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条大河流淌传奇故事
——电视剧《运河风流》创作谈

2022-11-06昃文江

齐鲁艺苑 2022年4期
关键词:风流家训运河

昃文江

(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作为编剧,回顾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从采风调研、酝酿故事,到确定人物、铺排大纲,再到完成剧本、数度修改,我花费了近四年时间。通过查资料、做采访,渐渐地主题从模糊到清晰,从无力到有力,从苍白到丰富;情节从杂乱到条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精密;人物从呆板到生动,从单一到多元,从冰冷到温润。一路走来,颇有感悟。

一、为什么要写《运河风流》?

(一)艺术使命与文化价值

《运河风流》的主题与切入角度是家风家训。中华民族对于家族有着特殊的情感,如果说血缘是一条基因纽带,那么家风、家训,则是一条无形的文化纽带,它凝聚着祖祖辈辈的良苦用心,它将祖先世代感悟凝练出的人生道理,苦口婆心、略带严肃地告诉后世子孙,一代代通过言传身教,把一个个稚嫩的生命抚养成有气节、有担当的人。这个主题与角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值得去书写与歌颂,创作这样一部有份量、有意义的电视剧作品,是一名剧作者应该担负的艺术使命和文化担当。

《运河风流》的故事发生在民国,那是一个乱世,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但就在这样一个时代,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家训还在努力延续,还在督促后人,指导后人。在剧中,我们试图写出官员的正气、商人的信义、文人的骨气,虽然他们是乱世中的少数坚守者,但却是我们为人做事的楷模与榜样,是传承千百年来家风家训的践行者。历史是现实的镜子,通过艺术化的塑造,我们要让今天的观众在看完《运河风流》后,有一点感悟,有一点感叹。让官员向黄子荣学习当官之操守,商人学习宋鲁生经商之诚信,文人学习杨春早做学问之气节。如果真能对广大观众有一点触动,也就实现了作为一部影视剧的艺术使命和文化价值。

(二)生活感动与创作冲动

《运河风流》是经过查阅资料、实地采访、调查研究、反复思考,才千呼万唤出来的故事。作为编剧,要用眼去观察岁月的痕迹,用脚去丈量时代的变迁,用手去感触历史的温度,用心去体察人生的百味。在文艺创作中,只有吃的是草,挤出的才是奶。创作者必须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动真情、动真容,作品才能有质感和时代感。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了太多让人钦佩的人物,太多让人感动的故事,太多让人叫绝的细节,太多让人激动的情节,有了感动与激情做动力,有了情节与细节做素材,才有了创作的冲动与底气。在采访中,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个家族族长犯了家规,按他的身份与权力,完全可以免于受罚,但他却没有这么做,他召集族人来到祠堂,命人用藤条当众鞭打自己,刚开始,行刑族人不敢动手,但他最终还是逼着族人对自己动用家法,惩戒完毕后,面对祠堂里列祖列宗的牌位和满院族人,他说,如果今天自己逃避惩罚,家规家训就成了摆设,他要通过自己受罚,让族人受到警戒。鞭子打在这位老族长身上,也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依靠得不就是一代代对传统道德规范与品德操守的坚守吗?就是这份一丝不苟与执着倔强,才撑起了一个个家族的脊梁,正因为有了一个个小家的坚持,才真正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像这样的感动,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发现了很多,我都尽力将其融入剧情当中。

二、如何写好《运河风流》?

(一)要着力抓好大运河这个意象

首先,大运河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大运河是一条人工河,经历了几个朝代修建才贯通成型。它的修建与挖掘,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辛勤汗水,大运河的贯通,不仅是一条水道的贯通,更是一种精神的贯通与延续,而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家规家训,其实也是如此,他们在意象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其次,大运河是力量与希望的化身,具有双层含义。

大运河兴盛近千年,到了近代,随着漕运衰落,特别是铁路通车,最终衰败。而中华民族的家规家训以及许多宝贵精神财富,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思潮传入,随着国家羸弱,社会动荡,纷纷遭到质疑与破坏,与大运河面临着相似的命运。大运河最终衰落了,我们的精神血脉是不是也会一蹶不振呢?这是当时富有忧患意识的诸多有识之士最大的惶恐。这部剧,也在试图努力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现实中的大运河无法再恢复往日的繁华,但中华民族精神上的民族之河,是不会衰落与枯竭的。

最后,大运河能体现一种别样风情,营造一种水乡灵动。

水在中国文化中富有灵动特性,剧名中有运河二字,立刻能够让人想象出一幅河畔垂柳、孤帆远影、百舸争流的画面,能够体现主题、描绘风格、展现意境。而且在剧中,我着力将运河拉纤、船队远行、祭拜河神等沿河风情风貌与人文地理有机融入到剧情当中,让运河的别样风情自然而然得到体现与突出,而不是为了写运河而去生硬地展示运河。

