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创新与构建

2022-11-06侯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动画设计

侯赠

中国动画近年来在新媒体语境下快速发展,动画角色设计利用新媒体特性对中国动画发展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动画角色设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外形设计,而是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进行个性化构建,并在动画发展中承载更多的职责。动画角色设计已经从被动服务情节演绎发展到主动引领时尚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推动市场发展。动画角色已经从纯粹的表演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的朋友并长久陪伴。以数媒语境为研究背景分析当下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创新与不足,并重新思考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构建路径。

新媒体语境;动画角色设计;虚拟人物;设计母本;设计思维;个性化

在数字媒体技术推进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动画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国动画创新的最大焦点就是中国动画民族化,而且也容易在创新过程中把中国动画民族化片面地理解为中国动画视觉风格民族化,例如动画画面具有中国水墨的特色或角色设计借用中国艺术元素等形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动画一直在这个“民族性”构成上进行开拓,但是其结果并没有对中国动画起到更大的推进,反而局限了中国动画创作的思维和空间。

动画角色作为动画视觉和风格最为突出的构成元素,在动画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过去十几年,中国动画在创作中一直把动画角色设计作为中国动画民族化表现的研究重点。从颜色到服饰,再到肢体动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动画角色也被民族性元素所禁锢。直到最近几年中国几部国产原创动画电影成功推出,才让我们重新开始思考中国原创动画发展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也让中国动画创作者在动画角色设计上重新开始自由的创新。

动画角色设计从开始给涉足行业的初学者进行教授时就告知动画角色设计虽然是动画前期制作设计的重点之一(与动画场景设计和动画分镜头设计共称为动画前期三大重点设计),但是动画角色设计是一个与动画风格和动画情节有紧密联系的设计过程,就好像动画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专业一样。动画角色设计不但要从专业理论出发,还要从专业制作过程出发。如果我们只是以单一环节的动画角色设计视角看待角色设计,那么设计的角色永远是局限的、僵硬的。这也是中国动画角色民族性设计研究到最后意义和作用不突出的原因之一。

当下中国动画角色设计不是阻止民族化探索,而是我们进行探索的角度和出发点应当有所改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借鉴与运用不能停留在视觉表层的表现,而是要结合新媒体传播形式进行领会和传承,就好比中国原创动画《大鱼海棠》借鉴了庄子思想,角色借用鱼去唤起观众对庄子思想的共鸣,但是情节设计上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表现还是因为设计内涵薄弱而让观众最后对于角色鱼的认知只能停留在鱼的具象上,角色鱼没能在新媒体语境下诠释出中国道家意境的设计感,进而不能很好地传递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应该从表现转移到内涵,更注重其个性化构建,这才会让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在新媒体时代支撑起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外衣并穿得“可体”。

1.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母本和语言的创新与构建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角色设计个性化是中国动画必须要创新的重点。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在研究日美动画的基础上有一套设计理论和规则,整套理论能够很好地概述动画角色设计的程序和规则。虽然理论也提到让创作者结合剧情和动画风格来设定角色,但是当设计要求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时候,传统的动画角色设计理论就失去了中国动画角色创作的范本,创作者只能从动画史论中借鉴中国20世纪的原创动画角色设计样本去推理中国动画民族性角色设计,进而形成了后来我们所看到的中国民族性动画设计作品和理论。但是这些方法让我们更执着于运用动画角色表层设计的民族元素,角色脱去这些元素服饰之后还是赤裸裸的日式或美式动画角色模型,并没有明显地推进中国动画提升。留在观众心中的角色形象并不鲜明,反而是最近几年中国原创动画崛起让我们再次关注到动画角色设计。

回看过去几十年中国动画在世界产生影响的作品,起初是靠独特技术创作的艺术形式带动角色风格设计赢得世界的认可。动画情节多以中国古代故事为依托,结合中国早期艺术家擅长的绘画手法形成早期中国动画角色的表现形式,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随后中国动画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向国外学习动画技术,在受到日本和美国动画产业制作流程的影响下,其角色设计也偏重日美动画设计形式。其原因之一是对动画产业制作流程的全面服从,认为以日本动画角色设计或者美国动画角色设计更能够适配其两国动画制作软件,进一步融入衔接其两国动画产业制作过程。创作者不愿意去突破这个形式,或者即便再创新也是在国外动画产业制作流程的框架里去设计,自然动画角色的设计很难以中国动画故事叙事形式去承载故事角色的灵魂。

