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STS范式省察
2022-11-07周明珠马佰莲
周明珠 马佰莲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20世纪中叶前,人们只看到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认为只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就能自然而然地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直到原子弹的问世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人们发现科技的负效应竟能导致世界灭亡,这彻底惊醒了沉醉于美梦中的科技人。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基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开始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综观当今之世界,人类不仅没有走出科技负效应的困境,而且在某些地区科技对社会造成的破坏还呈现出有加无已之势。严酷的现实迫使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类深陷科技风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全球新冠疫情无情地告诉人们,只要资本逻辑占据统治地位,一味追求以最小成本攫取最大利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科技危机。在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后疫情时代,只有把资本逻辑拉下神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重构STS范式,才能真正消除科技与社会的对立态势。后疫情时代使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遇到了全球性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绝佳机遇。对此,我们要预判后疫情时代的“危”与“机”,转“危”为“机”,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的发展进程。
一、西方传统STS范式的形成与当代困境
随着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也淋漓极致地显现出来。一方面,科学技术犹如一盏点燃的阿拉丁神灯,照亮着人类社会;另一方面,它又如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放出了一个个危害人间的妖魔。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结出的甜果的同时也饱尝科学技术带来的苦果。基于降低科技负面效应的目的,西方传统STS研究应运而生,他们开展了一波又一波的学术研讨活动,试图打开科学技术的“黑箱”,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良性互动。传统STS范式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发展过程中,资本绑架了传统STS范式,使其为资本增殖服务,传统STS范式逐渐背离初衷。
(一)西方传统STS范式的形成
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协调好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基于这一诉求,STS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蓬勃发展。它提出的新发展思路对解决科技负效应问题以促进社会高速、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STS范式提出了新发展观。前两次工业革命时,西方社会秉持着片面发展观,即依靠科技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度发展,漠视科技负效应,造成了贫富悬殊、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传统STS范式提出新发展模式,不仅关注发展的速度,更关注发展的质量,尤其是环境的质量。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传统STS研究开展了多次学术研讨活动和其他社会性活动,广泛唤起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它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更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建立和谐发展的新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传统STS范式提出了新经济观。科技革命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了科技变革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各国将推动经济发展的注意力聚焦到科技上。STS范式的提出正是迎合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它明确地提出要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耦合,以推动经济发展成倍数甚至指数式增长,并将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固定下来,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式。
传统STS范式提出了新价值观。西方社会秉持着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完全对立的价值观。他们将人改造自然的过程看作是人从大自然获取物质财富的单向度的活动,即“技术总体视为一个用机器来获取权力的场所。机器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根本的奴役来征服自然、驯化自然:机器是一个可用来使他人成为奴隶的奴隶。”传统STS范式价值观是对西方传统价值观的超越,认为科技既能促进社会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需要通过伦理规范约束其发展,同时认为科技发挥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子系统的影响,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实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变革。
(二)西方传统STS范式的当代困境
1.传统STS范式的理论困境
科技宛如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若没有驾驶员的把控以及轨道的制约,就有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车毁人亡。纵观科技发展史,可以发现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只有经过人文的斧正,才能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否则科技列车的速度越快,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越是不可估计。传统STS范式只注重科学的求真维度,忽略善美的发展方向;无法弥合科技与人文的分裂,造成了发展困境。另外,在科技与社会多重互动关系的领域内,还有不少传统范式STS无力兼顾但需要深刻研究的社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无疑使传统STS范式面临巨大的理论困境。
一方面,传统STS范式局限于科学的求真维度,忽视“善美”的发展方向。传统STS范式高扬科学的真理大旗,弱化甚至忽视善美的维度,造成三维发展的不平衡性。求真固然是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维度,但绝不能以真拒善、以真斥美。如果原子能、基因工程等科学忽视善美,就有把人类社会引向灭亡的风险。科学和人文都追求美,美不仅体现在人文抑恶扬善的人性美,也体现在以科学的规律来创造美丽世界。科学真善美三维“融通共进,缺失了任何一维,科学都将走向异化: 一维绝则失真,二维绝则作恶,三维绝则露丑”。传统STS范式不注重发展科学的善美维度,使得科学沦为政治的附属品,最终竟无力阻止科学的失真。美国政府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翻炒“病毒实验室起源论”,这是典型的不尊重科学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伪科学行为。
