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民间教育社团的运作机制探析

2022-11-08

文教资料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会员社团民间

李 琼

(贵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报告中华教育改进社1922 年事务时提道:“每办一种事业,必有四种不可缺的要素:(1)组织,(2)计划,(3)人才,(4)经费。”民间教育社团也不例外,每个教育社团的创办都要经历调查研究确定办社方向,组织人员开办成立大会,制定章程明确各项事务等一系列步骤,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又会面临开展什么活动、如何开展活动以及活动效果如何的问题。故深入研究民间教育社团的运作机制,分析其组织原则及活动内容,对探讨其对中国近代教育所起的作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清末民初民间教育社团的发起

清末民初民间教育社团分个人发起和团体联合发起两种。个人发起的社团主要是由几个具有相同教育旨趣的人集结在一起所办,这一时期绝大部分的社团都是个人发起的。

团体联合发起的社团主要是指各社团联合会,是在某些专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对成熟、壮大之后出现的,目的是联络全国范围内相关教育机构,以促进本门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如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联合会、中华教育改进社等。

不管是个人发起还是团体联合发起,民间教育社团从初步构想到具体实施再到最终确立,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调查研究确定办社方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社团创办之前,首先要考虑所要涉足的这个教育领域目前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创办社团有无必要,对于发展本门类教育有无贡献,民众是否有能力接受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调查充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创立之前,其发起人黄炎培等就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活动。1914 年,黄炎培走遍江西、浙江、山东、河北诸省,考察当地教育行政事务,尤其是对当地的学校教育进行了细致考察。1915 年,黄炎培又随游美实业团访问了美国,在对美国25 座城市的52 所学校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他收获良多,“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语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警心动目”,并最终确定了职业教育的方向。1917 年黄炎培又同陈宝泉等人奔赴日本进行第二次出国考察,考察结束之后正式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组织人员开办成立大会

调查结束确定办社宗旨之后,发起人要开成立大会,正式宣布社团成立,成立大会一般只有骨干人员参加。首先是发起人发表演说,主要介绍当前国内教育现状、成立社团的必要性、社团成立后的主要活动以及社团所期望达到的效果等。发表演说的目的一方面是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是为社团造势。

其次,选举出社团第一届会长(主席)、副会长及各主要干事等。相对于官方教育社团直接由教育部指定会长,民间教育社团在选举会长等主要领导者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性和民主性,一般在全体会员中采取投票方式选举,得票多者担任。一些比较特殊的社团如华法教育会,采取华人和法人分别推选一名领导人的办法,以保证社团的民主性和公平性。

最后,公布本社章程。章程是一个社团的灵魂,规定了社团的名称、性质、机构、会员权利义务、活动等各项内容。一个社团的章程要通过多方调查、多次协商才能最终确定,是一个社团的纲领性文件,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社团的名称;第二,社团的宗旨,即本社团的性质和活动的目的;第三,会员制度。包括会员入会资格、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会员大会等;第四,事务范围,即社团的主要活动;第五,机构设置及领导人选举办法;第六,经费收支情况。

社团成立大会是社团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标志着社团的开端。

二、清末民初民间教育社团的组织

与其他社会团体一样,民间教育社团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来保证社团的日常运作。

(一)人员构成

清末民初时期民间教育社团在人员构成方面呈层级式分布,自下而上分普通会员、名誉会员、职员、正副会长四级。

首先是普通会员,普通会员占社团的绝大部分,是社团的中坚力量,是社团活动的执行者。一般来说,普通会员入会有两个条件:其一,经会员两人以上推荐;其二,按时交纳会费。前一个条件是为了保证社团队伍的纯洁性,防止不轨之徒潜入社团内部;后一个条件是为了保证社团经费的充足,以便开展活动。这两个条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视情况而有所改变,如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1919 年成立时规定“本团团员应纳常年金现币一元”,而在1920年开第三次常会的时候,因为讲演团陷入困境,所以大会重新修改了社章,为了扩充社员,“不收入团金,仅收常年费铜元六十枚”。有时,社团为了扩大队伍,也会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方法主动招募会员。比如,中华职业教育社在1922 年招募会员时实行奖励制,内部组成若干队,每队设队长一名,新招募到的会员以填写愿书和缴纳会费为凭,规定不论新旧会员,缴纳一元为一分,“得到一百分以上者,赠珐琅制感谢书一副;该队的队长也照样赠一分……三百分以上者,除前项赠品外,加赠精制焚土纪念信插一具……”,这样就把招募会员的任务平均分摊到每个会员的身上,且相互竞争的方法更能激励会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做法值得当代借鉴。

