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域下地方高校学报的办刊思考

2022-11-07谢明俊

文化与传播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报栏目特色

谢明俊

我国地方高校学报数量众多,每家学报都是其所在高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术窗口,其存在对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文化是指以地方性为特征,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并发挥作用的中华文化。地方高校学报和地方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地方高校学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提供科研平台和理论支持,出谋划策,从科技、文化角度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在服务地方过程中,地方高校学报挖掘、传播地方文化,既能开拓稿源,又能办出学报的地方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社会影响力及其在期刊行业的地位。可以说,地方文化是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助推器,强化地方高校学报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功能和作用,能够为地方学报的未来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提升地方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凝聚力、影响力,从而扩大学报所在高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

一、地方文化的范畴及定位分析

地方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就横向角度而言,地方文化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教育、科技、民俗、艺术、宗教等方面,并且往往在形式上表现出混合交叉的特征。从纵向角度来看,地方文化是地方历史发展的产物,历代学者既从历史角度对地方文化进行研究,也从各种现实角度进行研究,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正是由于地方文化内容的广泛性,对地方文化的定位划分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对地方概念的界定。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因素,国家划分行政区域的政策及方式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因而地方文化的区域划分如何界定确实颇费思量。二是依据现行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何确定在区域内曾经出现过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若是对地方区域概念模糊不清,地方文化的概念就会不受限制随意被扩大,如此一来地方文化的研究就没有了地方特色。因此对于地方文化的定位,综合而言,地方文化就是指现行行政区域内的文化,包括该行政区域内曾经出现过的历史名人或者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以及与该行政区域关联的遗址或风俗等,重点在于和这个区域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文化人类学派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曾经对文化的基本范畴做过具体鉴定,他在《文化论》中认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现代汉语当中有一个文化学用词“风物”,其概念内容与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不谋而合。器物是静态的文化遗产,多以实物的形式存在,而风俗主要是指活性的文化,而且在现代生活中还经常见到其痕迹。地方高校学报属于学术期刊,作为地方文化研究与传承的理论平台,其和普通的地方文化报刊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地方报刊对文化内容的传播可以是浅层的、科普性的,而地方高校学报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往往有深度,内容带有厚重感。地方高校学报在区域策划文化研究选题时,一定要认真进行筛选,特色栏目的设置要承载地方文化的厚重积淀。

二、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文化的传承性

(一)地方文化传承的背景分析

地方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并且独具特色,随着地方历史的发展传承至今,是民俗、历史传统、习惯等地方文明的表现。就地方高校学报来说,开设地方文化研究栏目是将区域研究向具体化、细微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路径。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地方高校学报开展地方文化研究是对地方某一领域认识历程的历史记录,是对先辈文明成果的总结、思考和创新,是地方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

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革新,历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地方文化的传承不单是言语上的教诲,更应是融入我们每一代人血液里的涵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地方文化传承方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调整和转变,在网络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环境下,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创新空前活跃,对地方文化的传统传播方式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地方文化的空前繁荣为中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将使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得以实现。

(二)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地方文化不仅是地方人民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明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大力进行传承与弘扬既可以凝聚人心、优化民风、塑造民族形象,又能激发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助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研究和开发地方文化,应对地方文化进行辩证的、科学的传承发展,使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与当代文明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三)地方文化传承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的先辈经历艰难曲折,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各地方文化基因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当然,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对于地方文化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纸媒传播方式,学术信息的获取、传输更为便捷高效,从而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播与变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弘扬地方文化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容量、多类型、存储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传播特点,使地方文化信息的传播面临网络快餐文化带来的冲击,因此用好大数据技术,改良地方文化的传承环境,对增强人民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可谓意义重大。

三、地方高校学报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功能与作用

地方文化以地方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人文精神的作用,因而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是地方文化传播中的两个价值取向。地方高校学报是所在行政区域文化研究、传播的学术平台,其所在高校也有相对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坚实的文化研究基础。作为学术期刊的一种,地方高校学报在地方文化传播的两个价值取向上具备一些独特功能和作用。

(一)地方高校学报可以挖掘和提升地方文化的历史价值

地方高校学报所在单位科研人员,相对比较熟悉所在区域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该地方文化的价值需求,在发现、挖掘和创新拓展地方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研究和传播地方文化时能更好地把握历史维度,充分开发地方文化的历史价值。就地方高校学报而言,一是可以挖掘所处行政区域的地缘文化,提升地方文化传播的力度和质量,二是可以研究当地历史名人及其相关文化,实现文化再生产和拓展,提升地方文化传播的历史价值,三是可以依托地方文化优势,拓展地方文化的价值功能,发挥地方文化价值建构作用,在新的时代给地方文化资源增加新的价值及阐释。

