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多元化高质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2-11-05侯潜草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侯潜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小提琴作为现代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乐器,也是交响乐的支柱,与钢琴、古典吉他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现如今已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距小提琴传入中国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小提琴艺术也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浸染,逐渐中国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精神世界是否丰盈,听音乐会成了许多人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小提琴艺术也因此获得了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的传播与普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小提琴,小提琴艺术教育也在我国各大高校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起来。在一代又一代的教学专家与优秀演奏家的不断努力下,高校小提琴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在教学实践和不断摸索中形成了一套教育教学模式。然而,面对当今时代和社会对音乐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可供利用并能在教育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科学技术,高校小提琴教育如若仍因循守旧的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各大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小提琴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出一条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学模式道路,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且具有更高水平的小提琴专业人才。
一、当前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
通过对高等音乐类教育进行梳理发现,当前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偏重理论知识教学的一对一授课和艺术指导,注重实践操练的合奏课与艺术实践,以及综合性的集体课与观摩教学。
(一)一对一授课和艺术指导
一对一授课是高校音乐类专业教学中使用性最广也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音乐类专业教学,尤其是器乐演奏类专业来说这一教学模式必不可少。一对一授课主要对专业主课进行教学。教师通过一对一授课方式向学生传授小提琴专业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要点,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当堂验收学习成果。一对一教学具有较强的教学针对性,可以很好的满足小提琴专业教学的需要,但一对一教学也存在弊端,如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缺少与其他乐器的配合,缺少舞台锻炼等。艺术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家生平、风格特点以及美学价值进行欣赏学习,并通过实际演奏和配合,让学生体会到乐器演奏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合奏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合奏课与实践教学
合奏课涵盖多门音乐基础课,是基于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合奏实践中的一种应用型教学模式,普遍以四重奏等形式在室内进行合作演奏,学生是演奏的主体,通过合奏培养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合奏过程中锻炼学生听辨旋律、节奏、伴奏、复调等要素的能力以及依据音乐风格和合奏的其他搭档的表现作出调整,进行配合协作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及就问题进行反馈和交流,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实践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普遍在课外或者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团体或个人为主体进行演出实践等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深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敢于挑战自己、勇于展现自己的精神,从而获得成就,建立自信。
(三)集体课与观摩教学
集体课与观摩教学是近年来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具有共性因素的部分学生集结在一起进行集体式教学,这是一种基于总体且可以灵活变化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本意为弥补单一教学模式知识结构跨度大、资源信息碎片化,以及传授时的不连贯等弊端,是对小提琴一对一授课教学模式的补充。教师采用集体课与观摩教学模式所呈现的理想状态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集体广泛普及小提琴相关知识,就学生的专业课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综合性的指导,以辅助教学,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情况,以及课程需要进行及时调整,让学生互相观摩、切磋,以此借鉴学习经验,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因内容宽泛、细致性差、针对性不足、容易忽视学生个性而受到诟病。
二、小提琴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具有高难度特点,而当前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小提琴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采用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效果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复杂抽象,演奏知识精深细致,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安静适宜的环境,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宜受到外界干扰。一些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小提琴知识和技巧,专业基础扎实,进入高校后在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但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力不从心。而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将为学生提供新颖多样且适宜学生特点的学习渠道,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浓厚的兴趣可以推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演奏中,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也将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二)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小提琴专业教学课堂多为封闭的空间,课堂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单一,对小提琴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推动课堂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化。多元化高质量教学模式将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切实督促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先天条件、特长和兴趣,帮助教师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发掘学生不同层面的潜力,有利于兼顾教学针对性和广泛性,促使教师全面清楚地了解学生在专业领域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全方位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效果,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高效的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和改进,有利于教师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从而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有效培养出特色化的专业人才。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小提琴专业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具备理论知识,拥有演奏技巧,更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小提琴的艺术之美,让学生通过演奏展现小提琴的美,奏出让听者可以感受到内容的声音。传统的小提琴教学呈现出一种带有上下级色彩的“师徒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在演奏中实现情感性表达,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效率,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和多样的渠道为学生打造生动真实、沉浸式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真实客观的情景中产生心灵共鸣,形成与音乐情感的交互,还可以利用新型教学手段,依托于被学生广泛使用和喜闻乐见的互联网平台与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体验感,兼顾教学效率和效果,实现二者的共同提高。
三、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现实来看,高校小提琴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未能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授课方式传统过时、教材选择不够合理,以及教师对演奏技术的过分重视。
(一)课程设置比例失衡
纵观各大综合类艺术高校小提琴专业可以发现,一些高校在近些年开始开设了一些较为丰富的课程,但课程设置比例存在失衡现象。高校对现存的几种教学模式并未形成合理的规划与整合,缺少对这几类教学模式整体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有机安排,课程中一对一授课模式占比最大,普遍安排为每周一次,并呈现固定性和周期性,其他教学模式多为不固定性,占比较低。从课程设置内部来看,一些高校没有很好的协调理论知识课和演奏操练课之间的关系,导致专业知识与演奏技能课无法实现有机平衡,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学生无法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演奏技能。另外,一些学校在小提琴艺术专业课程与其他音乐相关课程,如声乐、视唱练耳以及钢琴等之间的设置也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将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小提琴专业优秀人才产生不良影响。
