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职能
2022-11-05冉华
◎冉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图书馆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教育职能地位显得尤为突出。列宁也曾说过:“图书馆和农村图书室,将是在长时期里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几乎惟一的机关。”
在众多社会教育机构中,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成为社会教育的核心载体和主导力量,成为当地社会教育的引领者和指向标,社会教育应当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
一、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基于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教育有明显的相符特质,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与社会教育的目的也基本一致,在开展社会教育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实际上扮演着“社会大学”的角色,是社会公众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地。
首先,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基本服务均属于公益免费性质;公共图书馆所推出的服务是面向所有人群开放,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特别是对残障人士无障碍服务开放;公共图书馆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共同打造社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这些服务性质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特质。
其次,公共图书馆所具备的使命与社会教育的目的非常一致。公共图书馆履行的职责,就是向所有人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资源、场所和方法,这些社会形象充分证明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如今,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学习行为的社会化和普遍化,要求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长久性,个人、企业、国家都需要不断学习来适应激烈的竞争。在学习型社会里,公共图书馆是全体公民接受教育的理想殿堂和接受终身培训的理想场所。
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角色决定了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即:
(一)思想教育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可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建设也要提升至更高层面,肩负更多的使命。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每个图书馆都拥有丰富馆藏资源,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就是通过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进而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提升文化素质教育作用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教育从单纯专业知识技能向多领域、多学科扩大。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学习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应付职业的要求,而是转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素质教育服务中,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场地、设备,努力配合学校、家庭进行社会教育。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的需要,在公共图书馆有选择地建立学习计划,通过长期的、自由的选择,利用公共资源进行自学,构造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扩大知识面。
(三)人民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社会发展增强了人们了解社会、学习知识的需求,健康高雅的文化追求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职责。人们可以通过外借图书的方式品味知识精华,也可以采取到馆查阅了解信息、参与展览、讲座、文化沙龙等多种活动,学习更多知识。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涵养身心、提升素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在学术研究、传播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四大职能。对于现代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而言,开展社会教育是其最根本的职能。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实质都是由教育职能所派生和演化而来。同时,在公共图书馆与传统文化对接方面,社会教育职能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体现出不可替代性。教育和文化应该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从广义上来讲,文化可以涵盖教育,而从狭义的文化来说,教育则是基础。我们要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需要的正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图书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只有准确把握图书馆工作与教育的结合点,才能不断拓展图书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二、公共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优势
能够体现社会教育功能的社会机构众多,但是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核心载体和主导力量,具有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所没有的特殊优势,在社会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这些优势主要包括:
(一)行业优势
公共图书馆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信誉度。平等、免费、无障碍、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保障大众文化获取的权力,提供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这些都是公共图书馆有别于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的有力条件;社会教育所覆盖的群体包含社会各个阶层、年龄、学历等因素的不同人群,因此,公共图书馆所具备的诸如:没有门槛、完全公益、资源丰富等信誉特征,为自身在社会教育领域树立了特别的形象。
(二)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承载者,拥有丰富、系统的资源,在保存文献典籍和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公共图书馆所蕴藏的文献资料,无论是有形的文本,还是电子化的素材,在数量上是任何教育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这些资料涉及人类各个学科门类和生活领域,既有科普作品和入门读物,也有一般的专业教材及高深的理论作品,既有学术性的论著,也有大量消遣类的书籍、期刊,因此,能满足各个行业,各种文化程度读者的实际需要;图书馆在保存这些资料的同时,还会保持信息的动态更新,随时引进最新的资料,可使读者掌握最前沿、紧跟时代脉搏的资讯与学问。
(三)功能优势
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哪里,社会教育的功能就能体现到哪里。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覆盖面的日趋扩大,依托于此的社会教育功能也将不断拓展和普及。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实践,注重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和衍生,公共图书馆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愈来愈多的市民能够就近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所带来的便捷服务和丰富的资源,特别在基层开展的形式丰富、主题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讲座、展览、培训、阅读推广等内容为主线的社会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此外,随着跨专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形成,信息资源全球共享的实现,当前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相对于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
(四) 空间优势
公共图书馆早已被视为市民第三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除去工作、家庭外,最愿意也最想去的场所之一。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大多拥有柔和的灯光,宜人的色调,宽敞的走廊,舒适的桌椅等优美、静怡、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公共图书馆还设置诸如自习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厅、展览厅、视听室、研讨室等空间,为民众举办各类讲座和展览,让他们自主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并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和设备,为学习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公共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策略
(一)个性化发展
在用户需求日渐多样化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个性化管理和服务,实施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推送服务,针对不同年龄段、文化层的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如面向儿童开展基础教育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文化素质拓展活动、面向中老年读者开展特定主题的阅读活动等,这也能体现出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时的公平性,弘扬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二)智能化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在各行业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在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加强知识化与智能化管理手段。一方面,推动公共图书馆基础阅读设施和管理服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自动化办公设备,提高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用户开展基本信息素养的培训工作,提高用户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
(三)协作化发展
为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公共图书馆之间应该积极开展馆际合作,促进馆藏资源共享。这有利于丰富各个公共图书馆间的活动资源,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如在线讲堂、学术交流、科研教育录像等等。
四、公共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途径
(一)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现方式:推广社会阅读
如今,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为公众的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提供服务。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教育活动应该以推广社会阅读为基石。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一项基本职能,即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这说明以阅读推广为途径的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已经被提升到了法律层面。
(二)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创新思路:举办各类活动
公共图书馆需要通过举办精品文化活动的方式来传播知识,使自身社会教育职能得到发挥。例如,河北省图书馆“冀图讲坛”公益讲座,每年举办百余场不同主题的特色讲座和培训课程,内容会照顾到各年龄段人群对文化和知识的需要,不仅成为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社会大众通过公共图书馆来接受文化熏陶、汲取先进文化和知识精华,同时提高社会大众整体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五、结语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历史和社会赋予的基本属性,新时期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回归,是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所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民的图书馆意识。”通过开展图书馆社会教育活动,既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同时还优化、盘活了图书馆馆藏资源,提高了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开展社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作为图书馆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更符合读者需要的教育内容,更具创新型的教育方法,为读者提供新颖、多元的文化教育服务,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图书馆的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