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2-11-08

文教资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传授医学院校专业课

邢 佳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课程思政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使得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专业院校普遍存在专业与思政分离现象,专业教师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导致思政教师“孤军奋战”,从而使思政教育在整体的课程育人过程中无法与专业课程协同发展形成合力。2016 年1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各高校以此为指导,陆续开展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

医学院校作为高校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培养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关系祖国未来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全民健康。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在培养学生的医风医德、从业规范、人文精神、生命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不断挖掘课程中的各类思政因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与思政教师协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有的专业教师还保持着原有的观念,认为思政教育工作不应由专业课来表现,而应由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来负责,与专业教师无关;第二,医学专业课程繁重,课堂任务重,有的专业教师认为课堂时间紧张,没有时间开展课程思政,无心准备等。所以,进一步加强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探索更加全面的实现方法,就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要实现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长效性和高效性,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乏“教师共同体”意识

“教师共同体”是教师自愿组合形成的教师组织,通过反思、对话、交流、协作等方式,促进研与教协同、传道与授业协同、师与生协同、教与育协同的多元文化的协同。也就是说,“教师共同体”就是要有清晰的共同育人目标,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发展;要有准确的发展定位,进而使团队协作意识更强;要遵守共同体的行动准则,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共同体”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凭借相同的目标、信念,通力合作进而提升教师自身的发展,实现教师共同的育人价值。

对于“教师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相对于一部分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来说,是尚未形成的。思政教师把关注的方向落在了思政知识的传授上;专业教师把关注的方向落在了完成课堂专业教学上,不注重有意识地把价值导向融入其中。同时,少了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形成“各自为营”的想象。有些教师习惯于自己长期以来的“经验主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意识不足,专业知识更新缓慢,对自己的评价也不能客观审视,随波逐流,发展比较随意性。育人内容无法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也无法推动,这就影响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

(二)缺乏了解彼此专业的主动性

在医学院校中,医学专业课程是包括医学专业知识传授、医学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学生在专业课程中能够学到理论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政教师又承担了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部分,但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公共课却是繁重专业课后的“睡觉课”“放松课”。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缺乏对彼此课程的了解,导致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割裂。

(三)缺乏协同育人的深度融合

协同育人有着整体性、协同性、兼容性等特点,是从“孤军奋战”到“统一战线”的完美转变。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需承认彼此存在的差异,并且能够尊重差异,相互包容,求同存异。而课程思政的实施,不同学科之间也存在着互斥性,相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实际效果更加明显。部分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认为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就是简单的叠加、生搬硬套,面对学科差异,依然相互排斥,更不存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合作,实现课程情感升华、兼收并蓄,这就是没有做到协同育人的深度融合。各门专业都具有育人功能,而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思政教育存在更加密切的联系。医学专业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政意蕴,运用思政内容渗透课程教学中,解决医学生在现实社会遇到的问题。在学校里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其引导者的身份,教师自身的个人形象和品德修养不仅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的健康成长,更有可能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合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联系,那么会对课程思政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彰显医学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

“医学应该是所有学科中最人道的,因为医学本身具有关爱人类、关爱生命,在危急时刻挽救生命的崇高任务。”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医学更加具有自身存在的限定性和实践性。医学院校培养未来的医学人才,他们可能是医生、护士,也可能是药剂师、麻醉师等,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那么,从医学院校走出来的医学生需要具备人文精神。而纵观医学院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重科研轻育人、重成果轻德育的现象,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提升医学专业教师挖掘课程中思政因素的能力,正是医学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是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无法剥离的,失去价值引领的知识传授是没有依托的。对于高校课程,只有建立在价值引领基础上的知识传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专业知识体系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导向,强调价值引领,知识的传授才会更加有温度、有高度,容易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滋养精气神。而反过来,离开知识传授的价值引领就失去了最基础的支撑。没有知识传授,再动人的价值引领都没有了说服力,就变成了一味地说教;没有了情感升华,学生的学习热情转而下降。所以,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必然选择。

(三)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医学人才的内在需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领域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和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不仅靠老专家们的重要支撑,还要靠一代又一代出色的年轻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何引导青年人成才,如何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和历史使命,使之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然成为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的主要职责。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走上社会做好思想上的引领,这么看来,也就对医学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自觉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能力,是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第一,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要加强思政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可参加思政教学研讨会、课程思政研讨会等,适当掌握并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结合自身专业,发觉专业课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与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第二,找准育人角度。众所周知,医学院校的发展理念就是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弘扬救死扶伤精神。教师要把新时代“全民健康”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学科之间相互融会贯通,加强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升医学育人能力,按照专业分类培养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第三,医学专业教师还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一般而言,人的知识结构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即数理知识、管理知识、哲理知识。对于一部分医学专业教师而言,数理知识的专业知识是相对较强的,而管理知识与哲理知识部分就会相对薄弱,这也就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吸收到的知识范围,也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对课堂的管理、对思政的转换是相对不足的。所以,包含了思政专业知识的哲理知识在医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中就显得格外珍贵。

(二)深入挖掘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医学专业课程中包含了很多的思政因素,也能够彰显医学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第一,分析医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和优势,找到切入点。医学是对人的研究,对人的生命健康的保护,救死扶伤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的终身信仰。这就表明,医学生必须要具有正确的、健全的伦理道德、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人文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也更加具体和敬畏。第二,思政元素与医学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放眼去看问题。在课堂中可运用专题、结合时政,精选内容,贴近生活,促进德与智深度融合,发挥教育合力。第三,与社会“接轨”,培养新时代人才。医学生毕业之后,大多选择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学生要实现自身价值,社会需要助推发展的新动力,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就需要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发力。

(三)创新协同育人的模式

第一,建立教师培训体系。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无论是专业课教师或是思政教师,都要明确育人理念,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思政意识,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挖掘思政因素,提升自身的育人育德能力。培训体系可多样化,如采取系列讲座、教学推广、经验分享会等,以多样化的形式提升培训的吸引力。同时,网络课程也可适当展开,选择实用且有趣的网络课程,可加强教师们的记忆,多措并举建立培训体系。第二,打造优秀课程示范样本。课程思政的推广需要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虽然在医学院校中,专业课程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与课程思政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和共性。可挑选一些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推出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通过这些方式来激发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动与医学专业课教师分享经验,加强全方位的合作机制,通过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沙龙、教研探讨等活动,为专业课教师答疑解惑,并加强自身对专业课的了解,由点及面、由点带面,共同促进协同育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通力合作”,它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教书育人的这段工程里,教师发挥着指路人的作用,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要形成“教师共同体”,立德树人,构建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传授医学院校专业课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传授技艺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