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策略探究
2022-11-08张红梅
张红梅
(西安航天城第三小学,陕西 西安 710100)
小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旺盛的求知欲,又具有专注力较差、兴趣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对此,教师应寻求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调动小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导其持续专注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形式丰富多样,且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教师可据此特点,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此举可有效丰富教学形式,同时可将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也在逐渐落实,教师为顺应这一改革趋势应拓展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思维型课堂构建的深度
一、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传统,陈旧僵化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体系性,故教师在教学中为追求严谨与稳妥,多选择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前预习、书本内容讲解、例题练习、例题讲解、布置作业这一流程虽然该教学方式可确保教师将教学内容讲解全面,但学生因在课堂学习中一直接受的便是此种方式,故易对该方式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易形成恶性循环思维型课堂讲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且帮助其建立自主解题模型,而在上述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听取,无法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不利于思维型课堂的构建
(二)创新进程缓慢,低效落后
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教育部门对各科目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思维型课堂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点小学数学科目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稍显枯燥,故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具体表现为学生无法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热情且效率低下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无法深刻理解创新的本质,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只能做到“改头换面”,即仅在表面上做一些简单的改动,故学生在此过程中便会逐渐失去新鲜感与兴趣,进一步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改革进程落后
(三)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不规范,缺乏逻辑性
教学流程的设计需要附有一定的连贯性、层次性,然而在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呈现出教学流程设计与安排不科学、随意性强、欠缺统一规划等状况因此,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数学知识与教学活动通过信息化技术巧妙地加以融合与衔接,以发挥教学设计的切实效用与现实作用如果每个教学环节之间都未形成一定联系,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就会分散这样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学生连贯性思维的形成与整体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上不去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未进行深度思考与研究,未能全面融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就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仅是根据课程大纲来实施的,虽然范围广,但是细节维度不够,严重制约着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体会,未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教师的课堂地位不明确,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
受以往教学方式的制约,在实际数学授课中教师依旧是根据自身的“风格”来讲解数学知识的,未能切实想到学生的真正需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边讲学生边记,学生一直都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中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便会固化,处理问题与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会逐步下滑基于信息技术视域与新课改背景来看,该种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教师仅根据自身设计的教学计划与程序来进行教学,并未全面剖析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基础水平,无法让学生得到适宜自身的发展
二、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的意义
(一)创新课堂形式,实现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那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呢?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且信息技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新”,故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首要意义便是创新,其可创新课堂形式,可使得课堂形式丰富多彩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度要求,需要教师将所讲授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即使得课程更具有规律性及逻辑性,从而更利于学生接受与掌握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更加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而为教师的备课及课堂讲解提供高效工具,辅助其完成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习热情,实现课程内容与趣味策略的统一
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收集、储存、展示、分析等方面,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方面便是课堂教学过程,即教师进行课程内容讲解的过程:教师可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多样的媒体资源,将其与课程内容实现全面融合,从而为课程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趣味活动可涉及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主要的便有趣味元素、趣味活动等,而丰富的信息技术则可为教学活动注入趣味元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引导其主动探索学习内容,从而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策略探究
(一)活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涉及范围广、形式多样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课程内容选择运用何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因其表现形式灵活,变化形式多样,故在展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寻求学生的兴趣点,以兴趣点为圆心进行扩散,在串联课程的主线过程中均可利用信息技术,从而实现课程连续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同时,思维型课堂的构建需要寻求合适途径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故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程内容教师活用信息技术时,一方面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另一方面应考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程内容时,可制作幻灯片选取几个身边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如广告牌、电视等,然后设置问题:以学生的角度看,是广告牌大还是电视大呢?这便是在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学生根据日常观察即可得出答案在这一导入过程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解释不能以肉眼观察或凭感觉进行大小的比较,应通过计算比较紧接着教师可引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幻灯片放映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其思考,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建设思维型课堂
