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蕴含的新时代科学答卷

2022-11-06陈德全

政工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政治国

陈德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主席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书21个专题、109篇文章,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答“中国之问”

习主席在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坚持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内涵,进一步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处处蕴含着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哲学智慧,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践论,进一步提出和完善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力量。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丰富思想内涵,彰显出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民族性的理论品格。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行,关键就在于这一思想以原创性理论思维,在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当代、文化与实践的贯通中激发了理论创新的活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多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把基本原理、时代精华、实践智慧和文明底蕴熔于一炉,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并使之不断迸发出强大时代力量的内在机理,又阐明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完整的理念体系之所以能够接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使之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根本逻辑,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飞跃和思想升华,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说服力,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延续前三卷的清新文风和叙事风格,无论是论述宏大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还是直面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挑战,无论是习主席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抑或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地回应民生诉求百姓关切,都能举重若轻,在旁征博引中、在循循善诱中给出入情入理的分析、深入浅出的阐释,展现出科学真理的现实穿透力和强大说服力。这些都为我们准确理解历史的中国、认知现实的中国、读懂发展的中国打开了新的“思想之窗”,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什么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能够成功提供了“思想之钥”。

二、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贡献作答“世界之问”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首次发出的“世界之问”。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面对“世界之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潮流、认清世界大势、把握世界大局,为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时代美好世界”等时代课题贡献出中国力量。

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出倡议主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的坚定立场,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在合作抗疫上,呼吁“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共建家园上,发出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家园的倡议;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上,作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只有一套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宣示。这些倡议彰显中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的一贯立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动力。

为完善全球治理展现智慧担当。针对世界面临的疫情肆虐、地区冲突、全球发展进程遭受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等突出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探索为人民谋幸福与政党的责任重大课题,呼吁各政党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的责任,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实施中非合作三年规划“九项工程”,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等,为全世界描绘了一幅共同战胜经济危机、共同战胜疫情、实现合作共赢的生动画卷。这些“致广大”“尽精微”的举措有力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推动全球发展、完善全球治理开出中国良方,汇聚起共克时艰、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育新机开新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基点,正确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新理念新原则新方式。习主席在书中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许下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的美好愿景,作出“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的庄重承诺,体现了追求发展、崇尚共赢、传递希望的大国胸怀。这些不仅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同时也为构建更广泛的朋友圈、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探索了新路子。

三、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最新回应作答“人民之问”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作答人民之问,关键就是要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有新需要新要求,这给党的理论创新、治国理政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面对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提出一系列具体民生领域的新理念新思路,为各方面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人民”二字是高频词,全书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最大政治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一个也不能掉队”到“一个也不能少”,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到“生命至上、健康优先”的健康中国战略,等等,这些有效回应“人民之需”、解答“人民之问”的理论说服了人,也掌握了群众,变成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用了许多篇幅,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目标路径等作了更深刻阐述。明确“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习主席又将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概括为“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重点强调“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多次提到“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发展中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等。这些充分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向全世界展现了一系列超常政策举措,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描绘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书中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面总结了8年来脱贫攻坚取得的“5个重大历史性成就”和“7个坚持”经验启示,凝练提出了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也是实干兴邦、实干惠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好体现。

四、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答“时代之问”

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大时代课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推动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两个大局”的战略性把握。习主席强调:“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记录的时间段,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生动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大局、统筹全局、引领变局、开创新局的战略运筹,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的伟大实践,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时代厚重感和未来愿景感。从中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深刻把握和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辩证关系中所展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

“两个创造”的世界性阐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主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一个重大判断。习主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精辟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用“前无古人的创举”评价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贡献。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阐发了“两个创造”的实践特质、世界意义与文明气度,讲清楚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解决人类问题所贡献的实践精粹、文化精华和天下情怀,成功向世人昭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方向正确、驰而不息,条条道路通罗马。

“两个确立”的深刻性释义。“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把做好“两个确立”的阐释宣传作为一篇大文章,立足百年大变局、把握发展大趋势,紧扣“抓党建、强领导,战疫情、抗风险,稳经济、惠民生,固国防、谋强军”等壮阔历程,讲清楚“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有效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

“两大奇迹”的系统性回应。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制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感人故事中,讲清我们党的为民情怀和大国担当,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从百年变局中,讲好我们的外交战略、斗争策略,彰显共产党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韧精神;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比较中,讲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彰显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全面抒写了我们党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两个答案”的开创性解码。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外靠人民监督”的第一个答案,习主席给出了“内靠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贯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入阐释“两个答案”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内在关系,“两个答案”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的道理,“两个答案”对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的实践要求和应对之策,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两个答案”的给出,有力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诠释了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的根源所在、优势所在。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灯塔颂歌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露胎印花罐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亮相法兰克福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