村经济新活力,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3.1 增强经营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结合当前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制定加快庭院果树经济发展的惠农政策, 支持农村庭院果树经济发展, 鼓励农民庭院种植特色果树。一是把发展庭院果树经济融合到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中去, 各县政府和县级财政要安排庭院果树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庭院果树经济产业管理和规划及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尽快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调研, 按照产业特色突出、发展互补明显、区域联动紧密、产业链完整的原则, 加强多行业融合发展, 优化产业发展规划, 并引导和指导把庭院果树开发纳入村庄规划与绿化美化家园中去。二是多方式多渠道宣传发展庭院果树经济对拓宽增收渠道、振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作用和效果, 增强农民经营意识和发展理念, 从思想上认识到庭院果树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提高农户发展庭院果树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加快制定《美丽乡村庭院果树经济栽培管护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 提升庭院果树经济开发水平, 提高庭院果树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增加种植收益;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 指导农户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开发种植庭院果树经济, 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发展庭院果树经济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提升开发水平和效益。
3.2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树种和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找准特色优良树种和品种。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广西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乡镇村屯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和区位特点, 结合实际市场需求情况, 科学规划、精心选定, 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最有竞争力、最适宜当地庭院栽培的果树种类和优良品种, 或替代原来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商品性差的树种;选择既有良好绿化效果又有经济收入或经济效益高的果树树种替代原来的单纯绿化树种;尽量选择易种植、易加工的优良果树品种。如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智信村农户引进大果“甜杨桃1号”等系列新品种, 把原来种植在房前屋后的劣质品种通过高接换种技术改造成优良品种, 单株最高产量达300千克, 至今, 全村已由零星栽培转向规模发展, 种植杨桃2万多株, 杨桃年产值达600万元, 杨桃种植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30多户。根据广西各地特点, 桂东南地区可推荐种植荔枝、龙眼、杨桃、人心果、黄皮、蛋黄果、木菠萝、苹婆(凤眼果)等树种, 桂西北可推荐种植桃、李、梨等优势落叶水果, 桂南和沿海地区可推荐种植莲雾等热带优稀水果。
3.3 加强庭院果树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可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 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加快建设和完善庭院果树经济服务体系, 是推进庭院果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 应重点加强庭院果树经济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加强庭院果树经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研究培育引进适宜庭院经济种植的优良果树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科学制订区域庭院果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提高科技在庭院果树经济开发中的贡献率。健全和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建立“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在提高庭院果树经济管护水平的同时促进基层农技队伍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强化庭院果树经济创建的主体基础, 增加引导、服务带动能力, 推进庭院果树经济一二三产交叉融合, 实现均衡、持续、健康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牵头,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协调优化区域间庭院果树经济布局;建设产业信息和预警服务平台, 为农户庭院种植果树提供相关产业信息、技术指导、物资和产后销售、预警等服务, 解决农民庭院果树经济开发后顾之忧, 扩大农村庭院果树经济发展规模和提高其发展水平, 实现庭院果树经济的良性发展。
3.4 农文旅融合发展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可阻挡的潮流, 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提升庭院果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必须加强“三产”融合发展。融合农文旅发展, 是培育庭院果树经济特色全产业链、提升庭院果树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阔的有效途径。通过农文旅融合, 贯通产加销, 有效地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如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以“果+文旅”模式发展杨梅产业, 小小杨梅既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梅”好未来, 又为游客带来了“梅”好时光。又如恭城红岩村, 房前屋后皆见柿, 形成以月柿产业为核心, 集柿子生产、销售、旅游、休闲农庄、物流、加工柿子全产业链条, 农民门前坐着也收钱。
农文旅融合发展, 必须发挥资源优势, 通过特色引领、文化铸魂、营销创意, 促进庭院果树经济产业链深度融合、升级转型, 实现庭院果树经济效益增加、竞争力提升。一是充分利用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 把发展庭院果树经济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相融合, 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二是深挖区域文化特色, 加大对本土水果所衍生的特色文化故事、区域农业历史、生产技艺、农村文化等特色挖掘利用, “一村一品”, 塑造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庭院果树村。如台湾青梅产业, 通过挖掘梅子背后蕴含的美丽故事, 形成了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四产”融合的全产业链, “会讲故事的青梅”获得了差异化定价能力, 小小青梅在效益、功能和作用上都实现了拓展, 呈现出勃勃生机。三是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多种多样, 可创新推动“田园+果+文旅”“果+康养+文旅”“村居+ 果+群演+文旅”“田园+果+花+文旅”“果+科普+旅游”等多种模式, 让庭院果树经济产业链条更长更宽, 庭院果树经济产业效益空间更大, 推动美丽生态乡村建设高质量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