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部署定基调 组织落实收硕果
2022-11-06王刚
王刚
统筹部署
确定线上教学活动四原则
2022年3月7日,珲春市教育局网信办基于2020年线上授课经验初步谋划了新的线上授课方案。随后教育局召集相关领导召开线上会议,针对方案中的资源选择、技术提升、课时控制、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策略等进行讨论,确定了线上教学活动四项原则。
一是资源组织专精原则。基于2020年线上教学时线上出现大量的教学资源,造成教师选择困难和甄别负担的问题,珲春市在线上授课的资源供给上坚持了专精原则,即仅向教师宣传已经经过上一轮检验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和学科网资源。
二是技能提升按需原则。当时珲春市的很多教师已经对基于直播的线上教学技能掌握得很好,但由于每所学校教学活动设计的不同,在此次线上教学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因此,珲春市在教师的技能提升方面确定了按需提升的原则。
三是教学形式创新原则。珲春市鼓励教师基于2020年疫情防控时市教师进修学校提出的“线上授课五环节”进行创新和发展线上教学形式,鼓励教师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方法。
四是教学评价规范原则。线上授课方案从课时规定、核心素养落实、能力考察三个方面对教学评价进行规范,并严格按国家要求落实。
组织实施
“三位一体”确保落实到位
2022年的线上教学工作整体采取了由市教育局基教科统筹领导,教师进修学校支持指导,教育督导室评估矫正“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
一、基教大统筹
本次线上授课由基教科会同本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制订了线上授课方案。在遵循线上教学活动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基教科带领本地信息化专家团队对方案反复推敲优化后下发。随方案下发的还有一份《2022年中小学春季延期开学期间线上学习服务指南》,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研部门五个层面的相关群体给予了详细指导。
学校层面 要求各校按照“一校一策、一班一案”要求,依托国家教育教学资源和平台,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特别要加强对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关爱。在对小学低年级的管理上不统一硬性要求进行线上学习,教师要做到合理安排学生网上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督促学生将“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落实到位。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在课时安排上,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结合实际制订学生居家学习计划表。在教研活动方面,要求学校强化网络教研活动管理,强化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资源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资源的学习。
教师层面 要求学校教师重视课程建设,运用课程改革先进理念,开展“混合式学习”,实施翻转课堂,提高教学实际效果。同时明确规定坚决禁止把线下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等复制应用到线上教学中,倒逼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引导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自学指导,熟悉线上课堂基本路径。
学生层面 从线上授课纪律、预习技巧、学习方法等方面都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提醒学生学会自律、自控,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坚持室内体育锻炼,等等。
家长层面 建议家长协助孩子规范作息时间、注意用眼卫生、坚持每天锻炼。同时鼓励家长转变思维,从关注孩子学业表现转变为重视家教家风建设。
教研层面 要求做好资源甄别和推荐;做好“学习共同体”建设,深化学科工作室研修活动探究,集中骨干教师开发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学习课程;密切联系各学段和各学校,对学生居家学习的“新情境、新技术、新资源”等教学和管理特点加强研究,不断优化实施路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研精指导
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负责线上教学期间的资源统筹。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电教部利用微信创建了“珲春市中小学空中课堂讨论群”,全市主管教学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全部入群。本次疫情初期,电教部主动联系了四家企业,协调其免费开放全部优质资源,协助珲春市应对疫情。同时,电教部还联系了本地三家电信运营商,敦促其制订应对疫情、保障网课的降费提速方案,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群内24小时值守,解决教师网课卡顿问题。在提供保障支持的同时,电教部还从技术服务角度,每天汇总教师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并制成工作问题速查手册向各校发布,有效解决了线上授课中的技术问题。
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在线上授课过程中承担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培训部在线上授课的初始阶段便着手开发相关课程。该课程分“资源与工具”“理论与方法”“经验与案例”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的课程都已经在吉林省教师研修网平台发布,珲春市的教师可以通过工作坊研修方式进修,按需选学,并提交学习成果,相关学时学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
