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疫策略探究
2022-11-07孙旭东
孙旭东
(五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 五河 233300)
0 引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只有生猪作为易感染群体的猪类传染病,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大多体现在母猪出现繁殖问题以及仔猪出现呼吸道问题。在我国数十年的养猪发展过程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较为关键的问题,带来经济影响的同时,还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传染路径与症状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传染路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传播能力较强,可通过多种方式在生猪之间传播,因此研究该病毒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传染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呼吸道传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传播路径,这种传染方式增强了该病毒的传染性,提高了防疫工作的难度。该病毒会通过染病生猪的口腔扩散到周围空气中,通过空气传染给其他健康生猪,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大面积感染。除此之外,该病毒的传染速度与传染位置受风向与风力影响较大,病毒会随空气感染远距离的生猪,这一传染方式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传染呈现跳跃性特点,疫情发生时难以追溯病毒来源,病毒传染距离最高可达30km。呼吸道传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的重点,疫病防控人员需深入研究该传染方式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阻隔病毒传染,避免病毒随空气扩散。
该病毒可通过消化道传染,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生猪接触过的物品都会成为病毒的传染源,消化道主要传染方式如下所述。第一,病猪使用过的饮水槽与接触过的污水,该病毒在水中存活时间长,其他健康生猪接触此类水源便会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第二,病猪食用过的饲料也会被病毒污染,导致其他生猪进食时被病毒感染,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二次传播,传染范围扩大。
精液感染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一种传染路径,公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后存在症状不明显的可能,导致病猪难以被发现,造成染病公猪通过精液将病毒传染给母猪,这种传染方式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该病毒在公猪精液中存活时间极长,公猪感染该病毒三个月后其精液中依旧存在具有感染性的活性病毒,该病毒会通过生猪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运送至公猪睾丸位置,并长期存活于精液之中,使母猪被该病毒感染。杜绝精液传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的关键,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生猪的检测力度,及时发现染病的公猪并将其隔离,避免母猪被病毒感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母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会通过胎盘传染给仔猪,影响仔猪的正常生产并导致仔猪死亡。处于妊娠期的母猪感染此类病毒会使病毒在生猪体内扩散,胎盘也会被该病毒感染,母猪感染该病毒不会影响正常受精与怀孕,但在妊娠20d后会出现死胎现象。该病毒的胎盘传染途径会影响生猪养殖的产量,减少生猪繁育的幼崽数量,因此相关人员在制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措施时,需将阻断胎盘传播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母猪被感染的概率,减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造成的生猪养殖损失。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症状
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症状不同,明确不同类型生猪的感染症状有助于养殖人员快速识别病猪,避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猪群内大面积传播。
呼吸困难是大部分生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表现症状,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猪感染该病毒后会引发其他症状,不同生猪感染病毒的症状差异如下所述。第一,未受孕的母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会引发母猪内分泌失调、难以受精等症状,同时伴有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基础症状。第二,已受精的母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会发生流产、早产等症状。第三,感染该病毒的公猪发病症状为厌食、发热与嗜睡等,病症严重时会突然死亡。
哺乳期幼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症状与成年生猪略有不同,影响也更为严重,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幼猪发病症状为精神不振、怕冷与呼吸困难等,且感染病毒的幼猪病死率较高,仅有一半以下的幼猪感染病毒后能存活。哺乳期幼猪感染病毒病死率与幼猪生长阶段关系紧密,感染病毒时间越早病死率越高。除此之外,哺乳期幼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可能出现出血现象,生猪皮下出现斑块,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此类病猪病死率相较于其他哺乳期病猪更高。胚胎期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仔猪无治愈可能,出生时便会死亡或出生几天后死亡。
育肥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症状相较于其他生猪不甚明显,治愈可能较高且病死率低,主要染病症状表现为发热、昏睡与咳嗽,少数育肥猪染病后会出现结膜炎、腹泻的症状。被病毒感染的育肥猪在发病初期得到治疗可被完全治愈,保证该育肥猪不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再次感染的情况下可恢复健康,与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生猪无差别。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2.1 临床诊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不同年龄特点的生猪都能感染生病,其中具体表现为发烧、嗜睡、饮食质量下降。对于处于繁殖期间的母猪来说,生病的母猪会降低受精率,妊娠期间的生猪会出现流产、死胎、体弱多病、死亡等安全问题。种公猪在生病后会直接影响自身的精液质量以及精子存活力。仔猪和育肥猪存在咳嗽、喷嚏、呼吸困难、无法呼吸的问题,部分皮肤会出现发红的问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的毒性变化较大,因此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生猪都有不同的疾病特点。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它的病情表现以及产生原因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急性感染以及慢性感染的情况逐渐增多,发生较多的则是持续性传染。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与其他种猪疾病具有较为相似的病情,例如:猪瘟、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等,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以及继发感染。综合来看,以临床诊断的方式进行判断较为困难。为此,建议有关人员在采取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在实验室进行下一步的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2.2 病毒分离
