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2-11-07徐仁成夏光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大学生

王 瑞 徐仁成 张 燕 夏光祥 马 莉

(南通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 南通 226019)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大学生资助制度,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1]资助育人是顺应我国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事业之一,是国家赋予高校资助工作的新使命,要把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大学生资助工作之中,做到兼顾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环节统筹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资助体系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中还存在认定方法及程序不够规范、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资助形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与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尤其是在关于资助过程中的如何发挥育人功能的研究仍旧比较匮乏,应予以关注。本文通过解析资助育人的内涵,阐述面临的困境,试图提出解决的路径,为将育人理念能够有效地融入到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中,达到理想的资助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二、资助育人的内涵与功能

资助育人内涵即采取怎样的资助方式(资助工具)达到育人的价值目的。[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之中,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标志着资助育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育人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供了新的渠道。由此可见,是一项事关教育公平、保民生、暖民心的系统工程。从高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既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极具实践性的命题,必然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应以“育人”为目的的价值理性角度出发,回归到通过助学的种种自助行为,达到“育人”的本质目的,这既关系到贫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效果,更是体现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资助相关政策,资助育人工作的出发点是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落脚点是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资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和强化资助与育人、经济资助与发展资助相结合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方式,贯通资助、资志、资智的综合渠道,提升资助育人的实际效果,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表1 资助育人的功能

续表1

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是指高校在对贫困大学生实施资助的过程中,按照贫困大学生对资助形式的需求,以及贫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帮助其克服经济及其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困难,从而帮助贫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层面能够全面发展,并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需要的有用人才。[4]资助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5]结合“三全育人”理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功能不断丰富,高校资助育人兼具解决经济困难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既着手于对家境贫困的大学生以经济援助,又着眼于育人目标的实现。[6]其价值导向、人文关怀、情感激发以及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对家境困难的大学生进行立体式资助,能够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让资助工作实现长久发展。[7]

三、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

(一)资助育人观念认知差异

人的行为是由其观念所决定的,高校资助育人指导思想是实施资助行为的风向标。资助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是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深层次认知,资助工作中显性或隐性的育人功能,由于各个主体对于资助育人观念上存在认知差异,因此,没有被完全充分挖掘与强化。[8]就国家来讲,国家的资助政策兼顾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塑造优秀的意志品质,促进其全面健康的成长。就大学生来讲,部分大学生认为资助是福利,是其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生理应得到的帮助,还有质疑认定过程、资助金的发放公平性的学生,更有甚者为了得到资助出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感恩意识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抬头等问题,这都是国家资助政策缺乏正确认知的表现。就资助工作者来讲,高校总是就资助工作谈资助,就育人工作谈育人,没有将资助与育人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资助工作者对各自所管理的资助工作负责,无暇顾及“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掘,缺乏主动探究资助的“育人功能”的内生动力和外源动力。仅仅将资助的强度、频率作为工作的重点,而忽略了资助工作中更为本质的育人功能。以上这些资助育人观念认知差异,对于大学生理解国家资助政策产生了严重认知差异,从而给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境。

(二)资助育人制度不完善

资助育人的制度是保障资助育人效果的关键所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还存在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制度层面的问题。目前,高校资助方式基本都是统一给予贫困大学生“经济型”资助,而“发展型”资助存在较大缺口,导致资助的育人效果不佳。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大都是以单纯的经济资助为主,显然无法实现理想的育人目的,这也是在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厌世厌学等“复合型”困难的重要原因所在。每个高校都设贫困大学生认定办法、资助项目、资助手段方法等管理制度。也基本遵循大学生个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院校审核确定的程序。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在资助过程中,维护公平正义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影响国家资助政策实施,更重要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极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对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产生弱化效应,甚至滋生“等、靠、要”的扭曲思想,不仅弱化了资助育人价值和实效,还会造成国家资助资源的浪费和流失。[9]另外,无偿性资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种类的资助手段和方法,对于大学生的责任承担、资金监管、诚信教育等都存有一定的缺陷。在监督机制方面,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工作、资助工作者的工作行为等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评价制度方面仍旧不完善,主要是评价指标单一化,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资助数量,而事关大学生成长的学业、心理状况,就业、资助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仍旧少之又少,造成资助育人的实效性下降的后果。

(三)资助过程程序化,而育人过程简单化

一直以来,高校资助工作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即对资助金如何发放到大学生手中的过程有章可循,整个过程透明、公平、规范。资助育人过程是国家、学校、企业等自助者与贫困大学生之间有效连接的通道,也是传递物质资金与教育方式的重要通道。但是在传递的过程中,大学生仅对物质资金的资助有认识,但是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相关内涵知之甚少,完全是在被动接受申请资助、民主评议等工作程序,并没有接收到资助育人相关内涵的教育过程,对受助者心理问题关注较少,从而使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呈现出简单化的态势。[10]以往的高校资助工作,更多地采取以管代教和行政化的模式进行,忽略了贫困大学生知识视野、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从根本上讲,究其原因就是育人功能在资助工作中缺位所造成的后果,严重忽视了贫困大学生作为受助者的主体地位。当然,在高校资助育人的过程中,普遍缺乏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自立自强等方面的教育,缺少精神层面的资助。缺乏对贫困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的约束机制,养成大学生依靠别人“输血”,忽视自身“造血”的思想,很难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升路径

