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06李晓颖孙聪

艺术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风景园林本科生

李晓颖 孙聪

摘要:人文素养教育注重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风景园林学科,人文素养不仅可以引导风景园林本科生学习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构建风景园林学科知识体系,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目前部分高校由于“专业崇拜”心理,过分重视技能培养,出现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知识水平一般、高校课程体系及内容缺乏创新、传播度低、人文课程学习多方矛盾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生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建立人文素养指标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出发探索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指标评价体系;风景园林;人文素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20-00-03

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振兴本科”,把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风景园林学科作为涵盖工、农、史、艺术、人文、生态等多方向的综合学科,教育内涵主要以空间与形态营造、景观生态、风景园林美学为三大基础理论,不断贴近与人文素养研究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艺术美学三方面。

此外,风景园林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人文素养教育又以培育完善的人文素质为核心,内容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文精神、人与人关系四个方面,有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师麦克·哈格利用千层饼理论,指出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训练的根本就是“自然空间的感性”,与人文内涵中的人与自然协同发展不谋而合。

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对人文素养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其与个人发展潜力[1]、就业需求[2]、技能培养[3]、缺失原因与重构方法[4]等方面,其中关于人文素养的评价机制研究较少,主要在医学领域[5-6]、体育教学[7]等方面。目前与风景园林学科相关的人文素养研究刚起步,呈现出人文素养与课程体系、学生思想、艺术生活等多方面结合的趋势,主要包含设计专业课程改革[8]、园林艺术课堂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9]。西方发达国家因同类专业学位教育出现较早,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授课方式不断向其他领域延伸。

基于此,文章尝试建立科学的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评价体系,以平衡好教育和人文素养各方面之间的关系,通过评估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培养结果,提出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的特色培养模式,为国内其他高校展示一个卓越范本,促进学科的完善发展与人才的全面培养。

1 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培育状况

文章基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展实证研究,本次问卷发放共计736份,内容涵盖人文知识、高校课程安排、人文素养内涵等多方面,全部有效。样本包含两部分,其中主要样本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生,问卷数量510份,为主要数据;另一部分是其他院校的风景园林本科生,问卷数量226份,为辅助数据。

此次问卷设置了以园林人文知识为核心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考察风景园林本科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程度,统计正确率58.03%,水平一般。对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课程相关性程度的调查显示,65.69%的学生认为关系密切,课程内容中应融合人文教育;31.96%的学生认为关系一般,两者独立教学;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一样重要。绝大多数被访者认为人文素养与风景园林本科生各方面关系密切,并对人文素养的内涵有基本的认知,主要通过人文刊物及网络学习了解,二者占比高达90%,而通过学校课程获取人文知识占比60%,两者对比明显。目前对人文知识的获取还存在低效率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高效获取人文知識的需求。

一直以来,对于风景园林本科生的技能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就存在争执,两者由于发展重点不同、时间学习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困扰着学生。约48.63%的受访者愿意抽出时间学习人文素养知识,认为其是一种很好的享受;约49.41%的受访者愿意学习,但由于专业课程繁忙,只能偶尔学习,两者占比相对持平。

通过实证调研可知,当前风景园林本科生存在人文知识水平一般、高校课程体系及内容缺乏创新、传播度低、人文课程学习多方矛盾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课程和教学过程中人文素养培育意识缺失与普适性差以及人文素养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2 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层次设置及指标的选取

人文素养与风景园林专业有很高的关联度,但是目前还缺乏一个可以将二者融合的评价体系,公平、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以为后续的策略、行动提供参考。根据AHP理论,将指标体系设置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通过查阅人文素养的相关文献,结合车舜嘉[1]、张曼、许苗苗[2]所构建的人文素养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一些与风景园林贴近的指标因子建立备选指标库。综合人文素养的内涵,选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交往关系作为方案评价的三大目标,并细化为16个评价指标。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结果分析