(二)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写家风家训

《运河风流》写的是家风家训,歌颂的是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其魂魄和脊柱。但在为家风家训鼓掌欢呼,褒奖其积极作用之时,我们也要冷静地注意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家训,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熔炼,部分内容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些条文甚至已然成了糟粕,这就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所以,在《运河风流》中,除写好守规矩之外,还要写好敢于破旧规矩、勇于立新规矩。譬如,主人公黄子荣不忍看到商家宋鲁生因对手官商勾结,将被致于死地的命运,于是亲自赶到滕州车站过问车皮被扣一事,后来为帮宋家调拨车头,亲自给分管铁路的郑三民打去电话。按照黄家教条陈旧的规矩,像这样的事不应去管,但黄子荣却从“公正”二字出发,对“官商不通”的家规,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更高级的践行。黄家如此,宋家也如此,杨家亦如此,勇于突破,大胆革新,这是历史的必然,是规律的必然,是时代的必然,通过写守规矩,塑造人物的道德与情操,通过写破规矩,塑造人物的胆量与气魄,通过写立规矩,塑造人物的智慧与胸襟。写黄、宋、杨三家对于家规家训的态度,其实也是写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不断进取。

三、《运河风流》的主要创作手法

(一)小人物折射大历史

在创作之初,总编剧高满堂定下的基调是要追求大精神、大境界、大情怀,但要想实现这个大字,却让人绞尽脑汁,我跟他商量后,最终决定以小博大,用小角度、小人物来承载这个大字。打个比喻来说,我们知道太阳光无比耀眼夺目,但却只有用一滴水珠才能折射出七彩光辉。一味称赞和夸奖,那是报告团,是表彰会,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背景下,体察、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才能让宏大的主题更亲切、更具人性、更有说服力。

《运河风流》所写的是一群普通人,他们生活在济宁这样一个北方普通县城里,他们当中没有改变历史的伟人与圣人,没有富甲一方的豪商大贾,没有名满华夏的文豪巨匠,也没有军功显赫的一方名将。黄、宋、杨三人虽然号称济宁三杰,但充其量就是个地方名人。他们在剧中的事迹,虽然也让人钦佩歌颂,却不是那种轰动全国,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他们更多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而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历史是一条缓慢前行的大河,作为普通人,我们都是这条大河里的一朵水花,无力改变河流前行的方向,但却有让自己活得精彩,活得璀璨的权力,当尽力跃出水面的那一刻,我们或许会被迅速蒸发,但用自己的行为给后面千千万万的水滴做出了榜样,告诉他们,不能随波逐流,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自甘庸俗,而不去向往高贵与美好。

(二)群像写法

《运河风流》用得不是众星捧月的创作方法,它写的是群像,写的是运河畔官、商、文、兵、匪等各色人物。虽说黄子荣是全剧男一号,但他不是月亮,而是璀璨群星中最闪耀的一颗。之所以用群像来写,跟主题和风格有关。上面谈到,该剧写得是家风家训,而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延绵传承的一个重要群体特色,不分职业,不分阶层,每个家庭都有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大户人家撰写雕刻,供奉祠堂;小户人家简单誊写,放在家中;即使没有条件,也多口口相传,彼此提醒。可以说,家风家训是弥漫在我们身边的一种文化氛围,所以,要想将家风家训写透,写细,写出深度与广度,单靠一个家族架构很难完成,因此,在剧中选取了多个家庭,其中有文,有武,有商,有官,有大家,有小家,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侧面去思考,去剖析,去赞美,去批判。另外,运河风情还是全剧有别于其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而要想深入展现运河风情,仅仅用镜头展现一点沿岸风光是肤浅的,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上还是要去写各色运河人家和运河儿女。在剧中,主要人物身份与职业,几乎都与运河有关。黄家世代为官,祖上曾做过管运河的官员,黄子荣为官之后,也是经常要面临修河清淤等具体事务。一片云是匪,却是水匪,她上马打枪,下河驾船,开口能唱运河小调,是一朵让人疼、让人爱,带着水珠的湿漉漉的野荷花。宋家世代经商,但追根溯源还是起于运河,靠带商队贩运货物兴盛百年,当传到宋鲁生手上时,虽然运河已然衰落,但当他跟白大可运军粮赌命之时,最终还是老运河帮了他,救了他,救了宋家。这样的故事,在剧中比比皆是,在创作时我尽力将每个人物都跟运河挂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来展现老运河的波澜与涟漪。

四、谈谈《运河风流》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一部电视剧中主要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生动,是否具有时代的典型意义,是作品能否被观众认可,能否得到好评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剧本创作之初,想清楚主要人物的定位,把握好主要人物的特点至关重要。