(二)授课方式传统过时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师水平、学校对教学进度的规定,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小提琴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内容多、难度大,但可供教师使用的课堂时间固定有限,教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往往整堂课都在进行知识教学,这种最常使用的教学模式单一传统,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极少互动和交流,往往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做。这种陈旧的授课方式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变成一种填鸭式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保证学生对小提琴艺术进行学习,也无法吸引学生在课下继续深化课堂内容,甚至还可能会磨灭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进而对小提琴艺术产生怀疑,并产生厌烦等不良情绪。
(三)教材选择不够合理
教材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基本部件,对于音乐类专业来说,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教材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小提琴专业缺乏统一编排、系统科学的教材,许多高校大都参考西方音乐学院的教材进行教学,甚至直接将西方有名音乐学院的教材照搬进校园,或者是以小提琴专业考级书为教材,因此呈现出不同学校教材不同的特点。这样选择教材缺乏合理性,一方面西方沿用的教材往往无法很好的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西方国家的音乐审美也不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味照搬不合理的利用,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另一方面考级所用的专业书以考试标准为方向,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高校教学,也忽视了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学习和提升的需要,缺乏针对性,将会留下许多潜在问题。
(四)过分重视演奏技术
面对小提琴演奏的难度大、复杂性高的特点,许多教师过分重视对学生演奏技术的培养和锻炼,将大量教学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学生演奏方法的指导和教育上,忽视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其他知识衔接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这种过分重视演奏技术的教学理念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及传达音乐内涵的情感能力和水平,也无法有效保持学生对小提琴艺术的高热情和高兴趣,导致学生只是在刻板的表现小提琴演奏技术,而不是通过小提琴演奏表达思想精神和情感价值,缺少情感支撑,作品没有灵魂和生命力,无法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听起来索然无味,不利于体现小提琴艺术的魅力,也无法展现小提琴演奏的价值。
四、实现小提琴多元化高质量教学模式的策略
各大高校要想实现小提琴多元化高质量教学模式,需要从小提琴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构成要素入手,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课程教材、演奏技艺等方面全方位实现多元化高质量,并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多元化高质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机运转,从而促使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用。
(一)实现课程设置多元化高质量化
课程是教学模式的展示内容。基于小提琴艺术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知识复杂广博的特点,高校要依据小提琴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差异,实现课程设置的多元化高质量。高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要注意课程时长、课程周期以及课程比重的科学合理,首先必须要考虑并保证小提琴专业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方法课程的合理性和均衡性,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效协调音乐专业必备的乐理基础、视唱练耳、钢琴伴奏等相关课程与小提琴专业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互补互进。在课程形式的选择和安排上要呈现多元化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新颖、多种多样的小提琴相关课程,这些课程要涵盖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艺术活动、独奏、合奏、自主练习、鉴赏、创作、音乐表现等多个内容,以此满足小提琴专业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取长补短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综合发展。
(二)实现授课方式多元化高质量化
授课方式是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现今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发挥出了巨大作用。高校小提琴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授课方式的多元高质量化。开发线上课堂,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科技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近距离、无延迟的良性交流与互动,尤其面对当下疫情的反复,通过各媒体平台以视频形式进行无接触式切磋,以及多方互助性学习势在必行。另外,高校要重视对教师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审美能力关系着品鉴课音乐作品的选择。各大高校要提高小提琴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定期组织教师聆听优秀音乐会,到国内外优秀艺术学院进行参观访问,并为教师提供学习国际先进小提琴教学方法和了解最新小提琴艺术最新动态的机会,让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技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实现授课方式向多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三)实现课程教材多元化高质量化
教材是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现今市面上流传着众多不同侧重点、不同级别和各具特色的小提琴教材。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教材资源,高校教师团体要秉持着科学合理、系统有序的教材选择原则,依据以往教学的实际经验和现实情况,再仔细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研究学生每一次作业,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权威性强的小提琴专业教材,尽量实现课程教材的多元化高质量化。鉴于学生基础功底的不同,以及个性特点的差异,教师团体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依据不同教材的难度和层次,不同学生的小提琴学习年限、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背景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优秀的入门级教材,让学生重新学习,以此打牢基础。对于能力水平处于较高阶段的学生,要选择具有恰当难度,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掌握的教材,并加入音乐唱作型教材,以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实现演奏技艺的多元化高质量化
演奏技艺包括演奏技能和艺术,对于小提琴艺术来说,光有熟练的技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扣人心弦的演奏艺术。高校教师要转变过分重视演奏技能的错误理念,提高对学生演奏艺术的培养,采用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对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和成长规划,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小提琴不同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不同情感内容和思想精神,支持学生将自己的讲解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和题材内容融入到小提琴演奏中,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捕捉灵感,并大胆进行原创创作,将自己的创意想法转化为现实,可以定期设置专门的原创和演奏交流展示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演奏自己喜爱的或自己创作的小提琴作品,作品时长、题材不限,让学生互相评价,再由教师点评,将广受好评的作品录制下来在校园内外进行传播,以此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有效提升学生对小提琴演奏情感表现的能力,传递小提琴音乐之美。
五、结语
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当前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传统一对一和艺术指导的形式授课为主,辅之以合奏课与艺术实践对学生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近些年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集体课与观摩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但当前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达到人们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对时代要求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科技和文化艺术的交融性日益增强的现实情况,高校小提琴专业必须要将教学模式改革提上日程。采取多元化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从而推动小提琴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比例失衡、授课方式传统过时、教材选择不够合理,以及过分重视演奏技术等问题,高校领导班子、教师以及学生应该共同改变和努力,通过实现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课程教材、演奏技艺诸多要素的多元化高质量化,进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小提琴多元化高质量教学模式,促进小提琴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打造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