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艺术本质论“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

2022-11-05何茂碧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7期
关键词:形式理念精神

何茂碧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其在《美学》中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美与真是一回事,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建构在“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上的。美是理念或现实物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指的是形式、内容、意蕴,艺术是表现具体物象或当下时代观念的载体,当艺术对历史环境的发展贡献到一定的程度,哲学将代替艺术,艺术必然终结。

一、艺术终结理论

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艺术的“终结”不表示“停止”或“消亡”,时移世易,这个光辉时代正在悄然陨落。从哲学思维的深度提出艺术终结,在绝对理念中分为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的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包含两个维度,时间维度和精神维度,对艺术本身而言,是表现一个时代精神的合理呈述形式,环境的影响带来的社会反思和自我觉醒的变迁,精神概念产生出来的形态观念,对最初表象式的本质和它的自我性有一种互不关联的内容意识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停滞不前,同时锁死了艺术形式的进步。丹托的艺术终结论理念剥脱了外在形态,而处于历史的维度,因历史环境萌芽出的艺术品而被赋予不同的诠释意义。当《布洛里盒子》出现时,一切架构都在具有一定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上。当艺术产生本质的思考方式的结晶在概念中辩证,探究其价值和真理的追问,是艺术品与普通物品的差异,只有哲学可以展示该差别。生于西方文艺复兴发展时期的“艺术终结论”,保留了前面人文主义学者演化成的“艺术家”,主张自由发展平等和自我价值的挥发,艺术呈现的一种精神时代和社会风俗某一特征的体现,揭示了人的自我觉醒的意识。所以时代的艺术形态必然随着历史泯灭,艺术始终在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规律中来回更迭,艺术最终走向终结。

二、从艺术本质论艺术终结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柏拉图设有画家、造床匠、神造三种床,神制造的床只有一个,这是本质的床,造床匠制造的是世界理念中的床,而画家是模仿造床匠制造的床。一个是创造者,一个是制作者,制作者是创造者的影射,画家是对影像的模仿,模仿的产物不需要知识和见解,其主要靠被模仿产物的某一个角度进行绘画,艺术家有着技艺高超的画功就可以骗过一些“笨人”和小孩,距离真实世界隔着三层真理,将艺术衍生到艺术实在的绝对实体领域,理性驱逐了感性,艺术是影子的模仿,世界是“理念”世界的缩影,存在于客体的精神世界,这些理念基于柏拉图唯心主义理论。唯心主义理论是把人的意识从具象物体中剥离,把相对独立性的意识凌驾在万物主宰之上,隔离出存在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东西。观念理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基石,注重意识与实在的自身协调的统一。

摹仿说在西方艺术界仍占据着一定地位,美学歌德在《关于艺术的格言和感想》中论述:“假定特殊表现了个体,不是把它体现为梦或影子,而是把它表现为奥秘不可测的一瞬间的生动的显现,那里就有了真正的象征”。在不可知论的真理中显现,使我们在相对独立剥离出来的东西中认识这个理念世界的存在可能,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是普遍的真理内容本质,是在某种具体现象中显现的感官,对艺术与现实看法的共知,人们可以领悟到更高层次的存在,洞察现象的本质,了解具体特殊的对象与普遍一般的观念统一。在《自然的单纯模仿·作风·风格》,歌德将艺术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艺术家追求忠实,精确地临摹自然表面的世界景象,再者艺术家本身对事物的心领神会,进而创造出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最后是艺术的风格,艺术家要基于精湛的知识依附事物的本质进行创作,即接近物体的真实性又体现创作者的精神理念,不是单纯地临摹,是创作者自我消化,将内在情感解放和理论认知的对象特征遵从事物具象和探索现象本质投射出的概念表达,艺术作品与艺术形式达到统一,使特殊对象隶属于一般概念,以区分差异。《论德国建筑》里,歌德提出了特征概念,一个民族精神特征的独特性格。

