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现实进展与优化路径

2022-11-08杨值珍

江汉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鸿沟城乡数字

易 君 杨值珍

在某种意义上, 现代工业与传统小农并存却分立的二元经济结构, 使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 进而形成社会性发展鸿沟。 受此影响, 面对数字化深入发展, 城乡居民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能力也有所不同, 从而衍生出城乡数字鸿沟。 城乡数字鸿沟治理展开后,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 但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 通常情况下, 城乡数字鸿沟表示城市与乡村居民拥有和使用数字技术的差距, 而在数字中国视域下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社会发展鸿沟。 因此,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优化城乡数字鸿沟治理路径非常重要。

一、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战略意义

城乡数字鸿沟治理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延伸, 承载着数字经济时代有序推进数字中国布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取向。 伴随数字中国战略及共同富裕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 数字技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深层次变迁深度融合, 数字资源已成为全新的战略性基础资源。 着力缩减城乡数字鸿沟, 对于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 增强国家治理效能极具战略意义。

(一) 城乡数字鸿沟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部署

中国14 亿多人口, 近5 亿在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中国城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但是乡村发展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农村居民全部摆脱了贫穷落后状况, 过上了富足稳定的小康生活, 但乡村发展基础依然不牢、 发展后劲依然不足。 这不仅制约着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且制约着中国高质量发展, 还制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因此,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 中央及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加快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明确提出,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然而,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数字经济时代, 特别是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的情况下, 必须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 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要通过数字赋能, 在更大程度和更高层次上解放和发展乡村数字化生产力, 提升城市与乡村之间各类社会发展要素的运转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逐渐缩小城乡数字发展差异,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前, 城乡数字鸿沟已成为中国数字鸿沟的主要构成之一, 如何有效打通城乡信息技术 “最后一公里” 并使城乡居民平等、 充分享有信息技术红利,直接关系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成效。事实上, 城乡数字鸿沟治理借助数字技术的深层嵌入, 可以促使各类社会资源快速优化和再生, 以重构城乡数字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全方位推进乡村发展,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通过城乡数字鸿沟治理, 可以将大城市与小乡村、 大市场与小基层串联起来, 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促使城市经济红利、治理红利、 社会红利与乡村共享, 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

(二) 城乡数字鸿沟治理是全面打造数字中国的关键举措

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 大力发展数字技术,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网络强国, 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 构建智慧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还设立专篇对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进行了部署, 《“十四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 也对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数字中国必须建设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明确指出: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 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 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 在数字化、 信息化进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明显, 城乡数字化、 信息化差距依然较大。 乡村数字化建设整体效果不甚理想, “强者恒强, 弱者积弱” 的现象较为普遍, 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严重制约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扎实推进。受信息闭塞、 资金不足、 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 乡村数字化建设较难, 村民数字素养不高、 数字应用层次浅、 数据信息质量低等问题严重束缚着乡村数字化建设步伐, 农业农村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亟需补齐的短板。

只有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 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缩小城乡间的信息差距,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 才能推动城市信息化和乡村信息化融合发展、 协同推进, 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各具特色、 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助力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实施。

(三) 城乡数字鸿沟治理是全面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步骤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以及国家治理中的紧迫问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升治理效能, 既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也是对我国新时代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 党的十九大从战略高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具体要求。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创新乡村治理方法, 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 有效弥合城乡治理鸿沟, 是全面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步骤。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加之城乡之间要素配置、 资源禀赋、 地域限制等方面的差异, 乡村数字化治理相较城市明显滞后。 村民数字化意识、 信息可及能力和使用能力较弱, 很大程度上处在技术 “高墙” 之外。 乡村治理主体在数字系统面前常常捉襟见肘, 数据资源多停留在数字应用低层次、 信息输送单流向层面, 信息不对称、 沟通不及时。 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感知乡村社会态势、 凝聚乡村治理力量、 辅助乡村事务科学决策、 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这严重制约了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只有加强城乡数字鸿沟治理, 充分利用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赋能乡村智治, 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 重塑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 才能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从而全面提升基于数字技术的国家治理效能。

二、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现实进展

城乡数字鸿沟是数字化背景下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关键在于积极应对。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凸显出来后, 便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 城乡数字鸿沟显著缩小, 但仍然存在且治理难度增大。

