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碎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2022-11-08

文教资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梁 姝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各网络媒体广为盛行,抖音、快手、斗鱼等微视频平台更是风靡一时,网络信息碎片如瀑流一般无孔不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体阵地的主力军,以极快的速度适应了从网络直接获取和运用碎片化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素质、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价值观念、政治态度等都极大地受到纷繁复杂的碎片化网络信息的影响。因此,做好信息碎片化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碎片化的主要表现

(一)信息内容碎片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使人们拥有了新的信息获取渠道,如微博、贴吧、微信、直播平台等。首先,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孤立性、参差性的特点,其传递给大学生的信息实际上是无秩序的、无逻辑的、无体系的;其次,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大学生常常习惯在零散的、间歇性的休息时间里从网上汲取各类“快餐式”信息;最后,在网络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参与者既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又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新媒体平台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则更加致力于输出海量的碎片化信息,而碎片化的信息虽然具有易于阅读、便于被接纳的特点,但是难以将深层次的信息内容与原理传达给受众群,因此,碎片化信息缺乏完整性、严谨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大学生对学科、知识和问题的深入理解与系统学习,甚至还会造成反向效果。

(二)信息传播者、受众群碎片化

因为网络自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的特征,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群角色并非固定,二者可自由转化。此外,由于网络自媒体、直播平台的工作门槛较低,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从业者的教育层次、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良莠不齐,同时,网络信息受众群体的生活理念与个人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他们的政治态度和社会价值取向都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

(三)信息传播时间、空间碎片化

按照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主要通过学校教学、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等方式进行传播,而网络科技的发展,则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繁多的渠道和更加广阔的平台。只要有网络信号,人们可以冲破时间、空间、地点的束缚,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取信息,信息的时空概念逐渐模糊。

二、信息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信息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

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主要依靠书籍、报纸等媒介,信息量有限,覆盖面狭窄,难以展现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全貌,且传统媒介从编辑到出版的过程复杂、耗时漫长,其发布传播速度远远低于当今信息的更新速度。而信息碎片化的传播载体是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公众号、论坛等网络自媒体,其具有信息海量、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在网络自媒体平台上,每个用户都具有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两重身份,这也进一步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实时化、多元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同样能够实现自由流动和实时传播,这也为大学生接收与学习蕴含在微博、微信这类自媒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契机,适当地弥补了传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

2. 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传统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都依赖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而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高校思政教育拓展了新阵地。微信、微博等网络自媒体能够使高校思政教育的阵地向虚拟空间延伸,并且辐射到线下,完美实现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受众群,反过来还能够利用新平台了解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想,加强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此外,利用微博、贴吧等新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更加便于教育者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向的思想意识以达到育人目的。

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依赖理论灌输的方法,教育者往往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占据主动地位,掌握着信息的发布权,而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模式在教育过程中难以擦出火花、产生共鸣,故教育质量较差,收效甚微。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了由以往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的转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大大的增强,学生不仅可以主动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不仅利于激发被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促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进。另外,信息碎片化以图片、视频、音乐为传播媒介,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更显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受教育者的多种感官,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二)信息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1. 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

伴随着信息碎片化的兴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方式上受到挑战与威胁,其主体关系也在发生改变。高校传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普遍遵循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无论是面对面的谈话,还是文件精神的传达,抑或是班级的管理,都是基于思政工作者、学生干部、学生群体的次序自上而下进行传递,在这种信息传递模式下,思政工作者拥有绝对的权威和信息流掌握权。然而,信息碎片化传播的主要平台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其交互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独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群体之间自由分享彼此的经历与体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渐渐不复存在,其权威也受到威胁。同时,信息碎片化传播凸显了“后喻文化”模式,即长辈向晚辈学习的模式,如今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信息的关注和敏感度方面明显处于优势,因而思政工作者的信息优势被进一步削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话语权威被极大弱化。

2. 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涵盖面较广,如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就业择业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恋爱观教育等,信息碎片化无孔不入,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便捷,却也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舆情监控难度加大。网络新平台的兴起为舆论传播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舆论传播主体日益多元,表达方式也日趋多样,且由于信息碎片化及时性、多层次的传播机制,信息在网络自媒体上的传播较传统媒体也更为便捷和迅速。另外,对于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来自微信、微博好友的民间信息源,这也令思想政治工作者难以及时掌控舆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愈发艰难。

另一方面,教育内容亟待丰富和完善。信息碎片化时代下,信息的传播与输送速度加快,信息更新频率同样变快,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更迭的速度,教育内容难以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也难以满足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大学生易对陈旧教育内容产生反感与排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迫切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紧跟时代的潮流。此外,目前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且单一,大多仍采用开大会、做报告、念文件等形式进行,传统方法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中显得陈旧老套,易使大学生对原本枯燥沉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厌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被大大降低。

3. 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且富于“猎奇”心理,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体现在心理健康、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一方面,信息碎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化的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宣泄情绪,表达情感、陈述观点,但也为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首先,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沟通的必要工具。部分大学生对于这类聊天软件过分依赖,而造成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产生“社交障碍”。其次,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对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的依赖现象十分严重,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的沟通、同学的交往和教师的交流。最后,由于大学生阅历浅、防范心弱、好奇心强,他们难以有效分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犯罪行径,极易受到有害信息的腐蚀,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价值取向扭曲问题。

另一方面,信息碎片化多以图片、视频、音频为传播媒介,其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易造成大学生思维方式朝简单化、平面化和迟钝化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学生远离思考问题、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

三、信息碎片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搭建、利用、维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与时代发展,一味回避与反对信息碎片化趋势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勇于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敢于搭建、利用和维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那么,如何在高校中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输送碎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维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则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搭建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必须主动建立起正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网络直播平台,紧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整合多方力量,共享思想政治资源,吸引更多大学生,引领正确网络新风气。同时,要吸引大学生通过网络思政平台与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帮助教育者了解大学生真正的所思所想,以便对症下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要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必须利用好已日趋成熟和广泛运用的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媒体和手段,建立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公众号。并利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碎片化信息的这一特质,吸引大学生粉丝,在平台上推送和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信息,做好信息过滤和舆论引导,树立起高校自己的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

最后,要维护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必须加强对现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监控,并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反馈机制,对负面信息加以净化和拦截。高校要不断提高信息碎片化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对碎片化知识的监管、运营职能。此外,整洁有序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还必须依赖于法律法规的规范与监督。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目前,具有专业网络媒体知识背景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比极少,且其专业化水平较为低下,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支高水平、专业化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要勇于将具有计算机、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吸纳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另一方面,高校要引导思政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知识面和工作面向媒介素养教育领域扩展,鼓励他们自觉深入网络环境中发挥作用,积极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育人工作,主动关注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的心理情况和思想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吸纳有效信息、过滤有害信息的能力。此外,高校可以外聘新闻传媒机构或网络研究机构的人员,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程等培训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三)引导学生树立规范的信息消费意识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面临网络纷繁复杂的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化素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更应该培养大学生树立规范正确的消费观与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大学生自觉摒弃错误信息、过滤不良信息、吸纳有效信息,鼓励大学生辩证看待、独立思考,不被网络碎片化信息迷惑和误导。

四、结语

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网络新媒体、新平台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我们应该深刻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需求,透彻剖析信息碎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机遇与优势,规避与整合信息碎片化时代的风险与劣势,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