(一)黄子荣

他是全剧的男一号,这个人物是最难写的。为什么难写呢?因为他太正,太好,太优秀。他出身名门,青年中举,壮年为官,学识渊博,能力出众,一表人才,可以说是当时民众心目中的完人。文学创作中有这样一个规律:恶人好写,小人好写,有毛病的人也好写,但完人却最难写。我们看到过太多失败的“高大全”人物形象,创作者写得毫无激情,观众看得昏昏欲睡。对于写黄子荣,我太担心了,我担心笔下人物也落入俗套和窠臼。于是我大量查阅历史资料,试图去寻找奇特,探求怪异,但最终发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基层的普通官员,大多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从小生长在家教严明的大家庭中,接受良好教育,并受到家风家训的熏陶,后来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政府委派官职,然后在岗位上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封建制度的弊端确实罄竹难书,在此无法详尽评述,但单从人的个体层面去看,这批在基层从政的知识分子,多数还是优秀的,这种优秀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生命底色与人格常态。如果偏离了这种常态,其实是偏离了史实。将这点思考向总编剧汇报之后,得到了他的认可,于是,我进一步思考这群优秀者背后的东西,试图在这种常态中寻求与众不同之处。最终,让我找到了,在风光背后,我听到躲藏在书房里的几声长叹;在他们走出官衙之后,在街角转身一刹那,我看到了他们脸上的几滴泪花。这些长叹,这些泪花,是像黄子荣这样的精英知识分子太多不好说,不便说,不能说的伤痕与隐痛。我意识到,这些内容其实就是我们要写的黄子荣风光背后的东西。

黄子荣的伤痕与隐痛,来自太多规矩的捆绑,来自太多道德的束缚,他在剧中将面对太多两难的选择,有时一旦选错,将是万劫不复,但他往往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却又不得不那样选择。

黄家的家规家训教导黄子荣不可贪赃,不可挪用公银。但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土匪将老疙瘩绑票索取赎金,为了凑钱,黄家倾其所有,却仍旧不够,妻子鼓动黄子荣用刚收上的当地税金临时顶替,黄子荣却拒绝了妻子的要求,因为他知道,一旦这样选择,祖祖辈辈沉下来的名誉就会毁于一旦,他将会成为被先辈和百姓唾弃的罪人,因此,最终他选择了亲上匪山,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儿子的性命,而作为顶梁柱的他一旦被杀,黄家将面临塌天之苦,但他此刻却没有其他选择,他坚守这份清白的代价,太重太沉,也太过残酷。

黄家的家规家训教导黄子荣要官匪不通,否则官匪勾结,法令难行。但想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在剧中,黄子荣遇到的是一片云,她不仅是义匪,而且对黄子荣有情有义,一往情深,为救黄子荣几次险些丢命。为等黄子荣,耽误了大好青春。面对这样的痴情女子,黄子荣怎能视而不见、泰然自若?

黄家的家规家训教导黄子荣要官商不通,否则官商勾结,腐败滋生。但想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在剧中,黄子荣遇到的是宋鲁生,是一个将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商人,是一个对黄家几次暗中帮助而不图回报的人,当面对宋鲁生遭到对手陷害濒临破产的困境时,当看到津浦铁路的运输秩序被不法商人搅乱时,黄子荣能不施以援手,尽力相帮?

在两难中塑造黄子荣,让他在人情与律法之间做出选择,在舍生和取义之间做出选择,在天理与人欲之间做出选择,在完成了一次次艰难选择之后,黄子荣也就真正完成了强健人格的锻造和确立,这个人物也就摆脱了高大全的困扰,拥有了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二)一片云

全剧女一号,是一个有血有肉、敢想敢为、敢爱敢恨的奇女子。她与黄子荣的爱情是全剧最为重要的情感线,把这段爱情写扎实、写生动,这个人物也就成了。关于一片云的爱情,我思量了很久,试图努力找到一个她爱黄子荣的深层理由。最终我想到了野蛮与文明这样一组关系。黄子荣有文化,有学识,重礼仪,有修养,而一片云却不读书,不认字,不守规矩,更没有理想与信念,粗俗而浅薄。两人之间很像文明与野蛮的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当野蛮遭遇文明之时,经过激烈的磨合与碰撞之后,野蛮往往会被文明改造、同化,甚至在无意识中被文明征服。一片云欣赏黄子荣的才华,赞赏黄子荣的胆识,钦佩黄子荣的品德,在欣赏、赞赏和钦佩中,对自己的过往产生了自卑,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向往与要求,她对黄子荣先是尊重,进而敬重,终生爱慕。反过来说黄子荣对一片云的态度,刚开始黄子荣轻视一片云,但慢慢被一片云身上的那份率真、那份豪爽吸引,就像文明在改造野蛮的同时,本身也被异化,也被改造,也被有意无意注入了活力与力量。在剧中我写了这样一场小戏,黄子荣被一片云扣押在飞鱼岛多日,被放回家后,家人给他备酒压惊,因为在飞鱼岛与一片云等众土匪相处多日,黄子荣多多少少沾染了土匪们的豪气,回家后不用酒盅而改成用碗喝酒。一个小小的细节,表现了黄子荣压抑太久后,对江湖、对无拘无束的生活,潜意识里的向往。而一片云在放黄子荣走后,在跟丫鬟樱桃喝酒时,竟然主动提出把碗换成小酒盅,这是她受黄子荣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表现了她对文明生活的肯定和向往。

