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配合跷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2022-11-07曹丽萍郑美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痉挛性耳穴痉挛

曹丽萍 郑美凤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针灸部,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3.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痉挛性偏瘫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心理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从而延缓康复进程,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目前,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方式有很多,但传统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不甚理想[2]。研究[3]表明,针刺跷脉可以交通周身阴阳之气,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其预后。耳穴贴压是常用的中医技术之一,能够通过刺激局部的耳穴,刺激经气的传导,从而达到调和气血、调整人体阴阳和调整机体脏腑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状态[4]。本研究以耳穴贴压配合跷脉针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72±9.86)岁,平均病程(60.25±9.16)d,脑梗死23例、脑出血1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61±9.27)岁,平均病程(63.92±10.96)d,脑梗死27例、脑出血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5]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纳入标准:(1)患者Brunnstrom分期处于Ⅱ~Ⅳ期;(2)参与本研究前2周内未接受降低肌张力的治疗;(3)患者认知正常,能够配合完成相关量表评估;(4)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有严重精神障碍者;(2)晕针及其他不能耐受针灸治疗者;(3)存在骨性疾病、关节损伤或关节畸形等;(4)合并有心、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功能等。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拮抗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配合跷脉针刺治疗。(1)拮抗肌针刺:取穴:上肢:手三里、外关、天井、臑会、肩髃、臂臑。下肢:阳陵泉、悬钟、解溪、丘墟、承扶、委中、风市、膝阳关。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佳健牌0.25 mm×40 mm 毫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针刺,得气后采用华佗牌SDZ-V型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选择疏密波,频率100 Hz,上肢取手三里、外关接电针,下肢取阳陵泉、悬钟接电针,电流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每次 30 min,每日1次,每周6 d,共治疗4周。(2)耳穴贴压:主穴:脑点、皮质下、神门,同时根据患者痉挛性偏瘫相应部位选取肩、肘、膝、踝等阳性敏感点进行贴压。操作方法:取一侧耳郭用75%的乙醇常规消毒后用0.6 cm×0.6 c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在相应穴位上。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次按压3~5 min,按压强度以耳朵发红发热发胀为佳。每次贴压一侧耳穴,隔3 d换另一侧耳穴,双耳耳穴交替使用。共治疗4周。(3)跷脉针刺:选用佳健牌 0.25 mm×40 mm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碘伏常规消毒后取患侧照海穴、申脉穴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的手法以适当增加刺激量。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 d,共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由同1名经过专门训练且对分组不知情的评估人员对患者进行评定。(1)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该指数包括腱反射、肌张力、阵挛的评定3个方面,总分16分,0~9分为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2)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该量表用于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共包括进食、修饰、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洗澡等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ADL能力越好。(3)简式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该量表包括上肢和下肢2个部分,上肢包括10个维度,满分66分,下肢包括7个维度,满分34分,FMA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2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CSI、MBI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CSI、MBI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CSI、MBI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前后CSI、MBI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为41.6%,其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已经成为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6]。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高级中枢丧失对肢体随意性运动的控制能力,同时激活低级中枢控制的异常运动模式,导致患者肢体各肌群间协调失衡,肌张力障碍,从而发生运动障碍。中医认为,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失调,经脉失养,经筋挛缩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属于“痉证”“拘挛”等范畴。

目前,痉挛的康复治疗主要根据脑的可塑性和神经再发育理论而制定,最具代表性的为一系列神经促进技术,它们通过外界信息输入刺激大脑皮层对感觉的应答,加强大脑的功能重建及对侧皮层的代偿,从而促进神经发育,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最终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7]。针刺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重要干预手段,有临床研究[8]表明,针刺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痉挛,从而提高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现代中医认为,针刺穴位时产生的刺激可以传入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中枢神经活动,降低脊髓中枢对骨骼肌的下行促通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和缓解肌痉挛的目的[9],这与痉挛的康复治疗理论相一致。

针刺拮抗肌群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常见方法,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对针刺的刺激量和强度有一定要求,刺激量过大反而易引起患者疼痛,加重痉挛程度。跷脉是奇经八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阳跷和阴跷,与身体左右阴阳平衡有关,而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主要表现为内外侧均紧张而内侧紧张尤甚,为阳跷和阴跷二脉均出现病变而阴跷病变尤甚。临床研究[10,11]表明,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且适当增加阴跷脉交会穴照海的刺激量,能协调阴阳平衡,疏通经脉气血,从而促进跷脉功能恢复。耳穴贴压主要以耳穴与脏腑经络的密切性、特异性及耳廓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为理论基础,适当刺激耳穴可作用于全身经络,促使经脉调和气血相通,调整脏腑和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此外,耳穴贴压刺激强度适中,不易引起疼痛,并不会加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目前已应用于脑卒中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此可见,耳穴贴压配合跷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尚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试验组CSI、MBI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耳穴贴压配合跷脉针刺在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上肢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常规拮抗肌针刺。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配合跷脉针刺可作为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适宜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痉挛性耳穴痉挛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