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层非遗专干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以东莞市大朗镇为例

2022-11-05王志明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层文化

王志明

(东莞市大朗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广东 东莞 523770)

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在各地积极展开,虽处于摸索阶段,但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质增效给予了支持,尤其在非遗法颁布后,相关工作更具规范性,指引基层非遗专干践行传承发展、合理利用、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工作方针,有效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水平。东莞市注重区域性非遗文化保护,以大朗镇保护为例,为使当地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政府部门领导非遗专干保护大朗本土特色,申报保护项目名录共8个,为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传承、保护与发展给予支持。然而,有些基层非遗专干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主观能动性较差的问题,并不利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基于此,为使区域性非遗保护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探析基层非遗专干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层非遗专干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重视专项领导

非遗保护需基层非遗专干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此之前要立足实际做好顶层设计,为的是中长期非遗保护工作能精准衔接,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解决不同地区的非遗保护问题,同时依托工作部署对非遗保护要求、意义、原则等方面予以说明,以免在展开保护工作中产生矛盾且出现“动作变形”的现象,保障非遗保护工作目标可贯彻落实。自2008年起大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走上了统一部署的道路,全镇28个村社积极参与其中,有效提高非遗普查工作效率,助力大朗镇“摸清家底”,为针对保护项目进行分类并制定导向性、实操性较强的工作方案提供依据,继而解决基层非遗专干工作笼统低效的问题,还可为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二)丰富传承形式,挖掘文化价值

发展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相关内容的重要举措,在人们看到非遗价值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界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积极性,使非遗中的文化基因能在新时代被唤醒,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成为时代进步的动能,助力非遗文化与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标准、价值追求等方面融合在一起,达到以人为本保护非遗的目的。为了做到这一点,大朗镇丰富非遗传承形式,以“哭嫁歌”为例,在保留演唱风格的前提下引入现代元素,借助现代艺术力量挖掘文化价值,有效解决非遗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难题。现如今大朗的“哭嫁歌”表演形式丰富,通过服装造型、演奏器乐、表演场景等方面的多样设计表达乐曲思想感情,引领观众跟随“哭嫁歌”或喜或悲。虽然作为民俗类节目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流传推广,无法全面展现其本来面貌,但“哭嫁歌”的文化底蕴完全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了解非遗文化的纽带。基于此,基层非遗专干需在丰富非遗文化传承形式的层面上下功夫,多思路挖掘文化价值,赋予非遗文化生命力与表现力,继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的着力点。

(三)提供保障条件,高效开展工作

为使非遗保护工作目标能贯彻落实,需为基层非遗专干展开具体工作提供保障条件,一是完善经费监管机制,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均有经费支持。大朗镇非遗保护工作在得到各级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将相关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同时出台经费监管政策,通过全面预算指导基层非遗专干“用好钱”,保障大朗镇组织申报、展演交流、调研普查等工作能稳步推进。二是优化宣传效果,为基层非遗专干开展具体工作消除阻力。大朗镇将非遗体验日、传统节日、地方电视台及文旅大朗公众号等视为非遗文化展示平台的一部分,为民众了解当地的非遗文化保护成果提供渠道,同时民众能在参与毛织风情节、春节、元宵等庆典活动的过程中更加热爱非遗文化,为相关文化依托民间民俗艺术活动走进千家万户提供条件,使非遗文化能够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当地非遗文化不断发展。大朗镇为调动民众传承、保护、发展非遗文化的积极性开展诸多活动,如“元帅诞节”“粤剧艺术文化周”“麒麟舞展演”等,大井头、沙步村、蔡边村等村社纷纷参与,营造活跃的非遗文化保护氛围,为基层非遗专干高效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社会力量的涌入拓宽了基层非遗专干工作的渠道,例如《大朗民间集絮》《大朗探秘》为人们了解区域性非遗文化提供条件,木偶戏、巷头醒狮、女子龙舞等竞赛燃起人们研究与保护非遗文化的热情,继而使基层非遗专干工作能事半功倍。