(三)宋鲁生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他的话,那就是信义、眼界、智慧。诚信是商人之本,也是宋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规家训。宋鲁生在剧中除了严守诚信之外,还在信的前面加上了个大写的义字。黄宋两家存有世仇,宋鲁生的父亲宋长贵教条遵守祖训,非但不化解两家矛盾,反倒将恩怨越结越深。但宋鲁生却明白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他深明大义,在民选济宁县知事时,违抗父命,顾全大局,将票投给黄子荣。当黄子荣的儿子与自己的儿子同时被土匪绑票后,他没有仅仅营救自己的儿子,而是倾其所有,将两个孩子一并赎回。当他跟宿敌白大可运军粮赌命,九死一生最终获胜后,他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撕掉赌约,尽泯恩仇,放对手一马。作为一名商人,宋鲁生在境界与层次上,已超越父辈仅仅信守诚信的层面,他真正履行了信义天下的家训。眼界和智慧也是宋鲁生的特点。他年轻时走南闯北,经多见广,明白铁路必然代替运河。因此,他回到济宁后,三番五次劝说父亲放弃眼前利益,解散船队。在遭受那胖子压价盘剥的时候,他绕开那胖子直接与上海洋人联系,并最终用智慧征服洋人,赢得生意上的胜利。作为一个生意人,宋鲁生赢在眼界、格局和智慧上,都称得上民国时期新一代商人的翘楚,他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为一体,是那个时期中国北方商人的进步代表。

(四)杨春早

写好这个人物,重点要把握好“三气”,分别是骨气、脾气和神气。先说说骨气。骨气是中国文人的特质,“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文人用流传千古的诗句,表达了他们追求气节的决心。杨家世代从文,家训是洁身正骨,杨春早在剧中更是严守这条家训。面对日军要磨运河碑,他不惧死亡,宁可舍命,也要守住这意义重大的历史证物。日本人命他宣讲孔孟之道与日中亲善关系,他宁肯用哑药自残,也绝不向日本人屈服。杨春早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铁骨铮铮,写好了骨气,杨春早这个人物就有了魂魄。再说说脾气与神气,黄子荣与宋鲁生在剧中是含蓄之人,喜怒不形于色,但杨春早却不然,他是一个喜欢把情绪挂在脸上的人。因为有才学和名望,因此他恃才傲物,脾气很大,神气也很大。对看不惯的人他会发脾气,对不投心意的事他会发脾气,哪怕自己有错在先,他还会大发脾气。当得意之时,他更是神气洋洋、喜形于色,甚至得意忘形。可以说,发脾气、抖神气是杨春早为人做事的一种风格。如果说骨气是杨春早之魂魄,那么脾气和神气则是他的外形,只不过写他的脾气和神气时,不能写得像常人般庸俗,而要写出他发脾气时的可爱,写出他抖神气时的有趣。另外,在创作杨春早时,还有意给他增加了一个颇有喜感的特点,那就是怕老婆。不管在外面如何大发脾气,大拽神气,但回到家里,只要老婆一句“听话!”他便立刻泄了神气,蔫了脾气。虽然是一个小点,却给这个人物增加了不少喜剧色彩和人性味道,并且也符合当下中国特色国情,与当下观众容易形成共鸣。

《运河风流》终于播出了,与这条老运河相处出了别样的感情,在脚下,在眼中,在梦里,在笔端。希望有机会能再到运河畔走一走,站一站,看一看,再用清凉的河水洗一把脸上的暑气,或许抬头的刹那,就在不远处的柳荫下依偎着黄子荣与一片云;在码头边的商船上忙碌着宋鲁生;在西鲁学堂的教室里端坐着杨春早与一群正背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学童;在遥远的城楼上,一身戎装的裘大炮正横刀立马,镇守城池;而在运河的水面上,一曲飘荡了千百年的悠扬渔歌隐隐传来……

猜你喜欢

风流家训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轮上风流载春秋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鸡冠花
芳华不再亦风流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