其次是名誉会员。名誉会员一般由有名誉且缴纳特别捐的人担任,有些社团也称之为赞成员、特别社员、永久特别社员等。名誉社员平时可不用到会,只在社团开常年大会时到会,除不担任社团职务之外,拥有与普通会员同样的权利,其入会资格有比普通会员更严格的限制。在少年中国学会,只有“以学术或经济赞助本学会”,且要“经评议部认可”,方能成为赞助员。一般来说,成为名誉会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对社团有较大的经济资助;第二,声誉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再次是职员。职员是从会员中选举出来的、负责社团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人,一般没有薪酬,义务为社团服务。职员的人数根据社团规模的大小和所置部门的多寡来定,定期改选,一般为一年或两年,可连举连任。有些规模较大的社团又根据其工作性质的不同把职员分为干事员和评议员两种,干事员主要负责社团日常琐碎事务,包括书记员、会计员等,评议员则主要负责社团大政方针的制定。一般来说,评议员级别略高于干事员。

最后是会长。会长是社团的最高负责人,有些社团也称主席、总理、董事等,由会员大会选举而来,总领社团一切事务。一个社团一般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会长由德才兼备且有一定声望的人担任。有些社团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会设几个名誉会长,如1918 年成立于上海的华侨学生会,会长为谢碧田,名誉会长是外交总长伍廷芳。会长在社团内有相当的影响力,但不是绝对的决策者,只是领导者,对会长权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教育社团组织上的民主性。

(二)机构设置

清末民初民间教育社团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体会员大会,通常一年举行一次,若有需要可开设临时会,要求全体会员参加,即便不能全体到会,也至少要有三分之二会员到会,方可举手议事。在全体会员大会上,一般先由主任干事(总务干事)报告本年社务,包括现有会员数量、开展活动简介、经费收支情况等。然后对本次大会所要议决的事项进行讨论,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团不仅要把议案分组,而且会员间也要分组分别讨论。

评议员会是民间教育社团的次权力机关,不召开全体会员大会的时候,评议员会就成为事实上的决策机关。有的社团称董事会或议事员会,名称不同,作用一样。评议员会由评议员组成,开会时间根据社团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三个月召开一次。评议员会权力很大,华法教育会章程中规定:“评议会有认可公益会员与实行会员入会之权”“评议会对于本会之财产事业,有完全经理之权……改变会章必经评议会或全体会员五分之一之提议”。所以,评议员会实际上是由社团若干首脑构成的决策机构。

通常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教育社团为了活动的开展,会下设若干部门,这些部门就构成了社团的执行机关。部门的设置依社团的规模和方向而定,各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1918 年成立于北京的国民杂志社,下设经理部和编辑部。经理部负责社团日常事务;编辑部由编辑员构成,负责发行《国民》杂志。有些部门还有部门会议,负责部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实施运作。部门负责人或由选举产生,或由评议员会指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经费收支

由于教育社团是一种非营利性的组织,所以社团在经费收入方面比较单一,一般来源于四个方面:其一,会费,主要是普通会员每年所缴纳的会费和名誉会员缴纳的基本费,这部分构成了民间教育社团的最基本也是最有保障性的收入;其二,特别捐,主要来源于热心教育的大官僚、大商人、教育家的捐赠,以及教育基金会的支持,这部分收入视社团自身的影响力而定;其三,实业收入,这主要针对有能力办实业的社团而言,数目极少。北京工读互助团曾经在社团中开展贩卖书包、洗衣、印刷等活动,为社团增加了不少收入;其四,政府补助,能得到政府的补助的民间教育社团很少,主要是那些与政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社团。中华教育改进社是全国范围内的大社团,其发起人蔡元培、范源濂、袁希涛等都是军政教育界的要人,其章程中关于本社经费一章,明确规定官厅补助费是经费中一项。除上述四项之外,如遇特殊事项,社团亦可通过临时募集资金充当办社经费。