(二)地方高校学报能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提炼和拓展,实现文化创新性传承

当今时代,地方文化对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不容小觑,各地研究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热情高涨。地方高校学报可以结合服务地方的需要,组织开展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挖掘、发现并利用好地方文化的优秀基因,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所在地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地方高校学报通过挖掘和发现地方文化的现实价值,实现文化创新与传承,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涵,从而也实现了学报传播地方文化的现实价值。由此观之,高校学报在地方文化传播中的确有不可代替的功能和作用,如果认识和把握好这一点,对于开发、弘扬地方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是裨益良多。

四、地方高校学报对地方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

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高校学报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使命感,充分认识研究地方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担当起文化开发者和传播者的角色责任,助力地方文化进一步发展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地方高校学报对地方文化研究与传承的现状及不足

从当前各地方高校学报的办刊情况来看,各家学报对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的内容切入点、栏目设置理念各有不同,办刊思路各有特色,涉及地方文化的栏目大致有6种类型:地方山水文化、独有的文化遗址、地方史研究、文学名著、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地方特色文化整体研究。各类地方特色栏目的设置基本上属于专题研究,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之全貌,体现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价值,促进了学报行业发展和学术繁荣,功不可没。同时必须指出,地方高校在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传播地方文化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主题带有随意性、内容宽泛、重点不够突出、选题不够集中、同一主题发稿没有持续性,等等。

(二)地方高校学报开发和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担当

1.从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定位来看。政府创办地方高校的初心本来就是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部也要求地方高校把握转型发展的契机,提高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作为地方高校的科研和学术平台,地方高校学报也应该对口服务地方,参与并促进地方文化的建设,担负起地方文化建设的职责。因此地方高校学报有必要进一步落实办刊宗旨,明确学术定位,不应只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还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发挥传承、引导功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从学报的社会责任角度来看。作为一种学术传播媒介,地方高校学报对地方文化的建构过程不仅有传承学术文化的功能,还有传播社会文化的功能。地方高校学报的社会责任,体现的是学报的功能和目的,即提高读者的文化水平和科研能力。因此学报有义务、有责任担当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3.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有的地方高校办学条件、科研实力有限,其学报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不是太多,特色办刊、去同质化是其发展策略之一。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设特色栏目,彰显刊物的特色个性,使不少地方高校学报走上了品牌期刊发展之路,在众多的学术期刊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地方文化是当地高校学报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应该好好珍惜和利用,应发挥地缘优势,依托特色文化研究打破千刊一面的僵局,既盘活地方文化研究的学术氛围,又为地方高校学报的未来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4.从繁荣地方文化的客观需要来看。在当代社会,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越来越重要。从国家的层面上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全国各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地方文化的开发与传播,出台了不少文化发展的政策,将地方特色文化视为经济发展的名片和动力。地方发展在客观需求上与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不谋而合。服务地方,与地方合作,加大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力度,促进地方文化繁荣,高校学报和地方合作共赢的潜力非常之大。

五、地方高校学报对地方文化挖掘、传承的办刊策略思考

(一)宏观了解地方文化,准确定位,合理设置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栏目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做好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首先必须对当地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不只是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内容本身,还要了解其他兄弟院校学报对同类栏目的设置情况,尽量避免栏目和内容的重复,为找准定位、突出自身的独特风格做好铺垫。其次,要为学报地方文化研究平台找准定位。研究方向最好既与学校某一学科有关联,又和当地经济、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做到既有专业特色又有地方特色。地方高校学报研究和传承地域文化的直接路径就是开设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栏目,通过栏目设置研究地方、服务地方,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推动力和理论参考。特色栏目对地方文化的探讨应该是深入的、全方位的,栏目文章要形成体系,同时也能推动学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弥补专业研究的不足。此外,在栏目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将地方的名胜古迹、衣食住行文化、传统技艺等特色因素融入主题内容,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精心规划,突出特色栏目的个性。当然,为了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稿源不足的问题,特色栏目的设计可以适当提高兼容性,吸引更多合适的稿件。如《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的《泛北部湾论坛》栏目,其研究区域不仅是广西钦北防等北部湾沿岸地区,整个华南地区的研究都可以纳入该栏目,兼容性较好。

