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振兴长效机制制约因素及优化路径
——以广西融水县为例

2022-11-08张雨淇柴露露丁思悦

新农民 2022年19期
关键词:种养稻田

张雨淇,柴露露,丁思悦,李 涵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促进产业脱贫会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是促进和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活力的推进力量,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农业基础。我们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就要高度重视产业振兴。

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目前,我国农村仍处于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的五年过渡期。脱贫的精准性在于脱贫对象、项目安排、以及资金使用等等方面的精准性,古人言“授人以渔”,产业脱贫的开展,能促使农民群众积极性的增长,让其更好的参与进脱贫工作中,有效增加贫困人员的收益。前中央农办主任韩长赋曾在中央一文件文提出,工业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增加收入的最有效途径。要帮助全国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形成优化的三农产业发展产业链,不断调整地方优势农产品结构,形成区域内知名的绿色农产品名牌,实现乡村振兴。

根据目前全国农村繁荣、富农增收和助农增产的大好形势,要抓好与稳固扩大脱贫攻坚战成效和农村复兴的高效连接,广西融水县养殖合作社向农民提供养殖技术和鱼苗,再帮农户外销渔产品,这一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户的温饱问题,但养殖合作社却出现了农产品滞销以及销路辐射面窄的困局,农民的收入增长较大程度上仍依赖城市的产业支撑。由于广西融水县稻渔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上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为了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助农和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对广西融水县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制约因素及优化路径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分析广西融水县产业脱贫长效机制存在的制约因素,对广西融水县产业脱贫长效机制路径进行逐一优化,针对新型种养模式“稻渔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广西融水稻田养鱼绿色健康养殖,成就广西版的“梦田”。

1 广西融水县产业振兴成效

1.1 国家及政府对农户的政策扶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作出了有关脱贫攻坚的重大论断,要深刻认真学习并落实中央政府对于有关产业脱贫工作的决定战略部署,立足贫困村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当地特色工业,积极实施省县级政府“5+2”、村级“3+1”。特色产业规划稻田养鱼产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助力乡村全面脱贫的项目。

稻田养鱼产业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为水产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形成稻鱼共生的新型复合立体稻田栽培技术模式,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之和社会效益。近年来,稻田养鱼产业在全面脱贫、乡村振兴、产业助农方面取得了高速发展。2020年渔业渔政工作要点中指出,要促进稻鱼生态种养产业高质量规范发展。目前,稻田养鱼这种耕作模式几乎贯穿了融水县的每一个村,普及率相当高,形成了系统的稻田养鱼产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融水县政府与合作社合作并定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户在稻田里养殖融水地方特色的金边禾花鲤和连南稻田鱼,稻田里所产销的稻米根据国家有关加工标准加工后销售给中高档消费人群。

1.2 多种运营模式结合,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融水县稻田养鱼行业基础好,有较好的生态农业发展前景,目前在融水县内已形成了一个县电商运营中心,近五十个县乡村电子商务网,公司已与养殖村、养殖户达成了订单协议,并利用网络技术开辟了稻田养鱼营销渠道,进行了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成功把农业转变为旅游产品,确保养殖户收入稳定。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推动稻渔生态种养模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积极推动水产绿色健康饲养,深度发掘传统稻渔文化,积极推动传统稻鱼生态种养与美味餐厅、特色民宿、农业体验、休闲垂钓和科普教学等旅游业态的全面融合,提升稻田养鱼产业发展水平,在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助农和推动乡村振作出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前,除了平原的融水镇,和睦镇以及永乐镇三个乡镇以外,融水镇的其余村落会更为注重稻田养鱼。融水镇农民民族为苗族、侗族居多。农创协会拥有153家企业,其中电商协会有44人专门负责销售,农创协会还安置三个研教中心对稻渔进行专门研究。每到九月份,融水镇会通过金秋晒鱼节进行销售稻渔销售。每年的9月至10月25日是稻谷丰收的最佳时期,融水农民会大量售出自家产品,打造“金秋烧鱼季”系列活动和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通过延伸融水田鲤产业链,成就广西版的“梦田”。

