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39例农村成人体脂肪分布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2022-11-07赵仲刚
赵仲刚,冯 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全世界主要的死亡原因,而肥胖与多种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目前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肥胖可以引起血脂异常并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我国整体人群血脂异常存在明显城乡、地域以及性别差异,血脂异常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1]。有关不同性别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血脂异常类型各不相同[2]。肥胖是脂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脂肪分布也是反映肥胖与血脂关系一个的重要因素,不同脂肪分布引起不同的高脂血症[3]。本文通过探讨青铜峡地区农村成年人体脂肪分布与血脂水平的关系,为本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20年7月采取多阶段的抽样方法选取青铜峡市4个自然村的3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 639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9人和女性980人。
1.2 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相关体脂肪分布指标和血脂指标。体脂肪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腰臀比(WHR)、体脂肪率(BFP)。采集体检者空腹8 h后的静脉血5 mL,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3 诊断标准:血脂异常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标准指南》[4],满足上述任一条者即可诊断为血脂异常。肥胖诊断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的标准:按BMI、WHR和BFP分为正常、超重与肥胖[5]。综合体脂肪量与上述3个指标的分布,分为正常体型组、全身性肥胖组、腹型肥胖组[6]。
2 结果
2.1 2组血脂水平和体脂肪指标的比较:血脂正常884例,血脂异常755例(46.06%),其中男286例(43.40%),女469例(4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P>0.05)。异常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体型组,见表1。
表1 2组血脂和体脂肪指标的比较
2.2 2组体脂肪分布指标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BMI、BFP、WHR均与TC、TG、LDL-C、HDL-C呈正相关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总体TG、TC一致,与不同性别HDL-C和LDL-C不尽相同,见表2。
表2 体脂肪分布指标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r)
2.3 2组患者血脂异常的比较:肥胖组(全身性肥胖5例,腹型肥胖225例)与正常体型组血脂指标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体检者血脂指标异常的比较
3 讨论
许多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对健康、预期寿命和患多种疾病的风险至关重要,腹部肥胖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风险因素。血脂异常由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引起,其患病率因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和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各异,血脂异常中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分与其他组分间关系也密切。其中,肥胖组(包括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高TG血症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不同的脂肪分布类型所导致的血脂指标异常也不尽相同。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之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7]。相关分析显示,BMI、WHR、BFP 与各血脂水平均呈正相关性,这与前期报道基本一致[3]。此外,本研究显示,脂肪含量和分布与血脂异常的指标及血脂水平有关。这与以往研究中腹型肥胖脂肪可引起TG改变的结果一致[8-10]。另外本研究显示,同一组别的男女人群,男性的BMI均值低于女性,这可能提示,体脂肪对代谢影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随着男性区域脂肪的增加,肌肉总量丢失较女性少。
本研究发现青铜峡地区农村成人居民血脂异常类型主要以高TG为主,这与我国其他地区研究结果相同[11],但与西方国家研究中的以高TC血症为主的结果有所不同[12]。 TG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密切关联[13],在ASCVD的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提高人群对高TG血症的认识,将有益于控制ASCVD的危险因素,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ASCVD的发生率。究其原因,腹部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率较高,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为肝脏的各种合成功能提供底物。改变脂蛋白脂肪酶和TG脂肪酶的活性,促使血脂异常,可致HDL-C降低和高TG血症[14]。脂肪组织是调节炎症状态和导致ASCVD的重要代谢过程的内分泌器官,机体内身体脂肪蓄积过多可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肥胖人群体内随着HDL-C代谢清除的增加,影响与HDL-C代谢相关酶的活性,降低HDL-C代谢水平。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长期慢性代谢过程也可以改变肥胖人群体内TG和HDL-C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