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浅析
2022-11-08韩双花
韩双花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315晚会对“康师傅老坛酸菜面”、“双汇火腿肠”等众多人民群众长期信赖的老牌食品品牌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曝光,再次给广大群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带来了巨大冲击,民众对国家食品安全的信任早已薄如蝉翼,解决信任危机迫在眉睫。追根溯源,探求根本,弄清食品安全问题出在哪一环节是当下在民众、媒体间热议的话题,是不可回避的尖锐问题,到底是将责任归咎于部分农民的安全意识低下?还是某些黑心商人唯利是图昧了良心?还是说政府的监督监管、出台政策不到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不良现象任其发展?本文将从农产品安全的现状、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影响农户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认知的因素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改变现状等多方面加以论述。
1 农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现状
1.1 以次充好
以次充好是最被民众怨声载道的不良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反映在商品状态上,能够被消费者直接观察得以发现,也是农户最常见的不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大量出现缺斤少两、掺假售假、修改标注、以陈顶新的不诚信行为,将烂果坏果、即将腐坏的果子、以及尺寸不合要求的果子掺杂在好果中销售,以此将本应由农户承担的损失转移给消费者,将不合要求的产品卖出好价,类似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在好米中掺杂潮米,将辣椒泡水后再晒干以增加重量,在包装中注水,甚至放砖头,恶意增加包装重量,用劣质产品冒充普通产品,用普通产品冒充知名产品,例如市面上有大量的假阳澄湖大闸蟹、假红富士苹果。人们在拿到这样的产品时想要维权却困难重重,由于产品溯源制度的极度不完善,消费者无法直接联系到生产者,而与中间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方总是能以一直在与厂商联系中的理由搪塞买家,一拖再拖。可能等到最后只能用运输过程中的正常损坏推卸责任,运气好的话能得到微乎其微的部分赔偿,可是要知道绝大多数人不会去投入自己的时间成本去维权,生产者和中间商正是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2 违规使用化肥、农药
农户在利益驱使下,为了将自己的收益扩大,常常会出现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可能是偷偷使用违规的、已被国家严令禁止的化学产品,还可能是由于农户对农产品生产科学知识的缺乏,超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实现揠苗助长的心理。国家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有着严格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并且对此在不断地完善补充。不合理地使用这些危险的化学产品,将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或隐患,长期超标地使用硫酸钾会引起土壤地质的酸化、结块。硫酸钾与土壤里的钙质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钙,带走了富含在土壤中的钙元素,使土壤中的营养缺失,还会使土壤结块,土地利用率减小,造成生产率降低。长期的酸性条件下,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失,也是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的,甚至还会促进有毒物质的生成。化肥中本身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的,例如我国广泛使用的磷肥,其中就含有一定量的镉,长期过量地使用磷肥,会使土壤中的镉含量严重超标,镉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会直接被农作物所吸收,人在吃了这些镉严肃大量超标的农作物后,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严重的骨科疾病,尤其是市场上流传着大量不符合我国重金属含量标准的外国磷肥,更是对土地、环境有着极大的损害。氮肥的大量使用会使土壤中堆积大量的硝基化合物,使土壤水分大量流失,土壤盐质化,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干旱。
1.3 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追溯制度不健全
我国开始关注并尝试建立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追溯系统是在2002年,晚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在我国有关农产品的追溯制度,起步时间晚、实施力度小、宣传不到位。目前国内有多个独立运行的农产品追溯平台,它们各自的体系制度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得到统一,这就增大了溯源的难度。其次,有关追溯平台的宣传可以说寥寥无几,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民众根本就不知道有相关平台的存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根溯源意识远远没有形成于人们脑中。再其次,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追溯系统缺少法律支撑,国家在此方面实施力度明显不足。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影响因素
2.1 地域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因素不尽相同,所以各自的种植习惯与常遭受的自然灾害也不同,使得各地域的农业生产体现出不同的形势。
2.2 农户认知因素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自然首先取决于农户对此问题的认识,这一点在稍后的第三节会进行详细的论述。
2.3 农产品用途因素
农产品的用途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用于自身食用的农产品,农户都会悉心栽培,不会为了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取用对自己有害的生产方式。而用于商业出售用途的农产品明显在生产过程中就没有那么小心谨慎了,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率,以求迅速的经济回报,一些出格的生产方式也常常被使用。
2.4 农药
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地杀灭虫害,防止害虫、寄生虫对农作物的损害,从而保证农作物的品种和产量,对农业生产既能起到预防效果,又能起到补救作用。而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不仅影响庄稼的成长、污染土壤环境,残留的农药还会危害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2.5 化肥
合理施用化肥能够迅速地为农作物生长补充所需的养分。而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将会严重地污染环境,磷肥、氮肥等化肥的大量使用,会使土地酸化、盐化,造成水土流失以及重金属超标。
2.6 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属于生物农业的范畴,与化学农药产品不同,农用抗生素相比之下有着污染性小、毒性低的优点。但是农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带来不小的危害,长期使用农用抗生素,会使农作物产生抗药性,作用效果越来越差,农作物营养价值降低,变得更容易腐烂,不易保存,更重要的是激素的残留会对人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2.7 食品添加剂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经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了。农户的传统身份和职能也有所改变,许多的农户既是农业生产者,同时又是食品生产者。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加入食品添加剂能够增添食品的风味,还能够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对人会产生慢性的危害,甚至可能会致癌,引发重大疾病。
