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2-11-08陈绍辉孙熙国

湖北社会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用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陈绍辉,孙熙国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是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其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践过程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因此,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百年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诚如其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之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理论之争、观点之争,而是命运之争、道路之争、方向之争。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相继成立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上,适时回顾和反思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历程与基本经验,回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激烈争论,对于我们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百年实践的基本历程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救亡图存,中华民族各阶级、各群体纷纷看向西方发达国家以寻求治世救国的良方,于是各种主义和思潮纷至沓来。中国人民对现代化探索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逐步深入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也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开始觉醒,认识到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创造出崭新的社会制度。中国先进青年群体开始探求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屡屡碰壁和对各种主义、思潮进行比较、研究后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概括地讲,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历史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用先进思想启迪青年、凝聚青春力量,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先驱李大钊热情讴歌道:“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青年以“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博大情怀和不懈奋斗,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赓续复兴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当时同诸多社会思潮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青年先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批评了党内在农民运动问题上的右倾错误;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同志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抵制,挽救了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为了清算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这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从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党范围内得到了认同,谱写了“数万知识青年赴延安”的生动篇章。这都是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功绩。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培养青年、造就青年作为重要任务,“数十年来,中国已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知识分子群和青年学生群……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中国先进青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斗争中浴血奋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用生命和智慧书写中国革命事业的壮丽史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不仅是一场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造,同时也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过程,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确立及其为全党、全社会普遍认同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陶醉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做出了冷静分析和客观判断。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仍旧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如此,中国共产党寄语青年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强调青年必须跟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青年响应“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号召,踊跃投入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扫盲队,积极“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向科学进军”,彻底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认真汲取过去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快速实现思想转换和方向调整,确立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把党和人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对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而针对少数人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坚定维护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避免了不良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破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它们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感召下,广大青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积极响应“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号角,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争做“四有新人”,踊跃投身“五讲四美三热爱”、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创造了一幅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中国图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高度重视青年群体,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转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指引我们伟大祖国前进方向的“导航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引导青年胸怀“国之大者”,实现小我与大我、个人与祖国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方面和领域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在全社会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自觉的行为准则。在具体实践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号召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创新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以此更好凝聚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和引领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一大批青年先锋冲锋在脱贫攻坚、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的前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时代强音和青年心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成为一大批当代青年的自觉追求和青春誓言,为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青年头脑、指导青年实践,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源泉和保证,能否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百年实践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即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立身之本,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政治之魂,始终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始终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充分把握历史经验,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发挥系统合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强大力量。

二、立身之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其一,从历史逻辑来看,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是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青年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昭示。与西方“国家建构的政党”迥然不同,中国共产党是“建构国家的政党”,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以政党为主导力量统摄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超越了其他任何政党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的弊端,缔造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的伟大奇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是建立在对抗性基础上的文明载体,政党是阶级组织最集中、最严密、最高级的形式。“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它在一切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地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且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在资本主义头足倒置的虚幻共同体中,资产阶级国家和政党割裂了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联系、遮蔽了社会革命及其发展的合理性、颠倒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主客关系。其中,经济领域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之间原本的“生产决定再生产”被打破,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用其在社会财富、政治权力、知识技术等多方面的垄断地位直接控制并决定了社会生产领域,在劳资关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通过对工人剩余价值的直接占有建立了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支配,在政治关系上表现为基于和平、自愿原则订立的社会契约并最终产生的国家实体反过来成为共同体成员的异己力量。因此,社会再生产成为辖制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力量,资本钳制劳动,意识形态笼罩知识技术,垄断权力压制市民社会。实际上,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受纵向社会发展阶段和横向社会关系的制约,又是历史的“剧作者”,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可以创造性地认识规律、运用规律来改变世界,青年正是改造社会的有生力量。在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中,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共产党,作为社会中最有活力的群体——青年先锋,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国家,进行最彻底、最广泛、最深刻的革命,创造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使命。“庸人社会所需要的只是奴隶”,无产阶级、共产党和青年先锋不能做历史的“旁观者”,而要通过阶级意识的觉醒,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自觉担负起为人类求解放的伟大使命。正是在科学遵循历史客观规律和自觉担负为人类求解放崇高使命的初心下,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火炬,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青年先锋力量,百年来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气概书写了壮丽史诗。

其二,从理论逻辑来看,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是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政治文明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引导青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中国这一全新的国家类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飞跃,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国体是决定国家性质、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根本要素。实际上,只有政治权力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代表人民的政治共同体才是真正的政治共同体,只有始终坚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才能确保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体结构的政治制度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势与特征,“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属性,塑造了全新的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其三,从实践逻辑上看,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能否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在思想领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阵地,否则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必然去占领。因此,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既是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昭示,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磅礴力量的重要保证。

