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规则·工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实现框架

2022-11-05乔石磊

体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工具规则

文/乔石磊 周 珂

自党的十八大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后,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组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研究“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然而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建设在实践中仍面临挑战。抽象、宽泛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转化成具体、可见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和教学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探讨素养导向下应实现什么样的教学互动、素养如何在课堂中生成以及素养目标如何嵌入教学过程,从而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实现框架。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也称教育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它指向个体的社会发展。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互动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学科育人目标的认知升级。

课程目标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学生通过某一教育阶段的学习在相应学科领域内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被期望程度。这种期望与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紧密联系,因此,课程目标也被认为是在学科的逻辑体系内,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状态。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改革实践,课程是实现学生素养发展的脚手架,课程目标指向教育目标,同时又统领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目标处于概念上位,属于对学生培养的整体期待和宏观要求,其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

图1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即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的互动目标,一般来说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影响结果具体化,可以理解为是课程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参照物,教学活动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有序推进。教学互动的设计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教学目标是学生对教学互动感知程度的参照,同时,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也是衡量教师对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依据。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自上而下不断具体化,自下而上不断抽象化,构成了个体核心素养发展的完整框架(图1)。核心素养既是个体随时调用的心智状态,又不断卷入个体与环境互动的发展过程。

二、素养在教学互动中的实现框架

素养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知识、能力和品质的综合表现,是一种供个体随时调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心智自由的状态。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素养随着个体与外界环境互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在个体对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内化过程中逐渐养成(图2)。有意义的学习是决定互动效果、内化程度的关键,也是素养生成的关键。

(一)情境:知识意义的经验放还

“情境”不仅仅是物理的客观环境,而是承载情感体验的个体世界与外部环境的互通交融。素养是与特定情境依存的,脱离情境的素养是不存在的。社会文化情境在人们认知的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小环境中的实践行为无法脱离社会文化的大环境。情境化的教学内容设计赋予知识在真实环境中的经验意义,它不仅仅是人类思维表征的符号,而是将知识放还到“类似经验”下的真实场景,使学生更容易将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知识的情境化容易引发学生关于知识与经验的思维冲突,比如在篮球技能学习中,情境化教学设计便于学生建立起“会技能,不会比赛”的思维冲突,这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自我反思。知识情境化为学生创造了“真正学习”的机会,模拟、创造与技能应用相似的学习情境,学生对技能应用获得了相对真实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与反思相互作用将学生推向更深的学习层次。真实情境的创设与还原为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也为运动技能的学练和最终比赛的应用架起了桥梁。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要实现“教会、勤练、常赛”,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情境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必不可少。

图2 素养在教学互动中的实现框架

(二)规则:师生共同的课堂期待

学习规则是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共同的心智习惯,它不是死板的“行为规定,课堂规矩”,而是师生共创、多方默许的行为准则和心理认同。学习规则推动情境学习,又在情境学习中得以塑造。比如在探究式教学中,师生共同的课堂期待和心智习惯是: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提出质疑、积极交流,对同伴的观点进行有依据的回应等。低效的学习规则“捆住了学生的手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捆住了学生的心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规则的制定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本体感受,很难从形式和内在对学生的学习参与起到双重激励的作用。

学习规则的设计绝不是条条框框的规矩,而是提升师生互动品质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的行为条件。学习规则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在课堂互动中主动发展,进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指导者”和“学习规则守护者”之间的角色差异,在教学互动中“认识学生、解读学生、发展学生”,做到恰当反馈、适时引导,将学生学习的意义延伸至课堂之外。教师在学习规则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切换学习规则。比如,对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巡回指导即可,无须集中探讨,以免形成“重形式、轻效果”的局面;对一些重点教学内容,不能放任“合作”形式,以免造成“重活动、轻内容”的局面等。

(三)工具:课程知识的应用促进

学习工具的介入能够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学习工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外显化,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搭建课程“脚手架”的途径和方法。学习工具帮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现场,化知识的“授受”思维为学习的“实践”思维。恰当、适时地利用学习工具,能够有效地激活课堂的教学互动,实现“教的活动”向“学的活动”的转变。

学习工具和学习规则、知识情境对促进素养在课堂中生成的本质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让深度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发生,但是表现形式有别,学习工具的介入注重学习过程的可视化、策略化以及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学生不仅通过学习工具促进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而且通过学习工具监控、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工具,如比赛战术板、比赛记录表的使用都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但是一些通用学习工具,如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工具往往被教师忽视,这些工具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交互性,也同样可以作为思维的支架。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在教学互动中的目标嵌入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即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的互动目标,可以理解为是课程目标的分解与细化。知识的情境化、学习规则的制定和学习工具的介入是促进素养在课堂中生成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学的三维目标应紧紧围绕情境、规则和工具展开,从而达成素养在教学目标中的实现。

(一)运动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情境教学

真实情境的创设与还原为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也为运动技能的学练和比赛的应用架起了桥梁。在情境中展开运动教学避免了对运动技能相对孤立、抽象的教授,拉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运动技能和生活经验的距离,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中的练习体验和比赛体验的融合统一。因此,在教学目标中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一定也无法脱离情境。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避免对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单一的、抽象的符号化表述,比如“初步掌握”“基本了解”等,应具体到知识和技能应用的情境,比如对篮球项目中传球这项技能的教学目标应为“在有防守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将球转移至内线”。

(二)健康行为:过程与方法的情境塑造

素养在课堂中的生成需要“真学习”的发生,关键在于学生在教学互动中主动发展的动机水平。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调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并加以调控,比如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展示生成或是探究反思等。教学结构流程需要伴随教学情境的深入恰时而变,对教学互动的预设和切换不应局限于“模式”之表面,应更重视课堂学习规则的构建。另外,教学互动中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也应注意与学习工具的有效结合,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外显化和学习结果的个性化表达。另一方面,在教学互动中融入学习工具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让“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

(三)体育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境生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抽象、泛化的特点,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往往由于难以具象化和实施评价而流于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等具体化、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一样,均是在教学互动中,学生通过与教师、课程内容、环境的互动而生成的,而学习规则的塑造、教学方法的实施、学习工具的介入有利于促进“真学习”的发生,将教学互动推向更深的层次。关于教学互动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应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情境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学习工具的介入做好预设工作,但是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增值,则体现了教师对教学互动的指引、学习资源的利用等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学生与环境互动的初始水平之上,并在学生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学生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就是在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素养是在个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生成,是个体能够随时调动,以适应新环境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它是个体心智自由的自然表达。素养在教学互动中的实现需要从三个角度切入:情境——知识意义的经验放还;规则——师生共同的课堂期待;工具——课程知识的应用促进。素养在教学目标中的实现也应紧紧围绕情境、规则和工具展开,知识和技能应以生活体验为基础,指向生活的应用和实践;过程和方法不应局限于“模式”之表面,应更重视课堂学习规则的构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生成的,关注学生“真学习”的发生就是在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实现。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工具规则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准备工具:步骤:
让规则不规则
“巧用”工具
不如吃茶去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