另一方面,传统STS范式未能弥合科技与人文的分裂。西方很多科学家在科学价值中立论的基础上,高筑学科藩篱,对人文学者的科学规制闭目塞听。学科藩篱加宽了科技与人文的鸿沟,阻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为加强“两种文化”的交流,传统STS范式虽将人文规制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试图密切人文与科技的联系,但对于整个西方科技界的影响力有限,犹如石投大海。传统STS范式无力阻止科技和人文的分裂,科技失去人文的规制而为所欲为。
2.传统STS范式的现实困境
在新一轮逆全球化潮流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传统STS范式因无力应对疫情防控,无法推动经济复苏,无能改善全球治理,面临严重的现实困境而逐渐式微。
第一,传统STS范式无力应对疫情防控。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丰富的医疗资源却成为此次新冠疫情的“震中”。美国政府和传统STS范式无力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截至目前,美国已成为世界上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传统STS范式无力改变美国政府在疫情中的不作为。美国政府的不作为是其国内疫情失控最直接的导火索。疫情中最大的受害者依然是底层民众,贫困人口的感染率更高,老年人沦为抗疫不力的“牺牲品”,残障人士和无家可归者处境更加艰难。新冠疫情给美国人民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很多美国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不少人认真考虑过自杀,疫情防控期间美国自杀救助热线电话接听数量上升了47%,某些危机干预热线电话接听数量暴涨300%;美国政府为降低抗疫费用,甚至放弃治疗新冠疫情中确诊的老年患者,为转嫁国内矛盾,将“脏水”泼向中国及武汉,对中国“污名化”。
传统STS范式无力改变疫情中资本逻辑的自私本性。西方国家奉行“独善其身”、疫苗优先的狭隘主义原则是造成国际防疫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美国、英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囤积了超出各自需求的数十亿疫苗试剂,与弱国一剂难求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拜登政府官员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美国有充足的疫苗供应之前,不会向发展中国家捐赠任何新冠疫苗。在全世界共同抗疫之际,西方国家却始终只顾自身利益,将资本逻辑自私的本性暴露无遗!
第二,传统STS范式无法推动经济复苏。新冠疫情致使全球经济“停摆”近一年,造成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不亚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疫情大考中,美国深陷经济衰退的泥沼自顾不暇,无力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甚至拖全球经济复苏的“后腿”。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为重要研究内容的传统STS范式面对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也是束手无策,一场疫情使传统STS范式半个多世纪以来辛苦构建的经济发展模式失去效用。如果传统STS范式无法提供解决失业、缩小贫富差距问题的良策,无法改变强国霸凌弱国的行径,将不能担负起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任。具体而言如下:
传统STS范式无力解决贫富分化加剧悬殊和失业率陡升问题。美国最富有的50人拥有与最贫穷的1.65亿人相等的财富。疫情更是加剧了贫富差距。据福布斯网站报道,美国614位亿万富翁的集体净资产在疫情防控期间增加了9310亿美元,而美国的贫困率从2020年6月份的9.3%快速上升到11月份的11.7%,两组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疫情失控造成美国大规模失业,2050万人在短期内失去工作,几乎是2007年至2009年整个金融危机期间的2倍。
传统STS范式无法改变西方国家经济霸凌的致富之道。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西方国家争夺利益的手段虽然不断变化,但压榨其他国家利润却伴随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殖民时期依靠暴力掠夺,全球化时期依靠国际市场。新冠疫情让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生产业,尤其是医疗物资生产业的重要性,产业链政策调整为归国化,很多企业纷纷回迁。疫情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靠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科技壁垒以及产业链归国化来保持自身优势,因此,他们不会也不能真正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
第三,传统STS范式无能改善全球治理。近年来,不少国家街头抗议、暴力冲突事件呈急速上升态势,全球治理在无序的路上越走越远,新冠疫情更将无序状态推向极端化。
传统STS范式无法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良方。科技革命后人类失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基于“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某些发达国家本应承担起更多治理责任,但他们却不负责地妄图逃避。美国作为累积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悍然退出《巴黎协定》,公然开历史倒车。康奈尔大学气候科学家娜塔莉·马霍瓦尔德指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削弱全球减排努力,从而使更多的人因气候变化陷入生死存亡的险境。”尽管很多科学家、STS的学者呼吁不要退出《巴黎协定》,但对于金钱政治痼疾深重的美国无济于事。拜登上台后,美国重返《巴黎协定》,看似是美国对国际规则的遵守、对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视,实则是其为摆脱危机、获得世界其他国家支持的战略选择。
传统STS范式无法为全球社会治理提供良策。在全球团结抗疫的关键时期,美国在政治上推行单边主义,经济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防控物资上奉行美国优先的原则,霸凌威胁国际机构,成为建立全球良序的最大麻烦制造者。美式民主失序引发国际秩序乱象,美国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对其他国家肆意打压,给其他国家造成深重的灾难。面对美国政府的一意孤行,传统STS范式没有任何有效应对之策。
(三)传统STS范式困境的根源分析
传统STS范式为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构建了理想化的模型,但由于其受制于资本主义制度框架,无法摆脱资本逻辑,因此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变形、走样,获得难以预料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资本逻辑绑架了传统STS范式,使科技臣服于资本。具体来说,传统STS范式困境的根源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资本与科技结合的效用原则。这一原则表现为两点:一是资本把一切都变成有用的。在古代,科学和技术处于分离状态且十分落后。到了20世纪,资本推动科技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生产”的循环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完全具备了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能力。资本家们便利用科技的威力在世界各地攫取财富,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二是资本使科技工具化。科技发展之初,人们对科技存有敬畏之心,资本将科技驯化成自己的奴仆之后,科技就变成纯粹的工具,资本家借助科技为所欲为,对社会造成致命伤害。
二是资本与科技结合的增殖原则。“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不是一般的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来到人间便是为增殖而生的。资本对增殖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同样地,对科技的利用也是永不停息的。如果说资本的效用原则使科技工具化,失去了人们的敬畏之心,那资本的增殖原则便是将科技这种工具无下限使用。一旦有心动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敢犯任何罪行。创造财富显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评判标准,道德伦理在资本增殖面前显得稚嫩可笑。
