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

2022-11-08

文教资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政治

张 劢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快速发展,近年来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高校扩招后的这些年,高校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高校师生的比例也由以往的1/14 发展到如今的1/40。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现代化企业和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相脱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加突显,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表现并不乐观。为了打破大学生就业的尴尬局面,高校应全面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尽管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不同课程,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十分紧密。

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大学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黄金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更是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在大学阶段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那么就很容易使大学生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导致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甚至迷失方向、陷入误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基于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有机融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道德价值观,还能对自己所说、所为、所想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效克服松懈麻痹、盲目乐观的情绪。

(二)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优越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严重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遇到挫折时,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在开展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敢于面对挫折,敢于迎接挑战,快速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受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将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逐渐形成了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拜金主义”思想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严重的功利化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再加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很容易处于迷茫状态,失去方向感,甚至还会出现个别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做出违背道德和诚信原则的事情,如提供虚假学历、违反公司规定、泄露公司机密等。所以,只有 从源头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高校应持续加大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全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时刻保持诚实守信,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价值判断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互通性

(1)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任务。由于大学生在个性、特长等方面都各有差异,因此,针对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特点,应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引导。职业规划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职业发展,之后通过科学判断做出正确且合理的选择。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教育对象上有着互通性。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生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对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全面测定、认真分析、总结归纳后,将个人生存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科学设计整体规划,进而确立具体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不断挖掘自身优点,更深入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广泛传播当代中国主流政治文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以及法律文化,让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新时期社会运行规则和形成的价值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行为。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将学生的主观目标和当今社会的客观目标有机结合,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逐步向稳定期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到明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教育目标上有着一致性。

(3)现如今,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和谐,主要包括对职业的认识、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等方面。从内容上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性质,这一过程也是思政教育得到持续深化的过程,同时,思政教育的过程也是当代大学生确定自身职业规划的重要过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教育内容上有着相通性。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视当前面临的就业问题,正确认识就业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而这些也是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认知、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面融合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对未来职业发展深度思考,进一步实现个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统一。同时在二者相互融合过程中,能够让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更加贴近,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共享性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了密切关注,建立了“大思政”教育体系,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机制。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时间较短,但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教育主体、总体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呈现出互通性,使其能够共享育人体系,进而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体现了共享性。现阶段,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教师大多都是负责全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服务等工作的教师或思政课教师等,与思政教育师资结构有着相同之处。所以,在强化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时可以开展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建设上,注重突出计划性、系统性、实效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共享资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互促性

(1)从教育理念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秉承了“以生为本”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弘扬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融合,有助于大学生在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中,进一步升华自己的三观,把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机结合,以促进二者融合的有效性。同时,以思政教育为重要引导,突出当前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并将其本土化,能够促进学科建设。

(2)将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职业规划全面融合,有助于二者的教育方法更加完善。长久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为中心展开,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又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延伸,要想提高大学生科学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加快本土化建设,就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贯穿其中的各种方式方法都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如为了综合阐述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创造性地描绘出的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综合图形的巧妙运用就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促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按步骤合理开展;又如生涯决策平衡单能够帮助大学生通过赋值量化,把面临的就业选择进行分数化,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有条理地、客观地、具体地看待每一个选项,通过生涯决策平衡单的绘制生成出个人的职业选择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由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决策问题予以密切关注。由此可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合,能够使二者的教育方法得到全面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合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融合平台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加快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融合,高校应以大学生未来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构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效融合的平台:首先,制订完整的计划,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融合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制订具有全面性和可行性的融合计划,才能真正促进二者结合;其次,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牵连和影响,引导学生将二者的内容和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阶段,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便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注重社会的整体需求,将个人需要与当今社会需求相结合,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

(二)构建完善的融合机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构建完善的融合机制,进而实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的目的:首先,在课程安排阶段,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推动作用,进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都需要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因此,除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将二者融合之外,还注重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将二者融合,进而达到全面融合;最后,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中,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要求,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引导大学生将两门课程相融合。

(三)构建全方位融合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涉及了诸多方面,与社会、高校、企业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为了促进二者全面融合,构建全方位融合体系:首先,建立完善的指导体系;其次,建立良好的实践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对大学生而言,需要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融合过程中,高校应积极构建全方位融合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将高校与企业单位之间的资源进行交互,将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岗位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促进社会对高校教育的大力支持;最后,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体系,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运用多元化手段让大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大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在最大限度和程度上体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四、结语

为了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密切关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对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进而缓解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相互渗透和全面融合,减小大学生的就业愿望与实际的就业情况之间存在的落差,进一步改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