(一) 乡村网民数量不断增多, 但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仍然较大

城乡网民数量差距是反映城乡数字鸿沟的一个基本指标。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智能手机的普及、 网络费用的下降, 在数字强国战略推动下, 城乡网民数量迅速增加, 互联网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数字用户数量差距明显缩小。 比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别于2013 年1 月和2022 年2 月发布的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可以发现,我国网民规模从2012 年12 月底的5.64 亿人扩大到2021年12 月底的10.32 亿人, 增加了将近1 倍,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由4.2 亿人增加到10.29 亿人, 占比增加了25.2 个百分点; 互联网普及率从42.1%增加到73.0%, 提高了30.9 个百分点。 9 年来, 城镇网民规模由4.08 亿人增加到7.48 亿人, 增加了83.3%, 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由59.1%增加到81.3%,提高了22.2 个百分点; 农村网民规模由1.56 亿人增加到2.84 亿人, 增加了82.1%,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由23.7%增加到57.6%, 提高了33.9 个百分点,翻了一番多。

虽然城镇网民数量增长速度比乡村网民增长速度稍快, 城乡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也没有多大变化, 但这显然与我国城镇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关联。2012 年底, 我国城镇化率52.6%, 乡村人口占47.4%, 2021 年底分别为64.7%和35.3%。 综合我国城镇化进程, 我国城乡数字主体的数量鸿沟显著缩小。 事实上, 乡村互联网普及率增幅比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增幅明显要大也能说明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鸿沟虽然在逐步缩小, 但差距仍然比较大。 2012 年末, 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59.1%和23.7%, 而到2021 年底, 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81.3%和57.6%, 两者的差距由35.4 个百分点下降为23.7 个百分点, 缩小了11.7 个百分点, 但仍有20 多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 经过对城乡数字鸿沟进行持续治理, 容易掌握网络技术的村民基本上都转变成了网民, 剩下的非网民大多是难于掌握网络技术的村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 截至2021 年12 月, 我国有3.82 亿非网民, 其中农村地区占比为54.9%, 比全国农村人口比例高出19.9 个百分点。 而在非网民群体中,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39.4%, 比全国60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高出20 个百分点。 这种年龄结构显然增加了村民转变成网民的难度。

(二) 乡村数字运用不断拓展, 但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仍然较大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 仅消弭数字接入鸿沟难以真正填平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衡量数字鸿沟的一个关键指标。在数字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 我国数字技术的运用范围迅速拓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 年2月发布的报告收集的网络应用平台数据就涉及即时通讯、 网络购物、 网络直播、 网上外卖、 在线办公、 在线医疗等17 类。 乡村数字运用程度明显提高, 城乡数字运用鸿沟逐步缩小。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 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 《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显示, 与2019年比, 2020 年我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为37.9%, 提升了1.9 个百分点;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3.8%, 提升了3.8 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为22.1%, 提升了4.9 个百分点; 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为78.9%,提升了4.9 个百分点; 行政村 “三务” 综合公开信息化水平为72.1%, 提升了6.8 个百分点; “雪亮工程” 行政村覆盖率为77.0%, 提升了3.3 个百分点; 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为66.4%, 提升了41个百分点。

但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 城乡数字应用的程度还存在区别, 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仍然比较大。 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留守乡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重, 适合乡村特点的应用较少, 因此对数字技术的使用能力相对较弱、 使用需求相对较小、 使用意愿相对较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 年2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 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 48.4%是不懂电脑或网络, 25.7%是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 17.5%是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 15.5%是年龄太大或太小; 而在促进非网民上网的因素中, 30.7%是方便与家人和亲属沟通联系,29.4%是方便获取专业信息, 29.3%是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 2015 年, 有人经过调查指出,城乡数字运用 “更大的差异在于, 当城市人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购物、 买机票、 预约出租车时, 绝大多数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依然停留在打游戏、 看新闻的阶段”。 这种状况目前虽有所变化, 但并未根本改观。 对于乡村网民来说, 智能手机的主要用途仍然是打电话、 玩游戏、 看视频、 听音乐、 查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 年3 月发布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 显示, 我国农民数字素养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群体,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比城市居民低37.5%。