另外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在中国动画情节表现内容以当下生活或者未来生活为时空背景的时候,没有本国参照的范本,动画角色设计没有找到中国动画角色的范式模型。比如在日本宫崎骏的动画女主角和美国迪斯尼的公主系列(这里指迪斯尼动画中的女主角)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创作者有着自己角色设计的形式法则,甚至可以说国外的动画角色在去掉头发和服饰之后,角色裸体的样子几乎都相似,无论从身高比例到肢体结构,还是从脸型设计到五官设计,她们都有着共通性。这样的裸体我们可以说就是国外动画角色设计的母本或者模板,其发型和服饰就是设计的语言。日本宫崎骏的女主角在发型和服饰的设计下能够胜任各种宫崎骏动画故事情节的表演。如果说日本宫崎骏的动画有着共性的故事内涵导致角色可以出现共通性,那么迪斯尼公司的公主角色所表现的时代就各不相同,从欧美“公主”到印第安“公主”,从非洲“公主”到亚洲“公主”,在文化背景和情节差异性巨大的情况下,迪斯尼利用其动画角色设计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能够情节表演且具有标志性的女公主角色。所以我国动画应当首先建立自己的一个母本,而我们在接触到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之后都是在日美动画的角色设计的母本上进行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创作,所以即便角色设计表层运用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和图形,仍然感觉是一个外国人在穿着中国服饰表演中国故事。反而之前中国动画辉煌时期的动画作品中的角色是丝毫看不出日本动画角色和美国动画角色母本的影子,这也是那个时代中国动画辉煌的原因。而当下新媒体时代,动画角色的母本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征,也更容易暴露出角色设计的趋同性,所以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需要动画角色设计母本的创新,而这种母本创新应当在中国传统艺术表现中进行提炼构建。

中国老一辈动画角色创作者更多的是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在动画角色设计的表现中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法则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这种角色创作出来后我们在没有情节和场景的衬托下就能感受到角色的民族性特征。之前他们创作的时候没有受到当代动画制作软件的限制,但是动画制作产业化下的流程并不能成为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发展的阻碍。从中国最近几部具有影响的动画片中可以看到,中国动画角色开始在角色母本上进行突破,比如《姜子牙》中的男主角姜子牙在三维动画角色设计上已经突破三维软件的禁锢,在角色形体上摆脱了传统美式动画的肌肉英雄模式,也摆脱了三维大眼睛和大嘴巴等三维常用设计形式,而是将角色设计成具有中国文人画中人物的清瘦骨感和沧桑感。所以该角色创作出来后能够让观众明显地感受到中国民族气息,快速地识别出角色的中国特征,而不是像美国迪斯尼《花木兰》中的花木兰角色,即便角色在眼睛表现上参考了中国人小眼睛长眼缝的特征,但是我们还是觉得角色如果单独从场景和剧情中出抽离出来,反而像我们所说的失去中国动画角色母本的设计,也就是外国人穿着中国衣服的感觉。由此可见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母本和语言的创新与构建源于对中国文化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并不会被动画制作流程所禁锢。反而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母本的民族化表达与新媒体文化语境表达形成共通性之后,会推进角色设计语言更加自然地在角色身上呈现。新媒体语境为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语言构建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展示平台,也进一步推进中国动画民族化的进程。新媒体时代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母本和语言的构建能让中国动画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环境中更为快速地被世界所解读和识别,在世界动画中彰显自己的动画艺术语言,形成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设计中的范本。

2.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角色气质内涵本土化创新与构建

中国动画在向国外学习时,受到动画市场的影响,创作者在进行角色设计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进而变得很被动,也逐渐失去了探索的勇气和方向。近几年中国动画的崛起给中国动画大胆创新提供了勇气。动画发展到当下,动画技术在各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从三维动画伴随技术突破冲击动画市场发展到现在,动画市场又逐渐恢复动画艺术性引领动画发展的局面。近年来世界动画票房收益良好的影片多半是以动画情节性和艺术性取胜,动画的宣传和卖点也从早前技术炫酷和视觉冲击变成当下情节创意性和视觉艺术性。由此可见动画角色设计也应当更注重角色气质和内涵,纯粹的角色服饰和外貌设计在当下已不足以满足观众对动画欣赏的需求,动画观众也随着新媒体时代动画制作的创新,进而对动画欣赏和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画角色作为动画核心和镜头画面视觉主体,在新媒体时代下也应当从动画发展趋势中重新深入定位动画角色设计。