诊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的主要方式就是病毒分离,大多使用对应细胞分离,经常使用的分离PRRSV细胞有克隆细胞、肺泡细胞等。即使能够从不同的组织中分离到PRRSV,但血清与肺组织分离的情况更加良好,特别是血清检查的方式,由于感染PRRSV最短半天、最长一天就能够从血液中检测出较高浓度的PRRSV,细胞会呈现出长大、变圆、收缩、最后形成空洞的状态。不同的分离细胞与增长的细胞具有不同的情况,部分检测植株在培养四天之内就会出现CPE,但部分则会在长时间后才出现CPE,这种检测会直接对诊断结果的判断产生不利影响。
2.3 核酸探针技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的诊断方式主要以核酸探针技术为主,核酸探针技术是在分子识别的基础上以病毒RNA排列的形式制作探针,结合生猪的疾病基因组合的位置,判断疾病的类型。核酸探针技术具有功能性强、准确性较高的特点,它能够对不同毒株进行判断以及分离,但每次检查价格较高。与其相似的还有RT-PCR技术。病毒分离检测方式工作任务量较为庞大,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对于工作人员有很高的专业要求。近年来世界上建立了一种RT-PCR检测方式,国外通过运用这种方式已经取得了质的进步。一旦生猪检测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运用RTPCR的检测方式更加有效果,在出现疾病现象的一天内就可以进行检测。
2.4 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实验
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实验也叫作IPMA,它是早期的一种检测方式,敏感程度高、特异性强。它主要是将已经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病毒的细胞,在规定的时间内固定,再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血清以及酶标二抗,等待一定时间之后,加入底物着色,进而在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测,根据实际现象由此确定检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免疫胶体金技术也能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免疫胶体则是通过使用10TCID50、HVA-92-1和10TCID50HVA-92-2PRRSV毒株对生猪养殖场中的三周龄的仔猪进行检测,接种后的第7d或第8d扑杀,之后在酒精浸泡、福尔马林储存的肺脏组织中找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的抗体。
2.5 血清中和试验
血清中和实验是一种特性较强的实验方式,与上述的PRRSV的状态大有不同,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的SN抗体在血清中体现抗体的时间较慢,缺乏高度的敏感性,因此不适用于早期判断。专家通过对SN进行技术上的改进,在实验中加入30%健康生猪的血清以此提高抗体的含量,并把SN检测时间推延到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病毒的第11天,但SN抗体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由于血清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操作费用,并对操作能力有更高的专业要求,因此目前这种检测方式只适用在实验室研究中。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PRRSV对其他动物的红细胞无法起到检测作用,但能够收集到一定的小鼠红细胞,所检查的材料在经过乙醚的处理后活性更强,是原有检查效果的5~8倍,比例可以达到1:126。这种检查方式操作起来尤为简单,但对是否能够直接检测到PRRSV,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由于以上检测过程中还有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在我国还需要推广以及检验时间。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药物治疗
在发现生猪确诊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良好的穿戴防护保护工作服,对已经感染的生猪以及可能带有传染病毒的生猪进行隔离治疗。与此同时,还要对生病生猪进行有针对性的疾病治疗,具体药物可以参考:使用25ml的鱼腥草、4g的阿莫西林对生猪进行肌肉注射,一次1d,持续治疗3~4d。还可以使用25ml的复合VB进行肌肉注射,一次1d,仍然持续治疗3~4d。一旦出现病情较严重的生猪,就要使用500ml6%的葡萄糖、50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并在其中加入30ml的VB、VC以及4g的阿莫西林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救治,一次1d,依然是持续治疗3~4d。对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感染的生猪来说,在不断的治疗过程中要根据6mg/(kg体重)的肌肉注射标准配合使用头孢噻呋钠,一次1~3d,连续治疗3~4d。
3.2 免疫预防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尽可能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其中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接种预防疫苗。在对感染生猪以及具有疑似传染性的生猪进行自己的消毒、杀菌处理后,就能够使生猪群接种疫苗,以此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两次接种时间尽量不要超过四个月。这种接种方式能够进一步保证生猪体内具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抗体并符合我国相关制度的要求,也为我国生猪养殖业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生猪饲养工作的改良与优化
养猪场在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是生猪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关键保障。生猪养殖场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不同情况的生猪生长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喂养搭配,为生猪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以及健康的状态提供基础的保障,帮助生猪免疫保护系统进一步发育,逐渐降低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的出现率与传染率。与此同时,在日常生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牢牢关注养猪场内的温度变化,以免温度变化过大而出现生猪应激反应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养猪场进行全面的打扫、消毒,清理干净尿液、粪便等,保证全方位的整洁以及污染物能够顺利排放。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生猪成长中带来的高危传染疾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死率较高,对我国生猪养殖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在治疗以上问题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考虑不同年龄特点的生猪发病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并对传染性的猪进行隔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工作以及建立健全的养殖场内喂养管理工作制度,以此尽可能降低生猪感染的概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