二、基层非遗专干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无论是非遗文化资料的搜集处理,还是保护方式创新争优,均需基层非遗专干实事求是,不可在非遗文化研究、价值深挖、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添加佐料”,这虽可以为人们炮制文化盛宴,但“变味”的非遗文化已经失去了守护的意义。基于此,基层非遗专干在工作中需做到从实际出发,侧重原始资料的汇总分析,保障一切研究结论有据可依,在此前提下多维度展现非遗文化,使文化形象更为立体,客观呈现文化全貌,为人们自主探寻保护非遗文化的抓手提供条件。

(二)持续深入原则

文化价值挖掘与人文环境、政治环境乃至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在人们思想觉悟、价值追求、审美标准等方面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现阶段的非遗保护工作计划、目的、方式、要求等内容可能会失去时效性,这就需要基层非遗专干能在具备批判精神的前提下持续深入地展开各项工作,致力于解决阶段性的工作问题,以免非遗保护工作流于形式且未能赋予其时代意义,继而在持续深入推进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获取更多对时代进步、社会建设、充实民众精神生活来讲有益的工作成果,保障基层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永不止步。

(三)规范高效原则

非遗法、顶层设计、经费监管制度及与非遗保护相关政策实践的目的是对基层非遗专干予以引导、约束、鞭策、管控,保障非遗保护工作质量可有效提高,这就需要基层非遗专干注重规范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能在组织领导下完成工作任务。为了做到这一点,基层非遗专干需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增强工作的经济效益,通过全面预算保障工作费用投入量在计划范围,同时非遗文化保护活动可获取一定经济效益;二是突显工作的人文效益,从社会和谐、民族共同体共筑、民族文化传承等角度出发评析工作价值,使基层非遗专干各项工作能与区域建设发展关联在一起;三是强调工作的生态效益,将自然环境保护与非遗文化保护联系起来,这尤其对古村镇与无法转移的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保护有益,可有效保留非遗文化的本来面貌,继而提升基层非遗专干的工作水平。

三、基层非遗专干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路径

(一)强化保护非遗文化的工作意识

意识对人们的行动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基层非遗专干若想做好文化保护工作需率先摆正态度,意识到工作的深远影响,在中华复兴、文化传承、共筑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层面上增强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质量。为强化基层非遗专干工作意识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基层明确岗位职责并实施责任制,保障各项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有人负责且工作成果可追溯,解决基层工作互相推诿的问题,打造严格、规范、高效、透明的工作环境,使专干之间能维系协同互助关系,继而助基层形成非遗文化保护合力,为消除工作阻力并提升工作水平给予支持;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基层非遗专干学习实践,对区域性非遗工作有客观且精准的认识,通过培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助其制定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计划,将个人工作目标与区域性的宏观发展战略联系起来,继而有效完成各项工作;三是将工作成果考评视为强化基层非遗专干工作意识的有力举措,通过考评沟通助基层非遗专干发现工作短板,如缺乏计划性、不关注经济效益等,这可成为非遗专干改进工作方式的动力,使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能在新时代更有意义。

(二)通过普查与研究带动区域性非遗文化发展

基层非遗专干主要面向区域性的非遗文化展开保护工作,这就需要专干能在非遗文化普查与研究层面上下功夫,同时做好立项、分类、申报等具体工作,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乡镇非遗文化抢救难度不断增加,基层非遗专干需做好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以免与非遗文化相关的珍宝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消失殆尽。基于此,基层非遗专干需利用职务之便深入乡间,做好濒临灭绝非遗项目抢救、民间艺人保护、传统文化风格研究等具体工作,使非遗文化能利用图纸、音频、视频等媒介流传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基层非遗专干文化保护工作若想顺利展开需增强针对性,以大朗镇文化保护为例,专干可将龙舞、狮舞、麒麟舞、木偶戏、焙荔枝干等本土艺术视为普查与研究的着力点,确保资料汇总与价值分析有的放矢,以免出现资料搜集盲目低效及研究深度不足等消极现象。新时代基层非遗专干在强化信息素养的情况下使用先进技术优化工作效果,以资料分析利用为例,使用RFID技术对资料进行线上管理,使资料归集、存储、调用等工作效率更高,依托网络消除非遗文化调研所需资料共享壁垒,发挥非遗档案数字化管理优势,满足新形势下的基层非遗文化普查与研究需求,继而在基层非遗专干的努力下带动区域性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不断推进。

