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2022-11-07王芬
王 芬
(简阳市禾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简阳 641406)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社会进程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对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较以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农产品数量已经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此时人们也不再重点关注其数量,而是更加要求其质量。在基本物质产品满足生活需要基础上,人们也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因此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于维持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还能有效地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变。就目前而言,因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生产加工中未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化工厂生产不标准排放等导致污染等情况的影响,导致我国频繁出现农产品安全事件,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极大的社会恐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想要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除了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之外,还需要相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加强法律效应,提升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分析
1.1 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
首先是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排放以及城市垃圾产量增大,更多的垃圾出场在农村建设,其次为农业生产中为提高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不科学使用农药,以及农业生产期间产生的垃圾等。很多的农业生产者对于质量安全的意识较低,同时只看重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因此在农产品经营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这些合理的使用方式不仅会对农产品本身直接产生质量问题,还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环境,对空气、水资源等造成一定的危害。地膜的大量使用后低回收率也会导致其存在土壤中难以分解而影响到土壤结果,阻碍农作物从土壤中获取影响,这些风险因素均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构成影响。
1.2 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的农业具有不集中、组织化较低等特点,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目前的情况而言,农产品种植与生产主要是个体户化操作,因为经济因素、思想观念等制约导致机械化农业缺乏,同时也未能整体掌握种植、病虫害等专业技术,在生产中主要靠经验总结,这种种植方式会使得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不具备流程化,因此管理难度高导致农产品质量标准难以统一。此外,市场对于农产品要求不足,允许农产品可以不包装、贴标签就在市场中销售,一般的,消费者难以从表面评估农产品质量,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也难以追究其本源。因此导致小规模生产经营容易被监管忽略。
1.3 农产品初加工企业需要整顿
现在农村、乡镇中小作坊农产品加工数量庞大,首先从地理位置上分布较散,对于监督管理存在难度,其次,这些初加工小作坊管理比较随意、也比较杂乱,生产设备比较落后,流程不够严谨,生产环境比较差,生产所有添加剂等随意使用情况较多,因此在生产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在销售过程中,很多人只顾利益会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情况,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1.4 农产品质量检验工作难以落实
农产品数量大、种类繁多又不集中,因此要进行质量检测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关检测体系,但是存在检测设备简陋、落后、检测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等客观因素,导致监测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困难。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检验人员亲自进入农田、养殖场所,之后还需要将样品送入实验室,这个过程耗时较长,工作人员也比较辛苦,因此容易导致岗位人才紧缺,不利于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2 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困难的主要因素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主体思想意识淡薄
首先,据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是以经济效益为生产的核心,相对于安全质量问题相对不太重视。此外,大部分农产品生产者为农民,他们具有统一的特点就是受国家发展条件影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质量安全知识不够了解,因此难以自我意识的形成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其次,还有一少部分农产品生产者职业素质不高,道德水平低,在日常的经营过程只注重经济价值,不讲究商业诚信,一切行为以谋取利益为主,个别生产者在申报“三品一标”前后行为不一致,还有的为了获得认证,操作前规范生产,被认证后就开始出现不规范生产行为,出现以假乱真等欺骗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不良的影响。
最后,很多的农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容易忽视产品质量,更多地考虑价格,这种购买方式主要与长久的生活环境相关。此外,很多消费者也都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本身对于质量安全不够了解,同时本身经济状况不佳,没有能力购买认证农产品。此外,消费者对于法律了解也不足,缺乏对自我利益保护的意识,当购买到假冒产品时没有想到采用法律意识进行保护。
2.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套制度健全
首先,对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较低。很多的农产品可以获取质量检测标准进入市场销售,因此市场中的很多农产品质量标准并不一致,同时市场农产品种类繁多,种类不同,质量检测的标准不一,导致农产品经营主体多样化、分散化,给质量安全监管带来困难。
其次,质量安全标准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首先是农产品安全标准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农产品数量多、种类复杂,想要通过明确管理制度进行明确,中间需要经历很多的过程,其操作成本很高,同时各个流程的审核标准不一样,因此整个流程的审核时间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是行业的标准不统一,执行力度不高。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两种标准有相互交叉的情况,同时彼此之间的协调性较差这就会出现同一问题不同衡量标准的情况,因此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
最后,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存在同一项目多个检测职能部门,这就导致一种农产品的检测项目会存在巨大的检验成本,同时检验标准不统一,使农产品检验难以发挥作用。从检测成本分析,这是一个覆盖农产品生产到加工再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中,这个过程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手段、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不论是个体还是检测机构都需要在此过程中付出巨大的财力,因此单单凭借政府能力不能负担起这中间的巨额检测成本。
3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督管理的政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意识
想要农业生产,经营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需要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宣传途径,宣传的内容包括: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技术等。对于农产品生产者而言,要将重心放在农产技术指导方面,确保优质生产,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对于农产品经营者,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必要时需要将不法经营案例制作成手册、视频进行宣传,使更多的经营者树立起诚信经营的观念,逐渐减少避免以假乱真的情况发生。
除了对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采取相关措施之外,还需要对消费者进行积极引导,安全消费,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维权能力。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消费者利益关系,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微信、QQ等平台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重点提示购买农产品最好到正规商店、超市,购买时认清品牌标识、生产日期、厂家、配料、批号等,通过以上途径对正规农产品辨别知识进行普及,提升消费者辨别能力。同时应纠正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遇到劣质产品时出现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陈旧观念,应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将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
3.2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
首先,要从源头入手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度。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之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对农产品生产流程进行规定,将管理规范制作成册,统一发放给农产品生产者,并警示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管理规范操作。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生产中的意义,遵循质量安全的生产标准,鼓励规范生产流程。
其次,要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方面入手夫。从产地准出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验,对农产品输出过程进行保障,监督。比如针对刚成熟需要采收的农产品需要相关部门做好质量检验,对于合格产品贴好标识,只有张贴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输出。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要加强市场产品质量检验,提升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未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均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合格者得到进入市场的资格,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集中处理;已经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需要定期进行抽样检查,如果存在问题及时撤销,取消销售资格。
最后,充分发挥检测资源优势,重视农产品质量检验安全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需要尽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并在各个乡镇建立农产品监管站,直接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监管,乡镇监管站直接由市级检测机构管理。检验机构、监管站主要对所在区域内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并协助上级部门不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业生产者将自己的农产品送入检验机构接受检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3.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力度
针对相关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首先要保障执法人力资源充足。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力度,成立执法专门部门,充足执法人员;其次,从人员素质方面,需要通过创造机会与条件为执法队伍提供培训机会和手段,加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使执法队伍具有执法能力,能够为广大消费群众办实事。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组成,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想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需要从相关管理部门和农产品生产者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相关市场管理体系和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从源头和中间过程两个重要环节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