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2O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07龚媛媛欧阳林奇

循证护理 2022年21期
关键词:线下实训教学模式

黄 棋,龚媛媛,欧阳林奇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415000

O2O(Online To Offline)教学模式,是将 O2O商业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双向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1]。目前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实训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模仿与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重操作技术学习,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输入性教学[2]。传统的线下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主学习能动性差,也不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的方法,缺乏独立思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以致学生在临床遇到问题时应变能力较低。而单纯的线上课堂,是学生在线上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打分和评价,但这种学习模式不能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即时交流,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的疑问解答存在延时性。所以,O2O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将以往的单纯线上学习或者线下课堂的壁垒打破,以Online(线上学习)和Offline(线下课堂)有机结合,相互融通,利用直播课堂、虚拟仿真软件等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授课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在实训教学中线上教学用于知识梳理讲解、难点突破,线下教学用于操作实践、巩固记忆,虚实结合,双线并融,层层递进地让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和操作要点。本研究将O2O混合式教学融入到高职学生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高职护理二年级的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高考统招生,其中男15名,女185名。随机分为试验组(男7名,女93名)和对照组(男8名,女92名)。两组学生在大一期间均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等)的学习,试验组学生在实训操作学习中采用O2O混合式教学,而对照组采用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除了教学方法不同以外,两组学生选用同一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上无差异,实训教学内容都是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导尿技术、静脉输液4项操作,实训考核采用随机抽考、乱序的方式,考核评价采用统一的标准,整个研究过程中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有效。

2 研究方法

2.1 教学内容

基本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形成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本研究是在一个学期内开展O2O混合式教学法,研究步骤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进行实训技术操作的学习。以隔离技术为例,隔离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讲解隔离技术的概念、隔离区域的划分、隔离原则、隔离种类及措施、终末消毒等,实训操作重点是穿脱隔离衣的方法。本次重点研究的4个实训项目课时安排为无菌技术(8学时)、隔离技术(6学时)、导尿技术(6学时)、静脉输液(6学时),同时4个实训项目在课后均安排临床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临床实践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体会操作的真实感,加深对实训操作的理解和记忆,而第二课堂活动则是将所学知识转为所用,用于实践,达到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现以隔离技术(二)-穿脱隔离衣实训操作项目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O2O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过程。

2.2 教学准备

课前让授课教师对O2O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任务设计的原则、教学过程的控制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掌握直播课堂、虚拟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基本操作。通过授课教师研讨,基本对O2O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方向,并总结了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保证线上教学有效的学习和开展,线下实训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运用等。教师对穿脱隔离衣的内容进行授课前的准备,包括制作上课PPT和微课,拍摄穿脱隔离衣操作视频,设置课堂活动及第二课堂的任务,挖掘穿脱隔离衣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以“护考”大纲为依据编写实训考核病例及习题,并上传至基本护理技术在线开放课程,以供学生在课前及课后学习过程中使用。在实施时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先在教室进行规范的操作示范后,让学生到实训室进行操作练习,练习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课后学生以完成习题集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试验组使用O2O混合教学模式,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融入线上学习,发挥线上、线下各自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训操作。

2.3 教学实施过程(见图1)

图1 O2O混合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2.3.1 课前

线上学习:①课前1周通过在线开放课程上传的学习资源,督促学生课前自学隔离衣的穿脱教学资源,包括PPT、微课及操作视频的学习,完成课前预习测验,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系统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如观看教学资源的次数和时长,课前预习测验的成绩,提问的次数等,用数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②学生以小组(每组4名或5名学生)为单位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并将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同时制作穿脱隔离衣操作的流程细节图,细化操作流程,加深理解记忆。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习任务的讨论结果和操作流程细节图上传至在线开放课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在线答疑,并根据课前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线下学习:课前1周教师准备好实训练习场地和用物,开放实训场地,便于让学生在自学隔离衣操作后到实训室进行试练习,进一步讨论穿脱隔离衣操作的细节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时直播系统教师端,查看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直播系统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当即解决学生自学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

2.3.2 课中

线上学习:①上课时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对学生进行小测试,了解学生课前知识掌握情况。②对学生课前提出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加强巩固学生在自学时的知识薄弱点。③对课前每个小组制作的操作流程细节图进行一一展示,各小组学生互相提出意见,然后进一步进行修改和优化,最终形成完善且具有小组特色的操作流程细节图,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提出意见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线下实训:①教师带领学生到达模拟隔离病房,播放抗疫视频,让学生在模拟隔离病房中切身体会隔离的重要性,加深对隔离原则及措施的认识,形成严谨的隔离观念,同时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达到课程思政的隐形教学目的。②每个小组派1名学生进行洗手、穿脱隔离衣操作演示,其他学生通过直播放大系统观看操作,并通过在线发送弹幕的形式提出操作中的问题,各小组学生进行记录和汇总,在后续的练习中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③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情况进行纠正和补充,示范正确操作步骤和方法,总结规范的穿脱隔离衣的操作要点,帮助学生记忆操作流程。④在示教-反示教的教学系统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在练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⑤发放操作考核评价表,每组推选一名练习较好的学生进行现场回示,另一名学生跟拍现场操作视频上传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剩余学生对照操作考核评价表进行组间交错评价打分,分析错误之处,探究操作难点,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3.3 课后

