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红色动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2022-11-08王珊珊

文教资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动画红色教育

王珊珊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所凝聚的伟大精神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作为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红色动画,通过改编内容题材、结合先进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不断探索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捍卫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红色动画的历史贡献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也包括近代中国开放以来历代仁人志士自强不息、救国拯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红色动画,是将动画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和红色文化相结合,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相比电视剧、纪录片、电影等媒体,动画具有传播的直接性和对于青少年的易于接收性,是能够体现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灵魂的红色文化的优良载体。在我国,红色动画能够将现代元素和民族基因相融合,是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国所特有的,并且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为我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提供力量。

(一)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如1940 年前后,国民党的抗日政策由积极逐渐转变为消极抗战,在当时紧张的局势和被动的局面下,凡是跟抗战有关的影片都被勒令停拍,万氏兄弟作为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在当时反日怒潮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立志让动画片这种具有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载体成为抗日救国的有力武器。为了唤醒人们的救国意识,宣传革命斗争,万氏兄弟作为中国动画的先驱,执导了《铁扇公主》(1941 年,万籁鸣、万古蟾等导演)、《同胞速醒》(1931 年,万氏兄弟导演)、《精诚团结》(1932 年,万氏兄弟导演)等作品。《铁扇公主》取自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以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经,受阻于火焰山,三借芭蕉扇最终煽灭火焰山的烈火的故事为依托,暗讽日本侵略中国,并用孙悟空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起来反抗。《铁扇公主》上映后,票房大卖。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动画以新颖的艺术表达形式,借助无防备的宣传特点来突出时代主题,对唤起民众的抗战救国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至于后来日本军部发觉后立即下令禁映《铁扇公主》。这反映出在抗战年代红色动画所蕴含的巨大的激励与教育价值。《铁扇公主》只是在当时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动画之一,除此以外还有把中国比作一头沉睡的雄狮,号召工农商学兵踊跃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同胞速醒》;以及把日本比作一条正在蚕食绿叶东北角的臭虫,中华民族儿女齐心协力,纷纷挑着土筐、扛着铁锹,把桑叶上被蚕食掉的东北角给填盖上的《精诚团结》等。这些抗战救亡题材的动画宣传片,对于向老百姓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残酷暴行,痛斥侵略者的无良行径以及丑恶嘴脸,打破日本帝国主义试图奴化中国民众的思想的企图,鼓励军民联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人们强烈的爱国之情。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红色动画以鼓励抗战救国为主轴,激励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也可以看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红色动画鲜明的社会功能。而限于当时中国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动画主要以动画电影为主,也展现出中国的动画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二)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建设如火如荼,为了宣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好形势,激发社会主义儿女参与革命和建设的热情,政治运动的开展以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都需要及时地借助各种各样的舆论工具予以宣传并及时地传达到群众中去,也鉴于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好转,动画产业得以一定的发展,使其可以在宣传方面发挥其特殊而巨大的作用,红色动画进入快速成长期。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文艺工作与革命工作的关系、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文艺的源泉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做了明确而深刻地阐述,强调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以及1956 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双百”的文艺长期性方针等因素,对于文艺作品的创作,首先关注的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此阶段大量的红色动画开始涌现,除了一些神话题材,创作者们聚焦到普通的劳动人民身上,通过把发生在普通劳动人民身上朴素而励志的故事作为素材制作成动画,来教育引导中国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 年,钱运达导演)、《红军桥》(1964 年,钱运达导演)、《小号手》(1973 年,王树忱 严定宪导演)、《东海小哨兵》(1973 年,胡雄华)、《小八路》(1973 年,尤磊导演)等红色动画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根据发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联合旗两位蒙族小姑娘的真实事迹改编,动画真实再现了小姐妹俩冒着风雪,抢救公社羊群,不顾自身的生命安危也要保护公社的集体财产,与暴风雪顽强作斗争的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国外动画带着其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强大的制作能力以及成熟的产业链,开始冲击中国的动画市场。国产动画不得不被迫进行改变,优化产业发展,出现如《黑猫警长》(1984 年,戴铁郎)、《舒克和贝塔》(1989 年,严定宪)等广受欢迎的动画产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动画,具有代表性的有《小兵张嘎》(2005 年,孙立军导演)、《闪闪的红星》(2007 年,林超贤导演)、《智取威虎山》(2011 年,陈志宏导演)等优秀的红色动画作品。这一时期,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和电视的普及,连载的电视动画片出现得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些红色动画作品,在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歌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鼓舞大众现代化建设热情等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进入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更加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传播渠道将红色文化传承好、运用好。为了在动画内容和动画技术上追赶上动漫强国的步伐,国产动画包括红色动画在内通过升级创作手段,用数字化取代传统的手工绘制方式,在技术和剧情上有很大的突破,出现了很多广受青少年喜爱的红色动画。2021 年7 月,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多部红色动画参与展播,主论坛以“动漫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从“传承红色基因文艺作品对青年一代的积极影响”等多个角度,分享如何以动漫的形式传承发展我国的革命和红色文化,成为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的热点。《翻开这一页》(2014 年,湖南金鹰卡通有限责任公司)、《聪明的顺溜》(2016 年)、《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2021 年,人民网出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2015—2020 年,林超)、《领风者》(2019 年,肖志朝)、《追梦者》(2019 年,白晰)等高质量连载版的红色动画开始涌现,这些红色动画不再单纯以某个劳动人民为原型去宣扬正能量,而是退其动画的稚气,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注重细节的打磨和故事的新讲,从脚本、台词、配乐方面,有温度、有热度,最重要是有深度地来展现中国的红色文化,这是红色动画从内容上开始突破局限的很大的一个改变。以《领风者》为例,是为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于2019 年推出的7 集网络动画,讲述了从青年求学时追求真理的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经济残酷的剥削方式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不畏驱逐,不顾个人利益高高举大旗的数十年的流亡生涯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在思政课的授课过程当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印象当中的马克思就是经典照片中那个大胡子的老爷爷,刻板、时间久远仿佛和自己没什么联系,因此思政课中的理论教学经常面临两张皮的困境。而通过《领风者》,学生们看到了和自己年龄相仿时候的青年马克思,他也曾叛逆过,也曾在青春中迷惘过,但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领风者》当中,也融入了很多马克思原著中的内容,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将哲学知识融入动画内容中,让学生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过程。仅在哔哩哔哩网站这一播放渠道上,这部动画就已有1166 万的播放量,仅第一集就超过26000 条评论。通过这样有深度的优质红色动画,学生们找到了跟马克思的连接,启迪了学习的兴趣,打消了对学习马克思的排斥感。在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新兴载体的出现,有助于更多互联网红色动画涌现,其内容更加有深度,制作也更加精良,受到青少年的广泛热爱。