(三)注重科学规划保护

非遗文化保护是惠及民生且关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需通过科学规划落实保护非遗文化的目标,确保非遗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始终同步。基于此,基层非遗专干需对新时代非遗文化保护宏观规划有所了解,为的是奠定科学工作的基础。《“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要在合理利用、抢救第一、传承发展与保护为主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坚守文化立场并保护文化基因,将非遗项目保护及研究、记录、调查视为工作要点,还需认定并管理非遗传承人,增强区域性非遗文化保护的整体性,在服务社会、普及宣传、经济发展等领域多做投入,同时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保护联系起来。“十四五”规划说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播步入了新的阶段,将高质量、系统性的保护视为科学规划努力的方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指引下做好基层非遗文化保护规划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予以分析:一是基层兴建非遗馆,健全基层非遗保护与体验设施;二是用融媒体促进非遗文化传播,将微博、微信等社媒视为塑造文化传播品牌的着力点,为的是吸引青年一代关注区域性的非遗文化并加入传承与保护的队伍;三是将旅游业与非遗文化保护关联起来,通过文旅产业科学规划的方式拓宽非遗文化保护领域;四是赋予基层非遗文化保护常态性,在基层风景园林建设、体验类活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渗透非遗文化,并充分利用非遗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继而助力基层非遗专干提高保护非遗文化的工作质量。

(四)引领更多有识之士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人

为能从年龄、学历、专业等角度出发优化基层非遗专干工作队伍,需非遗文化走进学校,成为各所院校培养优质文化传承人的必要条件,为更多敢创新、乐服务、懂文化、善研究的人才走进基层非遗专干工作岗位给予支持。为了做到这一点高校要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通过构建非遗类特色课程的方式指引人才了解、热爱、研究非遗文化,在此基础上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事业不断发展。除壮大基层非遗专干队伍外,还要在“手艺人”的培育上下功夫,在推行非遗文化家族传承模式的同时引领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调查、学习、研究非遗传统技艺的活动中。例如,大朗镇基层非遗专干可组织当地的居民学跳龙舞、狮舞、木偶戏等传统民间民俗舞蹈,为更多舞蹈艺术修养较好的民众成长为非遗文化传承人提供机会,加之本土传承人的协助与基层非遗专干拓宽文化宣传渠道,使非遗文化可基于以人为本提升传承与保护的有效性。

(五)完善非遗保护工作体系

首先,对基层非遗文化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对非遗专干基层工作阻力予以探究,在此基础上抓住提高基层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质量的突破口,如新媒体宣传、文旅产业发展等,使基层非遗文化保护更具实效性,达到宏观调配资源奠定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基础的目的;其次,在工作进程中注重反馈、指导、监督、评价,基层非遗专干需依托工作成果反馈表与领导及其他参与非遗文化保护的部门沟通,为的是在解决工作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合力,用动态思维代替固化思维,增强基层非遗专干工作计划的弹性,以免非遗文化保护效果欠佳;最后,基层非遗专干需对文化保护成果予以自省反思,从主观视角出发探究工作问题,这将成为基层非遗专干持续拔高工作素养的动力,使之有能力胜任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并在“实地调研—制定工作计划—动态监管—计划调适”这一螺旋式工作体系的助力下有效落实非遗文化保护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非遗专干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乃至中华复兴来讲均意义深远,基于此要将顶层设计、丰富传承形式、提供保障条件视为助力非遗专干完成文化保护工作任务的要点,还需基层非遗专干在工作中践行实事求是、持续深入、规范高效原则,在此基础上强化非遗文化保护意识、做好普查等基础性的工作、注重科学规划保护并完善工作体系,同时引领更多人参与非遗文化保护活动,继而提高基层非遗专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基层文化
基层巡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谁远谁近?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