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语言符号使用规范初探

2022-11-05李明文

今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媒介符号受众

李明文 梁 帅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一、互联网时代媒介语言符号构成

(一)传统结构符号——文字

文字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广泛应用于日常社交、文化教育、思想传播等领域。作为记录文明的重要工具,我国的文字——汉字在不断地演变着,形象地反映了华夏大地的文化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历史风貌,留下了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书法艺术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字符号已成为广大人民在媒介社会化过程中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基础媒介符号之一。

(二)二维平面符号——图像

技术创新为数字时代的信息传播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数字图像可以代替文字对信息内容进行描绘和诠释,客观反映事物。与此同时,随着自媒体设备的广泛普及和不断更新,图像采集制作、互联网交互传播等行为得以在短时间内高速完成。清晰的图像、可爱的表情和简洁的表达,让受众既能形成较深刻的视觉印象,又能快速作出反应,这种直观形象、高效快捷的图像符号深受新时代网民的青睐。

(三)无线电波符号——声音

有声语言的传播,解放了广大受众的双眼,耳朵作为信息接收器官,缩短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有声语言传播进入非线性时代,声音记录可以剪辑存储,让受众在自主化选择信息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捕捉重要信息并加以利用。有声语言作为以广播为主要载体的媒介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尽管媒介在不断创新发展,声音符号依旧是人类传播历史演变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语言。

(四)动态立体符号——影像

影像符号作为平面图像符号和有声语言符号的优化结合,以动态效果、视听结合的方式作为内容呈现的形式。互联网时代,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作用下,移动短视频的生产传播满足了快餐文化背景下受众多元化、碎片化的需求,各种类型的主播将短视频传播推向了高潮。移动视频客观真实地还原了信息发生的过程,保留了信息的完整性,拉近了拟态传播环境下信息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二、新媒体语言符号表象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语言是多种语言符号的融合,在文字、数字、声音、图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冲击着以传统媒介为载体的信息生产传播模式,促进了新时代信息传播的繁荣发展,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概念新颖、思路新奇

近年来,不断有网络新词、热词刷新着人们对传统事物的认知,“爱豆”“666”“YYDS”“扶弟魔”等网络新词被频繁使用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从最初的同音同义转换,到后来的抽象简化概括,经常让广大受众一头雾水。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爆出金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仅在当时奥运会期间,该词的使用频率就已经超过25万次,“洪荒之力”这个产生于中国古文学作品中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并且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创作者的创新思维打破了对传统概念的刻板印象,互联网用户也摆脱了传统语言规则的束缚,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符号呈现社会现象、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丰富了新媒体语言的时代特征。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新媒体语言是多元文化符号的融合,在不同受众人群的社交过程中,图片、表情包的趣味传递,改变了传统语音文字的交流方式,形象生动的视觉冲击、幽默诙谐的内容表达,让受众沉浸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互联网信息传播打破了地域限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方言文化被传播到社会各地,受到广大网民的热烈追捧,成为新媒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推广,数字化信息时代开启了媒介载体的多样化共存时代,在科技的推动下,网络直播、移动短视频和虚拟现实数字影像等形式的创新发展,为新时代信息传播语言符号的形成拓展了内容生产空间、优化了传播渠道。

(三)频繁更替、信息过剩

因此,受青少年年龄局限性的影响,加之这一类群体对新事物的感知异常敏锐,大部分语言符号在使用过程中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经常会被淹没在新一轮的创新与变革之中,新媒体语言符号更多活跃在青少年群体中。强大的后台数据运行促进了移动数据信息在互联网空间的传播,在此起彼伏的信息浪潮中,过时符号、垃圾信息无法自动过滤、自主消解。受众在接收信息符号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比较流行的、方便记忆的符号产品。因此,日新月异的新媒体语言符号成为了快销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频繁更替,以适应互联网市场需求。