三是资本与科技结合的扩张原则。“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本的扩张性借助科技的威力造成两种不平等:一方面,资本实现对内扩张,使“农村屈服于城市”,使穷人屈服于富人,造成一国之内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另一方面,资本实现对外扩张,由于科技造就的“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资本“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造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立。
二、后疫情时代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的机遇
传统STS范式的弊端已显露无遗,倘若中国沿着西式发展模式继续走下去,势必会重蹈西方覆辙,走向科技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立面。因此,必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STS范式,以规避科技造成的种种问题。中国特色STS范式在借鉴传统STS范式的基础上,注重科技发展真善美的三维统一,坚持科技与人文发展并重,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向度,是以谋求全人类福祉为宗旨的新科技发展理念。综观当今发展局势,中国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疫情阴云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逐渐降低,中国继续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前进。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抗击疫情的经验等多重良好机遇叠加共振,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中国经济实力跃升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奠定了基础
首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物质保障。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都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前两次科技革命时,科学家凭借个人兴趣、少量资助、小型实验室等最基本的科研要素,就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科技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已经从个人行为转化为庞大的社会性活动,例如,原子能工程、航天工程、高铁系统等无不需要国家财力的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协助和众多科学家的相互协作。在“大科学时代”,科技成为一种社会事业,中国积累的经济财富可以为开展科技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物质支撑。2020年中国科技经费投入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建立在我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之上,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为我们推动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经济的健康发展使中国特色STS范式在国际上更具吸引力。虽在前几轮科技革命中落后,但中国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乘风而上,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模式与西方完全不同:中国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目标正在实现;中国走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避免了科技异化、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中国坚持科技普惠世界的理念,疫情期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治疗方案等一系列科技援助。中国在合理利用科技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了科技福利的最大化,很好地处理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和世界性大党的担当和情怀,使得中国特色STS范式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最后,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在国际上更具有话语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被国际影响”转变为“影响国际”。尽管疫情的冲击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短暂性波折,但是中国率先按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启键”,2020年经济增长2.3%,2021年经济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为陷入深度衰退的世界经济带来希望。经济实力的跃升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具话语权,越来越多的国家想听到中国声音,也愿意听到中国声音,并且也越来越能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概念、中国范畴、中国方案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越来越强,这使得中国特色STS范式的构建获得了新的机遇。
(二)第四次科技革命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契机
后疫情时代,各国国际地位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如何于这场变局中育先机成为各国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科技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幸福的战略支撑。中国紧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特色STS范式的建设。
首先,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动力。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都引起世界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深刻改变。一旦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就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英国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机遇成就了世界的霸主地位,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美国抓住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能否紧跟世界发展大势,抢占发展先机成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第四次科技革命,通过出台新的科技发展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培养科技人才等方式支持科技发展。第四次科技革命既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也提供了最好的时代推力。
其次,新科技革命的变革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第四次科技革命对社会造成多方面变革:科技革命变革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线代替传统的人工流水线,劳动者从机器上“解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器对人的异化;新科技革命改善了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高效、便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科技革命革新了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呈现出多维度、民主化、开放式的特点,促进了人的个性化和全面性的发展。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将成为各国STS研究的焦点,中国若抓住这次机遇必将促进STS研究的深入发展。