也许数字技术与生产生活、 学习工作的融合程度更能反映出城乡数字运用鸿沟的状况。 《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指出,农业生产信息化还停留在一般、 单一技术的应用阶段, 缺乏高精尖的精准技术, 集成度也不高,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挖掘和释放农业数字经济潜力的作用尚不明显。 报告显示, 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仅为22.5%, 26.9%的有效样本县 (市、 区) 低于5%。 这说明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程度较低,离大规模农业数字化生产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与数字技术在工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形成了对比。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 显示, 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 的比重为38.6%, 但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9%, 远低于工业(21%) 和服务业(40.7%)。在数字技术与学习和工作的融合方面, 城镇学校普遍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 管理各环节, 如任务的布置和完成、 家校沟通和互动、 信息的发布和收集, 而乡村学校数字技术的应用有限。

(三) 乡村数字资源不断增多, 但城乡数字资源质量差距仍然较大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 加速了资源要素向数字领域汇聚, 城乡数字资源不断增多, 进入乡村的数字资源也相应增加。 从资金投入来看, 《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显示,2020 年,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341.4 亿元, 县均1292.3 万元, 乡村人均46.0 元,分别比2019 年增加了65.3%和79.6%; 社会资本投入809.0 亿元, 县均3062.3 万元, 乡村人均109.0元, 分别比2019 年增加了49.1%和62.2%。 从数字基建来看, “村村通宽带” 的目标已经全面实现,宽带通达率达到100%, 光纤、 4G 通达率均超过99%, 贫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然而, “在资本的市场化运营背景下, 涉农产业数字投资匮乏、 涉农企业要素支撑不足、 涉农科研创新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凸显”, 导致城乡数字资源的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乡村互联网络主要是移动数据网络, 宽带通达不足且基本上是4G 信号, 5G 基站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 2025 年才能实现80%的行政村通5G 网络。 根据 《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在当年评估的县(市、 区) 中, 家庭宽带入户率不足50%的占21.7%, 不足20%的占8.4%。 这种状况导致农村地区网络信号质量差, 上网速度慢且经常掉线断网。有些地方村民上网需要跑到室外、 爬到山上, 甚至还一直打不开网页和应用。 疫情期间乡村孩子爬到山顶上网课的报道也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 乡村网络服务人才配备严重不足, 网络运维效率和质量低下, 严重影响了村民使用网络。

除硬件质量差距外, 软件质量差距也非常突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从事 ‘三农’ 相关信息服务及信息产品开发的企业较少, 产学研模式落地难度较大, 适合 ‘三农’ 特点的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面向农业生产、 具有乡土气息、 顺应村民需求的数字应用开发较少较慢, 教育、 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优质数字资源缺乏, 农村难以共享数字红利。 《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显示, 2020 年,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仅占国家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的1.4%,20.2%的有效样本县 (市、 区) 基本没有财政投入,财政投入不足10 万元的占25.3%, 超过1000 万元的仅占18.5%; 基本没有社会资本投入的占31.8%,社会资本投入不足10 万元的占34.3%, 超过1000万元的仅占28.0%。 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数字应用的开发和研究。 正如该报告所强调的, 面向农业生产的4G 和5G 网络、 遥感卫星、 北斗导航、 物联网、 农机智能装备、 大数据中心、 重要信息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在研发、 制造、 推广应用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三、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优化路径

城乡数字鸿沟是以要素和资源过于倾向城镇为特征的城乡数字发展失衡。 治理城乡数字鸿沟应基于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和系统扁平精细思路, 以补齐乡村数字发展不足的短板为重点, 矫正城乡数字失衡关系, 构建新型数字治理生态, 促进城乡数字发展均衡互动、 开放互融、 共生互促。

(一) 强化数字战略思维, 统筹谋划城乡数字鸿沟治理

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具有数字发展的内在逻辑, 也具有社会治理的外在关联。 战略导向对城乡数字鸿沟治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治理城乡数字鸿沟应从战略谋划层面着手, 以矫正城乡治理的政策性失衡为突破口, 真正将乡村和城市放在协同发展的同一层面来谋划, 消除城乡数字发展的空间阻隔, 推动城乡数字均衡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战略意义。城乡数字鸿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从中央到地方、 从政府到社会、 从集体到个人的充分参与,形成更系统的纵向权属结构、 更全面的扁平层级结构、 更精细的资源配置结构。 只有从思想深处、 战略高度、 全局眼光重视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重大意义, 才能避免在思想上将城乡数字发展割裂开来,做到在认识上消除城乡数字发展空间阻隔, 用心、用情、 用力治理城乡数字鸿沟, 推动城乡数字发展协同共进。