1.3 少数产业联动巩固脱贫成果

融水县的脱贫成果显著主要取决于乡村休闲旅游和特色种养等产业扶贫,大力发展融水县的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工作和舒适的居住条件,生活改善了不少。融水县通过发展稻田养鱼产业的脱贫工作成果颇丰,稻田养鱼产业借助了农村的特有优势资源,已形成了饲料生产、农水产品饲养、加工、营销等一条龙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将整个产业链的主体留在了县城,从而使农户得到更多的产业增长利益。至2020年6月之前,融水县产业脱贫成果覆盖面达到了95.6%,共引导276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投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贫困户中在外服工的66738人;全县统计完成了89个贫困户出列,11.58万农业贫困人口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63%。2020年11月20 日融水县正式完成“贫困户”到“脱贫人”的华丽转身,实现了脱贫摘帽。

2021年之前,融水县将不断加强脱贫致富攻坚战成效和城乡繁荣之间的高效连接。特色产业也转变为乡村振兴产业迎来了新突破,确定了优质稻鱼等5个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基地带动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参与,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21年末,融水县已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等产业基地272个,覆盖20个乡镇,全县115个脱贫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产业园覆盖全村30%以上脱贫户。今后,融水苗族自治县还将以打造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民族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打造旅游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成果。

2 广西融水县产业脱贫长效机制存在的制约因素

2.1 政府主导作用偏弱,财政金融支撑体系不完善

融水地区政府的领导作用是决定稻渔种养模式发展的一大要素,当地政府主导作用偏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政府对农户的指导技术不足,普通散户产量低不足以外销提供家庭收入;第二是政府没有专门针对稻渔发展的相关企划,没有专门的稻渔种养协会整合农户形成特色产业链,致使当地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对农户带来的收益不大,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过较多的增益。

缺少政府资金投入是融水区稻田生产养殖技术发展的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没有政府项目的推动,投入资金投入和配套技术支持并不落实,目前水田饲养仍以家庭一户的分散饲养方式居多,根本无法实现连片规模,饲养户想发展稻田生产饲养科技或增加饲养规模也难以实现:二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在投放大量涉农资金同时并未关注水田饲养这一新领域,使得涉农资金在水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改造等方面未能发挥出相应的效果:三是由于各地方的财政贴息贷款信贷制度并不完善,水田饲养贷款的投资门槛高、利息高、程序复杂,行业内不易做强做大。

2.2 科技、人才投入力度不足

广西融水县的农民从传统种养单一水稻,转变到稻鱼综合种养后产生了以下有关养殖科技落后等各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农业新模式的转变,各行业之间没有专业人才的引导,行业对相关技术投入较低,且水产品的冷链运输覆盖范围较小,行业发展空间受限,造成水产品产量远不及全省的人均产量;二是由于广西融水县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处在相对滞后的状况,农民的种养技能不高,加之农民培训措施不彻底,所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较少,且质量也不高,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三是由于很多农民都不能掌握鱼种及其系列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只能采购鱼苗种来饲养,大大提高了成本。

2.3 缺乏品牌意识,产业链短

融水县由于当地名牌特征并不明显,绿色稳产技术推广应用还不到位,对产品资源发掘还不深,具有当地独特优势资源研发的新产业技术并不能真正通过规模化走向国际市场,资源禀赋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变为名牌资源优势,企业总体面貌也没有凸显,吸引力不强。

同时因为对稻渔产业发展还没有长期发展计划,稻渔生态种养也未能实现规模工业化,品牌短缺、资金分散、生产流通困难等因素严重抑制了产业成长,同时也因为地方偏远市场辐射较小,对农村旅游产业的开发也还没有成熟,很多地方特产商品都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门槛望而却步,使得产业发展迟缓,品牌涌现困难。但由于当地的大部分景点都侧重于在地观光这一面,而其他相关的业务也还处在比较不健全的发展阶段,未能建立“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业务模式,因此产业链仍比较短。

