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2022-11-08岳丽丽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

何 涛 岳丽丽

(1. 临泽县第二中学 2. 临泽县平川镇中心小学,甘肃 临泽 734204)

“双减”政策要求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往通过重复性的、繁重的作业和过分依赖校外培训机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学习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教育形势和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师生的融洽互动,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效益。因此,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初中的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基础性。高效课堂是指教学效果和效率高的教学课堂,换句话说,高效课堂是以有效课堂为前提,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并具有极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的课堂。高效课堂不仅教学效率、效果良好,还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实践,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通过营造高效、民主的教学环境,快速、稳定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掌握课堂知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也随之构建。

一、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一)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并非仅浏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要真正融入书中世界,用心感受、认真学习,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才能通过学习获得收益。同时,在高效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才能掌握更多真知、明白更多道理。

(二)可缓解学生压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今,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考试压力,课业十分繁重。但若能让学生以高效的学习效率融入课堂学习中,则不仅能缓解学生的压力,还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借助试卷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和巩固知识,并以此掌握更多考试题型和加强学生的记忆。但这一教学方法极为枯燥且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不仅不能满足现代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因此,对于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提高。

(三)可优化教学方案,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基于广泛的学习思考并反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不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还要提升自己的阅读量,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通过思考,他们还能掌握不同题型的多种解答方法,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不仅要优化教学方案,还要革新教学体制,让学生受益,为他们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四)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整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从儿童抓起。传统教学只顾一味体现教师的权威性,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学生被框在了教师固定的授课思维模式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特的想法,思想变得僵化。高效课堂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由知识的宣讲者转变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的畏怯感。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适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收获和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虽然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逐渐落伍,但其仍有存在的价值,不过要尽可能少用,或将其与现代教学模式结合应用,不然会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不清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语文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每个班级难免存在学习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若一直使用单一、枯燥的方式进行教学,整个课堂就会失去生机,对于这部分学生,更难激起学习的兴趣,语文成绩自然无法提高。

(二)课堂互动较差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在开展教学时,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与成绩,受此影响,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不仅如此,在教学期间不少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少数教师只是将语文教学量化处理,并未注重对学生语文感知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并探究课文,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和评析能力,语文思维也无法得到培养。

(三)重考试轻能力

由于一些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一堂课中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便想方设法地增加课堂容量,对所学知识不断进行重复训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负担,又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外知识的拓展,也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当堂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不重视语文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编写初衷,把考试作为授课的指挥棒。这样的课堂始终把学生当作应试的机器,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课堂评价不合理

在教学评价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此为评价标准,不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还会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在进行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充分认识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之后教师便可与学生构建沟通桥梁,若进行的课堂评价不够人性化,教师就无法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评价期间,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进行自我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教学思路得到调整,教学模式也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学生也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了解学情,做好课前备课

备课质量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前提,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能力、知识能力、学习能力等,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突出重点、难点。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比如幻灯片、微课、音视频、练习卡等。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理解学习内容、掌握有效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学习环节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应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二)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高效的教学方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案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计划。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教材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并未形成整体教学意识,对于教学的规划也不合理,一旦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很容易手忙脚乱,对教学的进度和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订教学方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得以构建。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过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在此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学习,他们不仅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主性也会丧失。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以《乡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整体讲解该课,之后可让学生联想自己的家乡,再将课文与学生自己的家乡联系到一起,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家乡的美,学习目标也自然得以明确。

(四)优化教学能力,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方法进行转换。如果教师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进行更新、转变,就无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教师也要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再采用先进、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以《愚公移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可讲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之后教师再将生活中的困难与《愚公移山》故事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明白世上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只要克服困难,一切皆有可能。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将二者联系起来,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还能让他们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自然会随之提高。

(五)丰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高效课堂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同的学习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之间的对学、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倾听者,如生字词、课文阅读、作者情况等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工具书解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知识面是有差别的,可以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诺亚·韦伯斯特认为:“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探究性问题和活动性学习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完成,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课堂中将学生自学、同桌对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六)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课堂上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现代诗,现在的中学生对作者所经历的20 世纪初国弱民贫的历史已经不能感同身受了,因而在理解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教授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日本侵华的相关历史资料短片,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贫弱和侵略者的残忍,激发学生对作者爱国情怀的探究。莎士比亚认为:“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所收获,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七)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高效课堂的实现是师生关系和谐、高效互动的结果。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记为主,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及时地、恰当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分析《故乡》中闰土从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一个麻木迷信的木偶人的原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统治阶层通过迷信愚弄下层劳动人民、社会的动荡不安、闰土自身经历等方面去理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让学生多角度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通过师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互动与交流,丰富学习资源,增加信息量和知识量,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八)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重视课外拓展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授课教师应该合理规划教学过程,让整堂课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真正消化课本知识的难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同时,教师应将课内知识的学习与课外知识的拓展相结合,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正所谓“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也使学生终身受益。比如在教授《孔乙己》的时候,教师可将鲁迅的另一篇小说《药》作为课堂上拓展阅读的篇目。通过阅读,探究取笑孔乙己的“酒客们”和革命者被砍头时围观的“一簇人”的群体形象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一群体愚昧落后、精神麻木的共同特征,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鲁迅小说作品的思想灵魂。课外知识的延伸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活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获益颇丰。

四、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开展语文高效课堂期间,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要合理应用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注重对教学的评价和总结。这样不仅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