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导向思维的培养探究

2022-11-05李菁邵阳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审美观念美的美术

李菁 邵阳学院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开展更高效的美术教学是目前高等院校在学科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最大的难题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引导。学校在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的审美理想,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在共性审美和个性审美中寻找平衡点,使学生能准确地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审美观念的形成也与学生理解美术过程中的教学细节有关。在传统的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主要重视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的知识教学,但是往往没有重视学生的审美观念形成。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参与美术创作及设计的过程中,也无法形成具备自己风格和思想的美术作品。审美观念不仅与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相关,也与学生的美术意识有密切的联系,在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要让学生发现美与体验美,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综合素养,这也是当前高等院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

一、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价值内涵

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欣赏、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正确形成进行引导和帮助,这也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美术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形成比较科学的教学体系,才能让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更高的审美情趣,且具备更有丰富内涵的美术创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好美术教学本身应有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或各种实践活动中发现美。画展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常常观看和学习会在无形中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鉴赏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审美意识,从而间接影响学生审美导向的发展,定期组织观看高质量绘画展览或者设计展,进行系统讲解及分析,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这种审美意趣的基础上,形成审美的创造力。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审美心灵体验的过程中,应该转变原有教学观念,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课程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美术专业技巧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审美的体会和理解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

随着当前时代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发生转变,特别是审美的需求逐渐多元化,新时期社会条件下,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在推动审美培养过程中也遇到了更多挑战。高等院校的教师要充分扮演好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并且把审美教育融入到高等院校的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为高等院校学生逐渐培养审美观念等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以更好的条件和手段去帮助新时期的学生真正认识审美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现代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美术创作及设计的基本技巧和能力,更是让学生能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掌握审美观念和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导向的教育必须强调有效性,且能够运用到绘画或者设计当中去,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审美思维、美学等人文方面的知识,这也意味着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的不仅是美术专业技巧或能力,而且还应该包括学生对于美术方面的鉴赏。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的体验,以及对基本事物的认知与审美,这是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艺术审美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体验,学生必须要亲临艺术现场感受及学习,对具有审美典范性的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感知,从而建立起基于感性审美经验之上的理性审美判断标准,从实践体验中发展出高水平的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体验美、认知美,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技巧,系统的美术审美体验实践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掌握认知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并且具备对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中之所以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知识,才能够逐渐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美术和设计的创作能力,这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为只有学生具有基础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才能够在体会和认知美的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视觉形象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融入审美过程里面所体验的视觉符号,通过强调和引导学生对于美的主体能动性探索,教师提供丰富经典的审美导向资源,创造美好环境与情景,培养学生审美导向思维与鉴赏能力,从而让被动审美转换并主动体验到艺术的美感,进一步丰富自身所创作的各种作品内涵,突显作品里面的主题,创作出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作品。

审美教学实际上是让学生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因为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这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后具备艺术气质,能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审美气质和审美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美术素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一定仅仅体现在美术或设计的技能上,而且也与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世界观的形成密切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而言既是为其美术能力不断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学生形成自我的艺术追求与艺术风格是一种支持。

三、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与理解的审美观念分析

美的事物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同时通过艺术创作又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美,这些都是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审美要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这种认知和理解将通过积累逐步形成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风格。

首先,加强学生认识自然美的引导与培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对象和美术风格都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影响而产生,例如山川草木或花鸟鱼虫,这些自然界的常见事物往往有其独特又自然的面貌,在人类的审美世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首先就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自然美的了解与认知。自然美是最为原始和淳朴的,其本身就带有自然独特的痕迹,这些具有自然特征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极为浓郁的艺术资源特征,自然美即是在艺术创作中对于自然景物进行抽象与艺术表现的过程。教师在帮助高等院校学生充分了解自然美特征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审美的基础,特别是引导学生清晰自然景物或事物本身所带有的美与丑的审美边界,强化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正确辨析与了解,在学生运用审美直觉和相关美学理论观察自然景物的过程中,能够更直接地发现自然美的特征,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自然审美观念。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审美观念形成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社会的美。社会其本身是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特别是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造景观或事物,其本质上也带有美学要素,并且运用人类特有的审美天赋,创造出具有美学特征与元素的美学现象。比如古罗马或古希腊的建筑物,中国的长城或者是埃及金字塔等,这些都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观或建筑元素。这些元素并非由自然产生,而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美学元素,其与自然美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往往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比如祭祀或者军事防御等功能,但经历了时间考验之后,其逐渐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社会美与自然美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去辨析二者的差异,并且汲取其中的元素,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其美术创作的过程之中。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知艺术的美。在学生审美观念的构筑过程中,对于艺术的审美和感知是极为重要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包含着打破时间或空间边界的美术特征,不管是这些作品使用何种材质或者何种主题,其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内涵都十分丰富,每一个构成其美术作品的材质或者造型、色彩等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意蕴,寄托着创作者丰富而多元的审美思想。这些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思想和情感更加真切,也包含创作者所在的时代精神,能够引起观看这些艺术作品受众的共鸣,这些就是艺术之美思想性的体现。