三、政治之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历史充分证明,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一方面,从正向建构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先进性政党,只有以先进的思想做武装,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救国、立国、兴国和强国的科学真理和强大武器。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武装全党,武装青年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固本培元、发展创新。“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青年人与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统一性,以及革命人永远年轻的精髓所在。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必须要排除“非意识形态化”这一对青年群体诱惑力极大的社会思潮。从表面上看,“非意识形态”讲求价值中立,去政治化、非政治化、淡化政治,实际上,“非意识形态化”社会思潮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从它的实际影响来看,它带着一种“泛政治化”的面孔看待政治问题,实则是要“去马克思主义化”。所谓“价值中立”原则奉行只进行事实判断和分析,而价值判断则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实际上,意识形态就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意识形态是与国家机器共同存在、同生同灭的。因此,完全摒弃意识形态因素,追求所谓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已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的旺盛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魅力已经得到和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相信我们现在走的路是正确的”、“我相信我们以后做的事情将更加证明我们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另一方面,从反面警示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如果漠视甚至敌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那么必然会阻碍甚至葬送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进步同样起着重大作用,它是我们步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两翼”。“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剑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剑总是思想的手下败将。”精神力量在任何一个民族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坚不可摧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彰显精神力量的强大,优化和提升精神生活层次,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无信仰不立,国无信仰不宁。在人的精神力量中,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坚定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我们坚定而科学的信仰体系,是我们的“意识形态灯塔”。因此,一旦放弃思想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权,就必定会葬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必须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保持精神彰显与物质满足的平衡发展,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局的稳定。

四、奋进之力:始终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

历史和实践表明,始终坚持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群体坚持正确价值引领、将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引导青年在党的光辉旗帜下投身民族复兴伟业,是历史的昭示,也是未来的宣言。

首先,就价值体系而言,“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附”,价值追求对包括青年群体在内的社会成员和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始终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是引导青年坚持正确价值观、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自觉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能动过程,同时也是历史主体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是人类文化形态递进、精神境界提高的过程。但是,价值是一种“为我的存在”,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阶级所追求的价值理想和目标是存在差异的甚至是完全相异的,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体系下,价值导向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作用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的统一,它是一个从上至下,由执政党和政府来提倡的过程,又是一个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也是引导广大青年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

其次,就行为体系而言,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性、革命性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不是空洞的教条,相反,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曾把哲学比喻为人类解放的“头脑”,把无产阶级比作人类解放的心脏,我们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下,带领全国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投身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结合起来,倡导知行合一、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是社会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反映,因而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支持和拥护又会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巨大动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与实现。进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完成的,又会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马克思主义彻底的人民性、革命性和真理性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使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勠力同心、团结一致,汇集成为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再次,就制度体系而言,只有牢牢扭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才能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其强烈的感召力使华夏儿女前赴后继投入这一历史事业中来,无数青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需要警惕的是,当前,多种思想观念和多样价值追求不断涌动,“价值相对论”和“价值多元主义”的论调也开始越唱越高。它们的实质是要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而干扰青年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进程。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导并不主张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唯一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主客体之间复杂的价值相关性,决定了思想价值观念领域必然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这是“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问题,它不是谁要消灭谁,而是要对多样性的价值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必须对多元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使之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方向相一致,进而整合为促进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重要力量。

五、活力之源:始终扎根广大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百年实践证明,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特别是要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历史去教育青年,使青年懂得,“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在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对塑造青年品行、激励青年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是塑造青年知行合一、引导青年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对青年寄托美好的期望,将青年赋予时代的性格,把青年特性与党的特性紧密联系起来。人类历史的发展恰似一条永不间断的长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以其独特的理论品格和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指导性为中国共产党所接受,并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发展壮大。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青年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塑造青年的重要途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社会,个人和社会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基础就是生产实践。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为青年成长成才打开了广阔的天地,在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青春特质,与青年追求进步、锐意进取的特质相统一,革命人永远年轻。

其次,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是引导青年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键。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它既是昨天的纪念,又是明天的向导,只有尊重历史,才能传承历史、继往开来。历史证明,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瞿秋白为代表的青年领袖给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民点燃了信仰之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

再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相统一、引导青年追求进步、苟新日新的重要方式。历史充分证明,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始终保持党的政治肌体健康纯洁的时代要求,更是新时代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之举。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实践证明,青年最有生气、最有闯劲,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青年先锋追求卓越,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积极进取心态,具有“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澄明心境,这在客观上与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具有内在的耦合性。

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只有充分把握历史经验,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发挥系统合力,才能切实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强大力量,在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上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猜你喜欢

用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用心用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提升历史自觉 把握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