二是科学制定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地方规划。中国地域辽阔, 城乡千差万别, 各级各地政府的角色和定位、 功能和作用不同, 治理城乡数字鸿沟的规划也不可能整齐划一。 目前, 中央已经形成城乡数字协同发展的科学规划, 关键在于各级地方政府如何制定切合实际的地方规划, 将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切实治理城乡数字鸿沟。 要围绕中央战略规划, 理顺不同层级的权责关系, 结合本级职能、 本土实际, 从城市与乡村两大视角出发, 将农村放在与城市平等的位置整体规划, 制定兼顾城乡发展走向的科学性数字治理规则, 为推动城乡数字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快形成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政策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城乡数字鸿沟治理需要系统施治、 统筹施策, 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和协调作用, 形成协同共治的政策体系, 避免零敲碎打, 防止政策冲突, 杜绝 “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 要树立系统思维、 整体观念, 聚焦本地城乡数字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举措, 构建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政策体系, 形成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政策合力, 为城乡数字鸿沟治理提供系统高效的政策支持。

(二) 加强数字素养培育, 切实提升乡村居民数字技能

乡村居民是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主体, 也是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对象, 其数字素养制约着乡村数字治理质效, 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成为治理城乡数字鸿沟的关键。 因此, 应加大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培育力度, 增强其应用数字技术的意愿和能力,切实提升其数字技能, 在乡村居民共享数字发展红利中推进城乡数字鸿沟治理。

一是加强数字技术功能宣传。 部分乡村居民对数字应用不热心, 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数字技术对自身的重大影响, 缺乏对数字发展意义的完整认知。 事实上, 对于数字发展的意义, 对于数字技术的功能, 很多市民的认知尚不是很全面很完整, 更遑论村民。 要加强数字发展意义的宣传, 通过数字知识普及、 应用场景展示、 数字技术体验, 使村民真正认识到数字发展对自身生产生活的革命性意义,转变智能手机的功能就是打电话、 玩游戏、 听音乐等认知, 发现智能手机等数字工具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和生机, 从而增强应用数字技术的意愿和需求。

二是加强数字应用能力培训。 在我国的非网民群体中, 大多数人是因为不懂电脑、 网络和拼音等文化程度的制约, 从而导致对数字技术不热心、 不重视。 针对这类乡村居民, 要加大培训力度, 除开办培训班外, 关键要通过人才下乡的形式, 发动乡村振兴工作队、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乡村, 手把手地向村民传授电脑和网络知识, 教会村民通过简化智能手机桌面、 设置热键等形式回避文化程度对其应用数字技术的制约, 并定期回访巩固; 农村数字产品供应商也要发挥相应作用, 即时培训产品使用者, 从而切实增强农村居民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

三是加强便捷数字工具研发。 数字工具功能全面庞杂、 应用多种多样, 为人们运用数字技术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可能。 但数字工具的功能对不同群体的意义是不同的, 很多人在自己的数字工具报废时都没有应用过其上的全部功能。 对于数字能力较弱的村民群体来说, 这些功能、 应用不仅没有意义, 而且影响使用。 对此群体, 数字工具供应者要遵循实用、 简单、 方便的原则, 加强便捷数字工具的研发和推广, 仅将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和应用置于其中, 提供更有温度的数字工具, 从供给侧解决村民数字能力不足的问题, 拓宽村民应用数字技术的范围, 使其真正共享数字发展成果,增强数字使用意愿。

(三) 推动数字要素下沉, 全面提升乡村数字资源质量

要素资源流动是打造城乡优势互补格局、 消弭城乡发展鸿沟的前提。 目前城乡数字要素呈现出过于偏向城镇的严重失衡状态, 城乡数字要素流动的关键在于数字资源向乡村下沉, 补足乡村数字发展急需的要素资源, 以开放化、 精细化的资源供给,推动城乡数字发展协调、 均衡。

