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解决男高音的演唱技巧问题

2022-07-21宋刚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宋刚

在男高音演唱训练中,演唱技巧的有效教学,不仅能够帮助男高音有效地克服演唱中的困难,提升男高音歌唱练习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加深训练人员对男高音演唱要点的认识和把握,让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键演唱环节上,切实提升自身的男高音演唱水平。由此可见,对如何解决男高音的演唱技巧问题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男高音概述

男声的声音特点为边缘较薄,声音较大,在声带的构成与女声相比更为宽和厚,所以,从生理上来说,男声要比女声的声音低八个度左右,而男高音则是指声乐中的男声最高声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提升,声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男高音的演唱技巧相对复杂的存在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利用男高音的演唱技巧进行抒情的、具有戏剧性的演唱成了多数人期许的目标,因此,帮助男高音更好地克服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加深其对演唱技巧的掌握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应当被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男高音的演唱存在的难点问题

虽然男高音的演唱技巧训练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取得一定的训练成果,但在实际的调查中却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经过分析与整合,以下将从男高音的演唱存在的难点问题入手加以研究:

男声的声音浑厚性较强,在演唱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声音的音域过低而无法实现高音域演唱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训练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由于演唱者对男高音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无法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训练,造成了无目的性的训练现象,最终不仅无法实现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的有效提升,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演唱者的声带造成负面影响。

部分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存在着提喉结的习惯,这极容易造成演唱过程中的漏气,无法保障气息的下沉,致使声音过于单薄,与男高音演唱水平的要求差距过大,不利于演唱者的长期发展。

男高音的演唱对演唱者声音的干净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由于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忽视了声带的闭紧问题或对闭紧的技巧掌握不足,致使漏气问题再次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男高音的演唱效果。

声音在演唱者腔体内的循环才是男高音演唱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的训练中多数人却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声音 的向前上,导致训练出现了偏差,无法呈现出优质的演唱效果。

三、如何解决男高音的演唱技巧问题

(一)掌握歌唱力量支撑的三个支点

在声乐领域的持续发展下,专家逐渐探寻到了人体内的三个声音的支点,分别为咽后壁的下方位置、头顶端位置、腰部基座位置。这三个位置能够相互独立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够相互响应呈现出不同的音色特点,因此在男高音的演唱技巧训练中对歌唱力量的三个支点的掌握十分必要。经过分析与整合,以下将从歌唱力量支撑的三个支点展开研究。

第一,就咽后壁的下方位置而言,其起到了汇总全身力量的作用,能够实现对力量的有效凝聚是男高音演唱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力量支点。

第二,就头顶端位置而言,其位于男高音演唱过程中的中间段位置,能够将声音有效地拔高,通过将声音集中在头顶的方式保持持续性的高音输出。

第三,就腰部基座位置而言,其凝聚了整个背部的力量,在声音提高的过程中起到了对抗的作用,让腰部产生膨胀感,帮助男高音更好地掌握和控制高音输出,达到三个支点的相互平衡。

对此,在新时期男高音训练中应当注意对三个支点的相互支撑力量的把控,切实解决男高音的演唱技巧问题,帮助男高音取得更高的成就,实现训练的有效性。

(二)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撑

膈肌呼吸是男高音的演唱技巧之一,同时也是声乐发声训练中的基础所在。男高音演唱者通过对自身呼吸的有效把控能够让其声音在演唱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灵动传神,有利于男高音演唱水平的提升。但想要男高音正确地掌握呼吸的方式和方法,顺利地开展后续的训练任务,男高音还需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经过分析与整合,以下将对此展开研究。

第一,首先人们需要认识到男高音与寻常的声乐教学之间的差异性,依据男高音的实际特点进行膈肌呼吸训练方案的设计,以保障各个部分的声乐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出现训练时间浪费的情况。

第二,目前声乐教学中男高音部分的呼吸训练主要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吸气训练和呼吸训练,首先就吸气训练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嘴和鼻子呼吸空气的节奏和顺序,并且在吸气的过程中避免肩膀周围的运动,以保障气体能够顺利地进入到腰部位置,实现力量支点的有效创建。与此同时,膈肌会出现逐渐下降的感觉,腰部也会随之膨胀,此时演唱者应当挺直后背,洞察颈椎附近的变化情况,在感受到细微的变动后及时调动脊柱两边肌肉的上下移动,通过上下摆动的方式进行调节,辅助吸气运动的顺利完成。

第三,在进行呼气时,训练者应当保证自身的鼻腔和咽腔在顺利的吸气状态下,并且注意在整个过程中这一状态的保持,以保证呼吸运动能够得到可靠的支持。

第四,在演唱的过程中男高音还需注意对自身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调节,避免因过度紧张和导致肌肉僵硬的问题出现,为演唱的顺利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解决男高音的演唱技巧问题的目的。

(三)保持良好的面罩共鸣

面罩共鸣是美声唱法中的关键所在,是男高音演唱技巧水平保持在较高范围内的核心,因此,在男高音的演唱技巧训练中应当对保持良好的面罩共鸣重视起来。首先,演唱者应当注意观察音响进入到面罩的时间,寻找其挨近面部的契机点,通过反复的训练实现对这一要点位置的有效捕捉,以保证每一次声音通过面罩的最佳位置都能够进行合理的控制,切实提升声音的高度,实现对男高音演唱技巧的有效掌握。其次,鼻音和男高音面罩共鸣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演唱者可以利用鼻音接近面罩共鸣的位置作为参考对象,进行科学的音域掌控,实现鼻音与面罩共鸣之间的有效配合,保障男高音演唱过程的稳定性,避免音响停留在低于鼻音位置上,错过面罩共鸣的情况的出现。最后,在以往的男高音技巧教学中,教师较为看重学生嘴巴打开的程度、浅笑唱法的掌握情况等,虽然能够满足一些基础训练要求,但是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缺陷问题,无法实现对男高音的多方技巧的有效培养和教学,所以在新时期教师应当及时改变这一教学策略,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入手,加强对笑肌、鼻腔共鸣、共振等多个部分的研究,以保障在面罩共鸣中演唱者能够实现对多个方面的有效把控,高效地解决男高音的演唱技巧问题,创造出更为优质的演唱成绩。

(四)找到声音的高位置

头腔共鸣是声乐教学中高声位训练的重点,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采取“哼唱”教学的方式进行日常化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声音共鸣的位置,逐步锻炼学生对高音位置的探寻能力,为学生解决男高音演唱技巧问题,突破学习中的困难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想要让这一效果得到有效的呈现,真正带给演唱者良性的影响力,还需采取一定的科学措施。

第一,在高音位置的探寻中“哼唱”位于核心位置,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呼吸指导,让学生吸入的气体从腹部逐步向上均匀上移,平滑地通过各个部分,最终让“哼唱”的声音呈现出流畅性和稳定性。

第二,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保持微笑,促使空气能够顺利地通过牙齿和下颚,做有规律的升降活动。

第三,在高音训练中男演唱者应当注意自身的嘴唇和下牙的放松性,保持自然闭合的状态,使得气体能够自然地通过鼻咽腔、咽喉,随着舌头的转移呈现出声音的不同转变状态,逐步地提升演唱者的熟练度,实现男高音的演唱技巧训练的有效性,取得优异的成果。

综上所述,解决男高音的演唱技巧问题对于我国声乐领域的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人们应当引起到高度的重视,不断地完善训练内容和过程,为参与训练的声乐演唱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出更多的良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