(二)以服务地方为抓手,找准校地合作共赢的契合点,实现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校依托地方而存在,因此部分地方高校学报能否发展壮大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地方高校学报应该积极主动以服务地方为抓手,找准校地合作共赢的契合点,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个地方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经济发展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左右着各地的发展趋向,也孕育着地方文化的特色。地方高校学报如果能抓住这些特点,通过开办特色栏目宣传地方经济文化成果,挖掘其区域优势,就能做到以特色求发展。另外,地方高校学报要服务好地方,就应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找出亮点和特色,在此基础上找准校地合作共赢的契合点。如此一来,既可助推地方发展,又可解决自身稿源问题,一举两得。此外,高校学报服务地方还可以发挥智囊功能,对地方发展的瓶颈问题展开研讨、出谋划策,着力热点问题研究,从而为地方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提升学报和地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当前,很多地方高校以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作为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要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就地方高校学报而言,应该着力推动发挥本校科研优势,创新文化研究成果,传承、弘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学报应该调整只反映学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宗旨定位,更新编辑思维,在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学术期刊的积极作用。可以说,高校学报为地方发展服务,也是在服务学报自身发展,因为学报的发展和地方的发展是融为一体的。

(三)发挥学术平台优势,形成核心作者群体,促进地方文化研究和传承

地方高校学报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其交流的形式不单是编辑和作者交流,还包含编辑与读者的交流,当然也包括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利用学报作为学术平台的优势和便利,通过编者、作者、读者相互之间的持续交流、互动,长此以往,学报才有可能围绕特色栏目形成自己的学术圈层,从而保障办刊的群众基础及稿源,并通过这一学术群体扩大学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地方文化研究与传承,提升学报的社会效益。

地方高校学报要挖掘更多的地方文化学术资源、开拓稿源,加强编者、作者及读者之间的交流不失为一种上佳路径。因为学术期刊相对小众化的特点,与普通期刊相比,高校学报的学术圈层基本局限于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群体,因此要维持学报发展的可持续性,学报编辑就要充分利用学术人力资源,特别是要利用好作者、读者身份时常相互转换的特点,围绕地方文化研究主题,形成学报的核心作者群体。只有发挥好学报作为编者、作者、读者三者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才能实现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长期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地方文化研究和传承。

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核心作者群体,打造学报组稿的稿源网络,是开办地方文化研究特色栏目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通过核心作者的穿针引线,联系到在相关研究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了解他们的科研动态或者课题进展,同时真诚地向他们约稿,以保证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栏目长期拥有优质稿源。此外,要善于发现青年作者的科研亮点,指出其不足,促进其发展,为将来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

(四)整合学术资源,依托相关研究机构打造地方文化传承阵地,借助媒体融合发展契机提升学报影响力

在大数据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地方高校学报要做好文化传承,就必须走出学校,开门办刊,和文化界、学术界建立广泛联系,整合学术资源,依托相关研究机构打造地方文化传承的阵地,不断增强文化科研力量,促进学报地方特色文化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借助数字化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契机,对地方文化着力进行开发和创新,利用各种数字化网络平台对地方文化精华进行宣传、弘扬,增加地方文化传承的广度和力度,提高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学报的影响力。第一,地方高校学报应积极寻找机会参与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组织的相关学术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学习、合作、借鉴使学报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第二,积极筹办地方文化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活动,为地方文化研究与传承搭建交流平台,整合地方文化研究力量,促进地方学报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开发、传承。第三,学报编辑要积极主动做好栏目策划,有意识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如果编辑人员对地方文化有学术基础和研究兴趣,最好也能参与其中。如果编辑对地方文化具有研究能力,可以无障碍地参与相关学术研讨,对办好特色栏目和传承地方文化而言再好不过。

地方高校学报要挖掘、开发好地域文化,最终达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目标。除了要依托相关研究机构及科研人员,跟他们合作从而使学报得以发展壮大,地方高校学报还要注意利用媒体融合发展的良机,积极探索学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为此地方高校学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积极提高学报编校质量,尽可能为学报建立完善的融媒体传播平台,积极推动学报数字化传播,树立大数据理念,积极培养编辑队伍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多渠道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工作,通过传播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学报品牌,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优秀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加上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和各种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挖掘、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已然成为地方高校学报的责任担当和文化使命,可以说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此地方高校学报编辑必须确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更新编辑观念,调整办刊思路,充分认识研究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找准学报定位,办好地方文化特色栏目,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真正担负起地方文化开发者和传承者的重任,为提升地方乃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贡献自身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学报栏目特色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栏目设置一览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再添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