2.8 杂质引入
杂质引入是指在农产品再加工成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尘土、石渣、毛屑等杂质,甚至是蟑螂、老鼠等昆虫、动物的残骸,随着食品进入加工环节,使食物产生变质。
2.9 接触污染
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农产品可能会与金属机械以及包装原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进行接触,使有毒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上,这个过程叫做接触污染。
3 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
3.1 自身因素
农户的自身因素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方面的根本因素。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常年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农村人口相较之下经济条件差、受教育程度低,虽然义务教育和多种助农、富农政策的推广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形势、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地方的差异性,使各地的实行情况有所不同,仍然有不少的农村人口处于经济落后的现状,造成务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缺乏正确的认知与知识储备指导他们进行科学农业生产。
由于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都有着显著差距,在外打工相比于在家务农能有收入更高、回报更快、风险更低的优点,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人口都选择了外出务工,令“老农”不得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大多数的老农都是从建国前后生活过来的,由于那个时代的教育、经济发展还不稳定,使得这些老农没有自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对于农业生产更是想当然,很多有意与无意的错误操作、危险行为屡见不鲜。
3.2 他人因素
通过他人的影响是影响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的最直接的因素,大多数农民虽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农民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以正面的、斗争着的、充满力量的形象存在的,所以大多数农民本性善良。
老实勤恳的农民大多数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认识与掌握新事物的能力普遍不高,终日与土地庄稼打交道的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社会经验不足,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对人的防备之心更是不强,所以在教育缺失的背景下,许多农民在直接投身到社会生活时,容易被一些为金钱蒙住了双眼的不法分子给欺骗,这些不法分子往往运用花言巧语欺骗善良朴实的农民,大发不义之财。他们将淘汰、报废的产品进行回收、翻新处理,再以崭新的新产品的价格卖给不懂行情的农民。各种假农药、假种子、假设备、假化肥、假合同充斥着市场。农民购买相应的产品本来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优化生产体系而提升经济收益,但在实际购买中一次次被骗,买到的却是不合格的设备、无法使用的产品。农民们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同时也是为了减小损失,还是选择将从骗子那里购得的伪劣产品投入实际生产中。
基于我国农民人口众多的现状,使得目前对于农业生产规范操作的宣传和监督难以渗透到各家各户。再加上受教育程度和基本安全意识的参差不齐,使得各地农户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体现出极为不同的情况,往往会呈现区域性的发展趋势,由于相同的气候条件、地貌特征,同一地区的农户在务农时,往往会互帮互助、相互交流、相互效仿。而对于农业生产的认知不足,农户在使用化肥、农业等产品时并不会先研究其原理,而是只看短期反映出来的效果,所以一旦不合规的产品被引入农业生产中,往往其他农户也会在不明所有的情况下加以效仿。
3.3 社会环境因素
在中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督引导力度不足,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农民众多、物产丰富,有关部门根本监管不过来,缺乏完善健全的体制体系规范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4 解决对策
4.1 加强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建设是改变农户认知现状的现实基础。继续推行助农、富农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农业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科学生产流程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专业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运用互联网加强对农产品、农业知识、农业旅游的宣传。让农民富起来,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改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从而留住更多人才,吸引青壮年回归,进而提高务农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最终改变农户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认识。
4.2 加强宣传
通过宣传,让农户认识到农业生产要建立在科学、正确的知识与流程上的重要性。定期在各区域农户中开展、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宣讲会、农业生产培训会,积极运用互联网,让农民自发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同时运用互联网结合区域特点,向外宣传农业生产,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对于有效改善部分农户落后的思想态度和欠缺不足的专业知识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4.3 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农户对生产知识的宣传、培训,是加强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的引导步骤。而加大其中的监管力度则是底线与原则,对于顽劣不改、知法犯法,依然以一己私欲而背叛国家,做有害于人民的事的那些人员,必须进行处置。制定能够面面俱到、确切落实的机制是当务之急。对农药、化肥等特殊产品的购买和使用要进行严格的记录,按照区域特性、生产需要,严格控制农户购买农业、化肥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要把好市场关,不让不符合我国农业生产规定的假冒伪劣产品、违禁品、外国产品流通到农民手中,从源头上阻断不规范生产方式的产生。
5 结语
从20世纪开始,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有关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在互联网发达之后,各种自媒体、暗访人员的出现,更是揭露了中国食品安全惨痛的现状,深深地刺痛了广大人民的心,信任如风中摇曳的残烛,危在旦夕。挽救民众对食品安全日渐衰微的信心,刻不容缓。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中显露的各种问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明确,正确地认识农业生产的现状是前提;加强对农户的培训与宣传是根本;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监管制度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则;加强农村建设,为农业生产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