中国动画受到国外动画教学理论和行业制作实践的影响,动画角色设计在角色气质和内涵上也以模仿美式幽默或者日式无厘头为主要方式,在行为表演上追求动画表演夸张性,动画角色表演的行为显然失去了中国动画角色的气质。中国早期动画电影承袭了“言不尽意”的“轻言”传统,在影片中表现为台词与对白等文本较少,存在大量的留白。在中国早期动画《骄傲的将军》和《大闹天宫》中可以看出角色表演透露着中国戏曲舞台的表演特征,因为情节设计需求,角色外形设计也借鉴了中国戏曲元素,所以整个动画角色表演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重新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再设计,展现出中国动画角色独有的角色气质。动画《山水情》则是将中国文学和中国绘画的内涵用动画角色表演传达得淋漓尽致,其动画中的角色外形设计也是照搬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绘画方式,配上中国绘画风格的场景设计,运用简洁的表演表现中国绘画意境的审美形式,形成中国动画角色独有的艺术魅力。从上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动画角色没有模仿国外动画角色表演,但是动画角色的艺术性却完整,与影片风格和谐,即便在当下看这些动画影片依旧可以赢得观众的认可。由此可见动画角色气质和内涵设计是可以跨越时代发展而长久被肯定的,中国独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是完全可以支撑当下新媒体时代中国动画创作发展需求的。对比当下中国动画表现的情节,也许情节不是中国古代时空背景,是当下生活或者科幻时空,角色表演和角色言语依然可以无形中透露出中国动画角色的气质和内涵,这才是中国动画角色气质内涵创新的突破口。所以中国动画进行角色设计时,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角色性格表现和中国影像角色表演的技巧,让角色设计做到神貌合一,这样构建角色气质内涵本土化设计,才能让中国动画角色找到自己的灵魂。

在《大鱼海棠》动画中的灵婆角色更进一步地让观众感觉到该故事的民族性特征,该角色在外形上借鉴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乌纱帽和腰带等官员服饰元素,形体和五官设计上巧妙地将动物和人体进行了拼接融合,而不是单纯的动物头加人的身体。在灵婆的设计中,将只能看见一只眼睛的鱼身侧面形体特征与灵婆独眼的特征巧妙设计在一起,同时鱼的上鳍和下鳍正好形成角色乌纱帽的双翘,让帽子更具有中国古代官帽形体的特征,整个设计单单从外形上就颇具中国神话角色的气质,然而在动作和配音上也是参照中国宦官贼臣的戏剧表演,动作矫揉造作又时而故意缓停,表现出一副中国式的不屑与傲慢,同时角色对白语气也阴阳怪气,逼真地展现出中国文化中妖怪角色的特征。角色没用无厘头的搞怪和美式夸张的行为动作,角色性格特征通过角色气质和内涵让本来在外形设计上特征明显的角色更加生动,然而这些特征背后是通过对中国人文社会和日常生活仔细观察进一步设计出来的。我们在向外探寻事物表现的时候也需要向内探寻事物的灵魂,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更需要从中国文化和生活中去构建自己的设计路径,这样才能让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真正拥有自己的灵魂,这样的角色设计才能更贴合中国故事情节下的表演,才能够赋予角色更强烈的中国气息并在世界动画中彰显自己独特的艺术性。

在新媒体时代下,动画角色气质内涵是动画作品持久影响和传播的源动力,也是中国动画以自我个性在信息快速传播时代被凸显的手段,更是中国动画再次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中赢得自己行业地位的途径。如果中国动画角色的气质内涵本土化不明显很容易迷失在新媒体主动传播的时代中,在新媒体资源繁多的环境中,全球的动画作品汇聚在新媒体自由传播的浩瀚平台中,中国动画角色气质内涵本土化创新才能被观众识别,构建中国动画角色气质内涵本土化也是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发展所需。

3.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引导动画市场创新与构建

新媒体时代的特性让动画市场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动画产业中动画角色是最能够成就动画IP,带动动画产业发展的,动画角色设计也成为新媒体时代动画市场创新发展的途径之一。动画角色在整个动画影片中最具有标志性,最能够获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动画周边延展也更多地从动画角色做起。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实现了从动画周边延展发展到现在的动画IP设计。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动画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进一步拉动动画电影市场。在网络没有快速发展的年代,观众获得动画的途径是院线和电视,动画角色也都是在动画播放获得肯定之后再进一步推进动画周边延展的发展。但是当下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和传媒形式的快速变化,动画角色在影片宣传的时候就有可能获得观众的认可,进而引导和推动动画市场。

