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鱼类病害的生态防控措施
2022-11-05王丽娅
○王丽娅
(太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安徽阜阳 236600)
近年来,池塘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养殖产量和效益却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养殖的鱼类发病率越来越高。鱼病的发生不仅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挫伤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利用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也是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必然需要,值得大力推广。
一、改善水体的养殖环境
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鱼类不能适应环境的时候,就会影响到鱼体的生长发育,将会为病原体侵害鱼体,提供可乘之机。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水体的养殖环境:
1.清除池塘底质淤泥。底质淤泥是水体主要的耗氧源,又是病原体的藏身之处,其中还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直接或间接引起鱼类发病。因此,对鱼池过多的淤泥进行清除是十分必要的。
2.科学调节水质。养殖池塘常常会出现水体污染变质现象,主要是残饵杂物的累积、有机肥施加过多等因素形成的,给鱼类的自然生长构成了重要威胁。为避免鱼类的发病,应适时排出污染变质的老水,注入含有充足溶氧的活新水源。其次,用生石灰、敌百虫等对池塘水体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水体中的致病生物,预防鱼病的发生。水质调节后的池塘,鱼的活性得到加强,摄食量显着增加,鱼体体质得到复壮,为阻止致病生物的侵袭,降低发病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成鱼塘搭配少量凶猛性鱼类。由于凶猛性鱼类能及时捕食池塘中的病鱼死鱼,有效地遏制了病原体的滋生蔓延,对鱼病的发生起到积极预防作用。同时也能捕杀与养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池塘套养少量凶猛性鱼类可以减少病害。如我县一养殖户在一口20亩的成鱼塘中,放养规格为每公斤800尾的乌鳢60尾,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鱼类的病害,年终还多获利1800余元。
4.遏制蓝藻水华形成。在养殖生产中,富营养型池塘占绝大多数,在夏秋之际,这些池塘易形成藻类水华。藻类水华往往又以蓝藻占优势,蓝藻饵料价值不仅低下,且在炎热的夏季易繁殖过旺,使水质恶化。恶化后的蓝藻将产生一些毒物(羟胺、硫化氢等),不可避免地导致大批死鱼。因此,在生产上应针对性地混养一些喜爱食蓝藻的罗非鱼,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公斤2000尾的罗非鱼10尾左右。
二、调整鱼种养殖的传统放养时间
鱼种阶段为鱼类整个生长期中发病最频繁的阶段。传统的鱼种培育一直遵循着“年初放,年终收”的养殖方法,致使鱼种成活率一直较低。为提高鱼种养殖成活率,生产上应结合鱼类发病规律,从变化养殖时间和调整养殖方式着手,避开发病期。针对鱼种规格小,春季放养易发病等。即春季水温上升,病原体开始生长繁殖,鱼类经越冬后,体质瘦弱,鳞片松散,鱼体极易受伤,病原体乘机而入。改传统的3、4月份放鱼种为上年10月份放种;改放春片为放秋片,改放小规格鱼种为放大规格鱼种;改春季育种为秋季育种;或者采用稀放快速养鱼法,将夏花当年培育成大规格鱼种等,可有效地预防了鱼病的发生,提高了鱼种养殖成活率。
三、加强饲养管理
池塘鱼类发病相当一部分有饲养不当引起的。减少鱼类发病,根据鱼类生活习性和生态要求,强化饲养管理改进饲养措施是关键。
1.改进投饲技术 为控制草、鲂鱼发病,根据草、鲂鱼的营养要求和摄食规律,积极推广配合饲料,粗精结合。在投饲方式上,实行“两头精,中间青”,特别注意变温期的发病高峰。在此期间,以精料为主,辅以青料,并节制投喂,以防肠炎病的发生和蔓延。
2.改进施肥技术 由于所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时间处理不当,易使水质恶化,利于鱼类致病生物生长。因此,在施肥时,做到适时、少施、勤施的同时,根据水温和水质的变化规律,以有机肥做基肥的基础上,春秋两季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适施,夏季则全部采用无机肥。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以适应鱼类生长要求,预防鱼病的发生。
3.合理的混养和密养 合理的混养和密养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同时对预防鱼病也有积极的意义。提高放养密度,追求单位面积产量,是渔(农)民普遍存在的养殖心理。其实每个养殖水体均有其负荷度。当放养密度超过了负荷能力时,池塘的水质和底质就会失去控制。养殖鱼类过密,病原体很容易传播;鱼体因活动空间小,将会变得体质下降,生长减慢。综上原因,将导致鱼病很容易发生。实践表明:高密度放养,没有不发病的。适宜的放养密度将会减少鱼病的发生。另外,不同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根据鱼类的不同生态特点,合理混养,有助于鱼类之间食性和生存互补,对池塘水质、鱼类自然生长、鱼病的控制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在养殖生产中,一些养殖户为了一味追求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忽视鱼类生态习性,在一个塘口中仅放养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鱼类,这样不仅影响塘口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一旦发病会进一步增加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因为相同鱼类的病原体是相同的。如果采用了合理的混养方式,将会大大降低病原体的侵袭几率。由此,合理的密养和混养对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介绍池塘养殖鱼病生态防控措施在生产实际中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主要是通过改善鱼类生存环境、变换放养时间、加强饲养管理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应着眼于长远,改变鱼病防治理念,尽量摆脱药物,更不能依赖于药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水产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产养殖业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