三、新媒体语言符号传播的影响

(一)新事物的生产传播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下,内容符号多元化发展,源源不断的新事物涌向公众传播,新媒体语言符号在生产传播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创作者的自身情感释放,缩小了受众之间的文化差异,大众的参与使新媒体语言符号具有广泛的应用素材,符号化内容是对物质生活在精神层面的生动写照,同时,在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推动作用下,符号采集和内容创作便利化、形象化,解放了信息创作主体在符号使用方面的固定化模式,有效激发了社会公众对新媒体语言符号创新发展的积极主动性。信息共享时代,互联网用户在选择和使用新媒体符号时被赋予了自主权,以流量热度为符号行为主体带来了较大的个人价值体验,满足了内心的审美需求,促进了自身持续创新的思维活力。信息传播的实效性要求新媒体语言符号创作者在短时间内能够传递出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内容符号,从而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因此,新媒体语言符号传播为新时代多元符号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创新空间、创作动力和竞争活力。

(二)创作主体素养差异影响价值偏差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形成了传受一体的社会传播结构,在信息生产传播的过程中,语言符号受创作主体个人素养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价值呈现。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语言符号,在传播后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符号行为盲目迎合部分受众的猎艳、猎奇、冲动心理,引导目标受众人群对其持续关注、保持流量热度,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违背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内容符号对受众的不良影响。新媒体语境下,一些人大肆使用并传播低俗和暴力的信息,不仅污染了成年人的生活,更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启迪。

(三)内容过度创新,冲击语言符号规范

对新媒体语言符号的创作带有创作者自身的主观臆断,因此,在符号表达的规范含义方面,创作主体并未进行深度思考,仅凭借事物的表象特征来进行符号描述。受众在快节奏的信息浏览过程中深度思考的时间缩短,碎片化的信息符号容易让受众在理解并传播符号语言时断章取义,对规范的语言表达造成错误引导。尤其是在内容符号改编环节中,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受众可以对首创作者发布的内容符号进行转发或者评论。此外,符号的模仿与复制也是屡见不鲜,部分传播群体在模仿时违背了首创者的最初意图,对内容符号进行了添加或删减,并附上自身对内容符号的错误解读,破坏了新媒体语言符号创新发展下的创作规范,损害了创作主体的切身利益。

四、新媒体语言符号规范使用建议

(一)信息社会网络素质教育普及

社会教育是引导人们进入规范的社会秩序的必要途径,互联网信息社会是全球互联网用户共同缔造的,全面开展网络素质教育对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互联网数字大军正在强势崛起,加强高等学校在互联网信息科技、内容传播和媒介素养等方面的教育投入,有利于互联网时代的前端型人才力量储备。与此同时,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受众在新媒体语言符号传播过程中辨别主流价值,提升思想价值内涵,高质量、高效率地传播社会正能量。

(二)媒介融合多管齐下正面引导

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下,主流官方媒体也开始了自身转型升级之路,主流官媒的发声不再仅依赖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渠道,而是借助多元化的媒介平台,呈现出多样化的语言符号。主流官方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意见领袖,正确的舆论引导是促进新媒体语言符号规范化使用的有效手段。“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传统新闻媒体对新媒体语言的运用。媒体应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关注受众的需要,也要起到适当的舆论导向作用”。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督与管理,倡导大众遵照国家法律制度对语言使用的规范要求及相关标准。只有多方合力而为之,才能使新媒体语言的使用进一步规范化”。

(三)数字监测技术手段拦截摧毁

新媒体语言符号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载体,数据流通以及语言成像都会通过移动大数据、云空间进行运行和存储,做到有迹可循的。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数字监测技术,新媒体语言符号滥用现象,也可对已经传播在互联网社会的违规符号加以摧毁,有效遏制错误符号影响网民的身心健康、困扰广大受众带来的影响和困扰。此外,要持续强化互联网数据监测中心的巡视审查工作,对利用不当言论误导受众的行为主体加以严惩,寻根溯源,抑制错误符号的生长传播,维护新媒体传播语境的健康生态。

五、结 语

新媒体语言符号的规范使用,对提升我国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具有深远影响,“新媒体背景下,为营造健康的媒体语言生态,需要将观念、制度、媒体人等诸多因素协调配合”。作为中国公民,不仅要守护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保护好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还应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合理利用新媒体语言符号,高效利用网络信息。

猜你喜欢

媒介符号受众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