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成为信息化课堂中的新时代教师

2022-11-06宋英梅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

宋英梅

如今是科技时代,大力发展信息化教育是必然趋势。尤其是当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学已经成为疫情防控期间课堂教学的第一备选方案,学校即使线下无法开课,通过线上教学也不会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当然,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信息化教学,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笔者认为,现今时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具备信息化教学与备课的能力

现在的教学方式与备课形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过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即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地听。但现今的教学方式却有所不同,现在的课堂教学是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如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运用软件备课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文题相应,相互衔接,不能有所偏差,以便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直观的感知能力较强,对自己看见的事物可以清晰记忆,所以清晰明了的展示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们要想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们的感知力,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一诗时,让小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来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是很难的,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诗句,无疑成为最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软件制作一个三维空间形状的山,把“这座山”放在横向,学生能很直观地看明白是个山岭,之后再移动光标,或左或右转动90度,此时“这座山”变成了一个小山峰,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形容,学生瞬间就明白了。

二、具备信息获取与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網络和计算机未普及前,教学信息主要依靠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及教材、报纸、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更优质的教学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而便捷,这为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到的众多信息往往真伪混杂、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判断信息真伪、优劣的能力。

另外,从互联网上获取到的教育教学资源一般是碎片化的,不能直接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资源筛选、资源重组和资源应用三个方面。

1.资源筛选能力

获取到教育资源后,教师要能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的资源,这个过程犹如抽丝剥茧一般。在筛选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以能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准,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合适资源。

2.资源重组能力

教师还要将选定后的教育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课堂教学新资源,其中既要有教师的主观意识、价值体现,又要有对他人资源优缺点的鉴别和吸收。同时,要使重组后的教学资源具备灵活性、丰富性的特点,能够带动课堂氛围,并确保每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都能有效衔接。

3.资源应用能力

资源应用能力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资源筛选、重组完成后,教师要积极应用这些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

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想要运用多媒体授课,就要提前做好授课内容。《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了香炉峰气势万千,阳光普照下瑞气升腾,变幻不断,山峰瀑布垂天,犹如挂在崖壁上的白练一般。笔者认为,依据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师有两种较为适合的授课方式:第一种是动画演示,第二种是图片展示。二者选其一,无疑是动画演示更为形象生动。图片浅显僵硬,不能突出瀑布的动态,也不能展示出画面由远及近的形态变化。授课方式确定后就要选择素材,素材很多,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选择。之后,教师借助视频剪辑软件剪辑出视频。视频要体现一个人由远及近观察瀑布的变化状态:在远处观看瀑布是动的,还是静的?近处观看有什么变化?水汽不断升腾,在阳光照耀下又有哪些变化?同时再以声音渲染,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置于其中的感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便可以使学生完全理解诗词的意境。

三、具备信息化环境下的指导与评价能力

信息化教学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不再单单听教师讲述,还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譬如学习资料的查找、应用,硬件设备的操作,可否提前预习下一章知识,等等,这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自主探究问题,教师、学生之间也应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环境是开放的,原本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知识正逐渐向课程整合化发展,学生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评价逐步走向社区、家庭及社会多元化评价。如个人电子档案袋、家校共育过程性学习方式等,这些评价都强调参与互动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发言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教师要开拓思路,积极创新,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能故步自封。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