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对制造企业财务税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022-11-08杨翠娜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杨翠娜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着越发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其中税收政策对其财务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受全球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同时在国家“营改增”改革全面覆盖下,企业为了减轻税负压力,也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安排税务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使得税务工作得到有效优化。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存在税负较重、应纳税额较少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我国制造企业财务税务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以便更好地应对减税降费政策下的机遇与挑战。
一、减税降费政策与企业财务税务工作的基本理论
(一)减税降费的概念及其内涵
减税降费是指国家为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扩大出口、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税收负担,在企业税务原基础上对其课征的一种税。广义而言,我国现行“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的新形势,使减税率与营业收入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增值型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占比较大,且大多以劳动密集为主。但是对于生活消费品、医疗保健等领域来说,由于行业较为特殊,导致消费者需求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显著增强,因此,“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增值型服务中商品和劳务所占比例逐渐提高,这也就使得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税务负担日益增加。
(二)减税降费与企业财务税务工作的关系
企业财务税务工作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企业的资金流通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决策:即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向本单位股东提供所需的各种资金。
2.投资管理规划与实施方案:指制定出适合于企业发展战略及产品结构调整的措施,并使其落实到具体工作过程中去。
3.营运资本预算编制与执行计划、绩效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等内容,组成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链条,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税收工作主要是通过企业财务会计提供的账簿和报表,对公司纳税情况进行核算与监督。但是由于减税政策实施后,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就要求企业要加强税务审计力度。
减税降费是国家税收政策的一种,企业通过合理合法地运用税收优惠条款,可以减少减免或少纳税项目中成本费用,降低了企业财务税务工作带来的压力。减税降费与企业财务税务工作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国家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我国制造业发展。因此,制造企业税收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减税降费政策,加强税务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三)企业财务税务工作的动因
首先,当前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不断加重,导致应纳税额增加,从而使税费支出压力加大。在我国现行的企业税务制度下,“合理避税”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大部分上市制造企业中的现象,且具有代表性意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制造型小微企业仍处于减负阶段或过渡期,即大量生产成本被投入到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上,同时由于税收政策变化引起的折旧、扣除等费用,在利润表中所占比重增大,造成企业税收负担加重。其次,制造企业的税费压力仍然较大,由于近年来,国家实行了“营改增”政策,减轻对制造企业的财务税务工作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带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生产产品所需缴纳增值额度,扩大销售市场份额,抵扣项目金额;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使企业减少或免征新的税收优惠项目税款。最后,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税收政策与经济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其财务税务工作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优化。
二、我国制造企业减税降费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制造企业减税降费的特点
我国的减税政策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和广泛性。首先,制造企业中所需要缴纳增值税与营业收入占比较大,其次,针对制造企业来说,其税收负担重,对于小规模企业所适用的税率比较高(一般为3%—10%)且不含增值部分,免征项目的税率较低。由于我国目前制造企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时期,制造企业所需要缴纳的税收负担较重,而减税降费政策中关于增值额部分或免征项目的规定比较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造企业的经营成本。我国目前的企业税率针对不同行业、规模大小和性质类型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层次性税率来对其征收营业税与附加税。制造企业所缴纳的是一种商品劳务价款减去进项后的金额,再扣除相应额度之后的所得税,可以从销项中抵扣,而减税后的金额则需要全部扣除。我国目前对制造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务负担较重,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是针对一些技术密集型、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且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费用较少或为更多获利者提供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并且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另外,由于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项目的种类繁多,减税后金额较少,使得制造企业所缴纳增值税与营业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制造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导致了其经营成本增加。
(二)制造企业中减税降费的主要方式
1.按照一定比例来确定当年应纳税额,根据实际收入计算本年应纳所得额并扣除已计金额,对于不能准确估计其价值或难以确认的未来现金流量,要以公允价格计量,无法取得可抵扣发票的部分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来确定当年应纳税额。
2.合理地选择减税降费金额: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会出现大量计提折旧、摊销成本费用等现象,而导致企业现金流转短缺,甚至资金匮乏情况发生。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加速折旧对其进行处理,以达到延迟缴纳所得税或者减少当期成本的目的。企业在确定当年应纳税额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国家税收优惠、会计估计变更等对税基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减免税率。如果企业有大量计提折旧、坏账准备金或者递延所得期限较长的项目,那么就需要按照规定比例进行计算,扣除一定数额后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应纳税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减税金额。