从时代与艺术的角度来看,黑格尔讲述:“艺术却已实在不再能达到过去时代的,满足了过去人们在艺术中寻求的精神需求,而这些精神需求只能在艺术中找到,至少满足了与宗教和艺术最密切相关的精神需求,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代和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维科的《新科学》采用了“时代”的概念,他理解的时代是像季节一样,具有循环连续性,是历史必经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的时代”,产生神话的粗野、自然原始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英雄时代”,歌颂战争和骑士英雄史诗的时代;最后一个阶段是“人的时代”,人发现理性的时代(启蒙时期)。现代艺术不断推翻精神上与艺术的边界,有些艺术品给人第一视觉形象感到不适,抛弃这件作品的视觉表象,转而去思考这件作品的本意是什么,摈弃了理性意识世界的反映,是主观世界的表现对客体实物的现象分析和综合,是最早出现的印象派。

莫奈的《印象·日出》是其创作的一幅法国印象派油画,同时也是印象派风格的开创,这幅画是在日出晨雾时的港口描绘的,描绘了光的运作轨迹和光的幻觉,展现了日出港口下的景色,带着轻快跳跃的笔触,描绘了宽广海面上的光线折射和物象幻觉的生动景象。以瞬间的印象作画,不依靠已有知识创造,抓住一个具体物象的侧面进行生动刻画,迅速画出的产物呈现的是多虑的画面效果,作品缺乏修饰,对历史内容的描写表达的绘画形式减少,富有创造力的形式状态胜过对世界客体现实的本质,与已知传统决裂,是一种理念和形象不和谐的阶段,精神内容模糊,自我创新而显现出的艺术。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正是古典主义文化与文艺复兴的过渡时间,认为艺术是一种精神满足,当时周围环境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奢靡泛滥,学术思想自由断裂,人道主义趋于淘汰。艺术内化为外在形式,意味着近代艺术的发展丢弃了传统理念,主张“个体”,艺术已经意识性质的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是“艺术”,用哲学的方式去思索艺术是什么,以及带来的价值,不再有“叙述结构”的艺术形式,终结一切意识形态,整个时代精神文化以“偏重理智”的社会情境感染周边盛行的风气,并扩大和强化观念本身,让艺术趋向观念,并转移到世界观念中,丧失了人类对艺术的精神需求,不再实现现实自身艺术的价值,“思考”占据艺术,不再满足过去民族“时代精神”的需要。

歌德联合席勒所指出的辨别在《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一文中提出区分古典主义与近代主义:古典的是质朴的、异教的、英雄的、理想的、必然的、责任的;近代的是观念的、基督教的、浪漫的、现实的、自由的、志愿的。艺术是人类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途径之一,真正的艺术,可以使人获得情感体验,并回归内心的自然和精神上的自由,古典艺术是“对终极理想主义的追求”,是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古罗马通过政治和战争不断探索世界,古希腊有很多以人为形象的雕塑,古希腊人基于对人体结构的观察,对自然和市民社会相结合的诠释,推理探寻世界最本质的现象。在古罗马的神话中,米洛斯的维纳斯是爱与美所诞生的女神。断臂的维纳斯让人追求极致永恒的真实,自然修饰的痕迹,追求最本真质朴,外在美和精神完美地内化需求一致,呈现出一种古典主义的理想美,是古希腊美术过渡艺术成熟时期的至高境界的作品,沿袭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看到了“希望”和“爱”“存在”与“生命”,是理念浮现的感性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最贴近自然的艺术,正是古希腊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发展路程,所以才孕育了哲学思想的种子,充当了精神需求的象征,这种最本质的物质个体形象表现了概念化,艺术讲求现实物象的本质,追求外在形态的真实,注重人的思想,强调个性及内心的表达,引起人的思考和反思。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叙述到:“最高的艺术和审美体验即使和最初的生命力的融合,摆脱个体化原则,让生命本身喷薄欲出的热力让艺术创作者和审美者体验到。”尼采坚信,艺术必然作为宗教和哲学的替代品给予人审美的和形而上的享受,借以让深陷苦难的个体渡过茫茫的人生之海。艺术抛弃主观常态意识,正视欲望,与欲望保持缄默,基于个体的自我为塑造的原型,摆脱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欲望的枷锁,当艺术以这种形式赋予价值,使现实艺术具有了实际意义。