在规划设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课程的同时,培训部还要求各校将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在线上教学工作中,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能力点学习和应用。以学科组为单位不定期组织线上无领导讨论,通过无领导讨论梳理线上教学问题,萃取线上教学经验,从而使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和线上教学有机结合。
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负责制订线上教学评价量表,并基于评价量表开展线上教学研究指导。市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组建了各学科工作室,并选派基层认可度高的骨干教师作为工作室主持人,以工作室为单位统筹全市的学科教研工作。在此次线上授课中,教师进修学校中小教部各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制订本学科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在管理上,教师进修学校中小教部带领各学科工作室与基层学校教学主管领导形成管理合力,协助学校做好校本学科研修。
线上授课期间,各工作室在县市层面主要通过组织线上巡课、听课诊断、参与集体备课、组织专题集备等方式构建线上教学指导服务网络。在市州层面,工作室则负责协调組织教师积极参与省、州各项教研活动,还负责监督各学科对上级线上教学要求的落实情况,基本形成了上通下达的垂直管理。教研室在指导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工作室每天全程跟进,两天一次反馈。通过常态化的“调研+反馈”有效提升了线上教学的质效。
三、督导保规范
线上教学期间,为规范学校线上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师线上教学行为,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线上教学列为一项专题工作进行督查。组建了线上教学巡课组,选派得力督学分别包保2—3所学校。在督导中采取匿名听课、电话沟通、线上研讨等方式,对各学校进行“一对一”精准服务、“点对点”解决难题,共同探索“双减”背景下线上教学工作如何有效推进问题。为了让巡课工作有据可依,督导室还制订下发了线上教学专项督导通知及指标体系,及时调取各校线上教学教研实施方案、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及授课教师课程邀请码,巡课人员每天登录包保学校相关班级钉钉、腾讯会议、微信等平台,在线对线上教学平台运行情况,网络教学资源使用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业布置、辅导答疑情况,学生学习状况等进行全面监督和指导,及时反馈,督促学校落实,确保线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督导巡课组还对标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和任务清单,细化线上教学专项督导指标体系,通过线上随机参加作业设计、集体备课等方式,抽查“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指导学校守住“双减”红线,严控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和作业总量,要求按照精简、分层的原则,适量布置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稳步推进线上教学提质增效。
总结经验
推动珲春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过此次线上教学,珲春市在行政管理和教学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行政管理方面 首先要精读文件,把握方向。线上授课之所以标准不一,是因为对国家政策研读不精细。联系两次线上授课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文件,珲春市为此次线上授课划定了清晰的组织路线,就是要化“危机”为“契机”,借助线上教学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學组织能力。其次要拥抱技术,创新管理。从珲春教育督导室成立线上授课巡查组到利用问卷星等技术开展线上教学调研,都表明教育管理必须依靠技术,教育管理者应该主动拥抱技术,让技术为管理工作赋能。
教学实践方面 一是重心下移,培研一体。作为因疫情防控而出现的教学新样态,线上教学对教研部门和教师来说都是陌生的。教研部门不能按照过去的经验高位指导,而要深入到学校各学科组,同教师一起研究线上授课方法。培训不是单方面地灌输理论和普及技术,而是在调研需求基础上在线构建能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的动态培训课程。同时发挥工作室的学术领导作用,带领大家搞“智慧众筹”,让各学科的线上教学走向科学高效。二是明确基调,鼓励创新。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线上授课五环节”模式,但并未要求学校按照这一模式机械操作,而是鼓励各学校积极探索实践。因此,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和“线上授课五环节”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教学“一校一案”“一师一策”“一生一法”。珲春市第四中学在珲春“十三五”重点课题“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实践成果上,根据线上授课带来的教学时空变化开展了系列化的“以学为主”线上教学创新实践。小学线上教学模式更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珲春市第一小学探索出了“两环六步翻转教学法”,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总结出了“3+N”教学模式,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珲春市第四小学、珲春市第六小学也分别实践了“三三制”线上教学新模式、“基于翻转课堂,三主一辅”教学模式和“双师互动3+X”教学模式。
疫情反复,线上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珲春市将继续积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区域教育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