(二)巧用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主创设的,一般需要简单的场景变换或使用工具营造氛围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多采用运用实物工具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如布置教室或制作教具等虽然该方式下较简单的课程教授过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在体验过多次该方式后,学生便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而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广泛、变化形式多样,因此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代替教师传统知识讲授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例如,教师在引入“圆”这一概念时,首先可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圆慢慢出现的动画,让学生在感知其趣味性的同时了解圆的构建需要圆心及半径在学生了解概念后,教师可引入火车及汽车运行的视频,并配以火车及汽车运行的声音音频与视频的结合,可促使学生发现火车及汽车的轮子均为圆形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圆的构成,又认识了身边的圆由此可见,巧用合适的媒体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构建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
(三)运用动画效果,增添趣味元素
相比于静态事物,动态事物更具有吸引力,可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将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时,可运用动态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运用动画效果讲解几何知识可还原平面或立体图形的绘画及构建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构成及立体图形的构建方法,进而可使其在日后学习其他几何知识时更为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在运用动画效果教学代数知识时,可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建立数学思想教师在运用动画效果时,需做到趣味性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一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首先可选取几个其他多边形,然后利用幻灯片做出其受到外力挤压时形状结构受到破坏的动画效果,之后再展示三角形,依据上述过程做出其受到外力挤压时形状结构未有较大变化的动态过程通过两两对比,学生可直观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了动画效果,将几何知识运用动态效果展示,既增添了趣味性,又促使学生对知识存有深刻印象由此可见,教师合理运用动画效果,可在教学过程中省去冗余的阐述,使数学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同时营造趣味教学课堂
(四)丰富趣味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科目相较于其他教学科目往往显得枯燥,因其主要与图形及数字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其学科内在的发展及构成规律均遵守一定的原则与定理,故其中部分内容较为晦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讲解的教学方式,但该方式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故易使得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进程因此,为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改革进程,教师应适时引入趣味活动,促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并且高效吸收课程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育成效教师构建趣味活动时,可加入比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加减法”时,可利用幻灯片制作六至八张“卡片”形状,并加入卡片翻转效果,在开展趣味活动前,将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运算过程讲解给学生,然后可邀请两名学生来到讲台上,由教师随机翻动两张“卡片”,让两名学生进行比赛,谁先算出正确结果便为赢家,重复此过程三至五次,谁先取得两次或四次胜利即为最后赢家,胜者可获得教师的奖励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多次运算,熟练掌握了分数加减法法则由此可见,教师丰富趣味活动能够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进程中,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五)加强师生互动,促使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速,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教育改革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实现自主性学习同时,要建设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即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且实现持续性学习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为课堂主体,以讲授课程内容为主,而现今要求教师转变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转变以往单向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地位,从而形成交互式学习模式例如,教师在教授“小数的乘除法”这一内容时,可运用幻灯片设置问题实现师生互动,问题可为:小数的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相似之处吗?小数间的乘除法可借助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吗?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可选择两个小数在幻灯片中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由此回答小数的乘除法与整数的乘除法有相似之处:可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再进行运算,最后将得出的结果添加对应的小数位即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设问加强了师生互动,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由此可见,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程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逐步创建思维型课堂
(六)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从新课改视域与信息化教学来看,学生已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在授课层面,教师需要调动课堂氛围,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基于信息化教学,在学习“克与千克”一课时,开始时,教师不要一味地讲授课本上较为浅显的知识,而应采用具有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尝试以与生活有关的小实验或是视频小故事为开场,这样效果会更好,能有效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进行到中间部分时,教师可对学生实施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自主处理问题对于相对较难的问题,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与指点讨论结束过后,各个小组需要派出学生代表对问题进行剖析与交流教师需要按照具体状况实施评价,随时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利用不同授课模式来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以书本为基础,实施全面细化的讲授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点名的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模式讲述习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还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学生在自主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化自身对问题的记忆与掌握,在今后做练习题时,就能做到精准、有速地处理问题
(七)储存分析数据,构建评价机制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部分教师能够合理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但作为一位关注学生持续性发展的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仅止于课程教学的结束教学活动应做到持续性关注学生成长及学习同时,教师在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及构建思维型课堂过程中均应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从而不断推动创新进程教师应在储存分析数据、构建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储存与分析能力,做到实时记录,持续记录例如,教师在每次教学完成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态度进行评分或评级并记录,同时记录每次检查学生能力的结果,由此建立起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的长期跟踪记录在记录完成后,教师可定期依据学生自述情况及记录数据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从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与问题上述过程即为评价机制的建立过程由此可见,储存分析数据并建立评价机制,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为教师构建思维型课堂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在现今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思维型课堂创新进程缓慢的现象,因此推进信息技术进入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有效创新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可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知,结合信息技术实现课程内容整合,是目前教师进行思维型课堂构建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