选择南京林业大学本专业的专家15名,收集专家问卷后,构建评价矩阵。继而将数据输入Yaahp软件,得到整个指标体系的权重如表1。

人文精神内部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结果分析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创新对人文精神的价值更高,这与风景园林学科设计的内涵本质是一样的;反观坚持不懈与自律自强却居于中部,这一部分更倾向于学生本体品质基地的打造,有助于夯实本科生的人文内涵基础;品行端正的权重较低,表明目前的关注点较少,然而品行是一个人修身立本的刚性基础,因此对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指标的选取应多考虑品质、道德方面。

交往关系内部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结果分析显示,作为综合第二参考的指标因子,因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多人协作的综合学科,所以交往关系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包含沟通、技术等标准;团队协作和专业技术能力排在最前面,反映了合作学科的属性和基础;组织协调能力是对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描述性参考;沟通交流能力则是最后的表述和总结,是展示的渠道端口。因此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指标的选取应多考虑合作、协调方面。

人与自然内部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结果分析显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风景园林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探究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当下生态建设的基本准则,关乎人文自然的基本要素;而保护生活环境、因地制宜的规划是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作为具有生态属性的风景园林学科,其人文教育的内核不仅在改善环境方面具有代表性,在人与自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熠熠生辉。

人与社会内部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结果分析显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有助于推动社会多方面的进步,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风景园林具有生态公益性质,旨在为人们提供休憩放松的户外空间。作为设计师,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设计的公共前提。因此,对人与社会的指标核定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3 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

3.1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树人理念

人文精神是学生意识的关键要素,当前本科生缺乏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丧失了人文素养的基础要素。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涵盖多方面,最核心的应是让大学生树立树人理念。风景园林专业应独具工匠精神,加强本科生匠人精神的培养,保障个人品质,积极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以自身行动为表体进行人文展示,实现意识与行动的人文性统一。加强风景园林课程中的团队合作,激发多维度的思维碰撞,产生巧妙、周全的设计构思,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与想象力,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3.2 增人文内涵为课程的新颖教育

现阶段,应将专业课程的内容与人文实践活动巧妙结合,实现文化与人文碰撞,课堂教学内容层层渗透,达到专业与人文的融合教学。保障将人文思想贯彻融入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三大主线,采用风景园林传统文化浸润教学,革新教育组织形式,逐步形成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逐层推进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增强本科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保护发展意识,促进对中国优秀园林文化的传承。

3.3 立人文教育为媒介的广泛宣传

线上教育时代,本科生获取资讯的渠道早已经不限于传统的校园媒介和书籍,人文素养宣传教育媒介也应不断革新。强调教师的人文引导性,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之中,积极引入第二课堂;结合新媒体共享人文素养信息,丰富开展人文教育的途径,创办相关网站,及时更新热点信息。除了课程上的内容外,课下学习及任务也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模式,通过线上共享资料、弹幕互动探讨等方式学习。

3.4 打造人文素养底蕴深厚的高校环境

高校要突出环境与教育的统一性,一方面,学校社团应积极开展“人文文化节”活动、举办人文系列讲座等,传递健康向上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在基础环境建设上,利用风景园林专业特性设计景观。学校还可结合校园独有的人文历史文化增设知识竞赛、辩论赛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文化知识不断内化,提升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强化校园文化的软实力。

4 结语

人文思想的介入能够促进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方式的创新、校园文化的营造与人文交流平臺的搭建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科研实力与学科研究在业内具有代表性。在国家重视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南京林业大学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代表院校,其风景园林本科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够为其他风景园林高校提供理论借鉴,促进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车舜嘉.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发展潜力的关联性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52-155.

[2] 张曼,许苗苗.大学生就业人文素养构成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1):156-159.

[3] 唐金龙,杨威,付晓昀.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就业前景之关系浅谈[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3.

[4] 陈明霞.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88-191.

[5] 梅林,翟建才,王云贵,等.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评价考试改革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5,36(7):27-30.

[6] 张海英,钱风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评价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10):94-96.

[7] 王勇.构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J].现代交际,2015(9):231.

[8] 许丽,隋杰礼.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江南古典园林》的必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10(5):26-30.

[9] 连洪燕.浅谈高校《园林艺术》课程中人文素养的构建提高[J].科技信息,2012(18):176.

作者简介:李晓颖(1977—),女,河南西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休闲农业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孙聪(199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风景园林本科生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