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图书馆助力“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2-11-07高源
高 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1 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后,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如今,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自媒体直播平台的兴起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国内高校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农业高校而言,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重要的课题。首先,农业高校应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传统农民生而为“农”,以“农民”为身份,但是职业农民以“农”为业。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国对农民群体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超过2000万人。其次,农业高校中还设置了很多其他不同的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也不相同,所以农业高校却又不仅仅要培养“农民”。再次,很多“传统农民”生而为农,本身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学历不高,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所以需要到农业高校进修。所以,对于农业高校的图书馆而言,在国家大力号召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中心、知识中心的功能,与时俱进,助力农业高校以“农”为特色,培养“双创型”人才。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群体,一是以“农民”为职业目标的学生,二是参加继续教育的农民学生,三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培养哪一类学生,都应该具备“双创”能力和素养。
2 “双创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2.1 具有健康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内在心理行为及其通过外在身体行为的表现之和。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包括但不限于高尚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等。可以说,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让人更加准确地认清自己,从而找到合适的位置。例如有些人优柔寡断不适合当领头人,但是善于钻研,懂得合作,也能够成为“双创型”人才。
2.2 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又被称之为“元素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意味着具备了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管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现有认知(信息储量)基础上进行的整合和升华。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尤其是某些关键的情报,才能研发出新产品或者开展新服务。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人才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所以信息素养是“双创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
2.3 较强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思维能力包括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通常是严谨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深刻性,遇事不盲从;创新思维相对是灵活的,不仅包括创新性,还可以引导学习和应变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将获取的信息和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整合,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实现创新,发现机遇。
2.4 果决的执行能力
任何好的想法都需要有人去执行才能实现。只有创意而懒于行动,则创意无法显现。发现商机却因惧怕而不行动,机会就会溜走。只有具备果决的执行能力,将想法尽快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创新、创业或者就业的目的。因此,面对各种机遇具备较强执行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才是当下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更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2.5 相关的知识技能
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离不开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每一名大学生都有自己学习的专业,但是高校也会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信息素养教育等。大学生一旦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应该有目的地去拓展学习专业以外的相关的知识技能,才能实现理想抱负。
3 图书馆助力培养“双创型”人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并塑造健康人格
身心健康的人更加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身能力的原动力。如今很多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面都倾向于挣钱多、快的职业,以为去一、二线城市干金融行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以“钱”的多少来衡量成功。实际上,真正有意义的工作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真正的成功人士是像袁隆平院士那样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我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就“重农抑商”,因此中华文明才能源远流长。农业是立国之本,在新时代,农业仍然受到重视,农村不代表落后,农民也不能无知,农业高校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因此,图书馆在助力培养“双创型”人才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农”为荣,以成为“农人”为傲,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3.2 重视智慧图书馆平台的建设
要培养“双创型”人才,不仅要有“言传”,还应该有“身教”,图书馆的服务也应该不断“创新”才行。有学者曾畅想未来的图书馆是基于移动设备、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社交网络等多种应用技术构建虚拟空间,为用户营造一种图书馆在场感,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个性化服务。该学者还提出了图书馆作为学习中心、知识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智慧图书馆文化形态的多元化投射,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文化服务,如数据文化服务、合成空间文化服务、科技文化服务、地域特色文化服务等。因此,在“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图书馆不可以忽视智慧图书馆平台的建设。而且,这种“智慧管理”模式,也可以应用到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工作中去。此外,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中,就像“互联网+”一样发展“图书馆+”业务,可以以“农”为特色,让校园内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有机融合,实现图书馆-试验田-农产品数据的智慧化、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图书馆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赢。