线上学习:①督促学生课后到实训室练习操作,每天固定时间现场安排一名带教教师指导操作,其他教师可通过直播平台教师端查看学生练习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可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操作指导。②督促学生在操作结束后整理实训用物,打扫完卫生后现场拍照上传班级群,接受大家监督评价,以此来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责任感,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③以小组为单位修改完善操作流程细节图,上传至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并完成课后作业和测试。

线下拓展:安排学生课后在校园内进行第二课堂拓展服务,向学校内师生宣传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以及正确处理污染的垃圾用物,这样的拓展服务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师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隔离技术进行宣传和现场教授,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的。在线下拓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并给予学生积分奖励,鼓励学生全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 教学效果评价

2.4.1 终结性评价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导尿技术、静脉输液4项实训项目学习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成绩为4项操作考核成绩总和的平均值。实训操作考试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教师及考评标准都保持一致,学生的手机等电子设备统一上交直至考试结束,已经考试结束的学生不能与未考试的学生接触,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

2.4.2 学生评价

实训操作考核结束后,参照陈明等[3]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认知情况及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教学设计、对教学模式认可度、学习负担和教学评价4个维度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采用Likert 5级评价法,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中立、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划定为正向指标,中立、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划定为负向指标。试验组100名学生全部参与评价,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98%。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操作终结性评价成绩比较

考核结束后,试验组学生操作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操作成绩比较单位:分

3.2 试验组学生对O2O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

教学结束后,试验组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对O2O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见表2。

表2 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n=98)单位:人(%)

4 讨论

4.1 O2O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O2O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4],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线下教学已不单单是唯一的教学手段,线上教学已悄然成为教学的常规手段,所以,在基本护理技术中将线上教学和线下实训相结合的O2O混合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授课的全阶段(课前-课中-课后),将信息化技术完全融合到教学中,形成线上(平台教学)与线下(实训操练)相结合,利用课堂直播教学、虚拟仿真实训等多种形式,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沟通更及时、便捷,在这种有效距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操作的能力,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学、自练、自悟中将知识内化,改变唯教师为中心,促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让学生知识内化与迁移,因此从实训操作考核后的数据可以得出,试验组学生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之后,实训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5-7],说明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效果。

4.2 O2O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

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操作教学强调操作的统一、规范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时形成刻板印象,一旦面对需要变通的情况就无法应对。而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学习和分享创意[8]。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试验组91.84%的学生认为O2O混合式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模仿操作学习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实训操作的学习感兴趣,并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所以,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可度达到了96.94%,说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满意。究其原因,感知娱乐性是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的技术接受和使用意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9]。在O2O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课前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两平台”,督促学生其自主学习,满足其喜欢直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碎片化的线上学习巩固理论,理顺操作流程的需求。课中教师通过组合各种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直播课堂、小组讨论、攻关游戏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同屏放大系统,解决了学生看不到操作细节的问题。课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让学生加深和理解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将所学知识技能从书本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3 O2O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混合式教学不但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相讨论中,能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整合,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际[10]。在学生学习实训操作过程中,线上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操作的内涵,而不再只局限于死记硬背操作流程和步骤,更多地是去思考当面对真正的病人时,应如何去为其护理。这种转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且当学生进入临床以后,能够应对临床环境中瞬息万变的突发情况,临危不乱。

5 小结

O2O混合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基础上,将直播课堂、虚拟课堂等信息化手段融入,能够增加授课的即时性和现场感,通过师生在线交流,教师能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授课内容,充分体现了同步信息转换。以信息化手段为载体,将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动性,同时也能使教学资源最大化利用,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达到资源共享。但是机遇同样伴随着挑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增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混合式教学做到真正的融合,不是流于表面的贴合。而对于学生来说,O2O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出击,所以在调查问卷结果中,62.24%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需要投入较多时间,但是只有18.37%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增加了学习负担,说明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方式上还没有真正地转变过来,所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需要占用课外时间的教学环节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时间安排和接受程度。对于教学基础建设的层面,需要增加网络宽带的容量,来保证学生线上学习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强化虚拟软件、多媒体信息化平台等,来丰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手段。O2O混合教学模式对高职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有益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水平,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线下实训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