最后,新科技革命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第四次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人们的劳动方式走向大数据智能自动化,还催生了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产业出现,这些新的研究领域需要研究者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对研究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一方面,一大批研究人员为顺应研究领域的变革去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使自己逐渐成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中国大力推动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复合型人才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这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知识和技术,在促进社会变革和人走向独立、获得自由的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了新的动力、新的研究内容、大量人才支持。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人们生活的交融互动,重构着科技和社会新的发展模式。
(三)中国抗疫的成功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积累了经验
新冠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依靠科学技术,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疫情大考中科技的应用既增强了人们运用科技保卫生命安全、普惠世界的能力,也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一方面,中国抗疫的成功增强了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的信心。面对这场突发的新型传染病,中国人民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科学抗疫,打响了科学防疫的阻击战。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的分离,病毒基因测序的完成,救治药物、检测试剂、疫苗的研发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短时间内快速落成并投入使用充分彰显了中国工程技术的速度之快;5G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统计、智慧城市等新技术全面覆盖,精准掌握人们的出行路线,准确查询密切接触者,使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化;线上教育、网络购物、远程医疗、网上会议等“非接触”模式有效切断了病毒的传播,成功控制了疫情蔓延。在此次疫情中,科技运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为打造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STS范式样板增强了信心。
另一方面,科技普惠世界增强了中国特色STS范式的公信力。在抗击疫情中各国之间互相提供物资、技术援助,充分发挥了科技普惠世界的价值功能。疫情首先在中国大规模暴发,在防疫最艰难时,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中国捐赠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等急用医疗物资和科技设备;中国共产党秉持感恩之心和兼济天下的理念,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投桃报李,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提供技术指导并加强合作生产,确保疫苗资源充足和全世界共享,为推动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做出了中国贡献。在此次疫情中,中国科技应用于世界范围,普惠全人类,无疑增强了中国特色STS范式在世界各国间的信服力。
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依靠日趋成熟的数字技术构建上下联动、快速响应的防控体系,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依靠科技攻关研制疫苗并造福全人类的做法,不仅为取得抗击疫情斗争的胜利提供科技支撑,也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积累了丰富素材,增强了信心。
三、后疫情时代中国特色STS范式的实现路径
传统STS研究只是对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没有真正解决也不会最终解决科技与社会的矛盾。因此,沿着传统STS范式道路走下去必定会与促进科技与社会良性循环的目的背道而驰,我们亟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STS范式。后疫情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打造STS范式的中国样板提供了现实可能。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价值引领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科技与社会已经建立了密切互动的关系。依靠科技革命成果的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科学技术一方面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环境破坏和社会两极分化。“科学技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地探讨了科技与社会的现实问题,这为当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因此,我们建设中国特色STS范式必须在马克思主义STS思想基础上守正创新,从马克思主义的宝库中汲取智慧。
首先,以马克思主义STS思想为引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马克思从辩证法的视角探讨了科技与自然的双重关系:一方面,科技发展是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的“刽子手”,科技革命与私有制的联姻,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将大自然糟蹋得面目全非;另一方面,科技又是优化生态环境的园丁。马克思论述了以科技进步调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同自然的和解。科技的巨大创造力如果可以转化为保护环境的力量,到那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将顺利解决。我们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STS思想的基础上,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态治理,“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STS思想为引领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STS思想不同于传统STS思想的地方在于,它把科学和技术当作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并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来考察,这样既能看到科技的发展现状又能预料未来的发展趋势——科技将成为实现社会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推力。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模式下,科技的进步意味着资本家对工人压榨的加深以及大量工人的失业,生产分工意味着人片面发展的加剧。但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科技转化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是利用科技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旧式分工,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制度前提;二是科技发展创造的丰富物质财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三是科技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广阔前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和最终目的,也应当成为中国特色STS范式的价值指向。