之前在电视快速发展的年代,日本动画《圣斗士星矢》就改变了以往通过漫画更新推进动画更新的制作模式,因为当时电视的传播速度是比漫画出版传播速度更快,而该剧动画推出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喜爱,后来《圣斗士星矢》的动画更新要早于漫画,是动画在引领该剧的推进更新。在动画制作中进一步加强了动画角色圣衣的设计,设计的圣衣能够在拆解后按照人体结构和机械构成原理合理的穿在角色身上,虽然这样创作会给影片制作加大难度和工作量,但是正是因为创作者的执着努力,使得该剧后来推进周边延展时,当时动画角色和圣衣的设计稿可以直接当作工业产品设计图纸,直接制作成可以拆卸组装的圣衣玩具和动画角色手办,提升了动画周边延展的生产效率。该动画在影片和周边延展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当下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动画对市场的引导就更应该结合当下快速有效的传播途径进行设计,从中国近年来的《大鱼海棠》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看出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对中国动画的推进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观众将中国动画技术奋发图强的提升结合为国增光的爱国情怀进一步促进了影片的市场推广,另一方面动画角色自带的民族气质唤起观众对中国动画的共鸣。《大鱼海棠》在放映之前就利用网络平台获得了大量的IP流量,影片中的大鱼和人物等角色造型在庄子文化的背景衬托下,为影片增加了幻想空间和宣传热点,而影片正式公映后观众看到中国独立完成且制作水准国际化的中国动画,更是坚信中国动画崛起的信心,同时通过新媒体进一步拉近了国人与国产动画的距离。《哪吒之魔童降世》又进一步向国人证实了中国三维动画制作水平,其角色设计更是大胆地设计了一个黑眼圈的“丧萌”形象,该形象没有固搬传统哪吒形象阳光化的设计,在角色造型中有意留长角色头发并配上一件中国图形纹样的小马甲,同时加上一条具有现代宽松板裤剪裁形式的扎腰裤,让角色能够在中国古代服饰基础上呈现出一种中国现代小男孩的气质,与当下的儿童形成共鸣,既符合动画故事背景时代的要求,又能满足当下观众对角色的审美需求,让角色多了一些贴近生活的气息。后来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很多儿童也把发型打造成该剧哪吒角色的相似发型,哪吒的角色IP更是出现在网络、包装、玩具和服饰等多种周边延展中,因为哪吒的角色设计在具备故事叙事表现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了当下时尚流行元素,能够让角色设计融进当下生活的视觉设计和产品设计中,进而在新媒体的推广中带来快速的市场导向性。

由此可见动画角色设计在当下新媒体传播的路径中很容易从剧情以外的地方获得观众的共鸣。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气质和内涵是很容易帮助动画角色制造热点,推进动画市场发展。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是可以将中国艺术特征结合动漫流行元素再设计,进而推动动画IP产业市场发展。所以说,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是动画市场创新的有效途径。

同时从日美动画市场发展可以发现动画角色获得观众持续关注和喜爱的原因之一是角色本来演绎的人设具有支撑观众精神需求的品质和内涵,当观众多年后看到该角色时,还是能够从角色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这也是动画角色引导市场走向的原因。而这种精神的呈现是中国当下动画角色设计创新的重点。从当下中国几部成功的动画影片可以看出角色设计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都在以当下中国文化呈现的生活思维和历史思维来演绎情节,所以观众看完之后总能从角色表演中找到与之共情的部分,从角色设计中找到共鸣点。这种共鸣的导向也会让观众进一步接受该导向下的动画形象。

新媒体语境下动画角色设计引导动画市场创新和构建过程中,一方面是依靠动画角色设计艺术性所推动的,另一方面也是借助新媒体传媒特性来推动的。新媒体语境为中国动画市场创新和构建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角色设计已经从传统的角色设计服务动画剧情,发展到如今成为动画IP流量的主要推动因素。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更是中国文化输出和中国动画艺术呈现的快速有效途径,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已经成为引导动画市场创新的主要动力,但是要引导中国动画市场的构建,中国动画角色设计首先要占据本土动画消费市场,在引导观众对本国动画角色和动画风格的认可,才能进一步推进观众对动画情节及情节所渗透的精神和文化所感动,只有观众感动的动画才有可能获得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观众的接受。动画角色设计营造的动画IP流量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动画的自信,与此同时占据中国这个庞大的动画市场会进一步影响或引起世界动画市场对其关注和效仿,促使全球动画市场对中国动画消费市场的跟进,进而实现中国动画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

