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敦煌神女》到《九色鹿》的艺术再创造
2022-11-06姚孟洁
文| 姚孟洁
2019 年12 月,甘肃省杂技团创排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幻景式敦煌文化杂技剧《九色鹿》。该剧是在2007 年甘肃省杂技团创排的杂技剧《敦煌神女》的基础上再创作的。两剧均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图》故事。笔者作为创排这两部剧的亲历者和演员,就此谈谈甘肃杂技剧的变革之路。
创作思想不断深化
《九色鹿》讲述了在古老的秘境王国中,九色鹿和鹿灵们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无意间闯入秘境的调达不慎落水,九色鹿不顾秘境曝露的危险,决意向人类施救。调达感念于九色鹿的救命之恩,发誓绝不泄露秘境的消息。可王后沉迷于九色鹿的美丽皮毛,唆使国王在全天下悬赏九色鹿的消息,调达抵挡不住财富的诱惑,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背了誓言,带着国王的军队来到秘境,展开屠杀。秘境血流成河、生灵涂炭,九色鹿面对国王讲述了事情原委。国王对调达的背信弃义深恶痛绝,带着悔恨向九色鹿忏悔。九色鹿幻化肉身,用自己的灵魂唤醒逝去的生命。故事表现的主题是惩恶扬善、表现忠贞爱情和弘扬真善美。
从创作思想来看,《敦煌神女》以用杂技艺术表现厚重的敦煌文化为目的,进而展示地域特色和杂技艺术的观赏性,填补当时西北地区没有杂技剧的空白。《九色鹿》的创作是在党的十八大后,创作立意更加突出国家“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通过杂技艺术讲述九色鹿的博大情怀,为观众展现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以此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给予观众美的享受、深刻的启迪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为进一步繁荣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作用。
技巧更加贴切剧情
在杂技技巧方面,《敦煌神女》是将多个杂技小节目杂糅在剧情中。剧中呈现的《皮条》《钻桶》《手技》《绸吊》《鞭技》《魔术遁人》《抖空竹》等杂技节目或惊险或柔美,且都是“看家本领”,但是生搬硬套在故事情节中,观众虽然会被演员们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可细细回味时总有故事和技巧“两张皮”的感受。
《九色鹿》则将杂技技巧贴切地安置进情节发展中,把多组多门类的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编排。此外,技巧难度也要“退居让位”,即高难度的技巧展现虽然惊险刺激,但未必符合剧情需要。如《九色鹿》第一幕“舍生”,运用有串连、有结合的四个小节目技巧:集体空竹描绘森林中的祥和景象,串联顶技展现鹿精灵的俏皮形态,为观众营造出轻松和谐的生态之美;杆上倒立加入360°威亚环,双技巧结合描述九色鹿在湍急的河水中勇救调达,以技巧讲述故事的发生,用惊险推进剧情的发展。在第二幕“欲望”中,高空吊环演员幻化为皇后,魅惑妖娆,肢体在吊环上勾连、盘旋,在演唱中映射出皇后内心燃烧的欲望和贪婪。集市中,回忆起九色鹿,每个人都想起自己遇难被救的场景。集市中的生活技艺变成了闪回的关键时刻和动作样态,如传统卖艺人的顶缸变成了回忆中的巨石,技巧动作与语言声音紧密咬合,置换了动作的语境,技巧的语义发生了变化,积极地参与到叙事之中。调达在良知与欲望的犹疑纠结时,集市中百姓们的蹬鼓、钻桶、手技飞盘、顶坛、厨师的转盘、晃板、踢碗,都从生活的真实场景转换成了调达内心渴望金钱的幻象,都变成了金币翻滚、掉落、旋转的寓意,所有的杂技技巧成为幻象的运动。
由此可见,《九色鹿》中杂技技巧的编排大胆突破了以短节目串联杂技剧的蕃篱,不再墨守传统思维,既不剥离技巧的奇、险、美,又不过于追求技巧的刺激性,始终把忠于叙事和贴合情节放在首位。这是《九色鹿》作为杂技剧二次创作难能可贵的变革。
舞台美术大胆创新
《敦煌神女》以沙漠、骆驼、古树、莫高窟壁画、大佛为布景道具,古朴苍劲,使观众犹如置身其境。剧中运用威亚特技让神女“飞天”——在舞台上空来回穿梭,场面逼真、惊险、壮观。在凶恶的“火魔王”与“鹿仙”等人争战时,火光武器全是真实的,刀光剑影极具观赏性。另外,《敦煌神女》运用激光镭射灯、水幕等辅助设施,将宏大壮丽的杂技演出场面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技艺形态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较为精彩的视觉盛宴。而舞美技术历经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三维立体式的置景和声光电的单一辅助,已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视觉需要,更不能满足烘托剧情、推动情节发展的更高要求。
《九色鹿》则全方位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和舞台镜面装置等科技手段,使多变的镜面折射出光怪陆离的“梦境”、辉煌盛大的“宫城”等奇观。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唯美的服饰、新颖的表演令观众惊叹。观众看到了秘境的美丽,听到了鹿精灵的低声细语,感受到了九色鹿的神秘,如同穿越了时空,进入敦煌壁画里的情景,感受到了现代舞美艺术的震撼和高品质杂技艺术的魅力。如鹿女和牧人一对恋人的高空表演,是在剧场观众席上空演绎,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4D”效果了,既凸显杂技技巧的奇、难、险、美,又暗下伏笔隐喻着这对恋人感情之路坎坷、波折,扣人心弦。此外,《九色鹿》中的焦点角色——九色鹿,也摒弃之前的毛绒鹿偶道具,以甘肃地方传统木偶戏为创作灵感,创新性地将地方传统戏曲元素融入杂技表演,将鹿偶改为机械设计,由三名演员举着鹿头和鹿腿合作表演,使其表现形式更加生动逼真。
如果说《敦煌神女》是甘肃杂技为应对体制改革、谋求市场、填补甘肃杂技剧空白而生产的艺术作品,那么之后的《九色鹿》则体现甘肃杂技人在艺术创作思想上的变革,是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突破,是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写照。这其间唯一不变的是甘肃杂技讲述敦煌文化、传播中国故事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