艺术美不同于其他美的事物,其主要是通过视觉的方式来表达其思想与情感内涵。绘画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视觉性特征的艺术,优秀的绘画作品本身的视觉效果就非常好,画面上也具有强烈的情感和视觉冲击力。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造型和色彩是构成绘画作品最主要的视觉效果元素,造型与色彩往往会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对于其造型与色彩的评价构成了审美的主要评判标准。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审美视觉性,对于艺术品的美学意蕴要懂得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辨,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视觉审美能力,为其高雅审美情趣的形成奠定扎实基础。

四、高等院校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提升的主要策略

首先,教师要强化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教学,为学生形成综合性审美能力夯实基础。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美术专业基本理论的形成,特别是学生在形成绘画等基础性艺术技能的过程中,需要有比较扎实的美术专业技能与知识,这样才能为其逐渐形成科学并全面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要深入地体验和认知美的事物需要有比较扎实的美的基本功,只有具有美术创作的基本功,才能够充分认知和掌握审美能力,这是其审美情趣培养的关键,也是其创作感染力与表现张力形成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师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逐渐了解各种美术创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有相对应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特定美术创作技能与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教师没有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没有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引导,大多数的学生在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上还存在不足,学生也很难用敏锐的视角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挖掘身边的美,这也意味着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其美术创作的专业能力和相关的审美能力,不能只重视美术技巧,轻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着眼于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理解能力。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在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主要依托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这种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不断增加的同时,逐渐形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对于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导向思维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中外历代的美术作品讲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及朝代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及审美情趣,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美术史,以及各个时代的不同艺术流派,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分析能力及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如印象派是西方美术史上划时代的流派,其绘画风格对于现今的美术色彩教学还有着深远影响。印象派画家提倡走出室内,深入自然环境中进行创作,以瞬间的印象作为创作源泉,不一样的时间、天气和季节,即便是同样的物象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色调,印象派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体现到作品之中,可以说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立体派是富有创新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摒弃了传统的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方法,用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替代传统的三度空间画面。立体主义画家把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体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置于一个画面中,从而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持续性。这种美术欣赏教学着眼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但是并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此,更应该注重学生审美情操的提升,特别是把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术鉴赏的关键。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其组织形式与引导形式极为关键,教师帮助学生参与到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美术的相关展览或者展会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优秀美术作品中的独特艺术魅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掌握审美的方法,包括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或者讨论,在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的创作风格,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如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鉴赏作品时对作品进行构思立意或者色彩等方面的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和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提高对比和欣赏的能力。

再次,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绘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绘画基础比较薄弱,同时也没有比较充足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绪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一定要营造比较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审美习惯或者审美理念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自由表达的创作方式,能够在美术实践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并且运用画笔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创作出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作品。

最后,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还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和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感知能力得到提升。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背景下,让学生沉浸下来参与到审美活动中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能够以信息化的方式构设出良好的美术教学情境,对学生充分运用这种场景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有积极作用。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了解各个美术作品包含的内涵,尤其是着重探索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去了解各种作品的审美意蕴,鼓励学生在体会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主动运用信息化这种途径,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提升审美能力。

五、结语

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系统性作用,但是教学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复杂的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又离不开教师持之以恒的教学。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通过美术鉴赏和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方式来提升其审美能力,打破传统单一化的美术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各种生活条件下体验自然美和艺术美,并在这些美的认知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美的艺术。因此,审美能力的教学离不开对美的认知和美的运用,这种教学方面的实践与认知互动也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出新的路径,特别是在当前时代下,要运用好正确的审美教学引导方式,鼓励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拓展自身的审美视野,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美的美术
美术篇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红楼梦》读后感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