3.3 注意提高馆员的“双创”能力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图书馆工作还停留在只管理图书的层面上,甚至将图书馆当做养老部门,也导致很多馆员们不思进取,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很难开展创新性活动或者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其实,参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图书馆的一种责任,也是大势所趋。但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图书馆教员无法培养出“双创型”人才。不了解培养“双创型”人才所需要的各类条件,也就无法开展相应的服务,所以图书馆应该重视提高图书馆员的“双创”能力。
3.4 注意评估指标设置的合理性
在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体系中,应该注意评估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尤其注重不同指标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例如,在评价某个阅读推广活动是否受欢迎时,将仅从系统后台提取出的读者实际参与人数作为评价指标,而忽视读者主观意愿及活动容纳规模等因素,那么评价结果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例如,在某高校的一次关于阅读推广活动的调查中,在问卷中,图书馆给出8类阅读推广活动,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并选出自己参加过的活动,结果除了影视欣赏类活动两项都排在第一位之外,其他活动的排序都不一致,有的活动两种排名的名次甚至相差很远。所以,图书馆不能简单将活动的参与人数的多少定为活动质量评估的唯一标准。
4 图书馆助力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措施
4.1 积极搭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想要学生受益,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为读者服务,才能达到拓宽学生眼界和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因此,图书馆要掌握将万“物”相连的管理能力。这里的“物”,不仅指图书馆内的设备、空间等基础设施的“静物”,还包括图书馆员和读者的“人物”,甚至还可以包括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现代化的图书馆已经进入到自助式的服务模式,在很多业务中都采用了数据收集和分析、整理系统。通过构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将各类业务工作转化成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图书馆员或者读者需要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在平台中发布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对活动发生动机和过程进行监控,还可以获取读者对活动及图书馆员工作的评价。在智慧图书馆中构建专门的“双创型”人才培养系统,连接学生农业拓展课程、实验实践实训、图书借阅等数据,并推送“三农”资讯、就业政策、创新项目、创业条件等信息,切实助力培养“双创型”人才。
4.2 做好专题信息服务助力“双创型”人才培养
图书馆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参考咨询”,即读者常说的“信息服务”。为了农业高校更好地培养“双创型”人才,图书馆应该开展的服务包括几个方面。(1)专题推文。定期推送国家政策、数据分析、会计考试、商业案例等新鲜资讯,或者根据定制的内容推送,让读者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同时,读者可以对推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2)专题课程。根据需求为读者提供农学、会计、思政、时事、政策、文化、创业、就业、心理、检索等丰富的课程或者微课,供读者学习。并且在读者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预约专业教师进行单独指导。(3)模拟商城。图书馆可以构建一个电商平台,将养殖的农副产品通过平台中进行“买卖”;将学生参与活动获得的学分作为货币,模拟创业或就业情景;学生们赚到的货币越多,转换的学分越多,不仅可以抵扣专业课学分,还可以获得图书馆的奖励。(4)能力评估。通过智慧图书馆平台“共创学团”,可以将学生所参与的活动转化成为数据,记录活动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估。(5)交流合作。构建“农业产业”交流平台,为“全日制”学生和“进修”农民学生、农民校友等创造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图书馆运用“信息搜集”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
4.3 提高信息素养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想要通过农业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就要知道如何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这种想法看似理所当然,但是,对于不了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的普通农民来说却很难做到。信息鸿沟产生经济鸿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新型职业农民才能知道去学习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才能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并产生经济效益。农业高校应当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己任。新型职业农民是因热爱而选择的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既懂农业生产又能将农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农业高校图书馆更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如何获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这样毕业后仍然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只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水域中,为振兴“三农”发展做出贡献;普通大学生可以在工作领域中不断完善专业技能,同样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
4.4 图书馆构建助力培养“双创型”人才的质量评估体系
图书馆助力农业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是一件有始有终的事情,应该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一方面,是对农业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另一方面是对人才培养结果的参考。体系中可以包括几个模块:(1)图书馆“三农”信息服务质量评估模块。(2)大学生在“三农”方面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评价模块。(3)“双创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评估和职业资格认定模块。(4)文献、课程等学习资源数量及质量的评估模块。(5)图书馆空间、设备和服务手段的先进性评估模块。(6)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图书馆教员的个人能力评估模块。以上的每一个评估模块,都是经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后,在系统中经过计算、分析而展现出来的,具有公平性、客观性。这个评估体系构建过程中虽然复杂,但是一旦形成,必将为图书馆开展“双创型”服务提供重要支持。
5 结语
为助力农业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图书馆应该突破常规思维,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在新时代,图书馆一方面要运用智慧管理手段,将要培养的大学生与农业生产活动、特色研讨空间、农业拓展课程、文献信息服务,以及校内其他相关部门的智力资源进行有机关联;另一方面,要重视本校的特色学科、专业,为不同学生群体提供特色服务,为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专业文献,为普通学生提供涉农知识作为通识教育,为进修的农民提供信息咨询等。总是,农业高校图书馆在助力培养“双创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深化特色服务,开展创新服务,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