一是加快数字基建资源下沉。 随着数字技术升级换代, 乡村数字基建质量已经远远落后于城镇,数字传输速度低下削弱了乡村居民数字发展的获得感, 遏制了城乡数字鸿沟治理。 各级政府要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移动、 联通和电信三大数字运营商要合理全面地优化乡村新基建布局, 加快千兆光纤网和第5 代数字传输技术在乡村的全覆盖, 使乡村数字发展的硬件设施更 “硬”, 真正打造乡村信息高速公路, 实现乡村数字公路与城镇数字公路标准有效对接, 避免不同轨、 不同步的现象, 推动城乡数字均衡发展。

二是加快数字网上资源下沉。 数字发展的关键在于数字网上资源的应用, 缺乏有效网络资源的数字网络不可能产生数字发展效益。 要实施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上网工程, 鼓励城镇医院、 学校等将优质医疗、 养老、 教学、 培训等资源推送到城乡网络信息 “单一窗口”, 供乡村使用; 实施乡村应用专项研发工程, 鼓励腾讯、 百度、 阿里、 拼多多等数据平台公司根据乡村居民需求研发相关应用, 使乡村数字发展软件设施更 “软”, 为乡村居民提供好看更好用的网上信息资源, 激发村民数字使用的积极性, 更好地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三是加快数字政务资源下沉。 数字政务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是推动城乡数字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加快数字政务服务资源下沉的步伐,简化网上政务办事流程, 优化网上政务办事系统,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有关事务; 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进程,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乡村社会治安、灾害防范、 政务服务等工作生活领域, 使乡村智慧治理更 “智”, 让村民在享受数字发展带来的益处中支持城乡数字鸿沟治理、 热心城乡数字发展。

(四) 加快产业数字转型, 着力提升乡村数字运用水平

产业与数字融合是数字运用的重要内容。 对于农业来说, 数字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机遇。 要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促进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 着力提升乡村数字运用水平, 从而加快填平城乡数字运用鸿沟,切实提高城乡数字鸿沟治理质效。

一是大力打造都市圈产业集群。 都市圈是当前城市区域空间发展的普遍现象和高级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以城市群、 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 特色化发展”。这为治理城乡数字鸿沟、 缩小城乡发展鸿沟带来了机遇。 要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产业辐射功能, 主动布局城乡产业转移和承接, 积极探索都市圈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推动城乡抱团建圈、 协同发展。 要通过数字要素在圈内有效流动融合, 构建互联互通的城乡路网体系, 打造都市圈产业集群, 推动圈内产业整体数字转型升级, 实现以城带乡, 快速提升乡村产业与数字融合的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 农业生产数字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 也是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的根本路径。 要加大农业数字技术研发力度, 加快无人机、 智能手机等乡村新型 “农具” 的研发供给; 建设乡村产业数据库、 产品数据库, 优化乡村电商平台布局, 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城乡信息网, 在此基础上打造方便乡村居民使用的城乡网络信息 “单一窗口”, 实现城乡信息有效衔接和资源互联互通,促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规划、 作物田间管理、 产品在线销售等方面的深度应用, 打造农业数字化生产销售模式, 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应用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数字新业态。 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乡村具有很多城市所不具有的特色资源, 但由于可进入性的制约, 因而 “养在深闺人未识”。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机遇, 也为乡村数字技术的运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要结合乡村资源禀赋,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新型业态, 发展数字乡村文旅、 数字农业认领、 电子商务、 网络直播等新型业态,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提升乡村数字运用水平、 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中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注释:

①②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人民日报》 2021年3 月13 日。

③ 张家平、 程名望、 龚小梅: 《中国城乡数字鸿沟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1 年第12期。

④ 宫锦华: 《数字农村: 数字中国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年第15 期。

⑤杨文明、 朱家顺: 《三问城乡数字鸿沟》, 《人民日报》 2015 年2 月26 日。

⑥ 冯朝睿、 徐宏宇: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5 期。

⑦ 李道亮: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 难点及方向》, 《国家治理》 2021 年第20 期。

猜你喜欢

鸿沟城乡数字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浅析“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答数字
鸿沟为界
数字看G20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