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2-11-05苏改芸昌吉学院音乐系
苏改芸 昌吉学院音乐系
乐理知识教学、实践教学等都是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众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重乐理知识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在此情形下,这些高校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往往难以达成预期效果,进而对我国音乐事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方面问题,针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探索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结合当前实际状况而言,尽管越来越多高校针对音乐专业开设了对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但是存在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有效重视、实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使得这些课程的开展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到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会影响高校音乐专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索研究。
一、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概述
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指的是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依托开展相应的专业知识教授,通过一定周期的训练,并结合一系列技能培养,让学生成为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音乐专业人才。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实行教学课堂与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模式,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对社会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实践教学方案应基于明确的培养目标进行制定,做到与培养目标密切结合,完善方案细节,注重专业知识讲授,同时渗透实践教学,教师要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在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应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改革路径,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消化吸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革新音乐教学观念,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提及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基本上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没有实质差异,大都是过于重视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知道音乐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存在不小的难度,不少专业教师缺乏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有效认识,受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重音乐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对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建设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则可有效革新传统音乐观念,在重视音乐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课内外音乐实践教学,让师生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统一的认知,以及一致的目标,进一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音乐专业教学结构,这样不仅能优化音乐专业整体的教学模式,还可显著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任何知识都有赖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纯粹地被动接收等同于传统的机械灌输,不仅与如今的教育体制改革目标相违背,还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序发展,更加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建设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旨在通过提高学生对音乐专业教学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换言之,即为让学生逐渐形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学生自觉地去领略音乐艺术之美,势必可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当前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规范,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有效重视
实践教学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然而当前一些高校在设置音乐专业课程时,太过关注音乐专业理论教育,仅仅在部分必修课程设置有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另外,大多数高校音乐学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实施计划,实践教学较为随意,同时缺乏配套的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实践内容创新不足,实践形式不够明确,使得最终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实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一些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为“一对一”的小课形式,缺乏大课气氛及整体的艺术氛围,未能很好地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别提对学生音乐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要求教师应该根据音乐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基础上,引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并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革新音乐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理念,实现音乐实践教学“因材施教”,进而有效地提升音乐实践教学成效。
(三)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现阶段一些高校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仍以评价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容易忽视学生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外,教学评价对象较为单一,即评价对象主要为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缺少必要的考核,从而难以有效监督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最终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对于开展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一些高校音乐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少教师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又不愿意私下自主学习。加之音乐专业在大多高校并不受重视,相较于传统理工科等专业,高校在音乐专业上的投入非常有限。受这些因素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专业的发展,也阻碍了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音乐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就业岗位开展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时,除了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基于此,在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入手,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能通过实践课程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就业岗位需求。
(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音乐人才需求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应明确社会对此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对于音乐学习基础好、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而言,应适当加大教学难度,强调对该部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带这部分学生提前参加社会演出团体活动,以培养他们对今后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而对于音乐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则应着重对他们进行音乐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不同学生应提供不同的实践指导,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及发展需求,让学生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理论教学的重要支持。所以,高校在建设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时,应防止出现过度挤占理论课程比重的情况,协调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唯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生方可更好地通过投身实践课程找到自身存在的更多问题,并予以改进,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以及掌握音乐实践技能,最终收获理想的音乐实践效果,完成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五、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一)建立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重要指导。因此,为开展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应建立起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基于此方案,为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提供规范性指导。如何建立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的实用性。现阶段,我国众多高校都处在综合型、应用型的转型阶段,为此,在建设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过程中,应明确这一大前提,加强与专业方向上相关用人企业的交流合作,组织与用人企业的交流研讨活动,积极接收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或建议。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用人企业对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比如,演艺公司、歌舞剧院等用人企业不仅对学生歌、舞、器乐等相关专业技能提出了一定要求,还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创编等方面的能力。随着各式各样的音乐艺术培训中心,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艺术培训机构不断增多,为扩大生源,不断加大了师资建设力度,而这无疑对人才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排练演出的组织策划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极大要求。
其次,保证实践教学课程实践安排的合理性。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应确保时间的合理性。一方面,应结合具体实践课程目标、要求的难易水平适当调节实践课程时间的长短。比如,班级的实践演出表演要求内容形式多样丰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创新、编排节目,通过演出展现每位学生的特征特长。由确定节目形式到节目编排、节目演出,再到最终完成一场完整的演出,仅仅几天的准备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实际情况设定时间,教师可以在开学阶段就将实践演出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做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各个环节安排的时间也要足够合理,包括安排的学期、周次等等。
最后,不断优化调整培养方案。不论是哪一门专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周期,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而言,应不断进行分析总结,积累经验,切忌寄希望于一套培养方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专业开设初期就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适时地修订完善。通过不断剔除不实际、不适用的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需求,增设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开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课程
音乐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鉴于其与文学、舞蹈、影视等学科存在紧密联系,因而在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应结合当前时代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开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课程。比如,开设音乐文化类课程,该部分课程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世界民族音乐、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等,教师讲授这些课程时,应结合历史文化脉络,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学科发展的系统认识,同时还应注重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如,开设音乐创造类课程,该部分课程包括音乐创编、歌曲作法、基础和声、计算机音乐等,教师讲授这些课程时,应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原则,分阶段、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三)革新教学模式
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唯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课程中,方可收获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展现实践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投身到实践教学中来。教师可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模拟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与此同时,还可通过搭建模拟舞台,让学生通过模拟演出,以此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如,还可引入游戏教学法,即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小游戏,游戏输了的同学要结合自身专业进行才艺表演。通过多样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另外,还可发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优势,开拓学生思路,提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生动性、趣味性。比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制作成生动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同时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内容融入其中,并通过合作式、探索式教学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身所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音乐艺术的价值内涵。教师还可利用相关音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一些教学视频发布至该平台,让学生通过平台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传统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太过于关注理论考试成绩,对于学生学习过程、音乐技能掌握,以及应用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缺乏有效评价。为实现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不能只关注理论考试成绩,应从各项不同评价指标入手,考核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在以往重视理论考试成绩考核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其一,全面跟踪实践教学过程。高校针对音乐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建立详细的计划书,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时间、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要求教师、学生严格落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定期检查,全面跟踪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指正改进,促使收获更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其二,了解实践教学效果。除了要对实践教学的排练、演出、比赛等成果进行考核之外,还应关注师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反馈。为此,要求教师及学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提交一份实践总结,并通过组织座谈会,相互讨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合理之处,以及师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情况等,通过总结分析,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有效性。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课程开展水平高低受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换言之,教师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相应的水平,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效果。为此,在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课程开展提供可靠的师资支持。其一,高校应适时组织教师,就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式方法、音乐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以及要求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其二,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还可聘请社会上优秀的音乐表演人才、表演团体,进校向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及技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其三,高校应引导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实践教学能力,依托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让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源可紧随时代前进步伐,确保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赢得学生的认同,展现出更好地实践教学效果。
六、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高校音乐专业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建设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探索研究,明确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内涵及其建设必要性,结合当前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遵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并重等原则,从建立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课程、革新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不同方面入手,不断完善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培养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