(三)制造企业实行减税降费的效果
减税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税收负担。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费用,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利润总额和现金流通总量,减少税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从短期来看,首先可以刺激产品需求增长,带动实体经营扩张;其次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增收”机会,因为减税政策实施之后,制造业订单量大幅度提高了10%以上,同时也有利于制造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减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轻了税收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刺激消费需求增长和扩大内需。但是减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整个实体经济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不利于促进市场整体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不利于促进创新驱动战略等目标的完成。其次,增加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且难以满足企业投资扩张需要,造成“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或资金短缺问题。从减税政策实施之后,制造业订单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增加。同时由于我国税收征管机制不完善、税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税收优惠力度有限等原因,导致市场各行业的竞争激烈。
三、我国制造企业减税降费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减税政策对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为其带来了新一轮的企业改革。制造企业需要承担更多更大责任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纷纷采取措施进行税收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应对税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能力较差或存在偷税漏税现象而被淘汰出局,甚至部分制造企业的减免政策也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我国减税政策的实施,能够保障制造企业健康有序运行,促进市场经济良性竞争。但同时当前阶段制造企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税收征管过程当中出现了大量重复征税现象;部分生产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而导致出现偷逃增值税务资金的行为。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减税政策调整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因此,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为制造企业减税政策的顺利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四、减税降费背景下制造企业财务税务工作的优化路径
减税降费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增加企业利润,又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化建议。
(一)加强自身产品服务建设,加大生产投入
首先要考虑的是政府对制造企业征收的税收优惠是否能够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地运行;其次是如何降低企业自身税务负担问题,减税降费会减少我国劳动力密集度较高的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由于制造业具有产业链长和产品附加值低等特点,企业要想降低成本,就必须在产业链中增加投入,这样会减少利润。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并存,政府减税政策实施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有待解决,企业要加强制度建设,并做出相应对策,以此来应对这些挑战与压力。
(二)加大政府宏观调控,提高减税降费的税收优惠
减税降费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能够有效激励和规范企业行为。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对增值型消费品的征税范围较窄,这就使得部分企业因无法购买或享受到这部分产品而被排除在应缴纳增值税范围之外。因此,要不断扩大免征对象范围及免征项目类型,首先是将“三满二年”税务(含三年)一次性购进,作为企业减半征收政策,其次是将“四期税务一次性购进”作为免征项目,再次是要对增值型消费品,采取分期、分批征收的方法,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抵扣减税,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政府在制定减免政策时,应当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注意对增值型消费品征税范围及计征方法的确定与调整,二是按产品类型确定具体的优惠措施和税率,三是要加强财税人员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三)规范企业减税降费的财务核算制度
在企业进行减税降费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各方面的发展因素,特别是财务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时,首先应当规范好会计核算制度,其次应当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最后应当制定完善合理、科学严谨、切实可行且具有一定弹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财务税务管理工作人员,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确保减税降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应加强会计核算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的纳税筹划,提高企业税收征管效率和效果。
(四)降低减税降费纳税负担,完善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的减税降费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税务人员有影响,也会给税务部门带来一些工作上的压力。因此,制造企业要尽快完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与制度。首先要简化纳税手续,减少重复征税现象发生;其次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完善扣缴义务人申报制度和纳税登记制度,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奖罚机制,激励企业积极开展各项税收筹划活动,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再次要加强税务代理制度建设,企业要想降低税收负担,就必须聘请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并对其进行合理、合法、合规的监督。同时企业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择更多符合要求的纳税方案。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税务代理人员为其筹划,并对方案做出合理的评价,以达到减轻税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企业财务税务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全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会计核算和税收筹划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更大收益,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最后还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税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增强企业信息质量监管力度。减税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但也会给财务工作带来一定麻烦。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