2.4 营销渠道单一,产品附加值低

调研发现,融水县的水产品的销售结构单一,缺乏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加上交通不便,冷链物流覆盖面小,保鲜技术落后等原因,只能就近销售活鱼,无法完全打开金边鲤的销售市场。融水县当地合作社目前采取的主要营销形式一是由农户进行自产自销,再就近销售给周边村民,主要是销售给周边的大型超市、饭店和餐馆等,但营销途径比较狭窄,市场覆盖面狭窄而且价格相对稳定,从而导致销售情况不乐观,农产品滞销。二是合作社对村民卖不出去的成品鱼进行统一的收购帮助售卖,依赖性较大。

融水县的水产品大都是生产出初级产品后直接进入市场,进入深加工环节的仅在少数,产品精加工技术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销售网络不健全,品牌形成少,产业链短,即使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也无法向外推广,销售量低,整体效益低。

3 广西融水县产业脱贫长效机制优化路径

3.1 加大国家和政府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联合

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方式,把推动渔业产品脱贫工作在农村脱贫攻坚战中起到重要角色,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积极推动并结合地方实际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重要农村发展战略,并强化地方财政和经费的支持力度,重视引进创新人才、稳定人员,以避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同时,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稻渔综合种养开发计划方案,积极推进稻渔复合种养模式的开发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把三产融合成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脱贫的主攻目标,推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文化旅游、科技、文化健康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农村贫困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扶贫贡献重要力量。另外,除获取国家和当地政府提出的必要财力保障之外,还应努力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力争将稻鱼种养被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投资支持项目,以政府补助的方式加强对投资支持力度,保证稻鱼结合等种养方式的平稳开展。

3.2 培育新品种,鼓励研发新品种

首先,加强养殖品种选择。在培育种类上,一般选用交易市场稳定能力较强的鱼种,相似于草鱼、鲈鱼、大白鱼等市场需求量很大的淡水鱼种类就可规模化饲养,此外也可引入其他地区具有特色的鱼肉品种进行试验饲养,比如某些高蛋白质低油脂的鱼肉在交易市场上就颇受欢迎。但必须注意的是,在繁育珍稀的外地鱼种过程中需要有相应人员的监护与帮助,以尽量避免因鱼种繁育的专业性问题而带来的资源与财力上的巨大耗费。

其次,提升养殖地域资源优势。在中国水产养殖业中,往往以地方化比较普遍,在这种基础上可以引入地方政府部门的介入,建立地区性的水产养殖育种基地,以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主导功能。同时地方政府要充分调动水产养殖业的民众参与度和企业合作性,形成公众的技术组织,以切实促进该区域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进而提升该区域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3.3 联动新产业,促进产业增值

在旅游观光方面,融水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自治条例民风淳朴,地方民风浓厚,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以及大苗山的民俗节日,多姿多彩。县内有多个大型传统民俗节庆、传统民族文化聚会等近百个,最大的就有十几个,有“百节之乡”的美称。融水当地政府可充分把稻渔综合种养产品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一起,结合融水芦笙·斗马节、过场节、闹鱼节等等节日,让游客参与捕鱼,下稻田抓鱼等等社会活动,感受融水人民稻渔综合种养农耕文化的快乐,打通产业边界,冲破农业的“天花板”,促进了稻鱼综合种养业务链延长与价值链环节的升级。

3.4 塑造优新品牌,发掘多渠道销售

加快融水禾花鲤鱼的品牌建设,目前融水已注册金边禾花鲤商标。团队研究在中国部分地方如小荣村等农村区域通过合理种养,按照科学管理,实行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通过实行统一栽培、统一管理工作、统一采收以及统一产品销售的方法,尽量少花和不花费,确保产品质量无农药残留,有效提升了稻米和水产食品安全性和质量效率,从而做到“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肥”。

猜你喜欢

种养稻田
万州区科技助农效果明显
江苏省稻田种养产业化开发空间优选与分区引导策略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安徽 大力实施种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袁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