4.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角色设计者多维度设计思维创新与构建

在当下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思维要更加多样化,动画角色已经从传统的表演任务发展到当今兼具文化传播、市场营销、时尚导向等重任,对中国动画角色设计者自身的创作水准也要求越来越高。动画角色设计者作为中国动画发展的主要推动群体之一,在从事动画角色设计的时候将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很多理论在分析研究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创作者的出发点,即便创作者都意识到的理论阐述的问题,但是在创作的时候该如何回避和解决并不是单纯理论提出认知后创作者就能直接解决。在中国动画角色创作中,对于动画角色设计者的培养需要更为深入的综合性教育,动画创作者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哲学认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不是单纯理论的熟知,需要能够领会并进一步的传达,同时还需针对动画影片本身确立自己的角色设计风格。动画角色设计者在创作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影片风格制定下的角色创作,当然这没有错误,但是单一传统的动画角色创作往往很难让动画角色在当下新媒体时代承载更多的角色职责,甚至会因为强调动画角色意境的设计而再次限制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创新。就好像当下很多漫画家在创作的时候都刻意设计自己漫画角色独特的母本,其中当下流行的泡泡玛特(POP MART)玩具具有很突出的角色IP设计,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插画爱好者追随,但是这些爱好者的设计作品又都被禁锢在泡泡玛特的母本当中,都有泡泡玛特的影子,对受其影响的插画爱好者进行独立创作是一件坏事。

回顾绘画的历史,也不难发现绘画艺术的前进也是在不断的创作手法创新和艺术内涵创新的基础之上推进的,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创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在动画技术上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完成世界级别制作水准的动画是没有问题的,其难点是动画角色设计的内涵表现。有观点会认为情节设计会引导角色表演,角色内涵多半是由剧本设计来体现的,这个观点在动画创作中是不准确的,动画角色表演不能像传统电影中的角色表演,电影中的演员能够发挥其表演水平控制角色性格和气质,动画角色的表演不能像电影演员一样去彰显角色表演时的细微表现。比如我们所说的眉目传情等情绪在动画角色中是很难依靠角色五官和面部表情的微妙运动去设计传达,针对动画角色的性格和气质需要动画角色凭借外貌服饰设计加上角色肢体表演才能完整地呈现,而这里的角色表演更多的是指凭借角色的肢体动作和声音等视听突出明显的表演,而不是微妙的表情变化,有点像舞台戏剧表演的特征。所以动画创作者在进行动画角色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动画角色的表演,同时还要有动画镜头画面设计感。之前日本很多动画角色设计是在漫画创作过程中确定的,动画角色的设计者又是漫画的创作者,他们在设计角色的时候就会考虑并尝试角色运动的视觉效果设计和漫画静态镜头构图设计,同时因为漫画创作者本来就是剧情创作者,他们更知道角色表现的内涵和气质,自然他们最后制作成动画的时候,角色的气质和内涵是很容易通过角色外表设计和角色表演进行呈现的。所以中国动画角色设计者除了要熟知情节的深层文学艺术以外,还需要有中国民族化的情怀和认知,在接受动画影片情节风格的框架下一定要勇于创新,这个创新是要求动画角色设计者从形体服饰、声音表演、时尚流行和文化情怀等多方面来设计一个角色,这个角色要符合当下新媒体传播的特性,能够从视觉到听觉,未来甚至到触觉都要完整,动画角色设计已经开始从情节里走到情节外,正与我们发生紧密的互动,动画角色是动画剧情里的角色也是我们当下生活中的紧密接触的虚拟人物,它甚至可以在当下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下持续和观众发生关系,带来生活和精神上的持续交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影片播放的单位时空里,动画角色设计者的设计思维构建要有意识地融进虚拟现实世界角色人物的特性,而且这种虚拟人物是在情节里和情节外共存的。

5.结语

中国动画角色设计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不再只停留于动画影片本身的艺术范围内,开始渗透于生活和文化快速发展之中。动画角色与观众的关系已经从影片里走到生活中,但其关系的持续性还是来源于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灵魂和内涵,即动画根源的文化性。新媒体语境下动画角色的“人设”效应要能够从精神世界承载观众的需求,在外部层面上中国动画角色设计要能够推进中国动画崛起,同时提升观众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利用虚拟技术延续动画角色的市场生命周期;在内部层面上中国动画角色设计要能够唤起民族团结意识,同时引导观众的社会价值观,并通过数字媒体持续导向观众的人生观,起到偶像引导作用。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动画角色设计既是在设计动画情节下的角色,也是在设计观众生活中的朋友,虽然中国动画角色是应赋予角色中国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虚拟人物,但它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更应该有生命性与时空性,并陪伴在我们当下的生活里。

猜你喜欢

动画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动画总动员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