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特色名优淡水鱼驯养技术探讨

2022-11-05邓志松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5期
关键词:摄食鱼苗鲈鱼

○邓志松

(洪湖市水产发展中心 湖北洪湖 4332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品质好、经济价值高的特色名优水产品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特色名优鱼类养殖的关键主要是其驯养技术。鱼类驯养技术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提高,它具有单产高、生长快、水资源利用率高、管理成本低等优点,全程实现生长季节、生产环境可控,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笔者近几年对特色鱼类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现就黄颡鱼、鲈鱼和鳡鱼苗种阶段的培育及其驯养技术进行探讨。

一、黄颡鱼苗种培育及驯化技术

黄颡鱼又名黄骨鱼、黄辣丁等,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我国淡水中分布较广的小型底栖、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黄颡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淡水虾类等,黄颡鱼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池塘养殖适应性强、单养产量高的特征,近年来,随着黄颡鱼的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工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黄颡鱼规模化养殖,必须要鱼苗的需求并进行苗种培育和人工驯化,才以适应全程人工饲料的养殖。苗种培育及驯化主要技术如下。

1.池塘准备。采用干池晒塘加水施肥的方法。放苗前1天,往晒好干涸池塘里注水,进水口处使用80目过滤网袋过滤,加至水深0.7m左右,然后施用生物肥。

2.苗种放苗。黄颡鱼苗种来源于本地繁殖的鱼苗,采用活鱼车带氧运输。鱼苗抵达场地后,调节活鱼车水箱内水体与池水的温度,然后将鱼苗慢慢随水用管道放入池塘,鱼苗放养量为20万尾/亩左右。

3.投喂开口饵料。培育鱼苗下塘前1天至下塘后10天一直开启增氧机,以防止气泡病发生。下塘10天内,隔天泼洒含EM菌的鱼壮灵溶液1次,每次0.5kg/亩,培育大量轮虫等浮游动物,以供鱼苗摄食。这个阶段育苗主要摄食轮虫及枝角类的无节幼体,经过7天的培育,鱼苗可以尝试摄食粉壮人工配合饲料。

4.驯饲。经过7天左右的培育,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已不能满足黄颡鱼鱼苗摄食,此时鱼苗即可转入驯饲阶段。驯饲阶段初期先在池塘水面四周补充投喂黄颡鱼浮性配合饲料饵料,引诱黄颡鱼到池边摄食,饲料投喂量逐天增多。饲料每天傍晚投喂,每次投喂饲料 1~1.5kg/亩,连喂 7 天。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绝大多数黄颡鱼苗已经能够摄食粉状饲料,此时开始将苗驯化到料台旁边,每天投喂2次,每2天减少1条塘边的投喂,直至减少到只投有料台的一边,这个过程约8天。在这个阶段由于投喂饲料量较多,水质容易变坏,因此要调控好水质。经过约20天的培育,鱼苗大多数已经长到2cm以上,此时开始投喂粒径小于0.8mm的浮性颗粒饵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时可以辅助灯光照明,8天后投喂1.0mm的膨化颗粒饵料。

二、加州鲈苗种培育及驯化技术

1983年,加州鲈在我国人工繁殖获得成功,2010年培育出第一个新品种优鲈一号,使池塘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0%,存活率提高了14%~17%。近年又培育出的优鲈三号,特别在转食成功率上可以提高17%,对加州鲈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州鲈苗种培育及驯化技术如下。

1.鱼苗培育。主要采取流水和网箱培育两种方法。

流水培育。这种培育方法要求规格比较大也相对比较整齐的鲈鱼苗,过筛次数少,鱼苗生长速度快,时间短。

网箱培育。高密度养殖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在塘边挂大小不同的网箱,边养边过筛。这种培育方法成活率较高,规格整齐。

加州鲈鱼的开口料是肥水培育的浮游动物(轮虫和红虫等),一般需要培养15~20天,若浮游动物(红虫)数量减少,饵料不足时,鱼苗会沿塘边寻找食物,此时需要投喂红虫,等鱼苗长至3cm以上时可以开始驯化投喂鱼浆。驯饲过迟,池内饵料量不足,造成以大欺小和以强欺弱,成活率下降和因食性已成习惯而难以驯化。驯化初期,以红虫和鱼浆的混合投喂,再逐渐减少红虫的量,并逐步加入小颗粒配合饲料,3~5天可过度到鱼浆和小颗粒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后逐渐减少鱼浆的量,7~10天鱼苗可全部转食配合饲料。

2.驯饲。

驯饲时间。人工养殖加州鲈鱼关键是在幼鱼期的及时驯饲。驯饲成功的前提是要把握驯饲的适宜时间,不可太早,也不宜太迟。早了鱼体尚小,活体饵料易满足其需求。若操之过急,过早驯饲,往往在初期不适应人工饲料而导致自相残食。因此,加州鲈鱼驯饲可根据池中天然饵料的多少以及幼鱼生长状况而定,一般以鱼体长3~5cm时开始驯饲较合适。此时易解决饲料的适口性,利于驯饲成功,同时又能避免群体自相残食。