(一)树立科学的资助育人理念

资助育人的理念要由经济物质层面需要向精神层面需要的高度转变,引领贫困大学生追求更好的人生价值。资助工作要实现“育人”的目标,就必须将“多方协同育人”的理念融入到资助工作中并不断予以践行和完善。因此,高校资助工作必须要转变工作理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为大学生资助服务的工作理念,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把资助育人作为核心工作,坚持遵循“发展型、造血型、情感关怀”等工作理念,将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终极目标。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理念,把“扶困”与“扶智”“扶志”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并在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实现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11]高校要以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为指导,从“保障型”资助模式向高质量的“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转变,强化贫困大学生自身“造血型”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索发展型资助模式,解决受助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等能力欠缺的问题,在资助过程中弥补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薄弱问题,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12]

(二)构建资助育人的一体化工作制度

在“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等教育理念背景下,抓紧抓好对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应同时在经济层面和发展层面予以资助。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资助的工作思路。[13]坚持育人为本,关注不同大学生的发展障碍、成才困境和需求差异,从建档立卡大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深入地调研和精心地组织,建成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挖掘贫困大学生经济、心理等方面的隐形特征,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精准认定、精准预警、精准帮扶”。对资助育人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资助额度、资助人群、资助时间等维度考察工作成效,提升资助工作精准度。整合校内外资源条件,个性化地为大学生匹配推介帮扶资源,建立结对帮扶体系,有针对性地为贫困大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搭建平台,促进建档立卡大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在效能评价层面,要把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法治思维作为重要参考,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要让学生理性看待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以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在监督监管层面,要把制度和规矩摆在前面,加大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规范资助金申报、审核、发放、管理等环节。坚持常态化的抽查检查,确保大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绿色、通畅、温暖、阳光”。

(三)开拓有内涵的发展资助模式

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和系统工程,根据大学生资助逐步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新趋势新要求,建设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已经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孤立无援的单一部门走向多部门、全方位联动的工作形式,工作目标已经从“单纯助困”向“协同育人”的方向不断迈进。由单纯经济资助向倾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能力资助,由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的四个转变,积极建立对贫困大学生“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实现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拓展。[14]建设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要遵循可对比性、循科学性、动态完善性的原则。要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资助育人工作,理性分析保障型资助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型资助的潜在优势。拓展社会资源,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型资助项目。不断强化资助育人理念,丰富资助育人内涵,拓展资助育人形式,完善资助育人机制,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针对建档立卡大学生开展专项学业帮扶与指导,精准聚焦大学生学业发展需求,通过主题工作坊、朋辈互助、能力拓展、学业咨询、专题讲座、搭建发展平台、专项辅导等形式量身打造发展计划,及时、持续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服务大学生成长发展。还要通过发掘贫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瞄准大学生的发展型需求,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大学生帮扶提升方案,建立“一人一案”的项目台账,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

(四)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增加资助育人效果的长效性

励志教育是对于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最有效的教育内容。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励志教育的教授系统和实践系统,使贫困大学生能够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念。借助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激发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内生动力,使贫困大学生能够产生自觉学习和主动生活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质,勉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现实向主动寻求发展转化,激励贫困大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志向。[15]诚信教育能够引导贫困大学生明白诚信与自身成才成长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和“立德树人”的主线,借助于“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宣传优秀诚信典范事迹、先进人物和优秀案例,在全校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和树典范的活动,鼓励和引导贫困大学生内化榜样的精神和品质,以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诚信校园环境氛围。以此来对其他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影响和引导。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量化大学生的诚信度,作为大学生在校各种资助的依据,并且可以与奖助学金额度、种类、毕业就业等学业相关的要素相结合,以此来激励贫困大学生逐步走向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道路。感恩教育是资助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受助者,应时刻心怀感恩,不忘回报社会和国家的关心与帮助。资助不是简单的“施”与“受”,其中蕴含着国家、社会、学校对困难学子的关爱和期许,而“感恩”正是同学们对这份关爱和期许的回应和传递。学校积极鼓励大学生践行感恩回馈,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借助于通识教育课程、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感恩”意识教育,对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并建立完善的感恩教育监督机制,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评奖评优的考核标准之一,以此来督促和激励大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将法治教育融入到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十分必要,以法律责任为导向的资助育人机制,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在资助的过程中应强调大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为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在享有接受资助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不能因其贫困而予以豁免。要依法证明、依法申请、依法领取,如有奢侈消费、弄虚作假、不思进取等破坏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秩序性的行为,应予以责任追究。

五、结论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辩证统一地理解资助育人的内涵,审视大学生资助育人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资助育人相关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的质量。在新时代,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资助育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的育人功能,时刻以贫困大学生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为首要育人理念,将资助育人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来运作,来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