三、追溯“艺术终结之后”的反思

“哲学往往姗姗来迟,作为世界的整体思想内核,它只出现在现实完成了自身的发展并结束了整个过程之后,只有在现实达成之后,真理才会显现出来,与客观世界对抗,继而整个世界被理念重建,成为一个全新的充满智慧和显现了本质的世界,当哲学在灰色之上擦涂悲哀的灰色,生命也随之衰老,哲学并不能重焕青春,只能认识到生命如斯,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到来才会进行起飞。”黑格尔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的探究得到人们普遍性的关注,各类流派和艺术风格的涌现,造就了“形而上学”的局面。但丹托认为艺术的形式是作为不同的载体进行另一种新形式的阐述,时代文明的进步、个体的自我意识化、社会的变迁、理性的个体化,反而是艺术不再需要哲学的外在形态进行叙述,是哲学对艺术的剥离,不是艺术形式本身给人类带来思想上的碰撞和启发,是人类从自身引发的观念进行探索,思考自然奥妙和真理,追寻艺术内在带来的理念化和真理化,艺术就是“哲学发展”的本身,哲学是艺术上的思维发展,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艺术”终结,是新的形式、新的思想,艺术得到了解放,思想引来了僵化,以想象力作为支撑,艺术搭建出形而上的结构作支架,人类怀着最本质的生命的理念去思考。苏格拉底问画家帕拉西奥斯,当画家画人物时,因为一个人不容易表现出美的不同方面,画家从许多人物中提炼出最美的部分,使整个画面显得极其美丽。苏格拉底再次提出,是否也能描绘出心灵的性格,比如:扣人心弦、令人喜悦的可爱性格,还是这种性格根本无法描绘,帕拉西阿斯这样回答,怎么能描绘出这种无可度量,没有色彩的,没有一种形式的,看不出并触碰不到的东西。古希腊的雕塑正达到了这种形式,通过外在形态便把人物内心的活动表现出来,使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在心灵进行艺术阐释,歌德的特征概念中,他一方面强调创造想象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指出想象力须依靠感觉力、知解力和理性。艺术家在创作中,基于自身的观念理论认知和想象力,在黑格尔体系中,想象力具有生产力,人类个体创造出的想象力也是具有生产力的,是便于从感觉经验和知识理论的框架里构建出人类理解事物的一种建构,想象力本身没有实际知识做支撑,并不能直接涵盖和解释某些观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建构的意识。

黑格尔的《美学》里追求的是一种艺术能够反映绝对精神的构造。艺术通过理念使其具象化的表达,从而揭示绝对精神的表达形态,艺术的表达就是为了证明这种精神理念的存在而形成的性质,在这种绝对理念中,所有实体的具象都能够施展自身的价值,使精神理念与历史意义的存在通过艺术得以体现出来,同时也是一定的理论文化知识通过其自身艺术使人理解和施展,不仅是事物本身的存在,也是具象化的运行机制的轨迹,是艺术本身体现了某种思想、某种理论,也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特殊关系,主体对客体的形式,主体的存在进而更加了解客体的理论精神和充满表象的物质世界最本质的含蕴,使这些理论浮现于世,并通过艺术了解和实现自身,所以艺术是一种诠释绝对精神的工具,也是诠释绝对精神的一种解释的载体,更是对这一过程的结构实现。歌德指出近代侧重理智的文化对艺术不相宜,“当下的这个世纪在理智方面固然是很开明了,但是极不善于把明晰的感觉和理智结合在一起,而真正的艺术作品却只有凭这种结合才创造得出来。”艺术具有感官性、实体性,具有物质表象的实体形态,随着历史的与时俱进,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理论认知,艺术的物质形态逐渐减弱,在概念与精神层面逐渐深化,主体心灵的需求转到了内在化、理智的观念世界中,也就是艺术的形态只是一种表达手法,内在理念的认识更加强烈,个体的理论达到一定知识储量才得以理解,脱离物质形式,脱离感官世界,客观的存在趋向理性观念、概念化发展,更具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自我意识化,呈现出一种更理想化的存在。