最后,以马克思主义STS思想为引领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传统STS范式将实现科技与社会良性互动作为追求的根本目标,但囿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一直求而不得。中国特色STS范式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这两类问题都可以借助科技“利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解决。但我们也要警惕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异化的问题。科技异化会导致财富异化即财富不再共有,进而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即技术劳动者内部之间、技术劳动者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充满排挤与斗争,这是与马克思主义STS思想背道而驰的。
(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高度关切科技在普惠民生中发挥的作用,将科技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民生福祉相关产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科技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的根本保障。
首先,以党的政治建设确保中国特色STS范式发展方向。不变的初心使命、鲜明的人民立场、坚定的政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要以党的政治立场提高科技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确保中国特色STS范式的发展方向。“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如果缺失为国为民的科学情怀,科技人员就很容易被金钱、权力腐蚀,不可能为国家和人民攀登科技高峰;如果科技人员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科技伦理建设做出贡献,反而容易被西方势力拉拢,走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发展观的对立面。因此,要以党的政治立场加强对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党员科技人员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科技人员的头脑,通过改造科技人员的主观世界,加快科技改造客观世界。
其次,以党的思想引领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汇聚力量。通过统一思想来凝聚意志、引领前行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必须重视增强思想引领力,才能不断汇聚建设的磅礴力量。一方面,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或会议多次强调,科学技术尤其是前沿科学技术是提升新时代社会治理能力及水平的重要力量。只有在思想上武装领导干部,使其理解和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发挥好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的机遇;另一方面,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的支持。“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通过主流媒体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中国特色STS范式,促进科学在群众间的普及和推广,增强对中国特色STS范式的认同感,汇集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的群众力量。
再次,以党的作风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有力手段,要以党风带动科研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首先,严明科研作风纪律,建立科技长效发展机制,确保科技工作始终站稳为国富强、为民谋福的立场;其次,进一步加强科研监督,透明科研经费支出、公示科研基建项目立项,使科技发展运行在阳光之下,扫除科研灰色地带,健全科技部门自查与主管部门抽查相结合,形成长效的监督力与约束力;最后,深入开展科技廉政建设,坚决纠正科研管理中出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廉洁从研”制度贯穿于科研全过程,抑制科研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科研之风的滋生蔓延,进而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筑牢基础。
(三)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提供制度支撑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过去取得各项事业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挥制度优势,保障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首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动科技造福社会。正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有效的统筹协调能力、快速的贯彻执行能力,中国在较短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百年内所经历的工业现代化历程。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再次得到彰显。以举国体制开展科技攻关,在试剂和疫苗研发等领域取得众多成果,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幸福生活。
其次,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制度优势,为中国特色STS范式发展储备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优势。要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构建中国特色STS范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社会主义制度下培育人才还要从娃娃抓起,要引导青少年心怀科技报国梦、树立科技报国志,为中国特色STS范式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最后,发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优势,将科技发展与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相结合。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支持周期长、风险高、难度大、前景好的战略性工程,将事关国家命脉和民生福祉的科学技术掌握在集体手中,关照民生,规避科技异化。发挥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发展思想,要坚持人民群众是科技发展的创造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回答科技依靠谁发展的问题;要坚持人民群众是科技发展的价值主体,把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惠及人民群众的有效手段,让先进技术渗透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社交、娱乐等事关民生的各个方面,回答科技为谁发展的问题;要坚持人民群众是科技发展的评判主体,把人民满不满意当作评判中国科技发展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回答科技发展由谁来评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