二、红色动画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动画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曾在历史当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进入新时代,传播的媒体发生转变,更多的新兴载体开始涌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红色动画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兴趣。

(一)是新时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优良载体

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作为美术类院校的教师,除了采用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的红色电影片段、纪录片,还会采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作为思政课堂的教学媒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第八章,用美术作品《庄严昭告》(2015 年,王海力)向学生讲述2012 年11月,在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的主题展览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昭告“中国梦”的伟大历史时刻;以及《中国速度》(2018 年,张静),通过描绘我国第一座高铁车站——北京南站整装待发的高铁列车来展现如今的中国速度。美术作品是以直观的、静态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作品背后的内容,而被广大青少年所热爱的动画,在结合了红色文化后,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载体。

首先在传播方式上,进入新时代,以电影、纪录片、电视剧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运用已颇为陈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服从并服务于当前大学生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而动画不同于美术作品的直观、静态的表现形式,而是集合了音乐、弹幕等多维展现空间,以生动的生活语言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娱乐性、生动性以及简单直观的特点。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已由电影、电视剧向互联网动画转变。借助于新时代媒体方式的转变,用一个简短几分钟的互联网动画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理清一段故事的脉络,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动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新兴载体。

其次在传播效果上,随着动画本体、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从业者与理论界对动画本质及其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化,在以多元文化为显著特征的数字时代,动画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有机会、有能力在更多领域发挥效用。动画已不再是儿童的专属娱乐产品,动画中隐含的红色文化和价值观会在思政课堂上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领风者》不仅走了“心”,还走了“新”,全方位展示了一个立体真实的伟人马克思,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青少年精神交流的渠道,也打破了一直以来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少年二次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壁垒,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青少年群体的全面接触。

(二)是新时代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红色动画,作为思政课的优良载体,由于动画本身自带的娱乐性、生动性、简单直观的特点,以生动的生活语言、大众语言为代表,有效地带动了思政课堂的生动性,能够转换课堂氛围。比如在动画《领风者》当中面对同事对稿件能否出版的疑问,马克思回答说“就算天塌下来,我还比你高半头呢,我顶着!”这些红色动画中生活化的词语,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到青年马克思的个人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红色动画素材广泛,对青少年的感染力强,在全球文化交锋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将红色动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将红色动画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功能相融合,可最大化彰显其教育功能,为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用什么培养人”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例如2019 年的《追梦者》,被形容为每一帧都是经典,超燃的4 分28 秒,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中华民族血泪史,展现了为同一个梦想而共同努力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借助于网络媒体和新兴载体,更多的互联网红色动画开始涌现。互联网动画每集的时长在5 分钟左右,非常适合课堂教学。如2021 年的互联网党史动漫专题片《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该片共30 集,每集3 分钟左右,通过《开天辟地》《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星火燎原》《四渡赤水出奇兵》等党史故事描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28 年的革命奋斗史,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和精美流畅的动画制作再现了历史细节,再加上激动澎湃的背景音乐,瞬间点燃了观众心中的热血。新时代,这样红色题材的动画越来越多,既体现了活泼生动的动画的共性,又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成为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猜你喜欢

动画红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红色是什么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红色在哪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追忆红色浪漫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