鲍桑葵指出的歌德特征论理论征象,强调有内容的形式,一个民族的性格就是其特征,艺术家必须刻画出这种特征,才能达到一种典型性,特征就是一种有内容的形式,人们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洞观到艺术的精神。古罗马建筑、哥特式的教堂,精致的雕花和内部结构的功能,规模的宏大、建筑物质外在形式都在显现出宏伟的氛围,以及功能和形式的统一。黑格尔讲述,“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条件不利于艺术的发展,艺术已经达到其顶峰,以后也不会被超越”。历史的运动轨迹顺着自然规律进展,进而推动历史前进,而时代建筑的建造和形象都无不彰显着这个时代的精神理念和它存在的运行功能机制,建筑本身涵盖了精神意义,强调了整体的生命力,建筑整体形式表现自然而然生长的生命力,感性的显现,是去材质化的形式表达,建筑代表历史意义,是历史成就而创造的不朽作品,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艺术则凸显了历史客体形式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形式,是宏大的叙事铺垫,统一了绝对精神形式概念的显现,非物质化的呈现一些概念,是直观的和客观的,历史精神理念赋予了艺术一定的价值。

歌德认为只有两种结合的一致才会被引到真实和现实的领域,感觉力把缮写清楚的形象交付给它,知解力对它的创造力加以约束,而理性则使它具有完全的确实性,不是通过戏弄梦的幻象,而是根据观念。两种概念的结合在实体物质的协调性让这种美得到了统一和具体化,视线上直观丰富了人类精神世界的理念,对绝对精神的意识更加普遍化。古典主义阶段中,古典雕塑使人类的形体可以展示出一种精神意义,形式和理念巧妙地协调在一起,完成精神的统一,通过本身物质展现。在某种意义而言,艺术更加真实,使绝对精神在艺术形式上得以彰显,在浪漫型阶段,黑格尔认为艺术在发生转变,从物质世界转向理念化,这是个“偏重理智”的时代,意味着艺术的终结,不代表艺术迎来了死亡,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但过去民族精神的伟大艺术已成为过去,客观存在的物质已经不足以彰显和诠释绝对精神,脱离了真理的性质,转向一个纯粹的视觉现象和表象的物质形式,转向宗教和哲学的范畴中。艺术结束了,但艺术创作仍还在继续,艺术形式是依附于其他的理论知识和文化而存在的理论框架图。

四、结语

艺术透过世界规律分享自己的认知和对事物本质的蕴涵,标志着一个民族精神的特征,是为了满足对主观缺陷情感寄托的一种形式表达。历史蓝图的背后是历史理念在支撑,时代的理念精神通过对客体物质世界的反映塑造出来,艺术就是时代特征对理想特征塑造出来的产物,个人精神内涵没有形成的主体意识,必须通过客体塑造出现实物质世界的主观意识。人自身的意识化,当“内在理念”超越了“外在形态”,从而使真正的“艺术”终结亦或是艺术迎来新的转型,艺术承载着与历史息息相关的理性信念,特殊和个体形式达到统一。当艺术采取巧妙的描绘手法创作以达到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审美基础,采用推理的方式,用纯描述的形式讲解艺术,观念扩入艺术,情感成为了艺术最直观表达的主观意识,呈现于视觉感官的印象,历史的建构表明艺术的发展并非连续性的,历史的发展进程让艺术不断靠近一种新的认知和新的表现形式,某种意义上的历史维度到达了一定限度,艺术以一种“超前形式存在下去”,艺术的存在价值便不再赋有历史观念,当这种认知成为实际,艺术迸发出的观念和哲学也随之出现,这时的“艺术”意味着艺术家个体的自我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独特性的表达物,不拘泥于本质的现实具体物象的形式,当理论成为绝对,客体存在的现实物质的减弱,理性观念的逐渐深化,艺术就消失了。

猜你喜欢

形式理念精神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拿出精神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