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策略
2022-11-07田江伟
田江伟
(河北省涿鹿县林业和草原局,河北 涿鹿 075600)
我国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强度较大,资源承载能力过高,因此人均资源相对不足。鉴于生态环境的基础薄弱、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实施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促进生态林业的建设。而森林作为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的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
1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关概述
1.1 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物的总称,森林资源管理即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更新、利用等任务所进行的调查、组织、规划、控制、调节、检查监督等方面做出的有决策性和组织的活动。森林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及森林环境等。
森林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森林资源的基础建设管理。主要包含对森林资源的调查、分析、规划和设计管理,还包含森林的资源统计、经营设计管理、资源档案管理、管理技术及队伍的建设等。
(2)森林资源的林地利用管理。主要包含对森林林木的采伐限额、采伐消耗、伐区管理及木材的流通管理、成林更新管理及造林成效管理、野生动物的有效管理等。
(3)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在调查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审计管理与监督、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违法处理等内容。
1.2 生态林业建设
生态林业建设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并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飞播造林等林业的措施,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目的是提高森林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
(1)主体性。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主体。
(2)可持续性。生态林业建设是本着和谐发展的生产目标,进行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生态环境建设。
(3)继承性。生态林业建设是践行历史上先进可行的林业经营观念建设进行的。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生态林业建设。
(4)公益性。生态林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它的受惠群体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态产品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生态林业建设具有公益性的特点。
(5)开放性。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1)多元化组合原则。生态林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物种的多样化,在进行多物种的组合选择情况下充分考虑整体效应、边缘效应、互惠互生、群落演替、自适应性、食物链循环与转化、结构稳定等原则,考虑物种间的生存竞争问题,要以物种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为组合,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不能实现一刀切的生态模式,要根据各地区的生态特点和资源统计安排适合本地区生长、生存的物种,合理布局,使各生物种群的规划安排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优化原则选择适宜发展的林业、牧业、农业等,从而形成多数众多物种、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生态系统。
(3)生态与经济发展平衡原则。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是实现生态经济的建设,我们在经营生态经济的发展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通过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的优化协调进而实现生态林业建设向生态经济的转化,促进林业与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1)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滥砍滥伐现象的发生,我国自然灾害如洪水、沙尘暴、温室效应、冰雪灾害频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生态林业建设可以挡风防沙、净化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
(2)维护生态文明的建设根基。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而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人类文明的兴衰。它与人类文明进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3)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约资源相结合。林业提供丰富多样化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实现生物资源开发、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相统一的林业建设。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重要保障。继而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
1.3 森林资源管理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发展
森林资源管理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要加快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将他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森林资源管理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在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仍存在某些问题,阻滞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
2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2.1 目光短浅,生态环境意识薄弱
森林资源的利用为人们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导致滥砍滥伐现象的发生,森林生态环境被破坏,森林可利用资源逐渐减少,物种的多样性开始逐渐减少,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使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略了自然的循环发展,打破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平衡。个别地方政府对林地的保护意识薄弱,在处理项目的建设和林地管理问题上,往往重建设、轻保护,给生态林业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作用下,国家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法律文件并没有进一步调整和补充,使得森林管理工作中出现很多漏洞。如在森林管理工作中缺乏监督管理,使得森林资源管理的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人才闲置,而由一些缺乏经验的关系户经营管理,不仅使森林管理的工作落实不到位,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无法积极应对,严重还会出现错误的管理,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责任划分不明确,当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解决,极力反思,而是相互推脱,推脱责任。
2.3 森林管护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技术专业型人才缺少
森林管理过程中,人才的管理是关键,但现阶段,森林资源管理工程大、任务重,环境恶劣,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较低,薪资待遇普遍偏低,因此参与森林管理的人员不能长期坚持,完成人员管理得流动性大。导致聘用一些非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他们的专业素质低,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森林资源管理的需要,而管理人员的缺乏导致森林资源的管理不能全面进行,对预期的管理目标不能及时完成,阻碍生态林业的建设发展。
2.4 森林资源管理方式不科学
对森林的保护仅限于单一的、简单的、封禁式管理,对木材的无限制砍伐并未做及时的更新补育措施,当大量的稀有树木被砍伐后,在进行更新造林时胡乱调换质量低下的树种破坏了森林的多样性,从而导致森林资源的有效面积减少,依附在森林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随之减少,降低了森林资源的质量。最终出现森林资源严重缺乏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不同地区的管理经常出现纠纷,使得管理方法不统一,加上相关管理人员对森林资源的认知度不足,忽略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使得在管理方面出现很大纰漏 ,如管理不善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而不积极采取防御措施,造成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降低了生态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
2.5 管理设备落后,效率低
基于森林的管理面积较大,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动植物或者树木种类进行统计分析,传统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大、数据不准确、安全系数低、效率低,不能满足当代森林资源管理的要求,同时对统计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往往不能及时地进行资源更新。
3 基于生态林业建设中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我们要提高的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而是全体公民的保护意识,环境资源的保护是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政府或者林业部门应加上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宣传,强调生态林业建设是造福子孙万代的有效工程,林业管理部门人员带头做好管理保护工作,影响其他人员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对林地资源管理建设从长远意义上进行分析。避免重复建设、轻保护现象的发生。
3.2 建立完善的森林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管理机构
为了提高森林管理能力,创造更高的生态经济效益,使生态林业建设管理效率更高,我们要健全法律法规,科学完善管理机构,立足于生态建设的发展要求,合理开展相关规划工作。加大监督力度,健全监督法规,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提升生态林业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采伐更新责任制及监督管理责任制。出台生态安全制度,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旦发现非法占用或者是滥砍滥伐的行为,依据相关规章制度作出严肃处理,并实行监管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意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3.3 加强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重视森林资源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提高生态效益,有关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并进行定期培训森林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交流,让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生态林业发展意识,掌握基本的森林资源管理常识。同时,企业还可与高校联系合作,通过提高薪资等培养聘用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管理人员。还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奖惩分明,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性。
3.4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管理森林资源
在森林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关注植被组合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易林则林,亦草则草。从简单的封闭式的保护转变成科学合理和积极的保育。坚持采育结合的原则,根据当前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采伐。管理人员进行采伐数量统计,并根据树木种类多样性原则进行合适的更新造林,降低造林质量不高、低质低效林木的现象发生。在更新造林的过程中,采用科学技术着重加强良种培育工作,使林木良种育苗的质量达到最高,来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林业的生长周期较长,我们在采用优化造林、加强培育管理的条件下还可根据当地条件积极开展农林复合经营,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
3.5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健全管理技术与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来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的效率。以促进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例如融合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GPRS技术、遥感技术等我国推行了无人遥感飞机,对森林资源进行遥控探测,不仅能快速探测森林树木的资源数量、种类、质量、湿地类型以及树木的生长情况是否发生病虫害等,还可以利用红外线成像仪对森林火灾进行监测。解决了森林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了森林资源管理的效率,降低了员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4 结语
森林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是实现生态林业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鉴于森林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科学统筹,伐育结合,并利用科学新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并重视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协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促使森林资源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真正实现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