投喂方法。在加州鲈鱼的食性驯化过程中,要注意喂食方法,投喂方法是否得当将关系到驯饲的成败。加州鲈鱼的摄食方式属于掠食类型,将饲料直接放在食场上,难以改变其食性,即使有部分被摄食,也极易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因摄食不到适口饵料而导致自相残食。因此,必须采用与之摄食行为相适应的投喂方法,通常采取定时抛投的方式为宜。每天投喂4~6次,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在抛投饵料之时,应根据摄食鱼的数量抛出适当量的饵料,抛一次停一下,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目的是以引起鱼苗的抢食,增加食欲,同时要保证每都能够吃到饲料,否则容易造成自相残杀。

食性转化。加州鲈鱼食性的转变有一个过程,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在驯饲过程中,按顺序先用活饵、鱼浆、鱼浆混合饵料、配合饲料,等鱼全部转食鱼浆后,随之改喂鱼浆混合饲料,驯饲成功后用配合饲料。在驯饲过程中,必须注意食物逐步改变的过程,不可一步到位。加州鲈鱼对新的食物种类有一个从拒食到习惯摄食的转变过程。因此,当在饲料转换时会出现不摄食,或入口后即吐饲的行为,这均属正常现象,坚持投喂,慢慢适应,大致经过10~15天,基本驯饲完成进入正常的配合饲料投喂阶段。

三、鳡苗种培育及驯化技术

鳡是以捕食小型鱼类和虾为食的凶猛性鱼类,由于其生长快、病害少,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欢。鱤鱼苗种培育及驯化技术如下。

1.苗种培育

水泥池培育。这种驯化方法需要流水,同时要求鳡鱼苗规格较小也和相对整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达到一定的规格再转入池塘继续培育。

池塘培育。高密度养殖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在池塘一角用密网布隔一面积为1~2亩的水面的方式进行苗种培育。这种培育方式成活率较高,规格整齐。

2.驯饲

驯饲时间。鱼苗过小,驯化不稳定,生长速度慢,适应性差。20~25日龄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前期必须及时补充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饵料,保证充足的饵料,避免饵料不足而造成鱼苗生长不整齐引起群体自相残食,待鱼苗长至9~12cm时即开始驯化。

驯饲方法。采用冰鲜鱼和水蚯蚓。鱼苗驯化初期投喂水蚯蚓和鱼糜的混合饵料,投喂过程中慢慢减少水蚯蚓的量,直到完全投喂鱼糜,每次投喂以鱼苗将饲料抢食完毕,再投喂下一次。坚持投喂7~10天,鱼苗可全部转食鱼糜;鱼苗转食鱼糜成功后,在鱼糜中加入微颗粒配合饲料,以后逐渐减少鱼糜的量,10~15天鱼苗可全部转食配合饲料。如果驯化鱼苗摄食冰鲜鱼,可以在鱼浆中加入规格较小、适口的常规鱼夏花投喂,并逐步将鱼糜过度到鱼块。

四、讨论

1.驯化的鱼苗规格。这3种鱼苗的驯养的共同特点,是在人工条件下鱼苗的幼鱼期均摄食浮游动物,在饵料生物充足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到一定规格,成鱼的食性在幼体阶段的可塑性较强。幼体时期在天然饵料充足的情况下,自相残杀不常发生,为人工驯化创造了条件。通过几年的驯化经验来看,在一定范围内,鱼苗驯化前的规格越大越整齐,驯化的效果越好。

2.驯化的方法。为了能很好的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利于集约化生产,鱼苗要达到集中集群、水面抢食的效果,并且在养殖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直接将饵料投放于饵料台中,很难改变苗种的食性,并难以驯饲成功。驯饲首先要采用鱼苗喜爱的食物引诱其集中抢食,再慢慢地过渡到其抢食配合饲料,保持鱼苗旺盛的集中抢食习惯是成功的关键。

3.驯化的环境。在驯化时除周边要保持安静外,重要是水质的管控。一是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高、溶氧含量高,激发鱼苗的活力。二是有条件的在驯饲投食区增加增氧和冲水设备,以利鱼苗集中抢食和延长投喂饵料的漂浮时间。三是鱼苗的驯化阶段,时刻要注意驯化池的水质变化情况,防止缺氧浮头,以免影响鱼苗的驯饲效果。

猜你喜欢

摄食鱼苗鲈鱼
江东往来人 犹记鲈鱼美
一叶舟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2019是瑞士“鲈鱼年”
孤啡肽N/OFQ促进鱼类摄食的研究前景
养殖条件下叶尔羌高原鳅摄食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昼夜节律
鱼类leptin基因研究进展
适温条件下盐度对海刺猬活力、摄食和存活的影响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