所收经费主要用于活动支出和日常支出,其中活动支出占绝大部分。以中华教育改进社为例,从其1922 年全年收支决算报告中可以统计得出:总支出共33458140 元,其中活动支出有24419294 元,占总支出的73%。而日常支出只有9038846 元,占总支出的27%。在活动支出中,薪金支出又占了绝大部分。

三、清末民初民间教育社团的活动

清末民初时期,虽然众多民间教育社团的旨趣不同,方向各异,但在开展活动的方面却有相似之处,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创办刊物

创办刊物是教育社团与外界沟通的最有效的手段。社刊是宣传本社思想的重要平台,通过社刊,外界人士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本社情况,社团也可以向社会各界宣传自己的教育主张。这一时期大部分教育社团都有自己的社刊,社刊定期发行,与本社发展相始终,如中华职业教育社所发行之《职业与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发行之《新教育》、国民杂志社发行之《国民》等。社刊大部分文章为本社成员撰写,主要宣传本门类教育主张,也会邀请别的教育专家撰稿。一部社刊史就是一部社团史,社团内发生的大事,开展的主要活动,所宣传的教育主张都在社刊中有所记载。

(二)宣传讲演

讲演是普及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很多社团在创社章程中就把讲演列为活动之一。《上海商业补习教育会简章》规定的本会应办事务中就有“组织商业讲演部”一项;中华教育改进社把学术部分为研究、调查、编译、推广四科,其中推广科一项重要活动就是讲演。而把讲演价值最大化是在普及平民教育的过程中,要普及平民教育,自然要以平民大众所能接受的方式为主,讲演是最好的途径。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就是一个以演讲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教育社团,针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开展通俗演讲,以普通群众可以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他们灌输新思想和新知识。如涉及日常生活的有“纸烟的害处及其戒法”“痨病的起因及其预防法”,涉及科普知识的有“地球的来历”“太阳多大呢”,涉及当代中国政治的有“华府会议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对于国家政局悲观之不宜”等。社员们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方式对广大的工人和农民展开演讲,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拟定合理的演讲题目,所获成果颇丰,这也为日后工人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创办学校

学校是教育社团实施教育的机关,反映社团活动的成果,创办学校是社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创社一年后即创办中华职业学校,采取分科制的方法,设本科、职业教员养成科、留法勤工预备科和补习科四科,还设专门的工场供学生实习。学校中所学科目主要是根据社会上的职业需要而定,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中华职业学校真正把教育和职业结合起来,不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一走出校门就可以投身到相应的工作中去,从而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如此,职业学校还定期举办成绩展览会,以检验教学成果,如职业教育图表展览会,玩具展览会等。

四、结语

从清末民初民间教育社团的运作情况来看,不管是其发起、组织还是活动,都表现出很大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而这两个特点也正是民间教育社团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中坚力量的主要原因。首先,民主性。这一时期的民间教育社团以全体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并下设评议员会(董事会)和各个办事部。评议员会负责议决社团重要事项,办事部负责执行各项决策。而在办事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觉得评议员会制定的决策有误,亦有权利不执行,把决策驳回给评议员会,这种制度体现了社团组织中各部门相互监督、权力制衡的特点,是中国近代社团组织制度的一大进步。在议决议案、选举职员的过程中,民间教育社团都采取投票选举或举手选举的办法,任何社员都有权力持反对意见和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也体现了清末民初民间教育社团的民主性。其次,独立性。相对于官方教育团体来讲,民间教育团体有更大的独立性。官方教育团体的会长是由教育总长指定的,在吸收会员方面有严格的限制,而且会内重要事项都要向教育总长报告,教育总长批准后方可执行。而民间教育社团不受教育总长和教育部的管制,会长由会员选举,只要致力于教育事业、按时交纳会费,一般都可成为会员,在人事任免上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在日常开展活动方面,只需要经全体会员大会议决通过便可,活动方式更灵活、会员也更主动。

清末民初时期,在政府对教育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民间教育社团兴起并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传播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也推动着中国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会员社团民间
缤纷社团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